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金枴杖旅館非常舒適。 深紅色的地毯、床罩和粗呢椅面,使人感到沉靜。紅,並非僅僅給人以火熱,也含著鎮定。 我洗了一個熱水澡,躺在鬆軟的床上,懶洋洋地伸一下胳膊大腿,真要好好睡一大覺,把幾十個小時以來旅程和活動中積累在身上的疲勞排除掉,蓄足精力,好應付下邊一連串緊張繁忙的訪問。 不知什麼原因,我腦袋挨上枕頭,精神反而抖擻起來,睡意一掃而空。怎麼?我並沒有換地方睡不著覺的毛病呵!由於時差嗎?記得,在北京上飛機之前,有個朋友要我在肚臍上貼一塊傷濕止痛膏,據說可以消除時差反應,我這樣做了,看來不管用,就把那塊還緊巴巴貼在肚皮上的膏藥扯下來。然後打開電視解悶,屏幕顯現出一部正在播放中的電影,題材是當今西方最流行的。即性解放造成家庭解體,最後致使孩子到處流浪,老年孤居寡伴。一個老鰥夫用這麼一句話傾訴衷腸: 「你以為我臉上笑,心裡就輕鬆嗎?人世間還有什麼比孤獨更可怕?」 這話使我一下子聯想到簡梅。她是我睡不著覺的原因嗎? 她的生活真像她告訴我的那樣快活?整天串飯店,迎客送客,與老闆們鬥智,梳妝打扮,逛商店,賭錢--這就是她的生活內容。但生活是否幸福,不在於別人怎麼看,而在於本人怎麼理解。這種生活她很滿足嗎?那個比她大十五歲的男人終於象扔掉一個廢煙頭似的拋掉她。她真不當做一回事?化解開這些厄運和不幸,是她堅強的個性還是消沉灰色的心理?一個年紀三十歲左右的女人,在這個人情淡漠又充滿陌生的世界裡,竟活得像鴿子那樣開心,簡直不可想像!她又為什麼不回去?她的希望在這裡麼?生活的希望比現實更具有吸引力。不,不!簡梅告訴過我:現實比希望更有力。人活在實實在在的現實中,不是活在夢幻般的希望裡。只有傻瓜才不講實際,只要實際的人就沒苦惱? 我隱隱有些不安。雖然我說不出任何具體的東西,卻總感覺她得意洋洋地炫耀富足,有點強撐門面的意味。尤其她的笑容後邊,總象藏著什麼令人擔心的東西。我從來不認為笑就是快樂和幸福。人生中的笑,大部分只是一種表示。如果說敷衍的、假裝的、勉強的笑是樹上無數的葉子,那麼真正舒心的笑不過是這樹上有限的幾個花朵。在我和她接觸的十多年中,她一次比一次難以理解,這一次簡直叫我摸不清頭腦了。此刻,不知由於心裡的莫名的擔憂心情,還是一種捉摸不定的異樣感觸,促使我把深埋在記憶裡的一本有聲有色的舊相冊打開-- 記憶是個篩子。該留下的都留下,該漏去的都漏去。 我自然忘不了,最初認識她時,她只有十四歲;我二十四歲,剛剛從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畢業不久,做為《光明日報》的記者去訪問她。那時我挺神氣,總愛穿一件風衣,沒有風也立起衣領,見了人就掏出記者證。虛榮心誰沒有?現在想起來真好笑。 她是這一年(1964年)全國青少年鋼琴比賽的一等獎的獲得者。她爸爸是音樂學院的副院長,媽媽是這個學院的鋼琴教』師和有名的演奏家。簡梅是個幸運兒,少有的天賦得到了最恰當和最充足的滋養。 那次見面,真是一閉眼,就能出現的一個光潔透亮、色彩鮮麗的畫面。東交民巷。大樹冠蓋的寧靜小路。一扇墨綠色的小鐵門,潔淨的鋪石板的小院,一幢兩層小樓,走廊,樓梯……然後是一大間向陽的屋子。屋裡,細白的紗簾,窗外的綠枝,桌上的瓶花;陽光把這些東西的影子都投在一架斜放著的、漆得珵亮的黑色大三角鋼琴上。簡梅坐在琴前。