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鷹翼傳說

龍騰世紀 《武俠版》堅守OR重整 文 / 鷹翼傳說

    不知從何時起,人們對《武俠版》的非議很多,多至大家再看到有關《武俠版》討論的貼都不屑一顧、嗤之以鼻.其實《武俠版》一路走來,路上多有坎坷。從創刊初期的不被看好,到輝輝煌煌,高歌跨過刊一百期。其間創業之路不可謂不難,不可謂不成功。然而從《武俠版》人們高喊月1oo萬冊,到現在的趨於平淡,趨於平俗,又不可謂不讓老讀者茫然心酸,又不可謂不讓新讀者心中默想:這是一本武俠雜誌還是一本武幻雜誌?《武俠版》有過煙花綻放時的爛漫,但卻在煙花升的極高、綻放的極美時,漸見頹勢。但不管《武俠版》是煙花爛漫,還是燈火闌珊,我們都應該在對它口誅筆伐的同時,心中默念:這是為什麼?我們思索這些問題,不光是為《武俠版》,也是為自己以後的武俠閱讀前景著想。小子不才,但作為一個武俠讀者和《武俠版》讀者,不禁想說幾句。《武俠版》為何如過山車般在經過高上升後又漸漸下降?

    前網絡時代or完全網絡時代

    2oo1年,網絡寫手今何在的網絡小說《悟空傳》出版,這是中國大6第一本在現實中出版的網絡小說。2oo1年,《武俠版》創刊,這是中國大6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武俠雜誌。這看似無關的兩件事情,其中大有關聯。2oo1年,網絡小說在不帶太多功利色彩的情況下繼續井噴。作者們在網上連載文章大抵是娛人娛己,想的不是如何賺取點擊率,如何引起出版社的注意。在這樣輕鬆愉快的環境下,新新武俠小說、新新武俠作者也在網絡上打下了一片自己的江湖。當然,那時的武俠作者們想的不是如何革金古大佬們的命。那時的武俠創作很好的繼承了港台武俠的精髓,但又不時時透露作者們的創新,文章既古香古色,又精靈多變。那時的武俠創作我且稱之為武俠創作的前網絡時代。《武俠版》的創刊到在期刊市場上站穩腳跟,完全得益於武俠創作的前網絡時代,前網絡時代的武俠作品風格大多接近港台武俠的作品風格,而這一類風格作品恰恰迎合了大6讀者在讀完港台武俠後感慨無書可讀的心理。《武俠版》網羅這些武俠作者和作品,讓雜誌得以迅上位。

    2oo1年,《悟空傳》的出版,既是件好事,也是個信號。好事是指網絡小說終於得到認可,網絡小說的作者們終於可以再辛辛苦苦碼字後,得到一些物質上的鼓勵。而信號是指《悟空傳》的出版放出了一個信號:原來網絡小說也是塊市場,也有利可圖。並且市場准入門檻低,利潤空間大。在這種信號的啟下和今何在《悟空傳》成功範例作為榜樣下,一時間網絡小說這塊江湖裡熱鬧非常,喧囂非常。而透過這熱鬧和喧囂的迷霧,人們看到的是榕樹下經營慘淡,起點奮然崛起;人們看到的是一篇文章貼到網上,作者除了想是娛人娛己外,大多想的是如何吸引讀者眼球,如何賺取點擊率,如何引起出版社注意,如何能把文字兌換**民幣。儘管作者們大多常說高點擊率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可從他們頻繁更換賬號,頻繁游擊各網站可以看出功利色彩的雲朵已經籠罩在網絡小說創作的上空。在這完全網絡時代,網絡武俠創作也難於倖免,而對從一開始就和網絡武俠創作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武俠版》來說,影響是巨大的。這說明《武俠版》的選文範圍越來越窄,所選作品越來越網絡化。這樣一說,《蜀山的少年》刊載在《武俠版》並不讓人意外。

