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一代帝王劉義隆

龍騰世紀 第四十二章 聽朱修之談北魏君主(一) 文 / 一代帝王劉義隆

    劉義隆難得來一次徽音殿。

    和潘美人的兒子虎頭比起來,已經八歲的太子劉劭倒顯得和父皇的關係較為生疏。劉義隆正在過問太子讀書的事。小太子揚起頭問他:

    「魏主有多大年紀?很大嗎?」

    「和阿父差不多。」

    「他也是帝王嗎?」

    天無二日。他也是帝王嗎?劉義隆吞吞吐吐地說:

    「他……北方人把也他當作帝王。」

    「他像什麼樣?像阿父一樣嗎?」就連深居宮中的八歲的太子也這麼關心起北虜的事來,可見這次北伐所帶來的影響。

    「他像……」劉義隆也不太清楚,「他騎在馬上。他叫拓跋燾,小名佛狸……他住在平城,離這兒很遠很遠……嗯,就這些吧。」

    支吾其辭的劉義隆突然覺得自己原來對北方這個對手瞭解得這麼少,甚至抵擋不了一個八歲孩子的三句問。當然,他還知道一些,但能告訴小太子的,也許只有這麼多了。可這離兵家所說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還差得遠呢!

    還沒來得及和皇后多說幾句話,劉義隆就匆匆離開了徽音殿。

    他匆匆地走著。是的,對自己的對手瞭解得這麼少,這又如何制定有效的戰略戰術呢!先帝當年謀伐鮮卑慕容,正是在熟知慕容為人本性的前提下才作出那樣的安排的:慕容的部將見先帝將至,勸他佔據大峴,堅壁清野,這樣晉軍就將不戰自退,但慕容沒有聽從。而起初將要討伐慕容時,先帝的謀士認為慕容如果堅守大峴,收割清野,三軍就將遠征無糧,不但難以立功,甚至不能全軍而返。先帝說:「我已揣謀成熟了。鮮卑人性情貪婪,圖謀不遠,他們懷著僥倖取勝之心,又愛惜莊稼,認為我等孤軍深入不能持久,他們必將誘我,且也輕戰;而我一旦得入大峴,則人無退心。這樣,驅必死之眾,向懷2之虜,何憂不克!鮮卑一定不會堅壁清野,我與諸君以此相賭!」等到大軍過了大峴,果然如先帝所料。先帝用手指天:「我等大功將成!」眾人問其緣故,先帝說:「既過大峴天險,人有必死之志;此地餘糧棲畝,軍無乏食之憂。勝券在握了!」後來果然大獲全勝,俘虜了慕容,消滅了南燕。

    想到這裡,劉義隆歎息不已:也許這也是自己和先帝的差距所在吧!

    要打聽北人的情況,正有一個合適的人,那就是剛剛逃回的朱修之。

    朱修之以司徒從事中郎的身份隨到彥之北伐,後來留守滑台。魏軍大舉南下,包圍了滑台,最終城池陷落,朱修之被俘。拓跋燾讚賞他英勇善戰能為其主守節,就任命他為雲中鎮將,又把自己宗室女嫁給他作妻子。但朱修之自入魏之日起就在尋找南逃的機會,他的新妻為此疑惑,常常流淚相問。朱修之雖為新妻的情意所動,但始終沒有把伺機南逃的心中話告訴她。

    後來北燕(轄今河北東部遼寧西部一帶)君主馮跋死了,其弟馮弘做了天王,殺死了馮跋諸子,仍以黃龍城(故址在今遼寧朝陽)為都城。拓跋燾想統一北方,就率領大軍討伐馮弘,朱修之和同時被俘的宋人邢懷明一道前往。此時有一個叫徐卓的宋人也暗中策劃軍中南人暴動,但事情外洩,徐卓被殺;朱修之與邢懷明驚懼之中連夜投奔馮弘。魏軍雖然攻陷了馮弘的許多郡縣,但始終對有著高城深池的黃龍城無可奈何,最後只是把擄掠來的北燕六郡百姓三萬家遷徙到幽州(轄今北京至唐山一帶)了事。

