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起良的軍閥作風果然厲害,沒多長時間就把前軍營整治的煥然一新,那些兵痞們再也不敢胡為了,畢竟腦袋頂上有一個什麼帳都不認的大將軍,不管你在前頭立了多大的功勞,只要犯了他的規矩,那就是「殺威棒」伺候。說起來當兵的人身體素質是比較好的,但誰又受得了那種不計數的仗責呢?幾十棍子下去,就是再「威」的人也威不起來,所以到後來大家都很識趣的不再去捋孫起良的虎鬚。
打人不過是孫起良立威的一個手段,正如他所說,他是賞罰分明的,正因為這,孫起良親自監督了朝廷對北征立功人員的賞賜和年底軍餉的派,等賞賜和餉銀沒有一點剋扣的到每一個兵士手裡後,從外頭調進來的那些人才現原來孫起良這樣的人才是真正拿兵士當兄弟的(這樣說有點降孫起良的輩分,但軍隊裡同袍都是兄弟,所以也只有這麼說了。)
去朝鮮平定倭患的事比北征順利的多,金國人好歹身後就是自己的國家,打的再艱難,物資補充還是跟得上的,增兵和撤兵也容易的多,然而倭寇就不行了,他們的本土孤懸海外,交通線一被余賀倫掐斷,後勤補給、增兵和撤退都沒法做到。
雖然這次侵入朝鮮的倭寇都是些武士出身的亡命之徒,可以靠掠奪保障自己的生存,但人員得不到補充,那只能越打越少,越往後越露出敗相,不過就這種情況也給馬樹華和朝鮮軍隊很大的損失,那些倭寇大多是亡命海上的海盜浪人,很多人抱有「殺一個敵人夠本,殺兩個賺一個」的思想,武士道精神十足,這樣一來要想讓他們投降就困難的多了,並且也給我方造成大量的傷亡。不過倭寇的武士道精神也成了他們殞命的根源,馬樹華看到不能使他們投降,便下命令見倭寇就殺,絕不要俘虜。
坐鎮倭國本土的白利家賀將軍看到這種形勢坐不住了,他兵侵朝本來就是借大漢和金國打仗,都無暇顧及朝鮮才搞的投機行為,大漢迅結束與金國的戰爭遣兵入朝使他措手不及,為了打通海上的通道,白川家賀糾集了幾乎所有的戰船撲向朝鮮海域,意圖一舉擊潰余賀倫水師,但他們還沒見到余賀倫的主力就被大漢和朝鮮組成的聯合水師打了個大敗,無奈之下只得遣使赴漢求和,希望能將侵朝的倭寇撤回國內,減小有生力量的損失。
本來我是想讓馬樹華將侵朝的倭寇盡數剿滅的,但顯然做到這一點很難,而且也會給我方造成巨大損失,我沒必要為了「幫助」朝鮮使自己建起的精銳之師損耗在異國,於是便答應了白川家賀的請求。
二月初,余賀倫讓出了一條海上通道,虎視眈眈的監視著打剩下的一萬多倭寇乘商船退回倭國。倭寇的撤退行為很讓我失望,本來我對倭國的武士道精神還是很佩服的,希望能聽見幾則倭人寧願刨腹自殺也不肯敗退回國的「感人事跡」,但倭寇們很不給我面子,竟然一個這樣的人都沒有。
等倭寇撤走後沒多久,馬樹華的大軍也撤回了大漢。這樣一支連打兩場大勝仗的威武之師,朝廷的歡迎自然是很隆重的,當他們還沒進山海關時,對他們的安置賞賜的準備工作就全面鋪排開了。
對馬樹華他們的安置,第一個問題就是駐地問題,在御書房裡兵部左侍郎史景隆向我稟報了他擬訂的駐防方案:「皇上,龍虎精兵和神機隊、車炮隊本來就是分屬各營的,現在他們回來,就應當讓他們各回各營安置,雖然各營在北征時因為抽調府軍佔了龍虎精兵們的地方,但各營擠一擠還是能安排下龍虎精兵的。」
史景隆的法子還是恢復原來的建制,這是我絕不可能同意的,我通過兩場戰爭才把龍虎精兵合在了一起,如果再把他們拆散,我的安排豈不就白做了?
