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47


  馬路上雖然已是初冬季節,但星二聚餐會樓上的客房裡卻暖洋洋的,彷彿是春天。下沿牆角左右兩邊,放著兩隻長腳花幾,上面各擺了一盆聖誕紅,那鮮艷奪目的紅色,在綠葉的襯托下,格外顯得嬌妍。
  左邊的牆壁上凹進去一大塊,裡面放了一個長方形的玻璃魚缸,十七八條熱帶小魚在綠茵茵的水藻中怡然自得地游來游去。水底堆著一些小沙堆,像是起伏的山巒。山巒裡面不時冒出一個個小水泡,一到水面就消逝了。
  上午的陽光照耀著半個房間,把站在玻璃窗前面的一男一女的影子射在厚厚的碧綠的地毯上。這一男一女的影子中間本來還可以容納下三個人的位置,可是這距離慢慢地縮短,縮短到當中頂多只能容納一個人,而且要側面站著才行。男的望著晴朗的天空,說:「真是難得的好天氣。」
  「單是天氣好有啥用。」女的撇了一撇嘴。
  「今天一早起來啥地方也沒去,就到這裡來等你,在陽光裡,和你在一起過一個上午還不好嗎?」
  「有總經理來陪,我們小夥計還敢說不好嗎?那不是太豈有此理了。」
  「為啥老是講這些不鹹不甜的話?」
  「總經理架子大,我們不敢得罪。」
  「我,我,」徐義德像是蒙了不白之冤似的,急得說不出話來,口吃地發誓道,「說我在別人面前有架子,還有點影子;我,我在你面前擺過架子?我這一輩子也不會在你面前擺架子的,我的菊霞。」
  「不敢當,說得那麼可憐。」她有意逼他,因為昨天約他上愛埃令去跳舞碰了釘子,改約今天上午在這裡碰面。所以徐義德等了很久她才姍姍地走來,而且一進門就給他一個冷面孔看,站在玻璃窗面前不言語。徐義德跟過去,逐漸的靠攏她,才慢慢地搭上話來。徐義德口軟了,江菊霞心軟了,但是她嘴上還不放鬆。她抓住了徐義德的小辮子,要狠狠地懲他一下,以後就更服帖了。她說,「人家請你到愛埃令去跳舞為啥不去?這個架子還小嗎?」
  「昨天不湊巧,實在是,實在是有事體,」徐義德又有點口吃了。江菊霞昨天連打兩個電話到徐義德家裡,都叫林宛芝接到。林宛芝聽到江菊霞的口音,連理也沒理就啪的一聲把電話掛斷了。她不曉得誰這麼無理掛斷電話,以為是小孩子,也許是娘姨。徐義德一回家,林宛芝就跟他吵,說是那個女的又來刁他了。他滿口否認,說絕無此事。等到江菊霞第三次打電話來,這一次接的是徐義德,可是林宛芝就緊緊站在電話旁邊監視。徐義德只聽到約他去跳舞,還沒有聽清楚上哪一家舞廳,生怕林宛芝在旁邊發起醋勁,當面打發,給他一個難看,他連忙提高嗓子說是今天晚上沒有空,不敢再談下去,慌裡慌張地掛上了電話。林宛芝因此不讓他出門。昨天晚上他實際並沒有事,只是被管制在家裡。同時,江菊霞一個勁認真地盯牢他,他也感到有點兒膩味。他對她並沒有真正的感情,和她親近主要是因為她是史步雲的表妹,通過她,可以和工商界巨頭史步雲往來。江菊霞在徐義德的眼中,不過是他在工商界活動的籌碼。她卻是真心真意地愛上了他,覺得他有才幹有魄力,確是一名人物。但他也不願意對她過於冷淡。現在雖然已經結識了史步雲,但這個「橋」還得繼續保持。等到林宛芝下樓去吃宵夜,他偷偷打了個電話約她今天上午到星二聚餐會樓上客房裡見。江菊霞一步不讓地向他威逼,沒有辦法,只好撒謊了,「廠裡開勞資協商會議,非我出席不行。要是在平時,我約你跳舞都約不到,你約我跳舞,我會不連蹦帶跳地趕來。你說,是啵?」
  「喲,」她把嘴一噘,生氣地說,「你們這些男人,以為我不曉得,昨天晚上不又和哪個女朋友白相去了。」
  「沒有的事,沒有的事,」他急得額角上露出一根根青筋,說,「不信,下次你問梅佐賢。我昨天確實到廠裡開會去了,騙你是孫子。」
