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轉世重生之吳三桂傳奇

第一卷 第九十五章 奉旨練兵(二) 文 / 醉死夢生

    第九十五章奉旨練兵(二)

    吳三桂這是利用了普通人的從眾和慣性心,現在這些人彼此之間都不熟悉,被指定的代理隊長很容易獲得這些人的尊重,等過段時間他們已經習慣了這個代理隊長,若是其他人再想競爭,其餘人反而會不服氣,而且三桂對這些吳家子弟也是有著決對信心,憑他們的實力,當這個小小的隊長甚至可以說有些屈材了。

    隨後三桂又宣佈了軍隊紀律。第一條服從,第二條決對服從,第三條無條件決對服從。三桂要想將這支隊伍訓練成自己的隊伍,當然不會給他們灌輸所謂的忠君思想,只要求他們必須服從上級命令,無條件執行。而左掖軍中下至隊長,上至都司長、參將都是三桂的人,只要這些普通士卒只聽從上級命令,那麼這支部隊便是真正掌握在了吳三桂手上,任何人也別想在其中搗亂。

    而得知此項軍令後,不論是魏忠賢還是信王等人也都沒有提出任何反對意見。魏忠賢是以為吳三桂真心投靠自己,況且吳三桂又得罪了皇黨一派,也只有向自己的靠攏,下面部隊只要是聽從吳三桂,還不和聽自己的一樣,再說讓一群軍人向一個太監效忠,他也怕下面再鬧出什麼事來。而信王手中有吳三桂的效忠書,自然也是極為放心,況且現在吳三桂表面上畢竟還算是魏忠的人,他們更不好說什麼,甚至他們還讚歎吳三桂在此事上處理的妥當。可誰也沒有想到這吳三桂卻是包藏禍心,一切只為了自己罷了。

    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裡,左掖軍展開了聲勢浩大的練兵活動,有了魏忠賢的支持和皇黨的默許,三桂的練兵活動可以說是順利異常,三桂為了盡快提長士卒戰力,將在關外練兵的一套全都拿了出來,士卒戰鬥力幾天便是一個台階。後勤方面魏忠賢命兵部不得怠慢,只要是吳三桂提出的要求,必須無條件滿足,這左掖軍可是他魏忠賢手中一支重要力量,是他對抗皇黨重要砝碼。而皇黨的人雖然屢次上書,數落三桂的不是,大多卻被魏忠賢中途截下,而皇黨們也沒有深究,只是不疼不癢的抗議幾句便沒了下文。

    不過魏忠賢卻因為有了吳三桂及他的左掖軍,說話的底氣都足了許多,而且開始了他最後的瘋狂。

    此時的魏忠賢皇恩正隆,熹宗帝不顧生不封公,死不封王的祖訓,加封魏忠賢為上公,賜九錫,賜鐵券。不僅如此,他還恩准眾奸臣奏本,加封三歲魏鵬翼為安平伯,五歲魏良棟為東安侯,加封魏釗、魏志德等人為左右都督,果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此時的魏忠賢在朝中真可畏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奸臣滿天下。逝江巡撫潘汝楨為巴結魏忠賢竟上書道:廠公心勤體國,念切恤民,除三朝之奸黨東林,立三朝之正史要典,勝後金賊酋於千里之外,舉國欣欣有治焉!眾百姓途歌巷舞,力請修建魏廠公之生祠以表感恩之意,以示黎民祝福之心!

    如此奉疏呈入宮中,自樂得魏忠賢眉開眼笑。司禮監掌印王體乾阿諛奉承猶恐不及,立刻到熹宗帝面前懇請恩准眾百姓為廠公修建生祠。

    熹宗帝當然不會說個不字,反而下旨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江南百姓公請為廠公建立生祠,聯予恩准,著該地方官營造,以垂不朽,特賜名永恩。欽此!」

    逝江巡撫潘汝楨得旨後立即選址,最後將生祠建在了西湖畔上岳王墳一側,只怕岳飛岳王爺要是泉下有知,也羞與之為伍吧。

    潘汝楨很快籌集兩萬金,並派遺衙四處購買木料,採集石頭,修建時,監工衙役手執皮鞭,日夜督促,僅一月有餘,永恩祠便大功告成。

    落成之日迎魏忠賢神像進入生祠,潘汝楨及魏忠賢一幫孝子賢孫親到祝賀。

    這魏忠賢神像用沉香木雕塑,如真人般大小,頭戴七曲纓冠,身穿蟒龍五爪大紅袍服,手持象笏,足蹬朝靴,四肢丰采,雍榮華貴,栩栩如生。

    一時間全國各地都爭先恐後地為魏忠賢建生祠。一名叫陸萬齡的監生還別出心裁,建議在國子監建造生詞,把魏忠賢與孔子並論:「孔子作《春秋》,忠賢作《要典》,孔子誅少正卯,忠賢誅東林,宜建祠國學西,與先聖並尊。」

    甚至尊貴如楚王也為魏忠賢建起生祠。主持製造生祠的官員不一定都是魏忠賢的黨徒,如袁崇煥等人,未必有心投靠魏忠賢,就連祖大壽、吳襄也不能免俗。只能說,建生祠形成了一種潮流,即使為了自我保護,也不得不隨潮流而動。

    各地生祠無不極其壯麗莊嚴,不但朱戶雕樑,甚有用琉璃黃瓦,幾同宮殿。不但朝衣朝冠,甚至垂旒金像,幾埒帝王。每建一詞,多者用數十萬,少者也要數萬。所用錢財,不是盤剝民眾,就是取自官府。建生祠需要土地,或占民田民墓,或拆民房民舍,無人敢阻攔。開封建詞,拆毀民舍達兩千餘間。生祠饗祀,按王公規格。祠內供像,以沉香木雕刻,外部鍍金,工藝精細,眼耳口鼻及手足都可轉動,有如生人。外則衣服奇麗,內則以金玉珠寶為肺為腸,髮髻上有一空穴,不斷更換四時香花。明人對權勢者的奉承阿諛,至此而極。

    此時的魏忠賢更是以皇帝自居,包辦一切,控制著內廷司禮監,把持著外遷內閣,上自內閣六部九卿,下至四方總督巡撫,似乎已不當還有熹宗帝這個人存在。

    轉眼已是天啟七年七月,三桂的左掖軍經過近半年的訓練,殘酷的淘汰僅餘萬人,不過三桂相信,這萬人卻足抵京城中其餘三倍之敵,已經形成戰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