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一代帝王劉義隆

龍騰世紀 第十八章 謝晦發兵對抗王師 文 / 一代帝王劉義隆

    謝晦所引領翹望的中使秋當逾期不至,台中西討已成定局,這讓謝晦寢食難安。

    已經等不及召見何承天,謝晦親自來到他的官邸,問:

    「事已至此,卿以為我該怎麼辦?」

    「承蒙將軍屢加關照,下官常思報德。今日事變已至,下官豈敢隱情!然而調動府州兵力來抵抗,下官擔心……」

    「坐以待斃?卿要我自裁嗎?」

    「尚不至此。」何承天略頓,「憑王者之重,率天下之眾來攻一州,大小不同,逆順又異。出北境以求全,此為上計。」

    「走為上計?除此之外呢?」

    「其次,派心腹領兵戍守義陽(在今河南信陽),將軍率江陵將士於夏口(在今湖北武漢)決戰,即使天不助我,也可從義陽北出。」

    謝晦沉思良久。魏,我仇也!今竟然學司馬休之去投奔拓跋小兒!何參軍二計,皆勸我北奔以求全,……今日尚不至此。如果率眾一戰……

    「荊州用兵之地,」謝晦低頭來回踱著,像是對何承天說,又像是自言自語,「兵既精,糧又足。今先決戰,不得已……投魏不晚。我不畏死,若死,愧對先皇顧托,無以告慰先皇在天之靈!」

    於是謝晦先使何承天草擬表疏以上奏皇上,表明己等忠心。隨後,謝晦來到射堂——習射的場所,他的僚佐已都恭候在那裡。在拿定了主意之後,謝晦高聲對眾人說:

    「如今皇上受王華及王弘、王曇兄弟讒說,已兵西向。今僕將率軍誅討三凶,以清帝側!」——古來兵指向朝廷,都是以「清帝側」為名。畢竟,君權神授,和天子對抗,這在理上先就屈了一層,但是把矛頭指向皇帝身邊的小人,這於情於理都說得過去。

    眾人聽了,聲慷慨以應謝晦。

    謝晦原只打算率江陵現有將士來決戰,僚佐們建議徵兵荊州各郡,於是他當即決定立幡戒嚴,徵兵全州。接著,謝晦問計於衛軍咨議參軍顏邵,顏邵默不作聲;他又走近司馬、南郡太守庾登之,說:

    「今當率軍東下,委屈卿率三千人鎮守江陵。江陵是大本營,根本所在;另外,穩守江陵也可防襄陽劉粹從背後來襲。」

    這庾登之和謝晦是連襟,都是曹氏女婿。謝晦任荊州刺史,特地聘請庾登之西赴江陵擔任司馬、南郡太守。但這在庾登之看來,二人都是曹家女婿,名位原本相同,如今一旦成其僚佐,高下大不一樣,心中就覺不快。到了江陵之後,庾登之在報到時只簽了「即日恭到」四個字,別無一言以示感激。後來每入廳事晉見謝晦,他都自備籍囊幾席之物,有一物不備他就不坐。他又曾在謝晦座前朗誦前朝詩人潘岳《西徵賦》中的句子「生有修短之命,位有通塞之遇」,以抒自己的不得志。

    謝晦因彼此既為連襟,就常優容他,不和他多計較。現在謝晦竟要集兵以抗王師,有兩個僚佐沒有應聲附和,庾登之就是其中一個。現在見謝晦這樣委任他,他就婉言推辭:

    「下官親老都在京都,平素又不帶兵眾,考慮再三,下官不敢受命!」

    如此非常時刻,又是他來壞了氣氛,謝晦氣得臉色紫脹,過了片刻才大聲對眾人說:

    「將士三千,足守江陵嗎?」

    這時,南蠻司馬周跨前一步,應聲慷慨激昂:

