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35


  余靜和趙得寶從車間瞭解情況回來,召開了黨支部委員會的擴大會議。在會上余靜同志綜合報告了各車間的具體情況,根據她的分析:生活難做和原棉有關係。資方在這個問題上擺下了迷魂陣,迷惑大家對這個問題的正確認識,在工人階級內部造成相當嚴重的不團結的現象。首先要求大家團結起來,把問題研究清楚,思想上認識一致,然後才有可能,也才有力量向資方提出交涉,解決這個問題。
  支部委員和車間黨的小組長補充了一些具體情況,一致同意余靜的分析。黨支部委員會決定,先召開甲乙兩班小組長聯席會議,進一步瞭解車間思想情況,進行醞釀,使大家逐漸認識這個問題;然後召開工廠委員會的擴大會議。
  在工廠委員會的擴大會議上,余靜做了一個詳細的報告。
  主持會議的趙得寶接著站起來說:
  「現在我們討論。不管是出席的委員還是列席的車間小組長都可以發言。」
  他的眼光向會場巡視了一下:五十多個人團團圍著長方形的桌子坐著,把一間會議室填得滿滿的。譚招弟回味著余靜的話:筒搖間生活做不好,真的不能怪細紗間嗎?從筒搖間的角度來看,當然只能怪細紗間,一則她不知道全廠的情況,二則細紗是不好麼。細紗為啥紡不好,這不是筒搖間的事,由細紗間自己去動腦筋。工人當然要團結,但是團結起,也要把責任弄清楚。她把這意見低低告訴坐在她旁邊的徐小妹。徐小妹點點頭,完全同意她的意見:
  「不怪細紗間,怪誰?」
  她有意地向細紗間郭彩娣她們那些人狠狠地瞅了一眼。
  郭彩娣聽了余靜的話心裡有點難過,怨自己太粗心大意了,事體沒有弄個明白,就怪粗紗間不好,影響了工人姐妹內部的團結,上了資方的當。她想站起來,走到粗紗間吳二嫂她們面前認個錯,賠個不是,拉拉手。但看到大家都不說話,好像都在注視著她,使她不好意思這樣做。她感到吳二嫂的眼光盯著她,她慚愧地把頭偏過去,望著趙得寶。
  趙得寶站在那裡等人發言,冷場了將近三分鐘,沒有一個吭氣。鐘珮文想站起來領導大家唱個歌,活躍活躍會場的情緒,但看到大家很嚴肅地坐在那裡,氣氛有點不對頭,就沒提出來,可是心裡還是癢癢的,想唱。
  「有話大膽說吧,不同意余靜同志報告的,也可以說。說錯了不要緊,大家討論討論,總有一個意見對的,最後按照對的意見辦好了。」
  譚招弟馬上站了起來:
  「我不同意。分明細紗紡的不好,細紗間當然有責任。我們筒搖間沒有錯怪了人。我們對細紗間也沒有成見,我同細紗間的姐妹很好。我進廠,大家都曉得,是湯阿英姐姐介紹的。可是這件事,我們不滿意細紗間。」
  她說完了話,陶阿毛用胳膊輕輕碰碰徐小妹。徐小妹機靈地望了陶阿毛一眼,她懂得他的用意。有人讚成譚招弟的意見,徐小妹的勇氣更大了。她便應聲說道:
  「譚招弟的話有道理。……」
  徐小妹的話沒說完,粗紗間的吳二嫂站起來發言了:
  「招弟的話不對,她只是從筒搖間來看這件事體,不瞭解別的車間情況。余靜同志跑了各個車間,她從全面來看,尋根究底,主要是原棉問題。我同意余靜同志的意見。」
  吳二嫂剛說完,徐小妹搶先站了起來:
  「吳二嫂,平常你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贊成,舉你的手。這回,我不舉手。原棉有問題?問題在啥地方?剛才余靜同志說了,她調查了用棉量,和過去一樣。她又調查了和棉成份,還是和過去一樣。同樣的用棉量,同樣的和棉成份,為啥紡出來的細紗不一樣呢?你說不怪細紗間,那麼,怪誰?」