這個身材修長的姑娘穿一條淡藍色的連衣裙,長長而黑亮的頭髮梳成鳳昆式,上邊是鮮藍色的絲帶扎一個蝴蝶結,下邊的裙帶也在後腰上紮成一個蝴蝶結。她最動人的還是那張雪白而漂亮的小臉兒。 她為我演奏《熱情奏鳴曲》。媽媽爸爸站在琴旁,一會兒看看簡梅,一會兒看看我,表情是歡喜和緊張的,好像他們自己在應考一樣。簡梅的手很大,不費力就夠上八度,可是琴音一響,我就不再為她的天賦條件和嫻熟的技巧而驚歎,我感到有一股感情的激流傾注琴上,她的演奏便開始了。我不是音樂行家,卻是一個入迷的愛好者。我幾乎想不到著意去欣賞,就。給捲進音響的漩渦中去了。還覺得這漩渦中有股內在的、充沛的、難以擺脫的帶動力。感動都是沒準備的,而任何天賦首先都是感人的。我正在激動不已的當兒,曲子已經結束,她沒站起身,腰兒一轉,面對著我。表情有種大人樣的嚴肅,與她的年齡極不相合,這是由於緊張嗎? 「你想成為一名鋼琴家嗎?」 「是的。不然我彈琴做什麼?」她說。小嘴很利索。 她的回答使我一怔。看來她毫不緊張,也決不是一個靦腆羞怯的姑娘。 「你媽媽彈得很好嗎?」 「很好。我要很快超過她。」 「胡說。」爸爸在一旁說,「驕傲會成為障礙。」訓斥的口氣中透露出明顯的寬許和嬌愛。 「不是驕傲,是自信。」簡梅的小嘴一努說。她又似乎比她的年齡小得多。 這是那次談話中我記得最清楚的幾句。她說話隨便,表明她在家中的地位--父母的掌上明珠.而一個人的性格,首先表現在他的說話上。當然從一個未成年的孩子的話裡,又很難看到他的將來。她對世界和生活知道得太少了。鋼琴、媽媽、爸爸、貝多芬、學校、音樂會和裙子……大概只有這些。而這些只不過是世界的幾個微不足道的細胞而已。世界還有一雙擺佈人命運的巨手,一張吞食人的嘴!一個呼喚人早起的太陽和催人休憩的星夜,還有千千萬萬個機遇、機緣、機會,許多轉折和十字路口,許多險灘和暗礁,許多陡坡和高峰……。 我把這次採訪寫成一篇報道,叫做《鍵盤上的希望》,刊在《光明日報》上。為此,只要她去參加演出,她爸爸准寄票給我。我很忙,採訪工作迫使我全國各地奔跑,她的大部分演出我都給錯過了。但我只要再沾上有關音樂的事,準要想起她來。她是屬於音樂的?她的確是音樂的一個希望。 但是,希望僅僅是一種可能。千萬種可能中的一種。不能依賴於它。 一九六七年的秋天。在別人眼裡,我像一隻喪家犬。由於父親的歷史問題,我的家被搗得粉碎。全家人給轟到一間窄小的屋子裡,等待父親問題結案而發落。人為什麼會感到命運的存在?因為你有時必需聽候它來安排。這期間我的記者證被報社收回。在收發組管理每天來來往往的大宗郵件的收發。記者的視線應當四面八方,我的目光卻只能停在各種郵件的封皮上。當外界的壓力不斷朝帝迢來,使我只能考慮個人的出路,心情低落得很。雖然年紀不算小,卻無伴侶。役人願意跳進我所陷入的災難的坑底,我更不想拉著別人一頭栽進來,陪我受難。幸虧我愛讀書,家中受劫之後殘留的書便成了我最親密的夥伴,它填滿我打發不掉、無所事事的空虛時光,給我知識、經驗和同情,寬解和撫慰我的痛苦,卻不向我討取半點代價和報酬。因此我想,我將來是否也寫書,幫助那些我從未見過的人們,化苦楚為甜蜜,變頹喪為力量?當然這想法在當時只是一種空妄。 那天,我沙沙踩著滿地干卷、焦黃、又脆又薄的槐樹葉子,在街上漫無目的地溜躂。一扇出現在面前的墨綠色的鐵皮小門,喚起我的記憶--簡梅的家!一九六六年是中國當代史的一條分界線,過去的一切恍如隔世。如今這小鐵門也沾上了時代色彩--殘留的大字報翹起的紙角,在涼嗖嗖的秋風裡輕輕顫索。由此我猜想到,不久之前,這一家肯定也卷人時代狂潮的中心了。