  「你發誓,一個錢也不值。」她冷笑一聲。
  「那你要我哪能?」他伸出兩隻手,哀求地望著她,「你說吧。」
  「我怎麼敢說,」她一狠心,仍然不鬆口。她脫下身上的薄薄的白羊毛背心,放在靠窗戶的紫色絲絨的沙發上,深深地歎了一口氣,說,「這房間熱得真悶人,水汀燒的這麼熱,怕有九十度。」
  他等於在她面前跪了下去,看她還是不鬆口,他懂得一味口軟求情不是個辦法,退了兩步之後應該進一步試試看。他轉過臉去,望著牆角那邊花几上的聖誕紅,自言自語地說:
  「我覺得這房間冷的很,冷的可怕。」
  她迎過來,兩眼向他一瞪:
  「你是說我嗎?」
  在她的眼光注視下,他當時就軟得像一攤稀泥似的,立刻改口道:
  「不是的,我的感覺不對。我昨天受了一點寒涼,不是房間冷,是我自己冷。」
  她覺得懲的徐義德差不多了,該收兵了,剛才緊繃著的面皮開始放鬆,嘴角上雖微微露出了笑意,卻很含蓄。她望著熱帶小魚一對對地在水中游著,低聲問道:
  「今天晚上有空嗎?」
  他彷彿聽到了聖旨似的,連忙答道:
  「有空有空,我今天一天都有空,到啥地方去都可以。」
  「那麼!……」愛埃令三個字已經說到嘴上,她有意讓這三個字停在舌尖上不說,兩隻眼睛水汪汪地瞟著徐義德。
  他會意地接下去說:
  「還是愛埃令?」
  「好。」
  他的右手搭到她肩上,她順勢靠在他的懷裡,吻著他的頸子,故意小聲地問:
  「現在還覺得冷嗎?」
  他緊緊地擁抱著她,發出有點顫抖的愉快的聲音說:
  「溫暖極哪!溫暖極哪!」
  房間的熱度更高,好像一碰就會燃燒起來似的。
  靜悄悄中,忽然聽到門外有橐橐的皮鞋聲。
  「誰?」徐義德大吃了一驚,他自然而然地鬆了手,兩隻發愣的眼睛對著客房的半掩著的門。門外沒有人應。
  「管他是誰哩,我們談我們的。」
  她把徐義德按在紫色的絲絨沙發裡坐下。……
  馮永祥今天上午應馬慕韓之約到星二聚餐會來。馬慕韓因為上海棉紡公會要改選,其中有些代表要更換,同時目前公私關係勞資關係中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挑今天上午清靜些,約幾個核心分子談談,先交換交換意見。除了馮永祥以外,有潘信誠、柳惠光,還有光華機器廠經理宋其文老先生。馮永祥一早就到了,他走進客廳,見馬慕韓還沒有來,只有柳惠光一個人坐在角落的沙發裡,低著頭,好像在打瞌睡。他沒有理他,上樓解手去。他路過樓上的客房,忽然聽見徐義德和江菊霞在談情說愛,打得火熱,最後聽到徐義德說「溫暖極哪,溫暖極哪」。他很奇怪為啥剛才進門沒有看見徐義德的汽車停在門口,難道是他走來的嗎?他不知道徐義德的門檻比馮永祥精,到了這裡,徐義德就打發車子停到復興公園門口去了。他本想闖進去,抓住徐義德的小辮子,但是菊霞並不姓馮,既不是他的姊妹,又不是他的情人,而且他知道江菊霞是說的出做的到的潑辣的人,萬一給自己一個難堪,不是自找苦吃,碰一鼻子灰還沒有地方去洗哩。他已經知道他們兩人在這裡,不必進去,也抓住了徐義德的小辮子了。他最後決定裝做不知道,逕自下樓去,不料皮鞋聲叫徐義德和江菊霞聽見了。
  潘信誠他們見馮永祥走進客廳,都站了起來。馬慕韓握著他的手說:
  「今天你可遲到了,阿永。」
  「誰說的?誰說的?」他否認道,「我早就來了。你這位主人才是遲到哩,我來的辰光,只有惠光兄一個人坐在那只沙發裡。」
  他指牆角落那兒。
  「你到啥地方去哪?」
  「到……」馮永祥差點要把樓上的秘密講出來,他一想因為是秘密,而且只有他一個人曉得,才有要挾徐義德的力量,如果過早講出來,倒沒有作用了。他改口道,「我解手去了。」
