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天前孟回把她從李府帶回來後,因無人控制出行,連舟的自由度相對大了許多,除了不可以走離孟府外,她基本不受限制,無人阻攔。她可以自由穿行於孟府內。
剛進孟府的那天,她面對著銅鏡厲聲尖叫,招來了孟府的下人,那時他們撞破房門後就見平日不食葷腥的二少爺現在竟對連舟如此,於是明裡暗裡都對這事留了心,又記起連舟是不喜出門的二少爺親自帶回府的,所以慢慢地就有傳言紛起,說孟二少爺打算不日將這姓宋的小娼妓迎進家門。
所以,就算連舟出身卑微,孟府的下人都對這心目中的准少夫人十分恭敬。
是以連舟在孟府並沒受太大障礙。
在自己房間安穩了兩天看清形勢後,連舟就慢慢地主動起來了。
先是從恭敬的下人口中問得了一些孟府的大致狀況,連舟整合了一下後,又從下人口中問到了書房的具體位置,待在房裡吃完午飯後,就走向了書房。
書房很大,紫檀木桌上端正地放著半干的毛筆,桌後是大片成列的書冊,整整齊齊地放在楠木製的書架上。
連舟在那裡一陣翻找,終於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書。
她攤開書,坐在桌上,認真地翻閱。
書上的字體是隸書,工整端秀,皆是繁體字。上面密密麻麻地寫了許多關於這個世界的狀況。因為是文言文,所以連舟看得很是吃力,好不容易才對搜索到一些有效信息,她快速在頭腦中做了整理。
這個世界的歷史不是連舟熟悉的歷史,卻又和現世書本上所描述的史實有很大的相似之處。該怎麼說呢?現代書本上所說的中國王朝,是從夏開始,然後沿著商周發展的足跡慢慢向前,在經歷春秋戰國時代後奴隸制度瓦解,以秦為始的封建王朝一統天下,再至東西兩漢,魏晉諸國,南北各朝,接著隋唐序建,五代十國戰火紛飛,隨後便是趙宋起兵,大元遍征,明朝興起,滿清入關,中國的帝制王朝在這樣的更替中日薄西山,落下帷幕。
可是現在這個書本上記載的,卻不是這樣。
依舊是商周銅鼎,秦磚漢瓦,依舊是魏晉風骨,唐瓷宋窯,從大禹建夏到趙氏立宋,中國歷史的軌跡一直正常如許。
應該可以說是大致正常如許。
秦朝始皇於公元前210年病薨在沙丘平台,位高權重的丞相李斯密不發喪,陰謀暗許趙高立胡亥為太子,並賜書信給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太子胡亥自始皇發喪後襲位稱皇,是為秦朝二世皇帝。可協助二世登位的李斯不久卻被宦官趙高所忌,而後他便在二世的命令下被腰斬於世,才華滿腹卻落得了個如此結局。
可是這裡卻略有出入。這裡記載的是,秦相李斯在趙高等人的誘惑下並沒有賜書扶蘇,他經過審慎思考後認清到自己的形勢,堅決守住了自己的原則,歎一句「吾乃秦朝人臣者」後就把意圖謀反的趙高五馬分屍,把有反叛之心的胡亥驅逐出境,一心輔佐公子扶蘇繼位,和蒙恬共同成為大秦王朝的左膀右臂。李斯本就才能卓著,在政治,文學和書法上皆頗有建樹,曾幫助秦始皇一統天下,並制秦法,整秦律,行郡縣,廢分封,同文字,共車軌,後因看清形勢,未曾叛變,深得繼位後的扶蘇信任。
這樣的秦王朝海晏河清,在華夏大陸上巍峨了幾百年,李斯也成為人人稱道的良臣。
連舟暗歎一聲,有時候一個人的舉動甚至是一個微小的念頭都會讓整個歷史產生改變。
自此以後,歷史慢慢地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華夏大陸上的萬物都在發生著改變,但是由於歷史畢竟具有自動調和的能力,其大體方向沒有變化,依舊是秦亡漢建,魏晉相沿,唐歿宋興,可中間的細節譬如統治者都有發生變化。這些朝代的都城,各地地名,所行制度雖然都與後世有所出入,但在龐大的歷史洪流中可以暫且擱置,不做多思。可到宋朝後期,歷史的支撐點卻發生了極大的傾斜,宋朝寬鬆商業發展環境,海上貿易空前繁榮,隱隱有「農商並重」之意,宋朝並沒有像後世一樣造成積貧積弱的局面,並且文武共濟,不像後世史書描寫的那樣重文輕武,所以自然沒有出現外侮兵臨城下,靖康含齒受辱的局面。
是以宋朝在九州大地上佇立了將近六百多年的時間,並一統中國,後來大宋皇朝後期,經濟衰落,蟄伏在各地的勢力舉兵來犯,進攻皇都無果後,紛紛在各地樹立了自己的政權,經過時間的洗滌和推演,造成如今中華大陸上宣殷,上晟,西川,納陽,邗姜五國並立,強弱有別的局面。
連舟放罷書卷,定了定神之後,就走了出來。
外面,午後的陽光灼熱地烘烤著大地,柳樹低垂,像是無精打采的老者,雕欄畫棟,簷角遄飛的貴胄府邸在炙熱的陽光下端莊蒼重一如往昔,紅柱廊腳間纖細不顯眼的裂紋,是歲月留下的清晰的痕跡。
連舟抬了抬袖,遮住頭頂上刺目的太陽。
拐了幾處廊道,繞了幾彎玉欄,慢慢地走至後院的陰涼處,連舟把遮陽的手放下來,卻冷不防看見前面站著一個男子。這男子一襲紫金銀線錦鯉華服,面容英俊,皮肉細嫩,生得與孟回有五成相似,而眼角眉梢卻帶著些邪佞,一雙眼睛在連舟身上轉來轉去。
連舟見擋在面前的男子,秀眉微挑:「孟大少爺,請移步,讓我過去。」
孟揚身邊的小廝阿元瞪了瞪眼:「宋姑娘說的這是什麼話,這可是我們孟家的地,我們少爺想呆哪兒就呆哪兒。」想不移步就不移步,想不讓你過去就不讓你過去。
連舟見這奴才一副狗仗人勢,鼻孔朝天的樣子,不由冷笑一聲:「我在和你們少爺說話,你這個狗奴才在那狂吠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