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鷹翼傳說

龍騰世紀 偶然難扼,劍挑金庸——論現代武俠的出路 文 / 鷹翼傳說

    向各位前輩一拜。新人報道,借此引磚之作,和各位前輩熟絡熟絡。各位前輩想罵就罵,想拍就拍,所謂不打不相識,小弟權當向前輩領教一課。只希望前輩以明理實據讓小弟信服。再拜再拜。

    文章:

    前兩天看過一篇李亮對《開唐》的評論。其中一句話很得我心——「一代宗師。對,就是這個詞,別嘰歪,我樂意。」算是快意的人。言辭鏗鏘,擲地有聲。這個年代一向缺乏此種氣魄,此種說一不二的確鑿的凜然。從年輕人一代,到年老的一代,其間的鴻溝大得只能用病態的妄自菲薄,及神經質的鞠身笑諂來填補,實在讓人不得揚眉吐氣。

    武俠是中國第一無二的一項文學形式。不論那些標榜所謂「內涵」性「悠久」性的老一輩怎麼激其淺薄,無可否認的事實便是,中國的文學除卻以武俠這一形式,其餘再是悠久,再是深刻,都無法走向世界,無法成為這個民族為世界熟知的一張面孔。或者謹慎些說,這該是最容易,亦是最能迅捷的鋒利的打入人心的形式。

    *我們*誰都有些自詡博大精深的情結。學油畫的鄙視學漫畫的那就是天經地義,寫通俗的一但做出張批判臉,便有人罵「你丫個寫廁上文學的懂個屁」,而輩分小點的一但作文指點輩分大點的,那當即便成了議論焦點了。當年步非煙請金庸讓賢,激起的言論褒溢於貶,最後終於把大師請動說了兩句話。

    老一輩武俠界的泰斗,梁羽生古龍已逝(當時梁羽生倒沒逝,不過頤養天年養的甚是滋潤,早已不管江湖事了),金庸也裝了副頤養天年的樣,也就是連個泰斗都算不上只能算個老前輩的溫瑞安,筋骨還算靈便,到處寫序推薦些新力軍,誠摯賣力的很。不過論輩分論資歷都不是個如雷貫耳的,激勵後生倒是很使了些勁,無奈沒人鳥他(……對不起溫大,我是看你的作品長大的不過不能否認這是事實)。

    結果步非煙這事一出,金大俠裝隱士終於裝不住了,忙不迭開始划拳比劍,以顯示其廉頗尚善飯的架勢,不僅做出長者之語重心長狀,據古論今,言辭滔滔,大談當今武俠界云云,當武俠寫作者和如何如,年輕人經驗如何如何短淺,年輕人志氣如何如何囂張——當然以金大俠之文采,自然可以將這類大意委婉的表現成「其實我真的不在意你和我搶位置」「其實我前輩風範大俠氣度根本不願意和你計較」「我很豁達真的很豁達」之類的語言氛圍。最終還以一句善意的提醒結句「步非煙是唐代**的名字,請考慮一下改名」。當真的長者之風盡顯!讓我不禁大歎——

    武俠泰斗之稱早是你的了,步非煙一句讓賢,不論算作風華少年的輕狂一時,還是就當真說成對你**裸的挑戰,又當真能奈你若何?能動你冠蓋幾分?你何必慌張上火至此,不惜說出「步非煙是唐代**之名」這種講格調的辱罵,也要扶穩你的頂戴?

    此後不久,更傳出了這位大俠要改寫《鹿鼎記》的聲稱。

    ……我心中真有些可憐了。

    真的。爺爺,不會有人忘記你的,你看,現在電視上不還在一遍遍翻拍你的舊作,不管多老,多舊,被嚼了多少次已沒有多少詮釋餘地,那幫6o年代的頑固老頭子,不相信自己的時代已去,像抱著懷裡的冷饃饃,還希冀著它是暖的一般,仍然在霸佔著一方傳媒空間,把那些拍濫了的劇一遍一遍的演。他們和你一樣,以為妄自輕薄年輕人的閱歷,妄自封殺與批判年輕人抒思想的道路,盲目抬舉他們那個艱苦的時代,那個奮鬥的時代,那個離亂與崛起並行的時代,那個,已然遠去的時代,那麼,他們便永不會老,他們的榮光將永不流失,他們的時代便永不完結。如此,雄奇又卑微地自欺著。所以,即使你不這麼熱切的強調自己的存在感,你也不會被忘卻的。

    何不多一份氣度?如你擺給步非煙看得那般長者氣度。——說多少倚老賣老的話都是沒用的,叨念些「你們孩子什麼都沒經歷過能寫出什麼」也不能讓年輕人諳服。只有一種長者的氣度——淡泊而廣遠,胸懷洌洌,君子厚德的氣度。一種寬解,一種指引,一種來自我們淺稚而輕狂的肩背之後,那讓人心安的支持與推動的力量,這才能真正為人尊敬。這才是真正的泰斗氣度。

    否則,只是自取其辱。

    面前的山石尚龐然而堅硬,背後卻毫無扶撐之力。這樣的坎途,又怎可能有出路?

