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明朝第一猛人

正文 第九十七章 十三太保(下) 文 / 梁方陽

    眾人都在爭先恐後地表忠心,努力裝出一副傷心欲絕的樣子。他們才不相信魏忠賢會把他們趕走呢,只不過是試試他們的忠心而已。這些死太監基本都是斷子絕孫的,雖然有些死太監會把親兄弟的兒子過繼來繼承香火,但畢竟有些生疏,多收些乾兒子、乾孫子才能更加安心。

    魏忠賢儘管現在權傾天下,但總歸是一個死太監,怎麼可能不收乾兒子、乾孫子呢?一定是當時東林黨攻詰廠公大人時,自己的表現太糟糕了,所以他老人家生氣了。

    魏忠賢的孝子賢孫們的官微職小,東林黨圍攻魏忠賢時,他們大多只能留在金鑾殿外面的大廣場上,不能入殿為魏忠賢搖旗吶喊。不過,在群臣下跪逼宮的時候,他們倒是保持了氣節,直挺挺地站在下跪的大臣中間,如同在風中飄搖的蠟燭,雖然光線微弱,卻也為魏忠賢提供了些許支持。不是他們不想改換門庭,而是東林黨的記性太好,即使投降,也要被東林黨清算,不如死硬倒底,在東林黨報復自己時,崩壞他們的一口鋼牙。

    東林黨圍堵皇宮時,他們躲在家裡惶惶不可終日,有些人甚至已經將家中金銀細軟打包,打算送魏忠賢上路後,棄官而逃,浪跡天涯。

    想到這裡,他們不由心生怨恨:「我們為你拚死拚活,頂著東林黨的壓力支持你,明裡暗裡為你做了不少事情。可你倒好,富貴起來就翻臉不認人了,和我們劃清界線……逼急了,我們就……就……就沒什麼辦法了。」

    這些孝子賢孫們投靠魏忠賢之前,也是有理想、有氣節、有文化、有禮貌的四有青年,初入北京之時,他們也不想牽扯進黨爭中,只想為皇上做些事情,換來高尚的名譽、眾人景仰的地位及舒適的生活。可是現實很快給了他們一個狠狠的教訓,朝中黨爭激烈,根本無法獨善其身。東林黨、齊黨、楚黨、浙黨各黨競相攻詰,黨同伐異,得罪一人,全黨齊上,不把你打到連媽媽都認不出你來絕不收手。就連朝中素有清名的左光斗也放話,非我東林黨人,雖賢不用。

    他們決定投靠某一黨派,可是齊黨、楚黨、浙黨等黨的地域色彩非常濃重,不是老鄉,絕不收編。找東林黨吧,不僅得有文化、有能力,還得有背黑鍋的覺悟。東林黨的高層人物,氣節是有的,不過辦事能力值得商榷,進入東林黨的下級官員,得不時地為高層們的眼高手低善後,還得幫他們把辦事不力的罪名擔上。歷史上,東林黨人接管徵稅權之後,稅款大幅縮水,生生把富裕的大明王朝變成了連軍費也出不起的窮叫花。崇禎元年,東林黨人努力徵收茶稅,共收到江南全境茶稅12兩紋銀之多,而天啟七年,魏忠賢徵收的茶稅是二十萬兩白銀。這麼一口大黑鍋,還不得找個人來背背呀。

    魏忠賢可不一樣,這個死太監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投靠他,只要聽他的話,按他的命令行事,基本上不會辦錯事,所以也就無須背黑鍋。不僅如此,魏忠賢還是個非常大方的死太監,只要有點能力,就會大力提拔。歷史上他力排眾議,把李春燁從一個正九品行人司行人火箭式地提拔為正二品的兵部尚書,可惜李春燁害怕和建奴打了敗仗以後背黑鍋,僅僅當了一年兵部尚書,就借口母親年齡太大,回老家侍候母親去了,臨走時,魏忠賢還送了少保和太子太師頭銜給他。從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魏忠賢的仗義。而且魏忠賢還是個寬宏大量的死太監,他手下犯錯以後,只要認錯,通常不會遭到太大的處罰。不像東林黨一樣,出了點紕漏,那可是潑天大禍,全黨齊上,窮追猛打——這種政治潔癖,為東林黨製造了一大批敵人,這也是人們常說「東林黨在沒有敵人的時候製造敵人來鬥爭」的原因。