    大6新武俠or今古傳奇體

    也不知是在什麼時候,《武俠版》聯合教授韓雲波和西南大學學報提出了「大6新武俠」的概念。「大6新武俠」概念的提出如同《武俠版》提出要月1oo萬冊一樣,暴露了《武俠版》的野心。可野心是要以實力為前提的,《武俠版》到底有沒有實力提出「大6新武俠」的概念,乃至於扛起「大6新武俠」的大旗?到底有沒有如此實力,讓我們看完一些事實再說吧。「從2oo4年開始,重慶商報開始與《今古傳奇.武俠版》一道,關注並推動「大6新武俠」的出版。隨後的兩年中,新武俠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期,每年有上百部作品和幾十位作者湧現出來,「新武俠」一時成為市場新寵,有些書店甚至專門為其設置了書架」、「今古傳奇報刊集團是湖北省批准的一家期刊集團,總社期刊月行總量達到18o萬冊,年銷售額達8ooo余萬元。該集團旗下的《今古傳奇.武俠版》創辦於2oo1年,創刊當期銷售過11萬份,後一年上一個大台階,現已改為旬刊,銷量逼近百萬,敘寫了我國期刊史展上一個獨特的「傳奇故事」。它提出「全新江湖雜誌書」的理念,集雜誌與圖書之長,凝練成「今古傳奇體」的雜誌模式,即獨特的題材、精彩的故事、明晰的結構、傳奇的人物、特定的手法、雅致而簡潔的語言、優美的包裝,將傳奇性、通俗性、大眾性和稀缺性熔於一爐,形成其他媒介「學不到、偷不走、難以琢磨」的核心競爭力。」、「《古傳奇.武俠版》分別榮獲第三、四屆全國社科期刊百強稱號,受到新聞出版總署的肯定。」擁有如此眾多的榮譽和業界巨大影響力的《武俠版》無疑擁有這般的野心。可在《武俠版》提出「大6新武俠」的同時,「今古傳奇體」慢慢走進大家的視線。記得古傳奇報刊集團總經理舒少華和鳳歌在接受新浪網專訪時說道「今古傳奇體」是他們的特色,「大6新武俠」是他們的旗幟。這兩者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實質上的衝突,更是讓《武俠版》在初期取得了巨大成功,是讓《武俠版》穩坐武俠雜誌頭把座椅的有功之臣。可當《武俠版》營造的盛世江湖的虛火祛散,問題就暴露出來了。「今古傳奇體」是指獨特的題材、精彩的故事、明晰的結構、傳奇的人物、特定的手法、雅致而簡潔的語言、優美的包裝,將傳奇性、通俗性、大眾性和稀缺性熔於一爐,而「大6新武俠」的旗幟能不能包裹住「今古傳奇體」的軀體,讓《武俠版》形成其他媒介「學不到、偷不走、難以琢磨」的核心競爭力。「今古傳奇體」能不能撐起「大6新武俠」的旗幟,讓《武俠版》這艘汪洋中的小船揚帆遠行。嘿,當《武俠版》都在對「大6新武俠」的解讀中更應該注重「大6」還是「新」的問題中而糾結,如何讓特色印在旗幟上,如何讓旗幟上的特色更加鮮亮,無疑是個大問題。而這幾年《武俠版》風格混亂,作品質量參差不齊更是暴露了這個大問題。

    《武俠版》or其他武俠雜誌

    俗話說同行是冤家,把《武俠版》和其他武俠雜誌擺在一起說事兒,的確挺惹事的。《武俠版》雖說是行業老大,但《武俠版》提出的「大6新武俠」的理論甚少得到其他武俠雜誌的認同。「大6新武俠」的提出倒像是《武俠版》和幾個「相好的」過家家時說出的,多有些閉門造車的嫌疑。記得社區上有位俠友對《武俠版》閉門造車似的提出「大6新武俠」的理論表示了莫大憤慨,並且帖《什麼是傳統武俠?什麼是大6新武俠?大6新武俠與之前的武俠界限是什麼?》。帖中言辭悲憤,一時惹得社區唾沫與磚塊齊飛,叫好與鼓掌同色。「大6新武俠」真的要做到與「港台新武俠」一樣成功,靠一家《武俠版》雜誌社是行不通的。當業界都共同扛起「大6新武俠」的大旗,武俠小說的春天才真的會到來啊。可我知道實現這一目標比實現共產社會還難,我也不再多說了,說了也讓人覺得是癡人說夢。

    結束語

    《武俠版》是堅守還是重整,是堅守自己提出的「大6新武俠」理論,還是堅守隨雜誌一起成長起來的讀者群陣地?是重整雜誌理論,還是重整讀者群定位,拋棄與之一起成長的8o後,打造9o後讀者群?武俠小說的讀者不應該只定位在2o歲左右的年輕人,一本好武俠小說是沒有特定的讀者群的,販夫走卒,達官顯貴,都應該是武俠小說的讀者。其實歸根到底,好作品才是王道,管它何種理論,何種風格,只要是好作品,就應該開放懷抱迎接。《崑崙》的成功,並不是什麼大6新武俠理論的成功,也不是什麼今古傳奇體的成功,而是《崑崙》作品本身的成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