我受懷舊情緒所驅使,推開她家這小鐵門。 依舊是那兩層小樓,樓下的房門貼滿封條。我頭次來採訪那房間不是在樓上嗎?對,在樓上!我上樓,一邊問: 「有人嗎?」 沒人應答。 樓上一扇門沒關嚴,留一條縫,屋裡的光從這條縫隙透到幽暗的走廊上。這就是簡梅彈琴那間屋子嗎?是的,是這間。「可以進來嗎--」我問。 仍沒人回答。 我輕輕推開門。 屋裡很靜,但一切變得面目全非。三張去掉床架的墊子落地放著,成了地鋪,鋪上沒人。周圍沒有一件傢俱,連一張小板凳也沒有。地上鋪了許多張大大小小的牛皮紙和草板紙,上邊放著水杯、飯鍋、碗筷、煙碟、瓶瓶罐罐和幾個小布包袱,像難民的住房。奇怪的是,那架大三角鋼琴依舊擺在原處,使我想起廣島給原子彈轟炸過後,爆炸中心不可想像地聳立著一棵電線桿,那是奇跡,這也是一個奇跡!大概由於在當時鋼琴毫無用途,又不好搬動,臨時存放在這裡。琴蓋交叉貼著兩條大封條,封條上寫著「東城紅衛兵」的字樣。比上鎖更難打開,我呆呆望著這個被囚禁的音響世界,幻想小簡梅當年演奏。熱情奏鳴曲。的景象。回憶使我一陣癡迷。忽然發現,在鋼琴一側的陰影裡,還有一個人!一個身材修長的姑娘坐在放倒的破木箱上,腦袋斜靠著鋼琴,默默而直怔怔地望著我、從這蒼白、淡漠而依舊漂亮的臉上,我一眼認出是簡梅。 「你在家……」我說。 她沒有馬上回答,停了一瞬,直起身子,抬手指指地上的床墊說:「坐吧!」看她這平淡的神氣,她大概把我忘了。 我坐下說: 「你還認得我嗎?我是--」 「方記者。」 她說。她分明記得我,但沒有半分熱情。 我不怨她。屋裡的一切,就是她此刻的心境吧! 「你來採訪什麼?」她問我。臉上無表情,聲音更單調。 「我已經不是記者了。我路過這裡,想到你們,來看看,你爸爸媽媽好嗎?」 在鋼琴的陰影裡,她的臉顯得十分蒼白,嘴唇也隱隱發白。她說:「我爸爸現在是我的敵人。媽媽已經和這偉大的時代絕緣了。我呢?活著就很不錯了……」她苦笑一下,笑裡含著濃郁的苦澀和辛辣的嘲弄。 聽了她的話,我就不好再問了。我想扭轉話題,無意間一眼瞧見了鋼琴,大概是給一種同情心促使吧,我說了一句完全沒有經過思索的話; 「你與鋼琴也絕緣了吧!」 她聽了,臉色一沉,黑眉毛象受驚小燕的翅膀一抖,猛地站起來,把木箱放在琴前坐下,雙手將琴蓋向上用力一推,嘩地一聲,琴蓋帶著封條掀開,封條斷了!迷人的黑白分明的亮閃閃的大鍵盤橫在她面前。她陡然把雙手抬到肩上,然後像兩隻鷹疾落鍵盤上。沉寂的空間突然響起一個熟悉的、強壯的、震撼人心的旋律。這個上世紀的、歷久不竭的聲音閣進我們的生活中來--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第四樂章「歡樂頌」的旋律。 『我只能看到她的背影:剪短的頭髮、發白的藍布褂子、瘦溜溜的肩膀,此刻卻顯示出一副真正的英雄氣概!她一下子把音樂中內涵的深沉磅礡的激情、苦海求生的慾望、壯闊的境界、對嚴酷的現實壓抑之下那些美、真誠、善良和諒解的痛苦而勇敢的追求,全都表達出來,拋灑出來,呼喊出來!音樂是對世界的呼喊。此時此刻,再沒有一支曲子能夠這樣痛快地為她--也為我--呼喊一聲了。它猛烈地錘響我的心,喚起我收藏心底的那一切美好的東西。世事醜惡,然而我們心裡有著怎樣寬厚、宏大和慷慨的愛呵!我的淚水流下來,同時感到這姑娘突然長大起來。她像成人一樣成熟了。 是的-- 幸福使人長久幼稚,苦難使人很快成熟。 這是音樂最強烈一次感動了我。以後我還想這樣重新被感動一次,但無論怎樣去聽《第九交響樂》,再沒有這種令人顫慄的感受了。 