  余靜的眼光一直停留在譚招弟和徐小妹身上。她知道工人同志們的認識有距離,要耐心細緻地啟發她們,幫助她們。
  她冷靜地用一種商量的口吻說:
  「招弟,小妹,你們說,怪誰呢?」
  「照我看,是細紗間紡的不好。」譚招弟理直氣壯地大聲說。「你去看看,紡的啥紗,毛頭毛腳。」
  「細紗間用的粗紗不好,應該怪誰?」余靜問她。
  徐小妹不假思索地說:
  「粗紗間。」
  郭彩娣聽到徐小妹的回答,心裡稍為平靜了一些,她覺得這句話同時也是代她回答了筒搖間;你們過去罵細紗間,現在天良發現了,知道不能怪細紗間,而是粗紗間不對啊。
  「粗紗間因為棉卷不好,」余靜對吳二嫂望了一下,吳二嫂在注意聽著她說,「雜質太多,除塵不淨,影響了頭道二道棉條,你說,怪誰?」
  吳二嫂笑嘻嘻地直點頭,一邊自言自語地說:「對,對,對,對。」
  譚招弟想了想,肯定地說:
  「梳棉間要負責。」她答覆了余靜,又對自己說,「不管你提多少問題,也難不倒我們。」
  「那麼,鋼絲車的棉網上滿佈雲片,這又該誰負責呢?招弟。」余靜又進一步問。
  「當然是清花間。」譚招弟不假思索地說。
  「這麼說,全部責任由清花間負嗎?」
  徐小妹「唔」了一聲。
  「為啥清花間出的棉卷不好?」
  「花……,」譚招弟這個字剛說出了口,立刻又改口說,「不,他們做生活不巴結。」
  清花間的老工人鄭興發忍受不住,他霍地站了起來,指著譚招弟忿忿地說:
  「你哪能曉得我們做生活不巴結?別瞎三話四,到我們車間來看看。」
  「你張嘴罵人?」譚招弟兩隻眼睛瞪著他。
  「罵了你又怎麼樣?譚招弟碰不得嗎?你是三頭六臂,我也敢碰。」
  「你,你……」譚招弟氣得說不出話來。
  「不要罵人,鄭師膊,有話好好說。」陶阿毛指著清花間的鄭興發,說,「剛才趙得寶同志說了,有話大膽說,說錯了也不要緊,各說各的理由,提出來大家好討論。」
  「理由?」鄭興發輕蔑地用鼻子哼了一聲。他想不到東怪西怪,最後怪到清花間的頭上,還說做生活不巴結,這些日子差點把這條老命都要搭賠進去哪。他氣生生地說,「這是啥理由?」
  大家的眼睛盯著譚招弟和清花間的鄭興發,交頭接耳地議論著。會場上浮動著細碎的人聲。大家的心裡很激動,有的贊成譚招弟、徐小妹的意見,有的同情清花間鄭興發的。每一個人坐在椅子上有點不安,都想站起來發表自己的意見。一會兒這地方伸出一個頭來,一會兒那個地方又伸出一隻手來,全想說話。因為余靜直擺手,大家才坐定。亂哄哄的會場像是一片揉皺了的綢子,給余靜的手一抹,又恢復到原來平整的樣子了。大家完全肅靜下來,窗外車間的轟轟機器聲有節奏地傳來。余靜望了大家一眼,說:
  「大家不要急,我們先讓譚招弟同志說完了再講。招弟,你到清花間看過沒有?」
  譚招弟臉上發燒,她把披在鬢角上的頭髮往耳朵後面一放,不好意思地搖搖頭:「我也不是清花間的擋車工,到他們那裡做啥?」
  「你沒有去過,哪能曉得清花間做生活不巴結呢?」秦媽媽單刀直入,質問譚招弟。
  「這個問題問的好。」鐘珮文忍不住插了一句。
  譚招弟立刻瞪了他一眼,怪他多嘴多舌。
  鄭興發對譚招弟說:「你聽見秦媽媽說的話嗎?」
  他忍不住鼓了兩下掌。
  「我也不是聾子。」
  「那你親眼看見我們做生活了嗎?」
  「這還用看。」譚招弟低著頭,她的兩隻手緊緊握著,一會又鬆開,不曉得放在啥地方好,囁嚅地說,「生活做成這個樣子,猜也猜得出是啥原因。」
  「你……」鄭興發又急了。
  「沒有看見的事情,不好憑猜想。」余靜很冷靜地說,「那是主觀主義。」