  「這麼久?」潘宏福問。
  馮永祥信口胡謅了一句:「我肚子不好。」
  「肚子不好和小便有啥關係?」柳惠光頂了他一句,說,「阿永,別忘了我是利華藥房的經理,對於醫道,我還懂點皮毛。」
  「小便帶大便,一道解決的,」馮永祥見他揭穿自己的謊言,連忙信口扯開去,說,「你太客氣了,你是我們工商界有名的大夫,一瓶子裝不滿,半瓶子醋,同我差不多。嗨嗨。」
  馮永祥幾句話把柳惠光的臉說得通紅。他指著馮永祥說:
  「你……」
  「我哪能?」馮永祥問。
  「阿永這孩子真會巧辯,」宋其文對潘信誠低低地說,「這張嘴一天比一天俏皮了。」
  「是呀,」潘信誠覷起老花了的眼睛笑瞇瞇地小聲說,「現在年輕人進步的快,見啥學啥。」
  「我們這一輩子的人,已經落伍了。」宋其文深深歎了一口氣,也小聲地說,「五金業當中有位葉乃傳,也是年青有為,天大的辦法他都會想,真是有本領。」
  「青年真了不起。」潘信誠隨便答了一句。
  馬慕韓見馮永祥和柳惠光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的,有點劍拔弩張的形勢,他旋即把話題拉過來,說:
  「別瞎扯了,阿永,我們談點正經的。」
  他的意見立刻得到宋其文的支持:「好。」
  「棉紡公會要改選了,舊委員當中有一名是反革命分子,已經槍斃了;有一位病死了;有四位轉業到外地去了。我們有二位委員要補進去,另外還得考慮有些委員要更換。這兩天棉紡公會就要討論,所以今天先找少數人交換交換意見,好提出去協商。」
  潘宏福立刻想起爸爸昨天在家裡和他商量哪些人可以補進去,原來是為了今天早上的協商。他自己也不是委員,因為通達廠有爸爸代表了,希望這一次能夠補進。他想:只要爸爸一提,就十拿九穩。潘信誠的腦筋裡閃現出一個個棉紡界的活動分子,覺得不少人可以當委員,但他沒有馬上提出來。潘信誠想先領領行情,問道:
  「這次改選,統戰部和工商聯方面提出啥條件沒有?就是說,有個啥原則和標準嗎?」
  「那要問阿永,他同黨政方面的人接觸的最多,就是我們認識一些黨政方面的首長,有的還是阿永介紹的哩。」馬慕韓說,「阿永,你談談。」
  「這個嗎,」馮永祥思索地搔搔頭髮,裝出有一肚子原則和標準的神情,慢條斯理地說,「原則當然有,我聽工商聯的人說,要推選在歷次運動中積極帶頭的人物,遵守共同綱領的人物,和群眾有廣泛聯繫的人物。這就是說,要推選真正能夠代表我們棉紡界的人物,一點不能推板。」說到這裡,他把頭一搖,在空中畫了一個圓圈。
  潘宏福點頭贊成:「這個原則有道理。」
  柳惠光自己並不是棉紡界的人,他很希望這次能夠推薦出個把熟朋友做委員,可是又不好自己提,他就盡量設法向馬慕韓馮永祥的身上靠,說:
  「阿永說的極是,要有這三個條件才能當選棉紡公會的委員,一點也不含糊,真正不錯。」他看馮永祥聽自己一番恭維的話眉毛揚了起來,他更加把勁,巴結地說,「我還有個小小意見補充,我覺得這次改選,除了阿永說的三個條件以外,還要真正代表棉紡界的利益說話,要能夠在慕韓兄和阿永領導之下做事的人。」接著他又補了一句,「還有我們的信老。」
  馬慕韓聽得心裡癢癢的。柳惠光幾句話正說到他心裡,道出他今天約幾個朋友談話的秘密。他擺出平靜無事的神情,附和著說:
  「惠光兄補充這一點很重要,我們公會的委員就要能夠代表棉紡界的利益講話,否則是不合格的委員,信老,你以為怎樣?」
  潘信誠當時沒有吭氣,他認為這一點重要倒是很重要,就是不容易辦到,只是馬慕韓在打如意算盤。馬慕韓見他沒言語,轉過來問宋其文:
  「其老,你看呢?」