    說說身邊的事。老爸抗議過「你看那些日本動畫,主角都是16,7歲,這怎麼可能嘛!」雖然不過輕飄一句,但看得出,那個年代的人對於年輕(即便他們曾經也年輕過……嗯。曾經),是一種怎樣近乎於艷羨的鄙視。對於自己的年月,自己由光陰積攢的纍纍經歷,又是多麼近乎與自我安慰的驕傲自豪。抨擊完8o後又抨擊9o後;壟斷電影電視兩大大眾傳媒方式……

    以及,對於現代武俠這一場殺人的喊報官的打壓。

    一段文學的繁榮無關刀槍,故永不能靠鋒芒畢露的悍勇取勝。便是珠詞麗句,驚天泣鬼,若遇上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只能憾埋土中五千年再見分曉。中國又恰是這麼一個老少鴻溝巨深,土墳三尺後世化碧例子諸多的國家。這是千年文化遺下的病灶,若要鏟制,唯有青少一代銳意進取,同時老前輩們借氣度一分。

    個人意見。個人怨念。言語由心,難免過激,澄清一下。我真的不是詆毀金庸,也不是崇拜步非煙(就感情上也認為步非煙根本沒資格叫任何人的板,先把自己的狂熱自我性別崇拜治一治再說),不過就事論事。如有好漢不同意歡迎罵來。

    「其實我真的不在意你和我搶位置」「其實我前輩風範大俠氣度根本不願意和你計較」「我很豁達真的很豁達」之類的語言氛圍。最終還以一句善意的提醒結句「步非煙是唐代**的名字,請考慮一下改名」。當真的長者之風盡顯!讓我不禁大歎——

    這段笑噴老先生還是很有喜感的,記得有段時間,bd貼吧最流行的帖子就是〞我就是金庸,你信不信〞之類的話∼∼∼

    老先生人格那自不用說,lz想必把老先生的話理解錯了畢竟有人對著你說〞我要革你的命〞你都不會高興起來的.

    步非煙她的文我從來不看,中文系出來的學生的確都是個個文采風流,但是他們寫不出什麼內涵在裡面,這種內涵,只有你經歷過,感悟過,才會寫出來的,步非煙也是被人捧得太高了,出版物也是一版再版,這樣好麼?

    金庸在那個時候可以稱得上是名揚天下,武俠之,還是請步非煙先做到天下聞名再說吧

    還有「我要革你的命」這句話無疑是炒作,卻不想最後的效應是適得其反的

    呵呵人驕傲也非壞事……至少真正驕傲著的人是不會做那些小人鄙俗之舉的。

    另外也對步女俠的行為表一下個人感情——

    個人不喜歡這種不計後果的譁眾取寵,雖然說她可能沒有譁眾取寵之心,然而效果已然擺在那裡了。這種行為與王朔的做法很相似……雖然她是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但某些東西,某些創作所需的認識並不是書中可以得到,一切終究都是依靠自己的感悟與積累——如果說步女俠已然積累到了一定程度,那算我沒說,她可以肩負起革命的大任了……但事實好像不是這樣的。

    因為我只是一個三流大學的中文系學生而已……只是在憑我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學習中慢慢應證與積累著,從我的所見所聞來說,金庸可以越,他是一座高山,而不是整片天,但「可以」不等於「現在」。我們一這代人還需要一些積累。我以為鳳大的觀點,還是更中肯,而現實一些。

    同時有人據網絡上的報道認為金庸出於「戀棧」,不肯退出文壇,把他的寶座讓出來,我以為有失公允,與客觀:

    其一,該篇報道我也看過,是金庸在受採訪時,順帶提到的。其中科幻與武俠的爭論,就不必提了,仁者見仁而已。最引人詬病的就是金庸說「步非煙」是歌女名,勸步非煙改之,該篇報道既無照片,也無實錄,很「客觀」地將金庸這句話擺出(注意,這是媒體慣用伎倆之一),這樣一來,整句話,看起來尖酸刻薄而又故作關切,很是虛偽。可實際情況究竟是怎樣,很難說。說話的語氣、語調,說話時的精神狀態以及金庸有沒有其他的閒話,都沒有說明。這實際上有很多種可能性(譬如,一位老人以前輩的口吻道:「這個名字是唐代一歌妓之名,最好還是改改吧。」又或者,他以極嚴厲的態度道:「這名字是唐代一個歌姬用的,影響很不好。」)設身處地,這可未必就算是什麼刻薄的冷嘲熱諷吧。如果反對金庸的諸公,有更詳盡的資料,我倒是很想一見——一個做了一輩子學問的老人,功成名就,當年群英薈萃尚且以他為「無敵」,何況今日?他用得著對著一個後學晚輩巧言嘲謔麼?很叫人費解。