  譚招弟還有點不信服:
  「我是個大老粗,不懂啥主義不主義。同樣的用棉量和配棉成份,為啥出來的棉卷不好?這能說生活做得很巴結嗎?」
  「對啊!」這是徐小妹的聲音。
  鄭興發猛可地站了起來,他伸出顫抖著的手,說:
  「我們一同到清花間去看看……」
  他邊說邊走過來,真的想拉譚招弟去清花間看看。
  余靜止住了鄭興發,她說:
  「我和趙得寶同志到清花間仔細看過了,他們的勞動態度很好,生活做的很巴結,機器也沒有毛病。為啥從前生產出來的棉捲好,現在生產出來的棉卷就不好呢?招弟,小妹,你們想想看。」
  徐小妹著急地望著譚招弟。她想幫她的忙,說兩句,但是余靜的談話,像是剝筍一樣,一層深一層,最後剝到問題的核心,用不可辯駁的事實,強有力地說服了每一個人。徐小妹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意見:
  「現在我懂得了,余靜同志,這不能怪清花間。」「對。」余靜的嘴角上露出了笑紋,她的臉對著譚招弟,耐心地說,「招弟同志,你看呢?」
  譚招弟低著頭,窺視了徐小妹一眼,怪她這麼快放棄自己的意見。她不置可否地「唔」了一聲。
  郭彩娣興奮地走到吳二嫂面前,一把緊緊地抱著她,抱歉地說:
  「我代表細紗間,向你賠個不是,過去我們錯怪了你。請你原諒我。」
  吳二嫂感動得眼角上流下兩滴眼淚,她激動地說:
  「不要緊,事體說清楚了就算了。我們誰也不要怪誰,這件事幸虧余靜同志,」她笑盈盈地指著余靜,說,「把我們的眼睛擦亮了。……」
  譚招弟很奇怪,郭彩娣為啥那麼快認錯,老實說,她自己對這件事還要保留意見。
  郭彩娣聽吳二嫂說話,句句打在她的心坎上,她覺得這件事自己沒弄清楚,怪張三怨李四,是自己不對。她伸過手去熱烈地握著吳二嫂的手,她張開嘴還想說幾句,兩個眼眶卻紅了,鼻子一酸,差點要哭出來。她掏出手絹,摀住鼻子,激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但是大家都知道她要說啥。
  秦媽媽見郭彩娣很激動,便對大家說:
  「我們工人兄弟姐妹,事體說開了,大家明白,誰心裡也不要怨誰,誰心裡也不要難過,大家團結起來,別再鬧意見,把原因找出來就好了。」
  會場上掀起一陣熱烈的掌聲。陶阿毛的掌聲特別響,他甚至於歡呼起來了。好像她真的贊成秦媽媽的意見,心裡卻想:我看你們有啥辦法把大家團結起來!掌聲停下去,鐘珮文站了起來,他語義雙關地說:
  「平常教你們唱的歌子忘了嗎?」
  大家想不到他這句話是啥意思,都莫名其妙地望著他。他很得意把大家的眼光吸到自己的身上來,有意不慌不忙地說:
  「我不是教你們唱過《團結就是力量》嗎?」
  大家這才恍然大悟他說話的意義。郭彩娣笑了,讚賞他的口才,說:
  「說話真會繞彎。」
  譚招弟撇了撇嘴,說:
  「作家麼。」
  鄭興發也笑了:
  「還是歌唱家哩……」
  張小玲打斷鄭興發的話說:
  「談正經的,我建議:請余靜同志代表我們向資方交涉,查出原棉裡面的問題,好不好?」
  「好!」
  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這掌聲表示大家認識一致,表示大家親密團結,又表示大家要求解決這個問題的旺盛的鬥爭的意志。
  可是譚招弟心中卻想:騎著毛驢看書——走著瞧吧,看究竟是啥原因。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