  「我完全同意。」宋其文摸摸鬍鬚說,「原則好談,重要的是具體人選。慕韓老弟,誰合適呢?」
  潘信誠還是不肯給自己兒子提,他試探地說:
  「慕韓老弟,你考慮的怎麼樣?」
  「委員嗎,」馬慕韓懂得潘信誠在摸他的底,他心目中雖然已物色的差不多了,但不好意思一口說出。他曾經和馮永祥初步研究了一下,有意裝出還沒有具體考慮的神態,說,「我還沒有想,所以約大家先來交換交換意見。具體人選,我看,得先請阿永提意見,他的人頭熟。」
  「那倒不一定,那倒不一定,」馮永祥嘴上雖然很謙虛,可是他得意地站了起來,右手的食指在空中畫了一個圓圈,點了點頭,說,「不過,承各位抬舉,看得起小弟,棉紡界的朋友確也認識的差不多。」
  潘信誠的眼睛望著馮永祥指手劃腳的樣子,心中有點不滿,覺得他少年得志,目中無人,不過沒有表露出來。他慢吞吞地說:
  「那當然,這事非阿永不行。」
  「阿永,當然是阿永。」潘宏福生怕馮永祥提名時把他忘了,連忙附和爸爸的意見。
  「阿永是我們工商界的紅人,啥事體離了阿永也辦不成。」黃鶯一般的輕盈的女人的聲音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掀起落地的紫色的絲絨簾子,走進來的是江菊霞。她後面緊緊跟著徐義德。他們兩個人剛才在樓上談了一陣,江菊霞覺得既然有人發現,就乾脆大大方方走下去找他們,顯得沒啥事體,也可以表示並不在乎。要是鬼鬼祟祟走掉,再讓他們發現反而不好。徐義德不好在她面前顯得膽怯,他只好硬著頭皮,裝出也不在乎的態度,實際上是勉勉強強地給她牽著鼻子走。走到簾子那邊,徐義德就聽到潘信誠說「這事非阿永不行」,他躊躇地站在簾子外邊。誰料到她不但在簾子外邊答話,而且立即掀起簾子,出現在眾人的眼光下。
  「你們啥辰光來的?」馮永祥故意問徐義德。
  徐義德還沒有答馮永祥的話,她隨隨便便地代他答道:
  「剛來一歇。聽說你們來了,就來看看你們。」
  「好哩,請坐,一道聊聊。」馬慕韓請他們兩個人坐下。
  徐義德的臉對著馬慕韓,努力使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安詳地問馬慕韓:
  「有啥要緊的事體,上午就來談了。」
  馬慕韓見徐義德和江菊霞一道走進來,感到十分突然。他並不是不知道他們兩人的曖昧關係,而是因為今天約會有意避開他們兩人;請了江菊霞,談論啥,史步雲馬上便會知道;如果請徐義德呢,那他對棉紡公會委員的缺一定想染指。他對徐義德這樣跋扈的人沒有興趣,上次聚餐會上爭論棉紡檢驗就給他一個不好的印象,這樣的人是不會甘心在他手下共事的,而且要處處提防,說不定啥辰光狠狠給人一記。他和馮永祥、潘信誠這些人發起星二聚餐會以後,不僅在學習政府政策法令上有不少啟發,瞭解工商界行情有很多幫助,而且使他發覺單辦好興盛紗廠並不一定有一官半職,要有更大的實力,團結一批人,有了共產黨所說的代表性,才能夠被選為人民代表,政協委員,甚至在人民政府裡當了「長」字號的人物。民建會上海臨工會沒起多大的作用,倒是工商聯很實惠,是個權力機關,而棉紡公會又是工商聯裡的最大的最有影響的一個公會,抓住了棉紡公會,在工商聯裡的地位就有了鞏固的基礎。他不滿足自己只是一名工商聯執行委員的空頭地位。現在棉紡公會的委員要更換和補選,正是一個機會,好安排「興盛」的人進去。今天先醞釀醞釀,以後正式提名就好辦了。不料半路上殺出一個程咬金,他於是改變了主意,簡單談了談剛才商量這件事的情形,然後把話往馮永祥身上一推:
  「具體人選要聽阿永的意見。」