就在這當兒。門兒啪地開了,一個男人撞進來,是簡梅的爸爸,他穿一身破舊衣服,面容憔悴,好像老了許多。他看見我,立即認出我,但只朝我點一下頭,就朝簡梅衝去,抓著她的肩膀,使勁地搖,制止她彈下去,一邊急啾啾叫著: 「你撕開封條!彈貝多芬!你,你難道不想叫我活了?」 她回過頭來,滿臉斑斑淚痕。這淚痕頓時使她爸爸冷靜下來。他們好像很容易互相理解。 她站起身,離開鋼琴走到床前,面朝著窗外站著。窗外一片藍藍的秋天,脫葉後的楊樹,把粗長挺勁、銀白髮亮的枝丫伸上去,疏疏落落地舒展開。一群黑色小雀在上邊又跳又叫。 小黑雀在線條般的枝條上,好像樂譜上的音符。大自然不管人間發生什麼事,照舊演奏它的樂章。如果我是一隻小鳥多好,我想--那時我經常發出這種渴望變成動物或植物的奇想。 這時她爸爸已經關上琴蓋,從飯鍋裡取出幾顆飯粒,細心把扯斷的封條粘好。他貓著腰,垂下額前花自的頭髮,動作小心翼翼。模樣可憐巴巴,他被這世界嚇破了膽! 我覺得自己站在屋裡有些尷尬,就告辭而去。她爸爸送我到走廊上,簡梅卻始終面朝窗外,沒有口頭。她是不是正在落淚而不願意叫我看見? 過不久,我又經過她家時,門口掛一個小牌,漆成白色的小牌豎寫著一行紅色的字「東交民巷街道居民委員會。」她一家被轟出來了?到哪裡去了?我怕給她家找麻煩,沒有進去打聽。 我與她最初的接觸不是經常的,所以每一次都能記得。其中記憶最深的是這一次-- 那是七二年的冬天吧!我父母被遣送到原籍江蘇淮安,到老家不久就身患重病,母親的風濕病也發作了,我去著他們。為了省錢,在永定門車站買了慢車票。火車誤點,拖到深夜也沒來。在空蕩蕩的候車大廳感到渾身發冷,便裹嚴圍巾口罩,到外邊的廣場上跑跑步,好使身體發熱。在漆黑的廣場上,忽然一個姑娘和一個男孩兒站在我面前。男孩兒提著旅行包。這姑娘對我說: 「我們買車票錢不夠,你能幫助一下嗎?」 我聽這姑娘說話怯生生,聲音低沉,不像經常討飯人的腔調,就伸手向衣兜掏錢。 就在這時,不知從哪裡躥出一個穿軍大衣的男人攔住我,上來一把抓住這姑娘的胳膊,好像抓到一個小偷兒。並對這姑娘厲聲說: 「好呵!你剛才也對我說買車票錢不夠,要走了伍角錢。你為什麼還找他要?這是詐騙!走,跟我去派出所!」 姑娘使勁甩胳膊,想擺脫這男人的手,連連說:「你撒手;撒手!」聲音又小又急,但這男人死死抓住不放。 「算了,他們提著旅行包,看樣子是上車趕路的人!」我說。我向來希望息事寧人,不願看到弱小者過於難堪。 「嗨!你這同志,受了騙還替他們說話。你能保證他們不是壞人?你也得跟著去一趟,到派出所去作證!」這男人不依不饒,一手抓著姑娘,一手抓住那提旅行包兒的小男孩,剛走幾步,姑娘一妞頭,她的臉給遠處一盞小燈照見。這纏著深色圍巾的異樣白的臉兒好面熟,就在這一瞬,她大概也認出我來了,忙低下頭。但我已經確信無疑:她是簡梅!我不禁大吃一驚,卻來不及弄清這是怎麼回事,必需先幫助她和那男孩兒脫離困境。我立刻攔住那男人,對他說: 「你甭管了!我認識他們,他們不是向你要了伍角錢嗎?給,我給你!」 我拿出錢,塞在那男人手裡。那男人莫名其妙,似乎還要糾纏什麼,我已經拉過簡梅和那男孩走了. 「你怎麼到這裡來了?」我一邊走一邊問,她沒回答,我又問,「這男孩兒是誰?」 「我弟弟。」她說。 我頭一次知道她還有個弟弟。 「你們要去哪兒?」 她回答得很簡單: 「我和弟弟到黑龍江去插隊,回來看我爸爸。他上星期就被送到河南一個農場勞動去了。我們事先不知道,白跑一趟,打算今晚返回黑龍江。」 