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妖魅記

龍騰世紀 093.玉璽,禁咒奧秘 文 / 妖魅記

    (感謝故協白邪魔,感謝冬ソ廿一、很抱歉,感謝追讀的書友,深感慚愧的我從老鼠洞裡爬出來了。感謝蘇尕落,我差不多掛了,聽到大家的召喚聲,我的魂歸捨、魄歸位了。)

    (不能保證每天更新,真的很尷尬。我不是情節卡殼,成竹在胸的情節百來萬字也描述不完,小說的重頭戲肯定是主角青年時期的故事,而我們的妖孽才六歲多。六歲,二十多萬字,我回首翻閱了一下,不敢仔細看,因為太仔細就會想停留,部分的讀者覺得老妖時的情節耐讀而不太喜歡奪舍後的人生、部分讀者卻覺得田園家庭的故事很溫馨,無論如何因為你們的喜歡與支持,我都很感動……我是描述卡殼,金毒呀!妖修、鬼修、巫修……以至尚未寫到的道修、佛修,虛幻飄渺的東西,我卻想寫得有說服力……)

    (還有點尷尬的是成績,但沒有什麼可以抱怨的,拖拉機速度裸奔能有你們為我加油,我已經非常感激,要感謝、感恩的太多,不拋棄、不放棄。前面有一段時間,我為了想每天有一更,就在更不了的一天留下空擋,爭取新的一天能夠補上,以如此笨拙的方式來鞭策自己,繼續前進的腳步。我明白拖拉機要不斷地加油,停下來可能啟動不了,所以有時候,我很希望換上腳踏車,輕輕鬆鬆地駛向終點……)

    (生活中有很多無奈,比小說的情節更艱難曲折,惟有平心靜氣的面對,因此我碼字的時候,總希望自己能有老妖的那份淡然,一切都雲淡風輕……)

    (飄一族,在外地城市的角落,我很想回到家鄉,回到父母的身旁……)

    (雖然淡定不了,我還活著……)

    (說回目前的狀況,豎向背景主要是把秦楚兩朝的存在拉長,目的是要交待巫修從炎黃時代怎樣傳承下來,《妖魅記》的故事依托其中,然而背景比主角的這六年妖孽人生,激烈太多,三言兩語難以表述,歸納推理比敘述更傷腦細胞。我又神遊了,切入正題…)

    ※※※※※※※※※※※※※※※※※※※※※

    咸陽城裡數十名鬼谷門徒,都莫能抵擋,在何歎涯大巫境中期修為面前,幾乎不出三合便一一殞落了。殺至阿房宮前,大秦當朝國師迎戰上來,已是頂尖的對決,甫一交手看似旗鼓相當,然而沒過三十回合,就在何歎涯驚世駭俗的神通之下殞命。

    何歎涯大展神威,秦皇朝守衛都城的那些將士全被震憾住,局勢已經很顯然,若頑抗那就是嗚呼哀哉的命運,棄械投降才有一線生機。

    阿房宮裡,大秦皇朝末世皇帝,只能乖乖地獻出傳國玉璽。

    項堅率領的十八萬大軍順利開進潼關,大秦皇朝宣告滅亡,歷六百八十餘年,傳二十五世,共三十二位皇帝。

    八百里秦川盡歸楚,然而項堅雖掌握傳國玉璽,面臨的局面卻相當複雜,北狄胡虜虎視眈眈,中原群雄卻各自形成割據勢力,稱王稱霸甚至稱帝的有十餘個。攘外必先安內,接收秦皇朝的爛攤子,責任非常之艱巨。

    項堅在咸陽稱帝,楚皇朝成立建元,以傳國玉璽號令天下,不歸附者討伐之。收服中原各方割據勢力,一統江山用了五年,終於塵埃落定。

    總結秦皇朝,軍事力量最強時期是武皇帝扶蘇在位,當時得封徹侯的五大名將為,輔國大將軍「忠勇侯」蒙恬、以及鎮守東疆的「威遠侯」韓信、鎮守南疆征服百越的「寧遠侯」趙佗、鎮守西疆的「撫遠侯」章邯、鎮守北疆的「定遠侯」項羽,都不是泛泛之輩,直至時機成熟,將東夷、西戎、北狄逐個擊破,消除四面環伺的強敵,開疆拓土千萬里。從而八方進貢,成就大秦皇朝的輝煌,使秦五世文皇帝在位時國力推向鼎盛,疆域達到九十二郡,安穩太平幾百年,之後逐漸走向衰落,疆域免不了有所縮水……