  「哦,」徐義德會意地應了一聲。他很緊張地注視著馮永祥。徐義德並不是棉紡公會的委員,他早就風聞棉紡公會有六位委員的缺額,可是老沒有正式商談改選的消息。他焦急地到處打聽,等了很久。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現在碰上了,再好也沒有哪。他關心地說,「這事倒是要仔細考慮,推選出來的委員一定要有魄力,能夠敢於代表棉紡界的利益說話。」
  「這個話對。」潘宏福挺身應道。
  「阿永,」潘信誠說,「你提出幾位來大家商量商量吧。」
  「信老,你看誰最合適呢?」馮永祥不表示態度。
  潘信誠從來不先表示態度的,提人選的事他更不做,要等待大家提出符合他心思的人選,他才點頭贊成,這樣不落痕跡,也有把握。他說:
  「最近棉紡界的情形不熟悉,我想不出適當的人選來。」「信老是我們的老前輩,工商界的巨頭,信老哪個不認識,只要信老提,沒有人不同意的。」
  潘宏福得意地笑了。
  「那倒不見得,」潘信誠還是不說,「這事要慎重考慮,不能隨便提。最近棉紡界的情形,你們熟悉,還是你提吧。」「信老的話對,委員的事要慎重考慮,」馬慕韓抓到機會,連忙收篷,說:「大家都不提,先醞釀醞釀,改一天再談吧。」
  徐義德好容易才抓到談論棉紡公會委員的機會,卻又要改天再談了。改一天談也不會約他,他這個委員能不能當上就很危險。他不等馮永祥表示意見,馬上插上來說:「今天能先談談,大家心裡有個數,醞釀起來才有眉目。」「這也對。」柳惠光附和徐義德意見,想今天能提出他來,以後棉紡公會討論就有了底子,但是看到馮永祥臉色不對,就沒再說下去。
  馮永祥見馬慕韓想避開徐義德和江菊霞談,怕他們插一腳。他沒有意見,說,「改天再談也好。那今天隨便聊聊公私關係勞資關係方面的問題吧。」
  「應該談談,最近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江菊霞點頭贊同。
  「請你指教吧。」潘信誠向江菊霞微笑地說。
  「指教?不敢當。」江菊霞微微欠起身子說,「我們作具體工作的人,情況比較熟悉,向信老和各位匯報匯報倒是可以的。……」
  潘信誠望著江菊霞說:
  「請你匯報吧。」
  她伸直了腰,兩隻腳交叉地靠在沙發下邊,兩隻手按在自己的大腿上,低下頭望著大紅的厚地毯,出神地想了想,然後嚴肅認真地說:
  「目前我們棉紡業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思想改造問題。我們不能否認棉紡業內部思想落後的現象仍然存在,有人曾經對我這樣說,假如不抗美援朝,我們就可以把這筆巨額軍費用在中國建設方面。還有人說,新愛國主義就是愛蘇聯。這些思想,當然是糊塗透頂的,應該要改造思想。可是為啥要進行思想改造?哪能進行思想改造?思想改造以後又哪能?這裡就有文章了。比方說,有人提出來既然四個階級同時存在,何必要改造思想,學習無產階級的思想?經過思想改造後,工商界生活水準是否會降低?其次是年終獎金問題。棉紡業對今年的年終獎金很擔心事,政府和工會方面還沒有表示態度,不瞭解要不要發。」
  她剛說完,馬慕韓還沒有表示態度,潘信誠正在搖頭思考,柳惠光來不及系統地瞭解她的意思,徐義德懷著不滿的情緒,脫口而出:
  「一提起思想改造,老實講,我就想不通。共同綱領上規定了四個階級,國旗上也有我們民族資產階級的一顆星,為啥民族資產階級要思想改造呢?」
  馬慕韓說:「我們要以毛澤東的思想為領導思想,德公。」他顯然不同意徐義德的見解,但一時又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只籠統地提這麼一句。
