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感想本是寫在b1og裡的,通常只是留作自己以後回想反思之用.但對於這部書,我感覺把握起來非常吃力,想來想去,還是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意見,所以到這裡。感覺今古社區是國內討論武俠最有水準的地方,應該會有許多高人能讓我有所收穫。
《以待天傾》一書,我斷斷續續地看了半年之久才看完。之後,一直在梳理自己的感受,但竟然過了近兩個月還是無法想個通透。最後,決定姑且隨意寫寫,其餘留待以後增補吧。
馬舸其人,知名度在當代新武俠小說家之中並不算高,但奇的是讀者評論卻是一面倒,推崇之聲不絕於耳。一個作家能做到眾人皆服,這無疑是一個奇觀,連金庸尚有許多反調者。正是這個原因促使我對他的作品產生了興趣。
《以待天傾》是我看的第一部馬舸作品,也是唯一的一部。但在經過如此長時間的網上查閱、思考沉澱之後,我還是不禁要問:「為什麼會對《以待天傾》推崇備至呢?」因為在我看來,《以待天傾》很有水準,但並不優秀。
《以待天傾》的水準先體現在馬舸的文筆。不可否認,馬舸的文筆是新一代武俠小說家中的翹楚,無人可出其右。《英雄志》是我心目中當代武俠小說的巔峰之作,但孫曉的文筆說好聽是大繁若簡、大巧若拙,說難聽則是簡陋了,屬於形式跟不上內容。小椴的文筆華麗悅目,但賣弄得有些過。鳳歌的文筆倒是出眾,只是有時調文過多,無法做到張弛有度。鳳歌與小椴的文筆都是華麗有之,卻無法收放自如,形式重於內容,影響了作品的品質。唯獨馬舸的文筆簡潔卻不寡陋,流暢兼具凝練,雋永悠長,古樸大氣,真正稱得上形式與內容相得益彰,頗具名家風範。
武俠小說雖然以俠為骨,以武為膚,但武學寫得好絕對對作品大有裨益。《以待天傾》中的武功描寫著實精彩。重意不重形多少武俠小說都已用過,但能寫至馬舸的「虛靈」二字般通透高雅的絕無第二。待到「絕識棄智,絕巧棄利」的境界,那更是他輩望塵莫及了。再到圍攻少林時百年無人參透的「緊那羅拳」,神光傳人的「天下無拳」,松溪派的「錯骨纏龍手」,各家武學粉墨登場,一時間氣象萬千,讓人大呼過癮。
整部《以待天傾》,故事流暢卻飄搖,情節曲折多變,時有出人意料之筆,場面宏大,氣勢磅礡,張力逼人,人物描寫細膩。以武俠寫作的水準而論,不可謂不高。
可即便承認《以待天傾》的水準相當高,我仍覺得這部作品並不優秀,尤其以整體來看,有許多的問題。
武學描寫雖然頗具功底,但強弱與種類的安排太雜亂,不合理。全書絕大多數時候,魔教武學都被描繪成獨步武林,卻一到圍攻少林時憑空蹦出那麼多可與魔教分庭抗禮的絕學來,讓人突然覺得魔教武學也不過爾耳。這種安排變得強弱失衡,很影響觀感。幾次比武情節描寫太過冗長,一寫就是好幾章,圍攻少林居然差不多寫了整個下半部,簡直就成了各派武學展覽大會,不但帶入生硬,還沖淡了不少故事性。
全書結構很有問題,看到圍攻少林之後現**oss居然還是沒有正面描寫,直至最後一章才提及,等看完全書才現還有個下半部未出。但即便還有下半部,以上半部本身來說,結構也是屬於頭重腳輕、虎頭蛇尾的,起碼不能算是告一段落,如此寥寥數筆便收了尾給人感覺有偷工減料之嫌。
書裡大場面很多,但整體上很混亂。我總是對某段情節感覺非常好,非常投入,但此段情節一過,立馬不知故事的走向了。感覺週四顛沛流離,戰禍,闖營,金陣各處流轉,苦難與奇遇總伴其左右,卻讓人沒有期盼。不過,這個問題我細想後,覺得恐怕是人物本身不討喜的緣故。
《以待天傾》最大的問題在於:馬舸為什麼要寫週四這樣一個人?
週四其人,雖天賦異稟,但卻天性涼薄,著實不討喜。都說馬舸是在寫反俠的意境,但如果真是如此,我只能說週四是個徹底的敗筆。一個良知尚存的角色,在境遇中潛移默化,漸失慈悲,從中顯出世態炎涼、人心不古,這才是反俠。週四本就天性涼薄,良善只是幼時的教化殘留,之後泯滅去了也只能說天不佑人。試圖用這樣的角色來做反俠典型,實在是缺乏說服力。並且週四的境遇也太過偏頗,一部書中需正反皆存,互相映照,才有意義。反觀《以待天傾》,書裡幾乎全是反角,似乎寫盡天下趨利附勢之徒,僅存的幾個正角如孟如庭卻著墨不多,無法產生足夠的影響。就好比在墨裡描黑,不過是深淺濃淡,毫無實質,圖留刻意。《以待天傾》裡馬舸就是讓週四事事不如意,然後感覺還不夠有說服力就開始扯週四的天性涼薄。如此反俠,我委實無法苟同。如要反俠,個人感覺正反相映,黑白共存,才能突顯俠道淪喪的悲涼。
最後,上述諸多不滿,其實源自一個最直接的導火索:武俠本是為築夢而生,馬舸卻偏要以此碎夢。都說武俠是成年人的童話,此話並非虛。但馬舸卻是要在《以待天傾》中摧毀讀者的武俠夢,所以在觀感上自然糟糕透頂。馬舸描寫人物可謂細膩,細膩描寫產生的強烈帶入感卻要投注在週四這樣一個天性涼薄的人物身上,真的讓我感覺如骨附蛆,難受之極。以往小說裡反角一般都不是主角,偶有成為主角的也通常個性鮮明,根底裡原則駐守,這樣尚且能讓讀者接受。但將週四這般毫無原則的恣意妄為之輩當作主角,卻是絕無僅有(們請繞行!)。不可否認,這種設定的確很有威力,對我衝擊極大。作品能帶給讀者反思自然是好,但先得讓人閱讀上沒有負擔,讀得進去。《以待天傾》的閱讀感受實在是不敢恭維,以至於我每每翻看都倍感壓抑,所以總無法久讀,變得斷斷續續。個人以為,不落巢臼雖讓人敬佩,但曲高和寡並不是褒賞,照顧讀者的感受其實很關鍵。比如,以雙主角模式來寫,一正一反,或許會更為平易近人,且兩相比照,更能達到反俠的意味。
總之,《以待天傾》的確是一部高水準的武俠作品,從中可以看出馬舸的過人才氣。但面對如此偏頗失衡的作品,我實在是不明白讚譽從何而來。
裡有一句話倒頗令人玩味:「能寫出任九重、尚景侯、週四三種截然不同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家。」或許多數讀者已讀過馬舸的多部作品,比照之後,便會有《以待天傾》獨樹一幟、然脫俗的感覺。可惜目前我只讀過《以待天傾》,這句話只能留待往後映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