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我愛大明朝

正文 第九十九章 命運的轉折(下) 文 / 春天的熊

    時間:2014-11-1318:02:50字數:3112

    此外,將王睿這等「奸妄」調得離聖上遠遠的,也是屠滽等人出此「建議」的又一目的——聖上雖然目前又是閉嘴不言「革除衛所軍制」一事,可自威寧伯到現在,聖上便一直對此事念念不忘,若是這麼個替聖上在這事兒上「出過主意」的人留在京內,豈不「危險」得緊!

    關外強悍的火篩,隨時都可要了這「大同右衛參將」的性命,而關內大同鎮的「實況」,則會教眼下去就任「大同右衛參將」的人,在面對隨時都會再行南下的火篩時,變得「雪上加霜」:保國公他老人家接替了平江伯,在北疆大同「抵禦」火篩(實際上是火篩折騰完了,自個兒撤軍的)後,又掀起了一股「軍隊反腐風暴」——他老人家寶刀未老,一時「雞凍」之下,「用力過猛」,將北疆大同邊軍名副其實的掀了個底朝天:衛所將士,因「貪腐」獲罪的十去其三,再加上之前「虛報人員吃空餉」、戰死沙場等原因,偌大一大同鎮(包括轄下的右衛),現如今所轄將士已不足六萬,缺額一小半……

    這麼個「殘忍現狀」,兵部馬尚書也是知道的,但他卻認為聖上當是早就考慮在內的——聖上欲行「重用」的人,定然也得有幾分本事(不然他「重用」個屁吶!),興許這王睿,當真能守好這大同右衛。

    可他又哪裡能想到,弘治是想「重用」王睿來替他出主意!

    是以,平江伯問了弘治「這大同鎮的戍守,當如何佈置」後,又問了「這大同一地,陡然缺下來的將士,又當如何補缺」,便是在提醒他——這麼個爛攤子,您將王睿那廝調過去,不是在嫌他活得太長了麼?

    弘治明白了!

    屠滽與王之,破天慌的想要來替朕達成「好事」,卻他娘的當真是在「好心辦壞事」了。——弘治並非神仙,屠滽一夥的「真正目的」,他又怎能知道!

    大同右衛參將一職,這王睿是萬萬不能去做的:朕可還想他多活幾年,替朕多出幾個「主意」吶!

    可如今這般形勢,又該拿出個怎樣「合理的說法」來駁倒屠滽與王之?——弘治總不能說:「大同右衛這個地方太危險了,朕不能讓他去」罷!(大臣們定會跳出來說:他王睿去便不行,別人去才行,聖上你偏心!)

    他只得再將求助的目光瞟向了保國公!

    保國公也正在心底琢磨著這事兒,但卻與弘治所想的有些南轅北轍:聖上當是不怎麼願意將王睿這小王八蛋調離京城的,可他若是留在京城,那咱家素慎豈不——「危險」!?如何給出一個「說法」,才能讓聖上「心甘情願」的將王睿調離京城?

    聖上若是在某些事兒上能「得償所願」,當是才能「心甘情願」。可聖上最近最想要「得償所願」的事兒是什麼?

    革除衛所軍制——聖上正在琢磨著當如何對王睿獻上的軍制進行「徐徐以圖之」!

    在「偉大父愛」的刺激之下,在殷殷切切的「護女」之情下,保國公的思維小宇宙瞬間爆發——電光火石之間,他腦際靈光一閃,便替弘治想到了「徐徐以圖之」的「第一步」……

    「聖上,臣也有本要奏!」繼平江伯上了個「看似」同王睿就任大同右衛參將一事「毫無牽扯」的「奏」之後,保國公雖然接下了弘治的眼神,上的卻也是同王睿這事兒「牽扯不上」的「奏」,但卻同平江伯的「所奏」「牽扯甚大」:「大同鎮內,將士缺員甚眾,當即刻補充滿員,以防火篩。臣近日思得一『募兵』之法,當能解了大同的燃眉之急……」

    他這所謂的「『募兵』一法」,實則就是王睿獻給弘治的三條軍制之一——「義務兵」制!但是在保國公的口內,他又稍做了修改,使其能與現狀相符:只在大同鎮轄內實行這「義務兵」制,鎮內各地區之間進行「交叉募兵」,以防止士卒在籍貫之地服役局面的出現……

    保國公侃侃而談,向朝內眾臣「介紹」這「別具一格」的「募兵」制,弘治原本緊湊的眉頭,也逐漸舒展——保國公的「意思」,他也明白了:慎密複雜,包羅萬象的「三條軍制」,當先從「募兵」開始,而「募兵」又當先從「試點」開始!

    放哪兒試點?

    大同!