  江菊霞立刻駁回去:
  「是的,慕韓兄這句話不錯,不過,我們是以毛澤東思想為領導思想,不是以毛澤東思想為唯一的思想。這一點,我同意徐總經理的看法。」
  宋其文思索地說:「菊霞的話有道理。」
  「你當然同意德公的看法,凡事你都同意他的。」
  馬慕韓語義雙關地敲了江菊霞一記。她頓時給說得兩腮緋紅,以為剛才在樓上客房走過的就是他。她把臉轉過去,有意避開馬慕韓的視線,特地望著潘信誠,說:
  「那倒不一定。」
  「我認為民族資產階級確實要思想改造。」馬慕韓無意敲了江菊霞一記,見她有點緊張,他就拉回話題,說,「在無產階級中也有不正確的思想存在。我好像在哪本書上看到過,說共產黨員中就有非無產階級的思想,所以要批評與自我批評,要整風。當然,資產階級的思想改造和無產階級的思想改造是兩碼事,性質不同,不能相提並論。這說明要思想改造的不只是民族資產階級。剛才菊霞說的民族資產階級這種落後思想應該逐步克服,很對,工商界一定要加強學習,學習服從國營經濟領導,學習依靠工人階級的思想,學習毛澤東思想。」
  「慕韓兄真了不起,講起理論來一套一套的。」她以退為進地諷刺馬慕韓說,「聽說你一回到家裡,就捧著毛主席的著作研究,政府的政策法令也瞭解得相當深刻。我們馬列主義很少,談理論自然談不過你。」
  「你也很有研究,特別是勞資關係方面,我就不如你。」
  「那算不了理論。」
  徐義德也贊成:「慕韓兄這樣說法比較全面合理。不能籠統地談思想改造,其實每一個階級都要思想改造,如果大家思想改造,我們就沒有意見了。」
  「我還有一點意見補充,」宋其文遇事總有點怕,他說,「工商界的思想改造還得注意方式方法,好比用藥,不能太猛,要緩進。共產黨的一些辦法好倒是好,只是有時性急了一點。」
  柳惠光聽大家談了半天思想、階級、改造這些名詞,現在才弄清楚了一個大概意思。宋其文最後一點,他聽清楚了,拍掌贊成:
  「我同意其老的見解。用藥不能太猛,只要能治病就行。」
  「年終獎金,我們機器業也感覺到是個大問題,」宋其文說,「發吧,有困難;不發呢,也有困難。」
  「不但機器業有困難,棉紡業也是一樣。」江菊霞皺著淡淡的眉頭說,「要是發年終獎金,有些廠的確吃不消,像廣益今年各廠大檢修,化了一筆款子,又加上捐獻飛機五架半,一共化去三百多億,再發年終獎金,怎麼吃的消?」
  「是呀,別的姑且不說,單是捐獻飛機大炮這筆款子,可傷了我們工商界的元氣。」徐義德曾以滬江紗廠的名義捐獻了三架飛機,一想到這筆錢,他就有點心痛。他認為抗美援朝是共產黨無事找事,人家美國進攻朝鮮,也沒有打到鴨綠江邊,為啥不可以置之不理呢?不抗美援朝,他也不必捐獻三架飛機,這不是一個小數目啊,想想看,留下這筆錢,可以給滬江增加多少紗錠!他還有餘痛地說,「要是不捐獻飛機大炮,各廠流動資金要寬裕的多,對發展生產也有利的多。」
  馬慕韓瞅了徐義德一眼。他贊成毛主席的主張:不能置之不理,一定要抗美援朝。唇亡齒寒的故事他在中學裡就讀過了。從三八線不斷傳來勝利的消息,他晚上回家一再翻閱登載這些消息的《解放日報》。他起初也懷疑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能不能頂住美國軍隊的進攻,那些勝利消息打破了他的顧慮。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在上海每次過外白渡橋都要向橋上的日本鬼子行禮,感到中國人在外國人面前抬不起頭來。抗日戰爭勝利了。