    其二,金庸進作協之事廣受菲薄,然而進便進了,他不是自己申請,是作協邀請他……如果作協邀請我,我又怎能拒絕?就我個人感情而言,雖然作協並非好地方,卻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寫作者的生存,畢竟也不算差——而他若由此使所謂的正統文學界認同通俗文學,不亦幸事?

    其三、對金庸的「戀棧」說,我絕對持懷疑態度……啥叫戀棧,榮華富貴棄之則歸於烏有,那叫戀棧——他封筆這麼多年了,一向淡泊,也從未以宗師巨匠自詡,怎麼就成了戀棧了……奇哉怪也。

    我是八十後,知道大多數同時代人或者年輕一些的同學們都鄙薄「資格論」,我也是,資格什麼也不能說明——只能說明資格論者的鄙陋。

    然而我們不能輕易地去懷疑那些年長之人的觀點,因為他們年長,自然而然地所作的思考也會更多,同一件小事,想得多了,也未必不能得出一些有利的經驗。

    學會客觀理性地看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人生與寫作素養,否則,行事一味天馬行空,為文一味徜徉恣肆,也不能長久。你今日讀過一遍金庸作品,過了十年再讀必定不同~我年紀不大,卻頗有這方面的體會,不要說十年,我三年前讀過一遍,如今再讀,情節故事歷歷在目,卻如同讀新書一般……不要輕易說什麼金庸作品寫來寫去都只有那些東西,或者說都已經研究得透透的了,也許真的是研究透了,可是讀者,未必就感悟得透透地了。

    如果你自己也嘗試著寫,再讀金庸,感悟良多。

    步非煙的書還說的過去

    不過不如時大和椴公

    金梁古溫黃的時代

    是武俠文學的「盛唐」時代

    這就是事實

    無可否認

    無可辯駁

    那可是萬人空巷看武俠的時代

    現在可不是吧?

    說幾句不中聽的吧……

    當年所謂的萬人空巷,也是在娛樂文學及其匱乏的年代產生的特定結果……

    這話說的有點兒狠,不過的確是事實的一方面……

    誠然,金古梁溫能被稱為經典,被後來者一而再,再而三地模仿,現代武俠的一般架構在他們那一代開啟……

    只是到了現在,禁錮實多……

    說句實話,那時的武俠,和現在比,想像力之類,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

    快餐式的生活節奏早就了當代大多數作品不夠沉澱,底蘊不夠,這也得承認呢……

    想說,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的確是有科學道理的,年老昏庸是很多偉人都逃脫不了的宿命,倚老賣老或者權威當道也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痛苦……

    上一代看下一代,永遠是垮掉的一代……

    誠然有不足,誠然有缺點,自己走自己的路就是了,有何妨他去說三道四……

    說的很有道理

    尤其是關於退休那部分的分析

    所以那些尚在風華正茂時就撒手人寰或者退隱江湖的往往得到的評價最高

    沒有當時港媒的宣傳

    哪裡來的當時的香江四大才子

    金黃倪蔡

    哪裡來的一時瑜亮的香港文壇

    所謂時事造英雄,就是這麼真實且殘酷的論調。只是終還有讓人有萬分不甘——武俠乃是中國文學最能夠獨樹一幟於世界各地的形式,為何現在的人都不能明白這個事實並重視起來?少許重視的人,只是一味閉關自守,長夢金古的時代,兩眼不曾視物,還大罵當今江湖的頹靡——不甘於這種人如此之多,讓一個時代的輝煌憑空就付諸了流水。

    作者:邯鄲殘的減肥茶2oo9-9-3o16:45回復此言

    表於2oo9-1o-6o9:48|只看該作者

    步非煙的書我是看的,不過客觀的說「革命」一說我覺得勇氣可嘉。當然,這不是步非煙一個人能完成的任務而是一代或幾代作者的目標。「一代新人換舊人」,這是規律,步非煙話說得或許有些輕狂但這個事實不說出來難道就不存在嗎?

    至於說金老「戀棧」這個我想以他的修養和氣度已經沒有必要再戀什麼了。我不是金迷,但是也知道金老修改作品不是第一次了,這個除了能說明他是個追求完美的人好像說明不了別的什麼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