    由於人口增長,時代不斷向前發展,大秦皇朝後繼的皇帝增設了郡縣,又在郡上面設置州一級,從起初的十二州增至二十六州,而郡增至一百三十六。秦末連年戰亂,楚皇朝平定天下,大一統之後,中原有些州郡縣十室九空,大量的人口銳減……

    面對北狄死灰復燃迅猛崛起,已經構成強大威脅,楚皇朝項氏先祖就是以抵禦北方的匈奴得封徹侯,明白目前的局勢,直接對抗雖不至於落敗,然而如此消耗下去,卻並非上策。

    楚皇朝實施策略,對外重兵守禦北方,嚴陣以待,再向北狄派遣使者,巧妙周旋;對內修明政治,將州郡縣合併成州縣兩級,輕徭薄賦,休養生息。兩年後,離間計有了成效,強悍的北狄被分化成東、西兩部分。隨之,楚皇朝又採取一打一拉的對策,使東狄、西狄的力量旗鼓相當,不斷僵持爭鬥互相削弱。

    華夏兒女對於故鄉,有著特別的眷戀,而這份葉落歸根之情又以楚人為甚,項氏的先祖項羽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因此,天下安定之後,項堅毅然將朝廷搬到荊州城,恢復其名為郢都;將比郢都繁華百倍的咸陽城作為陪都,更名為長安。

    傳國玉璽,是「和氏璧」雕琢而成,和氏璧是荊山之玉,原是從楚國流失而去的名貴寶玉,後來被趙王得到,秦王得知後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可見和氏璧的價值,而且非常的富有傳奇性。藺相如當年拿回和氏璧,只是完璧歸趙,但終歸還是落到秦國手裡,如今項堅將傳國玉璽帶回郢都,才算是真正的物歸故里。

    玉乃天地之靈氣孕育而生,和氏璧生於荊山,可見荊山靈氣多麼特殊。郢都依荊山、傍長江,背面又有巫山,其實是相當不錯的定都之地。

    巫修的本質就入世,當年歸隱山林,是因為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交戰落敗,而今既然下了巫山,那就沒有功成身退的道理。楚皇朝開國皇帝項堅,當然很是明智,哪會不希望留住巫修們以鎮國運,永保項氏子孫萬世傳承、天下太平,而對待這些巫修,可不能夠差遣,那是需要敬重、莊嚴地供奉。

    於是,還在郢都尚未修建皇宮的情況下,項堅卻先命令能工巧匠,在荊山修建了一座宏偉的神殿,可見這位開國皇帝對巫修們的重視。

    面對世間巫修淪落成牛鬼蛇神,巫術只見黑而不見白,何歎涯主持神殿,當然要挽救巫修的聲譽,重振巫修的威望。

    首先是禁止黑巫術繼續流傳,再則便是將真正的巫術發揚光大,然而面對世間人類即使有資質也無法修巫的事實,何歎涯始終疑惑不解,卻又一直沒有找到答案。僅憑猜測,有若干種可能性,但無法確切到底是因何緣故。

    直到,在秦宮的藏書室裡,閱覽到一卷竹簡典籍《山海經》,奧秘當然並非其中記述的山海地理,也不是大荒部分那些光怪陸離的巫妖故事,而是這卷竹簡有著不為人知的隱形文字,只有真正通巫法者,才可以破解。何歎涯輕易抹去上面的術法,讀到隱藏的內容,頓時心下恍然:原來是一個禁咒的緣故,但這個禁咒很不簡單,不僅僅由九位大巫齊施完成,並且還以至尊寶物九鼎為依托,從而使禁咒歷久生效;也正是因此,當年齊施禁咒的那九位大巫發現問題,窮極後半生想要消除禁咒,都沒能夠實現……

    撰寫這卷《山海經》者,是商王朝時代的一位巫修,困惑於巫術沒落的不甘,用此獨特方式,記載這件關乎巫修存亡絕續的大事,留待後人去破除禁咒,真可謂苦心孤詣。明文的內容是以三分實事、七分虛構來描述奇妙的世界,形形色色古怪的生靈,包羅萬象絕對令人耳目一新,當然也重點描述了大神、以及大巫的傳說,其目的就是要讓此書不至於失傳。

    幸好如此,當年秦始皇焚燒從周王朝、以及六國搜羅的書籍之時,翻閱了下這本《山海經》便被其中描述的內容吸引,真是捨不得,放在枕頭邊慢慢欣賞,才避免付之一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