美軍顧問團在上海灘上神氣活現,吉普車在馬路上橫衝直撞,單是外白渡橋轉彎那邊就不知道沖傷撞死多少中國人。他老在想為啥外國人可以隨便蹂躪中國人的尊嚴,而中國人的生命又為啥比外國人的低賤?有時使他感到做一個中國人並不是一件光榮的事。上海解放後,他看到中國人受到外國人的尊敬,外國人再也不敢在上海灘上橫行霸道了。這時,他想到一個強盛的國家對他是多麼重要。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頂住美國軍隊的進攻,不但使他驚奇,而且使他有一身光榮的感覺。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了,他作為中國人,地位也跟著提高了。他每次走過外白渡橋都要傲然四顧,深深感到現在這片土地才是中國的。他不同意徐義德的論調:
  「德公,滬江捐獻了三架飛機,是不是現在還有點肉痛?」
  徐義德不知道他問這話的用意,以為興盛紗廠也感到捐獻傷了元氣,馬慕韓是不是和他一樣:也有點後悔。他試探地說:
  「三架,可不是小數目啊!」徐義德現在想起來還有點後悔,當時捐獻兩架其實也說得過去了,就是因為大家一起哄,他不得不跟著加碼。他說,「這筆錢存在銀行裡,利息也很可觀哩!」
  「現在是不是還想收回來?」
  徐義德聽馬慕韓的口氣不大對頭,臉上的神色有點奚落人的樣子,他馬上否認:
  「捐獻出去,哪能收回?」
  「那是呀,抗日戰爭年代,我們雖然沒有捐獻飛機大炮,可是那損失啊,」宋其文摸摸鬍鬚,不勝感歎地說,「不說別人,就說我吧,幾乎弄到家破人亡,僥倖保住這條老命,才又回到上海,重振舊業。」
  「其老說的對,捐獻這筆數字雖說不小,可是無論如何省不得。志願軍在朝鮮流血流汗,犧牲性命,保家衛國。沒有他們,我們上海也不能夠安心生產建設。我們工商界捐獻幾架飛機大炮是應該的。這是一個公民起碼的義務。國家強了,我們面子上也有光彩。」
  宋其文接二連三點頭稱讚道:
  「慕韓老弟說的有理,究竟是到朝鮮前線慰勞過的人,感受比我們深切。」
  「我親眼看到志願軍在冰天雪地裡打仗,不管美國的炮火怎麼猛烈,他們都是日日夜夜地保衛著我們。志願軍說的好,他們的辛苦和血汗換來了祖國人民的安全和幸福,這是多麼崇高的思想。難道我們好意思說因為捐獻了一點飛機大炮,就可以不發年終獎金嗎?」
  「慕韓兄別誤會我的意思,」徐義德發現大家的眼光都注視著他,只有江菊霞的眼光裡有點同情他的意思,別人的眼光彷彿都不同意他提出捐獻飛機大炮做為不發年終獎金的理由。潘信誠的眼睛半閉不閉。他看不出潘信誠究竟是贊成還是反對。他連忙改口道,「捐獻飛機大炮是千該萬該,那還有啥閒話講,要是政府現在號召,滬江再捐獻六架也沒有問題。
  我不過是說捐獻了飛機大炮,流動資金減少了。」
  「這當然囉。……」
  江菊霞怕馬慕韓再向徐義德頭上敲一記,她想法把話題拉到年終獎金上,暗中幫助徐義德:
  「慕韓兄,你看年終獎金這個問題哪能辦法呢?」「至於年終獎金問題,」馬慕韓說,「我聽史步雲從北京回來說,目前工資制度還沒有合理調整,今年年獎,就現在情形看,還不可能廢除。在人代會上可以不提;要提的話,不能要求規定今年不發,而是希望規定發放的辦法。」
  潘信誠在一旁暗暗點頭,覺得馬慕韓究竟與眾不同,看問題提問題確是高人一籌。但徐義德並不滿意馬慕韓的說法,因為滬江紗廠這些企業發起年終獎金來要不少頭寸。他進一步提出要求說:
