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妖魅記

龍騰世紀 094.九鼎迷蹤,河圖洛書 文 / 妖魅記

    何歎涯找到了問題的根源,然而卻面臨更大的問題,九鼎已經下落不明,要想破除這個兩千多年的禁咒,那麼就必須得先找到九鼎,否則無從下手。

    九鼎哪裡去了呢?何歎涯在秦宮的藏書室裡,繼續翻閱史料典籍,把有關於九鼎記載的竹簡、冊子,全部歸納了出來,仔細研究九鼎的去向……

    首先要弄清的疑團是,九鼎到底是九個鼎,還是一尊九州鼎?在這麼多文獻裡,卻難以尋找到確切的答案,模稜兩可令人糊塗。以何歎涯的判斷,既然是用天下九牧貢獻之金,再分開來鑄造九個鼎不太合理,應該就是合成一尊九州鼎,如此才合乎兼併意圖,國之重器才夠份量以鎮山河大地,才能像征至高無上的王權。

    而且,何歎涯相信,這尊九州鼎的鑄造絕非凡人所能為,只有大巫方能煉出寶器,必然是通過法力淬煉,否則何來靈性鎮國運?若非如此,禁咒依附其中,何以會永不消失?

    思路清晰了,何歎涯繼續分析手頭的文獻,秦文皇時期司馬遷的《太史》記載,九鼎沉沒於彭城泗水,發生在周顯王四十二年,距今差不多八百年。還記載了一件事,後來秦始皇南巡到泗水,派了幾千人打撈,卻落得一場空。何歎涯將此線索放在心裡,然而等全面閱覽了周王朝的歷史,再回顧這條線索,只能啞然失笑,不禁想:周朝的天子戲弄諸侯,從此事看來倒是有了長足的進步,畢竟不像當年周幽王連續的點燃烽火,只為博取美人一笑。

    周王朝那時的都城在洛陽,以這尊九鼎的重量,再怎麼樣搬運到徐州的泗水,又如何能夠掩人耳目,瞞過天下諸侯?幾乎沒有可能,自動飛過去,那純粹就是笑話奇談,除非是有大神通之輩……

    然而,若有如此能人輔佐,那麼春秋戰國,周王朝又何至於落魄到如此地步呢?諸侯爭霸全然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楚國都率先稱王了,莊王甚至把軍隊拉到了洛陽附近,周定王無奈派人慰勞歡迎,飄飄然的楚莊王此刻得寸進尺,公然問起鼎之輕重大小……

    楚莊王起了這個頭,那還得了,諸侯們紛紛關心起這尊鼎的重量來,都想問鼎中原,奪取這尊傳國寶器號令天下諸侯,結果大家如此一扯皮,周天子反倒安全了。

    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周天子要想保住九鼎不失,安穩呆在王位上,必然煞費苦心。

    何歎涯推測,正是因為面臨如此情形,迫使周天子想方設法將九鼎藏起來,又空頭許諾千方百計讓諸侯們互相牽制,總之是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但是到了最後,周赧王卻首先成了真實虛假的犧牲品,西周之亡是因為幽王戲弄諸侯,東周之亡何嘗不是因為戲諸侯,到頭來反被諸侯忽悠以天子名義召集六國攻秦,結果成了超級冤大頭,連王朝都沒戲了。

    滑稽的是,《太史》卻有記載秦國滅周之後,從洛陽掠取到九鼎回去,這顯然是無中生有,即使有……肯定也是假冒貨,要不然秦始皇怎麼會傻乎乎地派人下泗水去打撈,秦皇朝六百多年,也沒見文字記載何時展示過這尊傳國寶器,而用和氏璧雕刻了一尊傳國玉璽,來象徵皇權的至高無上。

    何歎涯閉目靜心,用「預思法訣」,在腦海裡探測九鼎的存在。

    半晌之後,何歎涯起身離開藏書室,飄然出了長安城,逕向洛陽而去。

    洛陽城郊外,洛水、黃河交匯的地方,何歎涯的身影出現,面向河水滔滔迎風而立。驀然間,何歎涯兩臂張開運起強勁的法力,只見河洛交匯的水中央,有著閃動的光芒,河水洶湧澎湃翻滾形成了漩渦,隨著漩渦轉動之勢,水底的光芒逐漸明顯壯盛……

    忽而,漩渦裡浮現出一尊大鼎,深沉的暗金色,卻是散發著耀眼的光芒,緩緩地脫離水面騰空而起,飛落到何歎涯跟前。

    鏗!好沉的鈍感力量,威勢凜凜…

    哪裡還有錯?正是名震天下的傳國寶器——九州鼎!