    綜合以上幾點,魏忠賢的孝子賢孫們還是發自內心地喜歡這個死太監的,這麼好的乾爹實在不好找。

    看見孝子賢孫們真摯的眼神,魏忠賢長歎一聲,道:「你們的想法,咱家都知道,可是朱誠……不,是咱家認為,你們對我的忠心無須用親戚關係來鞏固,大明雖然以孝治國,但鄉間也有忤逆之徒,這父子關係未必十分牢靠。」

    一個乾兒子大叫道:「廠公,那些村野匹夫豈能與我們相提並論。我們都是讀過書的,知道我們今天的一切都是廠公大人送給我們,怎麼會背叛廠公大人您呢。前些天,東林黨權勢薰天,逼迫群臣下跪,我們可是像鋼槍一樣站得筆直呀。」

    「對,正因為你們是讀書人,所以朱……不,是我認為,要給你們尊嚴,以免你們在青史上留下罵名。讀書人不是常說,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嗎?」

    此言一出,有些孝子賢孫不由地低下了頭,讀書人特有的氣節逐漸浮現在心底,誰願意甘心做別人的兒子呢?如果不是東林黨步步緊逼,他們何至於走到今天這一步。午夜夢迴時,他們偶爾也會為將來的污名而憂心忡忡。

    魏忠賢見他們低下了頭,放柔聲音道:「咱家現在執掌內廷,位高權重,你們是不是怕咱家報復你們哪。放心,咱家說話算數,只要你們聽咱家指揮,把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不管你是不是咱家的兒孫,咱家一樣把你看成自家人。」

    這些孝子賢孫沉思片刻,還是認為魏忠賢在試探他們——他們在這方面吃的虧可不少,不敢輕易相信別人的話。何況死大監一般氣量狹窄,喜歡說假話、反話,萬一這次真是試探,那可就糟糕了。於是,他們又紛紛向魏忠賢表忠心。

    一個孫子大叫道:「廠公大人,我們不在乎身後的罵名。只要為皇上、為朝廷、為廠公大人做事,就算被以後被刨墳掘墓、挫骨揚灰我們也認了。」

    魏忠賢微微一笑,又被朱由誠算準了,這些孝子賢孫是不會相信自己的話的,於是他拿出和朱由誠商量出的第二套方案,道:「這乾兒子、乾孫子,咱家是絕對不會承認的。不過,咱家麾下,還差十三太保,你們可願意呀?」

    十三太保的說法源自後唐晉王李克用,他把自己的一個親兒子和十二個養子封為十三太保,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後來,在演義話本裡,許多人物都收過十三太保,這十三太保相當於十三個乾兒子,比如《說唐》裡,靠山王***就有十三太保,其中最著名的太保就是第十三太保秦瓊。

    眾兒子們一齊點頭,當兒子的本質沒變,只是換了個好聽的名字,而且還有良好的寓意,便欣然同意。可是孫子們一聽,只有十三個太保,魏忠賢的兒子已經有十多個,這太保的稱號肯定輪不到自己的頭上,紛紛抗議。

    魏忠賢躊躇半天,他和朱誠只商量了如何安置乾兒子,把乾孫子忘了,但現在總不好離席去找朱由誠商量吧。

    他思量半天,道:「小太保,你們就叫小太保。咱家有十三太保,還有四十小太保。」

    眾孫子一起拍掌大笑,齊聲道:「我們就是小太保!」

    (求收藏,求推薦票,下章預告:第九十八章誰在科場放鞭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