  「提,恐怕還是提一提好。年終獎金是不合理的制度。工廠每年要支出大筆獎金,影響工廠的資金流轉。如果將這筆資金放在生產上,是很可觀的,發給工人只不過是改善改善生活而已。這次提了,今年不取消,希望以後能取消。人代會是我們工商界合法鬥爭的地方,一定要爭一爭。」徐義德想起自己不是人民代表,可是對人代會非常有興趣,希望有一天最好自己也能被選上當個代表。他於是說道,「我覺得目前棉紡業的公私關係中有很多重要的問題,還須在這次人代會上提出,首先關於配紗問題,目前私營廠每件配紗四百十斤,而實際的需要量是四百十八斤,有時還不夠,相差十斤左右。這個本我們賠不起,希望花紗布公司考慮調整。其次是棉花含水量問題,在上海,由於機器蒸發量大,比黃河以北所規定的要相差百分之一,希望全國各地能統一規定。第三是配棉問題,目前配棉不足,特別是中小型廠更感到缺乏。花紗布公司所配的都是絞花。希望能配筒棉,既省電力,又省人力物力。同時,現在配棉周轉每半月一次,希望花紗布公司能改為每月一次。」
  「對!」又是江菊霞的聲音,她說,「這確實是我們棉紡業目前的中心問題,我剛才倒忘了,幸虧徐總經理提出來。」
  「又是你首先贊成德公的意見,江大姐。」馮永祥微笑地望著她。
  「阿永,你哪能哪?談正經事,你總是喜歡開我的玩笑。」她的眼睛狠狠地盯了馮永祥一眼,彷彿在責備他;可是她的嘴角上閃著笑紋,又似乎是喜歡他。
  馮永祥給江菊霞望得不好意思,賠不是地說:
  「對,談正經的。德公真了不起,提出這幾個問題,的確是目前棉紡業的中心問題,可以請慕韓兄代表我們棉紡業提到人代會上去,『將』花紗布公司一『軍』。」
  「我不行,要信老去。」馬慕韓立刻推辭。
  「我年紀大了,不行了,最近也很少管事,」潘信誠自己想退後一步,讓這些年青的人在前面衝鋒陷陣,爭到利益反正大家都有份的,說,「還是慕韓老弟代表我們提出去吧。」
  「我哪能代表?」馬慕韓謙虛地說,「頭寸不夠。」
  「那當然,」潘宏福心裡說,「哪能和我爸爸比。」
  徐義德羨慕地說:
  「你是民建上海臨工會的常務委員,工商聯的執行委員,棉紡公會的執行委員,又是協商委員,又是人民代表,頭寸不小啊。我擁護你代表我們棉紡業講話。」
  「我也擁個護。」馮永祥笑著說。
  「不行,」馬慕韓搖搖頭,心裡卻也未始不想在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上露露面,但是棉紡業和工商聯不一定推他出來代表,他現在落得謙虛謙虛,等到真的要他出來代表講話,那時候可以表示遵命,勉為其難。他打定了主意,說,「信老年高了,不願意講的話,那麼,史步雲代表我們講話比較適當。不過,我倒以為信老能出來講幾句。是最適當哪。」
  「慕韓老弟想的對,步老最適合不過了。抗日戰爭時期,他在重慶和工商界的朋友發起成立民主建國會,在成立大會上他有一篇講話,沒有一個朋友聽了不稱讚的,真是如古人所說的,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後來,我又同他一道上南京請願,在下關車站被打,他挺身而出,大庭廣眾面前,慷慨激昂講了一通,聽了的人,沒有一個人不動容的。……」「哦,步老還有這個本事?」馬慕韓在抗日戰爭的時期,還在上海讀初中,沒有去過重慶,對下關事件也不甚瞭然。
  宋其文摸摸鬍鬚說:
  「想起這些事也蠻有意思。」
  「其老也是過五關斬六將的人物。」潘信誠伸出大拇指來說。
  「我算啥,不過是跟著步老後面跑跑罷了。」宋其文的眼角上露出得意的神情,說,「步老要是肯講,那最理想了。」
  「史步雲最適當,我們這些人過時了,講話也不行了。」
  潘信誠點頭,同意宋其文的意見。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