    「三千將士,不僅可穩守江陵,若有外寇,還可以立功!」

    「臨難知勇!」說這話的時候,謝晦瞥一眼庾登之,露出輕蔑的神情,然後又拍拍周的肩膀。

    「下官有愧,不能屍居其位。周司馬既能如此,下官請解所任司馬及南郡以授周司馬。」

    謝晦當即在座中改授南蠻司馬周為州司馬,兼南義陽太守,但氣憤之餘,又轉而一想:大事當前不可增內部不和,削弱士氣,於是改授庾登之為長史,任南郡太守如故。這司馬、長史雖都是州府的屬官,但州司馬主要掌兵馬,軍事重鎮的司馬一職尤為重要,而長史一職則以掌民政為主。

    在廳內議事的眾人尚未散盡,默無一言的參軍顏邵已回到臥內,隨即仰藥自殺。參軍顏邵,就是那另一個沒有隨聲附和的謝晦的僚佐。

    江夏內史、輔國將軍程道惠的中兵參軍樂冏派遣使者密至江陵,告訴謝晦徐、傅及其弟謝曒已被誅殺,大軍西討在路。謝晦聽到之後,極為震驚。

    謝晦在射堂前大集將士,先為徐羨之、傅亮舉哀;為表示並非為報家仇,在舉哀後才布子弟死訊。將士們義憤填膺,人人以為新帝被小人蒙蔽,受小人讒說,都想捨死隨府君謝晦揮師東下清除君側。在這樣人人爭勇的氣氛下,謝晦又親自打開兵器庫,為將士們授鎧甲戈劍。

    謝晦一直隨先皇征討,熟知經略謀策,此時調兵遣將指揮安排都能曲盡其宜。在兩三天的時間裡,從南郡、南平、天門、宜都、汶陽、新興、建平、武寧、永寧等郡調集到江陵的將士已達六七萬人。

    於是謝晦派遣庚登之率領建武將軍、建平太守邢安泰等萬人為前鋒——邢安泰就是那個去吳縣親手用門閂砸死少帝劉義符的中書舍人,南蠻參軍郭卓率騎兵兩千為6上配合,水6齊舉,謝晦親自率領三萬主力精兵後繼;又命冠軍將軍、河東太守其弟謝遁,建威將軍、南平太守侄子謝世猷率兵萬人留守江陵;又命參軍、長寧太守竇應期率步騎兵五千北出義陽以作退路,司馬、建威將軍、南義陽太守周率眾一萬北出高陽直趨襄陽討伐劉粹,同時許諾,周若能破劉粹,即以周為龍驤將軍、雍州刺史;又準備調遣千人兵襲南部的湘州刺史張邵——謝晦邀其同參義舉,張邵不函卻派遣使者送函給皇帝。因張邵兄益州刺史張茂度與謝晦友善,擊一則傷二,何承天極力諫阻,謝晦才止而不兵。

    此時的前任益州刺史蕭摹之、前任巴西太守劉道產離職歸京途經江陵,謝晦扣留了他們並把他們關押起來,沒收了他們的數船財寶以充軍用。

    一切安排妥當,謝晦上表天子。這份表疏是何承天代他寫就的。

    表疏先說自己和徐、傅、檀道濟等蒙先皇厚恩,受封爵之賞,又一同跪受先皇遺詔,輔佐少帝,無奈「王室多故,禍難頻仍」,不得已廢殺二王,這是為了不把賊留給新帝;臣等若想專擅朝權,就會謀立幼主——那時先皇幼子義季只有十歲而先皇最愛第五子義恭也只有十二歲,又怎麼會西行數千里、虛宮七十日,去迎接聖駕呢!

    接著說自己和徐、傅都受任先皇近二十載,都是「皇宋之宗臣,社稷之鎮衛」,但如今都遭此橫禍,這一切都是「三王」(王弘、王曇兄弟和王華)為貪執朝政妄生事端污蔑陷害所致:他們所作所為,天下之人知與不知,無不切齒痛恨。

    最後說如今不得已順流而下,就是為了不負先皇托付,希望陛下體察臣心:

    「昔惡人在朝,趙鞅入伐。臣任居分陝,豈可顛而不扶,以負先帝遺旨。今率將士,繕治舟甲,便當浮舟東下,戮此三凶,然後待罪闕庭,雖死無憾。伏願陛下遠尋托付之旨,近存迎駕之誠,則微臣丹心,猶有可察。臨表哽慨,言不能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