這姐倆的景況可想而知。我問: 「你們……你們吃東西了嗎,這麼冷。」 她和那男孩兒都沒說話。 我領這姐弟倆到車站的日夜食堂吃包子。我買了許多,那男孩子見到熱氣騰騰的包子端來,毫不掩飾自己的飢餓,狼吞虎嚥地大吃起來。只顧吃,也不說話。我問他叫什麼,他彷彿騰不出嘴來說話,簡梅替他說:「他叫簡松。」說著解去頭巾,她依舊很美,室內的暖氣使她臉頰的氣色微微變紅。她是那種真正漂亮的姑娘,淡妝濃抹總相宜,不會因衣著破舊而顯得寒酸,也不會因華服盛裝而顯得艷俗。此刻她很少說話,手捏一個包子,微微張開唇齒一點一點吃,好像在品嚐。 「你盡量多吃呀!」我說。 她反而撂下包子說:「我剛才吃飽了。」就不再吃了,把自己碟裡的包子都給了弟弟。簡松也不推讓,頃刻一掃而光。 「你們在黑龍江生活得怎麼樣?」 「好唄:」 她帶著冷冷的嘲弄說。她始終垂著頭,沒抬眼看我。大概由於剛才發生的事,她不好意思正眼瞧我了。我也萬萬沒料到在這種情況下碰到她。這樣我們就沒有更多的話好說了。她默默地從衣袋摸索出伍角錢,放在我面前說: 「剛才你替我還了那人伍角錢。還給你!」. 「這--」 「謝謝你。我們該走了。」她這才抬起臉來,所給我的感激微薄得很。我不怨她。我懂得,一個受傷的自尊心會怎樣頑強的自衛,相反我有點可憐她了。 「你們缺錢吧!我可以支援你們一點。」我說。 「不,我不需要任何人施捨。」她說。 實際上,她在認出我之前,向我討錢時,不正是向我尋求施捨? 「算借的,將來還,行嗎?人生無處不相逢,早晚還會碰面的。」 我說得很誠懇。拿出四十元錢遞給她。 她猶豫半天,好像在決定做一件分外艱難的事。然後慢吞吞地、艱難地、尷尬地向我張開手,接過錢,同時給我一個目光。我真不願意看見一個好強的人給我這樣的目光。 這姐弟倆去了。我站在車站廣場上目送他們。入夜的冬天分外寒冷,她緊緊摟著弟弟。我瞧著他們的背影,心裡湧出要去保護一個困苦女子的男性所特有的感情。 在對她的回憶的相冊裡,有幾頁是空白的。沒有她的形象,影子也沒有。自從那次在車站不尋常的邂逅之後,我就辦理了隨同父親「遣返」的手續,遷居淮安鄉下,為了在有病的父母身邊盡盡孝心。世界不要他們,唯我能給他們安慰。我在窮鄉僻壤中苦苦求生尚且艱難,誰又知簡家姐弟倆在遙遠而寒冷的邊陲怎樣生活?那時代,生活給每個人留下的空間極其狹小,並在這小空間裡加上十足的壓力。使人只能顧及周圍那麼一點點攸關切身利害的事情。我僅僅在一次翻動書箱時,無意中從一本舊書中間發現一頁剪報,就是我當年為簡梅寫的採訪《鍵盤上的希望》。如今這希望已經被現實撞得粉碎。當然它只是那時被消滅的無數的大大小小希望中最最微不足道的一個。她此刻正在生活的鍵盤最低一組的琴鍵上掙扎吧!我想。那會發出怎樣的聲音? 待我又一次見到她時,十年沉重的歲月過去了. 想到這次,我的眼睛一亮,耳邊竟然響起一片暄嘯和狂喊,這是天安門廣場上怒不可遏、火山進發般的呼吼,還是苦盡甘來、令人悲喜交流的十月裡的歡叫?喊呀,叫呀,揮舞拳頭呀,五色的綵帶漫天飛舞呀,不!我從記憶的深井裡跳出來一看,原來是面前的電視屏幕變了畫面。剛才那部影片早已演完,正在播放一場英國人喜愛的異常激烈的橄欖球比賽的錄相。呼喊、揮拳、拋擲綵帶,都是球迷們的狂鬧。 我起來「啪」地把電視關了,燈也閉了。一片漆黑包圍著我。但是,黑,有時並不能使人閉上眼睛,反而叫人張大瞳孔努力把裡邊存藏的東西看清。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