    何歎涯收起法力,這尊鼎散發的光芒旋即隱去,深暗色澤雖然與古銅接近,質感卻是大有差別,確實是特殊的金器,而非平常的青銅器。

    九鼎就在眼前,怎樣破解禁咒呢?何歎涯明白不簡單,當年實施禁咒的九位大巫窮極後半生,都無法辦到,可以想像如此困局,兩千多年來將巫修傳承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地,真是天大的難關……

    何歎涯用神識感應,卻是受到強大的反彈力量,怎麼也進不了鼎內。震驚之餘,收起神識靜靜沉默半晌,手掌隨意翻開,出現了一張符菉,默念幾句話,然後法訣念動,便見符菉消失不見,這是一張傳至神殿的通訊符。

    目光落回到這尊九鼎上,繞著轉了一圈觀察,方形的外表有華夏九州河山紋絡,沒有發現什麼端倪。旋即,何歎涯飛身躍上頂端,見到鼎內巨大能量煥發的靈氣,以何歎涯此刻大巫境中期修為,仍然感到一股難以形容的威懾。此時,何歎涯已經瞭然,自己的神識之所以沒能進去,是被鼎口的結界阻攔,也可見這個結界多麼的強橫。

    何歎涯頓時嘗試了幾下,別說破此結界,就是憾動都相當困難。面臨如此情形,何歎涯心裡的那點傲氣全然沒有了,要知道結界對於同等修為而言,可以說是形同虛設,破不了的結界,就意味著布結界者的法力比你高強太多,根本不在同一個層次上,那麼難以憾動意味著什麼?當然,這尊寶器九州鼎的威靈,更是無法估量,再加上有九位大巫,布下如此厲害的結界就怪不得了……

    推其原理,禁咒的歷久生效,結界是關鍵的一環,因此永遠存在於九鼎內,效果等同於將並非炎黃子孫的血脈,全部封印了。

    何歎涯有些沮喪,在修巫的路途上沒有遇到如此挫折,師父曾經喻之為天縱之才,千年難得出一個。何歎涯更是非常努力進取,十七歲就突破進入小巫境,不到八十歲就突破進入大巫境,從小巫到大巫只用一甲子歲月,自古以來都沒有幾個能夠如此迅速,一百三十餘歲修為進入大巫境中期,現今一百五十二歲,模樣看起來不過四十六七歲。

    巫修,達到小巫境,衰老就可以減緩一半,達到大巫境,衰老就可以減緩十倍,因此何歎涯八十歲後,四十餘歲的模樣七十多年來,幾乎看起來一個樣。當然,若是女修的話,多般還會選擇一些駐顏功法,以保青春。

    面對無能為力的狀況,何歎涯愁苦不已,哪裡甘心就這樣寸功難進。聳立在九鼎的頂端上四面徘徊,陡然間發現鼎口處,結界的外沿,也用巫法隱蔽著一些文字。

    當即,何歎涯抹去表面的巫法,觀看刻在鼎口內邊的文字。

    何歎涯看到了一線希望,這是當年實施禁咒,最後歸天的一位大巫所留下。記載了當年禁咒施過之後,發現問題時有幾位大巫主張立即合力將禁咒消除,有幾位大巫卻覺得齊施禁咒並非草率之舉,或許沒有那麼嚴重,認為不應該如此急迫地改變決定。等大巫們全都醒悟過來,認為是大問題的時候,卻有兩位歸天了,而且還是大巫境後期修為最高深的兩位,剩下的七位大巫合力嘗試破結界,然而始終沒能成功。

    大巫們都是幾百歲的人,一位一位相繼歸天,後輩巫修不是限於資質,就是因血統不純正而被禁咒困住,竟無人能夠再突破小巫境,而進入大巫境。

    無奈之下,最後的三位大巫合計,惟有一個辦法可行,那就是試圖創出一套威力強大的功法,以此來破結界。巫修的術法濫觴,是伏羲大神得到的河圖,而夏王朝大禹得到的洛書也相當奧妙,三位大巫的餘生,一門心思鑽研河圖洛書……

    (沒有把握好,卻覺得應該需要如此詳盡交待下,畢竟洪荒時代的巫妖大戰,妖修在巫修的攻擊下一敗塗地,如果不強是說不過去的,妖巫法力境界相當時,妖修法術不如巫。)

    (只喜歡仙俠的書友,可能覺得這幾章枯燥,若喜歡歷史的書友,可能會覺得這幾章太扯淡。當然,我更希望書友們,閱讀這幾章時有會心一笑。這幾章背景,我寫得比較辛苦,只為能使架構起來的仙俠世界,地基穩固一些。)

    (其實,我也更樂意寫主角的故事,下一章是肯定寫到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