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重生之吳三桂傳奇

第一卷 第五百零六章 誓清君側 文 / 醉死夢生

    第五百零六章誓清君側

    左良玉今年已四十多歲,對於一個需要在馬上殺敵的武將說,這樣的年紀已經算老年了。他自己本來在一年前就感到體力日減,精神大不如前。只是為著維繫軍心,他沒敢歇息,他心中明白,萬一自己下去了,部將們立刻便會散了攤子,夢庚縱然手中掌握著一顆「平賊將軍」印,由於資望不夠,必定無力駕馭眾將,眾將遲早會各奔前程。至於黃渤,一旦失去他這棵大樹,必將鋃鐺人獄,死於馬、阮之手。

    這些日子以來左良玉的部將們都已經準備好往南京去「清君側」,不願意留在武昌同李自成作戰。黃澍更力勸左良玉前去南京,舉行「廢立」大事,然後號召天下,回師「剿滅流賊」,憑長江天險,抗拒清兵。左良玉雖然有了七八分決定,可是還不免有些憂慮,因為自古不論是「兵諫」或進行「廢立」大事,倘若名不正,便成了千秋罪人,且有滅族之禍。

    不過隨著李自成大順賊的到來,左夢庚再次向左良玉稟報:「啟稟大人,已經邀集諸營將領,對天盟誓,擁戴大人即日東下,去南京成就『清君側』的大事。」他偷眼看見父親的神色很激動,又接著說:「太子如今已經被捕人獄,在獄中受到非刑拷打,死去活來。倘若去晚了幾天,太子必死於獄中,大人將何以報大行皇帝天高地厚之恩?」

    聽了這話,左良玉不覺悲痛,大哭起來,拍案說道:「好,要去,我就不顧一切,一定要辦此大事,否則我就對不起先皇帝。不忠不義,死不瞑目!」

    終於在八月初五,左良玉召集各營大將,齊集節堂。慷慨誓師,發佈了討伐馬士英和阮大鋮的檄文,下了全師東去南京的命令。

    八月初六下午,左良玉的人馬開始在武昌城中大肆搶劫,奸『淫』,抓人,殺人,擄掠婦女上船,兵馬也一隊一隊地陸續上船。駐在漢陽、漢口、江北各地的人馬也都上了船。所掠的大船小船,將近一萬隻,幾十里的江面上,到處是船,一隊一隊,旗幟不同。左良玉和他的親將、幕僚們單獨有幾十條船,而左良玉的船最大,上懸帥旗。

    湖廣總督何騰蛟,聽說左良玉決定率全師東下,也看見了左良玉討馬、阮的撤文,要以「清君側」之名,佔領南京。他對此事極為反對,可歎自己手中沒兵,沒有力量阻止。他正在總督府中與親信幕僚們商議如何應付,忽然間左良玉派官員前來請他去商議大事。他本來想去見左良玉,力阻左軍前往南京,可是他的左右幕僚苦苦相勸,說是總督大人此去,必受左良玉脅迫,以後千秋功罪都說不清了。這麼一提醒,他想著確是不能去,要死就死在總督府中。於是他回絕了左良玉的約請。不過左良玉竟派人包圍了總督府,將何騰蛟強架到了左良玉的帥船上。

    何騰蛟見了左良玉,慷慨勸說:「目前闖賊大軍東來,已經過了長江,武昌、岳陽震動,此系燃眉之急。遼東軍追在闖賊之後,不久也要來到武昌。如果侯爵率大軍東下,武昌豈不白白地送給流賊?流賊目前已經是驚弓之鳥,慘敗之餘,決非遼東軍的對手。遼東軍來到以後,將流賊或趕走,或消滅,之後就會以武昌為立足之地,東下九江,南去長沙,並可與南方台灣島上的遼東軍南北夾擊之下,國家最後一線生機也就完了。侯爺,你可曾深思熟慮?」

    左良玉卻說:「目前救太子,清君側要緊。只要太子不死,奸臣清除,南京朝綱有了轉機,消滅流賊,抗拒遼東,都有辦法。南京混亂,烏煙瘴氣,不惟不能消滅流賊,也不能抗拒遼東。本爵去南京之事已經決定,今晚三更就要開船,請大人不必再回總督衙門,就留在船上,一同東去,共行救國大事,本爵也好一路上隨時請教。」

    何騰蛟就算百般不肯,卻那裡抗得過左良玉,左良玉命人將其帶入船倉,嚴加看守。

    左良玉大軍三更出發,順水路兵發九江。

    很快退往鄂中的李自成也得到確實稟報:左良玉已全軍離開武昌,連駐在漢陽附近州縣的人馬也都撤空了。李自成大喜,因為左良玉的全師東下,使李自成在近乎無望中產生了一絲希望——佔領武昌,立定腳跟,以俟東山再起,當即決定,水陸大軍即速向武昌、漢陽進發,晝夜兼程。同時又派出飛騎到荊門、荊州一帶,命令所有軍卒分水陸東下,會師武昌。很快,李自成原駐江漢平原的近十萬人馬陸續到了武昌,分散在各處的人馬也分頭向漢陽、咸寧一帶集中。而駐在荊州、荊門一帶的一支大軍因為怕清軍從潛江、沔陽一帶截斷長江,所以也日以繼夜,水陸並進,向武昌撤退。此時他唯一放不下心的便是皇后高桂英和從延安府撤回來的小張侯,他急切地盼望著皇后的音信,盼望她在這個時候能夠同小張侯率領二十萬大軍神兵天降,來到湖廣,助他一臂之力。

    駐紮在襄陽的吳三桂大軍也已得到了左良玉揮軍南京、李自成率軍進駐武昌的消息,雖然大順、南明未像自己料想的那般火拚,不過此時遼東軍一路攻城拔寨,可謂收穫頗豐。從關外趕來的地方守軍、各級官員也順利進駐到各省、各縣,積極組織當地百姓恢復生產生活,普通百姓本來還對遼東懷有牴觸情緒,可待遼東派人運來大批糧草,賑濟災民後,這些淳樸的百姓便已將遼東軍當成了救世神佛,各地很快便穩定下來。

    吳三桂也在襄陽召集隨行的部將對眼前形勢進行商討,以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小的代價佔領全國。

    如今跟在吳三桂身邊的眾將雖然年紀最小的不過二十幾歲,可也至少跟隨吳三桂征戰五六年之久,早已不復當年那個只知奮勇殺敵,不知計謀的少年,聽到吳三桂問計於自己,大家先是沉默不語,暗自計較當前形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