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空城綏中
這些步兵硬著頭皮將攻城梯平放在護城河上,小心的踏過護城河,卻一直不見城上有遼東軍來攻。之後他們將攻城梯搭到了城牆之下,也未見到一個遼東兵出來。
心驚膽戰的明軍士卒小心冀冀的爬上攻城梯,很快便上到城牆之上,看著城內排列有序的大小房舍,一條條筆直的街路,可偏偏沒有一點聲音,城中不但沒有遼東軍,就連一名普通百姓也沒有。站在城牆上的明軍仿若夢中。
綏中城竟是一座空城!
曹變蛟得知此信大喜,來報孫傳庭。孫傳庭聽到此信卻是面色不善,曹變蛟不知其因,問道:「大人,咱們不費一兵一卒便得了綏中這座在堅城,想來必是遼東軍怕了咱們,匆忙逃命。大人為何不喜反而憂心重重?」
「喜從何來?你以為吳三桂與關內亂匪一般常常不知其所為?你也不想想他吳三桂用三年時間,發展遼東,憑遼東四州之地十萬甲士,僅用一月便平了縱橫關外幾十載的後金,又豈是易與之輩?他此舉必有深意。何況你看城中可有絲毫狼籍?」
「不曾,據手下來報,城中路上幹幹淨,各百姓家中除一些不能帶走的重物外,家什一件不剩,就是剩下的東西,也是擺放整齊,不見絲毫慌亂。」
「這便是了,遼東軍是有意為之,放棄此城。唉!吳三桂連如此堅城都能說棄便棄,必有更厲害的招術等著咱們,萬萬不可有絲毫大意。令全軍城外駐守,等楊大人到來再作定奪!」
曹變蛟表面上點頭稱是,可心中還是有此不以為然。
很快中軍楊嗣昌、盧象升也抵達綏中城下,孫傳庭將城中情況一一稟明,並將自己想法也說了出來。楊嗣昌和盧象升對視一眼,對孫傳庭所言深以為是,不過城中即無一人,大軍總不能被一座空城所嚇倒,楊嗣昌命孫傳庭率三萬先鋒先進入城,打點一切,以防遼東軍留有死士,行刺軍中將領。
很快孫傳庭來報,城中確是空無一人,就連一隻雞狗都不見,看來遼東軍確是真的放棄了綏中。
站在城下的楊嗣昌問盧象升道:「依盧大人之見,此城若有三五萬守軍,大人若想攻下此城需時幾日,損失如何?」
盧象升沉思片刻,道:「城中若有三五萬守軍,僅憑我中軍十萬將士若想攻下此城怕是難了,若是全軍三十萬大軍同時攻城,至少需五日左右,損失必倍於守城軍隊。」
就在這時,先鋒軍有人來報,在城守府正堂桌案上發現書信一封,上書「楊嗣昌大人親啟」。說完遞過書信。
楊嗣昌親手打開信件,書信不長,僅幾句話而已。「得知楊大人率軍遠道而來,無禮以贈,現將綏中借與大人暫歇,望大人笑納!只望大人體恤下情,以保綏中原貌,等來日城中百姓重返綏中,當有安居之所,末將感激不盡!」
楊嗣昌看罷將書信遞與盧象升,盧象升幾眼掃過,歎道:「好個吳三桂,好大的氣魄,好狂的口氣!如此堅城說送便送了,他難道就沒想過這綏中一旦到了咱們手中,他還有機會重回綏中嗎?不論將來戰況如何,這綏中我是要定了!」
楊嗣昌聽後苦笑道:「盧大人,這綏中城是送給咱們了,可你真敢率軍死守此城嗎?」
「我……」盧象升剛想說:我怎麼不敢!可仔細一想,便明白了其中奧妙。這綏中城是遼東軍一手修建的,誰知他們修城是到底留沒留有通往城外的暗道。若是在自己守城時,突然從城中殺出一隻遼東精銳,自己恐怕哭都找不著調。
「唉,這吳三桂確非常人可比,事事早料先機。在這信中說得明白,綏中借與咱們暫歇,咱們就是暫歇恐怕也得有些膽量才行。」
「我就不信了,咱們十餘萬大軍守在城中,他還敢來攻城不成?傳令下去,今夜全軍進城休息,警哨雙倍!」盧象升從軍幾十年,還真從未受如此冤氣,被楊嗣昌一激,更是非綏中不駐了。
而遼東軍早在明軍先鋒未出京城時,便已得到線報,朱由檢竟舉大明北部半壁江山之全部兵力出關,幾員大明知名將領盡在其中,看來朱由檢這是破釜沉舟了。不過明軍要出關平遼早已不是什麼新聞,在大明境內已是盡人皆知,吳三桂也早有安排,利用大明調軍的這一月時間,對遼東軍政也進行了一系列部署。
遼東在原來五團的基礎上新成立了騎兵三團和步兵四團、五團,騎兵三團團長由祖澤遠擔任,副團長為多爾袞和在與後金大戰中表現出色的原步兵三團騎兵營營長許立擔任。步兵四團團長為原二團副團長王順,副團長為阿敏和祖大壽之弟祖大弼。步兵五團團長為原一團副團長吳安,副團長為原後金鑲黃漢旗旗主黃勝和原步兵一團三營營長李國保。此時遼東正規軍已有騎兵三團六萬餘人,步兵六團近十三萬人,近二十萬大軍,其餘各城警察部隊共有五營兩萬餘人,民兵更是多達四十萬之多,足以與明軍相抗,甚至還佔有優勢。
遼東四州中綏中距山海關不過一百二十餘里,明軍若是加緊行軍,用不上一日的功夫便可抵達綏中城下,軍馬往來,糧草供養十分方便。就算自己能在綏中大勝明軍,因距山海關太近,明軍敗軍只需一日功夫便可撤回山海關,兩地之間又多是平地,少有山脈,不足以設伏阻擊。吳三桂深知存地失人,人地兩失的道理,既然綏中不足以安守,便乾脆放棄綏中,免得城中百姓無辜傷亡。而且將綏中百姓全部東遷,過錦州、義州,直接安排到剛剛佔領的後金國都盛京當中。臨海的冰凌學院也全部遷走,決不給明軍留下一針一線,一粒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