「這樣不可。如今過了半年,各營序列已成,把抽出去的這部分人重新再安插進去,勢必造成各營的混亂,前些日子那些營撤回來時鬧出的亂子朕不希望再生。況且龍虎精兵打了這兩場仗,上下關係已經理順,不如就根據他們的統屬單列新營。」
史景隆聽我說前些日子鬧出的亂子時不由皺了皺眉,這事當時也讓他頭疼不小:「皇上說的是,序列一散,難免出現混亂,還是不拆散他們的好,只是駐兵要有營地,這一時半會兒安排新營駐地還真是個讓人頭疼的事。總不能把原來的各營攆出去讓新營住吧。」
「你說的法子也不是不行……」我思索著說道。
「皇上,不大好吧!」史景隆驚恐的說道,「那需要大調防,整整六萬人啊,至少也得三個營的營盤安置,調誰的是?京外禁軍倒是因為抽調人空出了些營盤,但總不能讓京軍出京安置吧?」
「調防也不是不行,另外朕看金國那邊也快和兀良哈三部打完仗了,他們重新在南邊部署重兵這是早晚的事。」我笑了笑道,「你說調防還真提醒朕了,鄭紀這些日子不是總想把虎賁營調到薊鎮加強防邊嗎?朕看不如多餵他一點,武驤營都督周加磐這回出征做馬樹華的副統令將軍,龍虎精兵管的很好,朕想讓他做新營都督,不如就把他的武驤營分出一萬人與虎賁營一起調赴薊鎮,剩下的一萬人分到其他營裡,這樣一來就空出了兩個營的營盤,至於其他……」
「京外禁軍空缺不小,也可以合營空出一個營盤來,只是人員調動需要謹慎,免得出了亂子。」史景隆在我的啟下也有了主意,很興奮的說道,「朝廷可以將一個龍虎新營安排在京外。」
虧史景隆想的出來,精銳之師不打仗的時候當然要放在自己身邊了,怎麼可能安在京外?
「龍虎新營必須駐防在京裡。」我不容否定的說道,「京外禁軍空出的營盤就讓騰驤營調過去吧,他們的人最少,調防起來比較容易。」
唉,騰驤營是夠倒霉的,自從太后死時騰驤營都督葛誠幫著四王作亂開始,我就把他們給冷落了,現在騰驤營可以說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再經過編練龍虎精兵那一番折騰,騰驤營已經成了京軍各營中力量最薄弱的。
「是是,皇上,籐驤營軍力已不適合駐在京裡,將他們調出京是可行的。」史景隆附和著說。
我想了想道:「營盤調配的事就這樣吧,你下去安排便是。另外新設龍虎三營的都督人選朕看就由陳森、周加磐和那個跟著陳森打先鋒的蘇靳昆擔任。」說到這裡,我埋怨的看了史景隆一眼,「這個蘇靳昆是個人才,這次立了不小的功,馬樹華攻入朝鮮的時候將他提起來單領一軍,這是馬樹華的眼光,你們原來怎麼就沒現這個人才?要不是征北,蘇靳昆豈不就被埋沒了?」
「臣知罪。」史景隆裝模做樣的倒了聲歉,「皇上,平時不打仗,這些外軍將領是很難被現的,皇上要是早幾年征北,蘇靳昆早就被提起來了。」
你姥姥的史景隆,把這事又怪到我頭上了。不過他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不打仗你一個將軍有再大的能力別人也看不見。阿彌陀佛,感謝戰爭,兩場大戰不但使我現了許多優秀將領,而且還打破了原來鐵板一塊的軍內勢力格局,使我能按自己的想法建立新軍營,看來以後沒事就得打點仗玩玩,怕就怕老百姓說我太過窮兵黷武。
史景隆接著說道:「新軍三營都督安置這幾個人可以,可馬樹華怎麼辦?這樣一來便沒他的位置了,讓他回中軍營似乎不大合適。」
「馬樹華有大功於朝廷,朕再讓他當個都督、都指揮使的實在有點對不起他,這樣吧,進封馬樹華為忠勇伯,至於官職……龍虎新營雖然分為三營,但不可與舊營同提,應當將三營統一編練,就讓馬樹華做龍虎三營總兵都督吧。嗯,陳森去了新營,前軍營就交給孫起良,即日起孫起良為前軍營都指揮使,把他那個『代』字給去了。另外由陳貴接任馬樹華的中軍營都指揮使職務。」
軍界的一場人員大變動就這樣開始了。審視我的軍隊,京裡少了三個舊營,又增加了三個新營,兵員依然是十一個營,二十三萬人,但這二十三萬人已經不是原來老中青結合的二十三萬人了,不但將領得到了重新配備,各營兵士也因為從地方府軍抽調新鮮血液使年齡段也大大下降,再沒有原來那種五六十歲的老軍,兵士只要過了四十,那就是「德高望重」,準備休息的,如此一來戰鬥力自然大大提高,不但龍虎新營經過百戰軍力大盛,其他營中像前軍營、中軍營這種本來底子就好,又輸入大量新兵的強勢軍隊戰鬥力也不比龍虎新營差多少。
至於京外的軍隊,京外禁軍九個營十六萬人因為被抽調出一批人使戰鬥力下降,下一步我就要對他們動刀進行精簡,這些外地的軍隊不像京軍那樣關係網縱橫,動起來要容易的多,我是沒什麼好擔心的。
再一個就是邊軍和各地府軍的六十多萬人,這都需要動,府軍因為被抽調出了大量精華,力量已經薄弱了許多,有必要對他們進行精簡並把他們分開,一部分改成禁軍,另一部分變成類似於警察部隊的武裝力量。這樣做並不會使我的武裝力量變弱,因為一個國家沒必要保留那麼多的軍隊,能有一萬人的精銳之師就比十萬烏合之眾戰鬥力強的多。還有邊軍……唉,這些事千頭萬緒,要去做那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辦好的,還是慢慢來吧。所謂「慢工出細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