    朱修之二人投奔馮弘以後,馮弘對他們二人因不知底細,始終未能以禮相待。過了一段時間,劉義隆派遣使者到北燕,使者一見朱修之——他在宋可是位頗有名望的將軍——就立即下拜。北燕人一向看重宋的使者,一直把使者看作「天子身邊人」,現在看到使者對他下拜,才知他不同尋常,自此開始禮遇他。北燕因屢遭魏人圍攻,境況窘迫,馮弘部下勸他派遣朱修之回國向宋求救,在這種情況下,朱修之得以由海道南歸。到蓬萊(郡治所在今山東境內)附近,遭遇狂風,船舵折斷,不得已,朱修之等用長繩牽繫懸掛,船才得以歸正。後來船夫看見飛鳥,才知接近海岸,就這樣歷盡艱險,最後才從東萊經6路回到京都。

    進了太極殿,朱修之小步快走來到皇上前,跪拜;劉義隆起身相迎,示意其平身。朱修之說:

    「臣不能以死守衛滑台,無顏見陛下。」

    「在滑台,卿可謂盡忠報國,朕都知道了。」

    於是賜坐。在劉義隆問及他在北方的情況後,朱修之就將他如何城陷被俘其後又如何逃到北燕直至從海道歸來的情況一一作了稟報。接著,劉義隆就問起他所關心的事:

    「卿既得魏主賞識,被妻以宗室女,又被授雲中鎮將,卿應知曉魏主為人。魏主為人如何?」

    「臣知道一些。魏主是拓跋嗣的長子,比陛下小一歲。據說生下時形貌怪異,拓跋嗣認為他可以成就大業,就很讚賞他;他十八歲時繼位……」朱修之頓了頓,看看陛下,「所有這些,都是陛下所知曉的。」

    劉義隆微微點了點頭,示意他說下去。

    「魏主為人壯健驍勇,臨敵對陣,常常衝鋒在前;左右死傷者相繼,他卻能神色自若,將士也因此願意為他盡死力。聽他身邊的侍從說,四年前魏人進攻夏,到了統萬(在今陝西靖邊縣白城子),魏人分軍埋伏在山谷中,用少量兵力引誘夏軍出戰;夏軍不出,統萬城又堅固,魏主不得已撤退示弱。此時魏軍中有人犯罪逃到夏軍中,告訴夏人魏軍千里西行糧食已盡,士卒靠野菜充飢,並且輜重在後,步兵還未到達,應該快追擊。夏主赫連昌於是率步、騎兵三萬人出城追擊。魏將領見來勢兇猛,勸托跋燾避其鋒芒;魏主說:『遠來求賊惟恐賊守城不出,現在賊已出卻要避開,非上計!』於是收軍假退以拖疲夏軍。夏軍兵分兩路擂鼓叫噪而進,前行五六里;魏軍遇風雨從東南來,沙塵飛揚遮蔽天日,軍中有一個通曉方術的宦官勸魏主說:『風雨從賊上方襲來,我向之,彼背之,天不助人;況且將士飢渴,願陛下收兵避讓,等待來日。』魏主的謀臣崔浩斥責他:『這是什麼話!我等千里行軍,豈可輕易退讓!賊人貪進不止,後軍無繼,正應出其不意分兵掩擊;風道在人,豈有常規!』於是魏主分其騎兵為左右二隊反擊夏軍。作戰中,魏主坐騎被絆差點摔下馬來,夏兵見狀爭先來搶,魏主險些被捉,幸虧他的部將以身體掩護拚死力戰,才得以打退夏兵。魏主縱身上馬,先殺死夏的一個尚書,又砍翻敵方騎兵十餘人,他自己也身中亂箭,但他全然不顧,夏軍被打得大亂。魏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統萬城北,夏主赫連昌來不及入城,只得飛奔上邽(今甘肅天水)而去。魏主變換服裝,部將極力勸阻,但魏主不聽,就和他的將士一齊追入統萬城內。」

    聽著聽著,劉義隆輕歎一聲:出生入死,這也是自己所缺乏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