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鷹翼傳說

龍騰世紀 壽多自辱 文 / 鷹翼傳說

    名動天下的文人,老來可以進入從心所欲的境界。再說什麼,再寫什麼,人們只會交口稱讚,而不會有絲毫質疑。因為他們往昔的成就令人們心折,而年歲增長了他們的智慧。哪怕他們變得和自己的孫輩一樣任性妄為,卻也能讓人們從中看到率性和通透。金庸卻是一個罕見的例外,步入老年之後,他的所作所為讓喜愛他的讀者蒙羞,年高變成了眾人掩飾自己驚愕的借口。

    歷史上有兩個金庸。一位是離開大6的金庸,他在香港奮力工作,為《明報》撰寫評論抨擊現實,每日連載武俠小說娛樂讀者。彼時的金庸敢言敢為,用驚人的創造力一次次打動讀者,無論是評論的鋒利,還是小說的俠氣,都值得人們尊奉他一聲「金大俠」,他也當真是在香港笑傲江湖,彎弓射大雕。

    另一位是歸來的金庸,他已經變成了走**娛樂明星。在大6的諸多所作所為,和他的作品和主張已經全無關係,看起來更像是為了他在大6遲到的文名和版稅做補償:

    昨天,金庸用一塊錢把版權賣給央視,成為娛樂頭條。

    昨天,金庸和一群it精英做華山論劍,成為it頭條。

    昨天,金庸在浙江大學擔任博士生導師,成為教育頭條。

    昨天,金庸對往昔作品進行大量刪改訂正,成為新聞頭條。

    昨天,金庸以八旬之身前往劍橋大學讀書,成為笑話頭條。

    今天,金庸主動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天下大嘩。

    看看他回歸大6後所做的一切,「不甘寂寞」四個字呼之欲出,鮮活無比。金庸用了三十年時間奮鬥,終於成為世人景仰的「金大俠」。卻只用了十年時間,就從「金大俠」變成了「金爵爺」。從神雕大俠楊過到鹿鼎公韋小寶,只不過是在轉身的一剎那。金庸談俠學佛,卻掩蓋不住老來愈演愈烈的貪婪和自私。獲得華語世界的喜愛猶嫌不足,他還需要更大的名望。因此,他不惜倒貼央視,取悅網絡,用教席抬高身價,欽定作品集以符合主流價值,遠渡重洋用名校為自己貼金,最後還要用作協的頂戴證明自己修成正果,獲得他們在自己身後持續不斷的支持。金庸活得就像一把算盤,哪裡還有一星半點俠氣?對自我的迷戀已經達到**的程度,他幾時堪破了我執?

    *我們*說「富則多事,壽多則辱」。金庸參加作協,和郭敬明這樣的抄襲作家同列,可謂是自取其辱。沒有人想羞辱金庸,而是他自己服從內心貪慾的召喚,一次次造作,一次次自己羞辱自己,讓人不得不看低他。相形之下,古龍英年早逝,令人無限悵恨,覺得老天如果肯假以時日,他能夠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而金庸則完全相反,在「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之後,活脫脫就是一條「作男」,讓人沒有半分期待,除了失望只有失望。

    以前聽人說金庸是「長袖善舞,八面玲瓏」,縱觀他這十年的表演,絕對擔得起這八個字。面對越來越多的批評,金庸似乎根本沒有意識到他自己的公眾形象正在被自己一點點毀滅。參加作協,是他自殘行為的**。他大概永遠也弄不明白一點:讀者喜歡的是作為香江文人的金庸,而對於作協會員金庸,沒有人會有絲毫興趣---大家早已經看飽了。

    謹以此文告別二等鹿鼎公、香江大將軍、太子少保、驍騎營都統、御前侍衛副總管、劍橋大學士、南書房行走、翰林院掌院學士、自領黃馬褂香港第一小番巴圖魯金庸金大人,恭祝他千秋萬載,一統文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