    只因,眼下形勢——正是悄然推行這「募兵」制——所需的「契機」,甚或真正乃是「千載難逢的良機」:

    火篩已駐牧於河套地區,距大同不過二三百里,而大同鎮內卻是「將士缺員甚眾」,亟需「補充滿員」,怎樣才能將大同邊軍迅速「補充滿員」?也只有這「別具一格」的「募兵」之法——讓「人民群眾大覺有利可圖的律法規定」,才能「踴躍參軍,保家衛國」!

    大明衛所軍制的「缺陷」,在大同將士缺員的事兒上,再次體現出來:衛所將士,皆為世襲,一下子去了這般多,這讓這幫世襲軍戶們如何才能將這麼大一缺口給及時補上——北疆大同,本就是戰亂之地,軍戶們的家中男丁有些「供不應求」(父死子上,兄死弟上,便是世襲軍戶的「義務與職責」),世襲軍戶們在先後同火篩打了兩戰的情況之下,又經保國公那麼一折騰,他等家內哪還有這般多的「存貨」?再則,就算你家內男丁夠多(死了這麼多還沒死完),可「多的」也不一定都「適合」上戰場(老弱病殘未成年,有木有)罷?

    更要人老命的是,保國公於北僵整出來的那麼一幫「貪污**分子」,大部都已被劃入「恩軍」與「長生軍」之列:調往遼東,或是西北甘、寧夏等地去了——「充軍流徙」,至少也得三五百里以外!

    別的地區,哪又能於這短期之內,給突然整出一二萬的「恩軍」與「長生軍」出來,用以補充大同所缺?

    此其一!

    其二,也只有藉著這個「契機」,才能不會引起朝臣們的注意——他等只會認為這是在替大同邊軍「補充滿員」的應急之法,哪會想到,這便是弘治皇帝「革除衛所軍制」的「開始」。

    這「募兵」之法,先是這般悄無聲息的進行「試點」:若是功成——「募兵」們的戰鬥力,得以驗證,確是要遠強於衛所軍制下的士卒,那便能拿了出來在大明舉國範圍內實行。而朝臣們在那個時候再行反應過來,來進行反對,則有些晚了——生米已然煮熟了一小半,而且也找不到「強而有力」的「道理」來進行反對了,因為——事實大於雄辯:它所產生的軍隊戰鬥力,確是要比衛所軍制強,你憑什麼反對!?

    如此一來,這「衛所軍制」,也就能這般「溫水煮青蛙」似的,給悄然「革除」了!

    可這就有一前提:它必須得經過「驗證」,得經過「鐵與火」的「驗證」,亦即,大同鎮內的「募兵」,能他娘的同「隔壁鄰居」——火篩來掐上一掐,甚或能將火篩給掐敗!

    也只有經歷過這般「驗證」的「募兵」之法,才能拿出來在大明舉國範圍內推而廣之!

    是以,這「募兵」之法,還真是得必須在「大同」「試點」——是騾子是馬,若是拉在火篩的眼前溜上一溜,鐵定能他娘的確定了!

    保國公對「義務兵」制的闡述,已然接近了尾身,弘治閉著眼睛深吸了口氣:若是失敗,禁不住火篩的「打」,那這「別具一格」的「募兵」之法,再行悄無聲息的廢止便是!

    可弘治有足夠的信心,認為這「募兵」之法能「試點」功成:這是他與生俱來的政治天賦,也是身為帝王日積月累下來的政治遠見——這「募兵」之法,他掂量了又掂量,能他娘的搞不清楚這其中的「貨真價實」到底有幾斤幾兩!?

    時間會證明,偉大的弘治皇帝是正確的!

    「……聖上,臣以為,這『募兵』之法,當是能解平江伯對大同之憂慮」,保國公一口氣道了近半個時辰,只覺著有些口乾舌燥,但眼下又即將進入他想要的「正題」,是以,他舔了舔唇,又趕緊「趁熱打鐵」——朝臣們正聽得一愣一愣,也覺著這「應急之法」,當是能用,「而這『募兵』之法若在大同實行,當擇一人去主持大局,而這王睿『才德兼備』,必不會負聖上重托。是以,臣認為,不能將那王睿調去大同右衛做參將,而當將他擢為大同鎮副總兵!」

    「大同鎮副總兵」?

    這就相當於是五百年後的「某某軍區副總司令」了!

    大明領「總兵」之銜的,須得是一二品的官大員,王睿不是「舉人」出身,只能領這「副總兵」。

    保國公為了「達到目的」——要讓王睿那廝遠離咱家素慎,也是在不惜「下血本」了!

    而他卻不擔心弘治不會不答應:

    首先,大同鎮的「副總兵」,負責的是整個大同鎮防區的戰事,這可比讓他王睿做「大同右衛參將」要安全得多——見過防區被突破,而總司令與副總司令掉腦袋的麼?

    古往今來,便是屈指可數的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