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王朝偽皇帝

龍騰世紀 第五十六章 江南明秀 文 / 王朝偽皇帝

    設了議事處還真是管用,第二天早朝只進行了約莫半個時辰便處理完了諸多雜務,並將幾件需要斟酌的事情壓了下來準備移交奏事處商議後再行決斷,有了這個「推脫」,我第一次迎著東方剛升上來的太陽退朝返回了乾元宮。

    乾元宮裡,蕭玉和翠兒在南窗前面迎著和暖的東昇太陽輕柔的為我梳理著頭。所謂幽香撲鼻,沁人心脾,佳人素手巧裝扮,這是什麼享受?不過這也讓我感到麻煩,以前我可是只留板寸的,然而現在不一樣,這滿腦袋頭是輕易不能剪的,要不然大臣們又得大嚎什麼「身體膚、受之父母」了。

    「朕今天聽了件趣事,說是有個知府在任五年,離職時身邊居然只有五十兩銀子,可書籍卻裝了整整一船。據說他常稱自己是書蠹,那些書是他『不擇手段』『搜刮』來的。哈哈哈,這真是個妙人,不過卻是個清官,只是脾氣太古怪了,難道要把那些書當飯吃不成?」我有一搭沒一搭的和蕭玉、翠兒閒聊著。我和她們處的久了,沒事也常撿些朝堂上聽來的趣事逗她們開心,這也算是一種家庭之樂吧。

    「那位大人是個清官,那皇上一定要賞他了。」翠兒一邊笑著回答,一邊也沒忘了幫蕭玉拿簪子。

    我習慣性的捏了捏翠兒的尖下巴,很開心的笑道:「這還用你說?朕要是賞罰不明,那不成昏君了?朕已經下旨升他為京畿學政,並賞他紋銀三百兩,讓他繼續去『搜刮』書籍。哎,你們知道他是哪裡的知府?這人名叫姚輝鼐,在杭州這種富貴地當了五年知府還這麼窮,當真是難為他了。」

    「噹」的一聲,站在我左側的蕭玉不知道因為什麼緣故把手裡的銀梳跌落在了地上,並且臉上現出了惆悵的表情。

    「玉兒怎麼了,是不是身子不舒服?」我欠起身關切的問道。

    「玉姐姐是因為皇上的話想家了。」翠兒搶著回答道。

    蕭玉微蹙下秀眉對翠兒斥責了一聲:「翠兒別瞎說。」

    哎呀,我還真糊塗了,這麼長時間以來,我心安理得的讓蕭玉她們伺候,卻從來沒想過問問她們的事:「玉兒想家了嗎?朕還不知道玉兒是哪裡人吶。」

    「玉姐姐就是杭州錢塘人。」翠兒又搶上了話。

    「翠兒!」蕭玉拾起梳子又責備了翠兒一聲,「皇上,奴婢十一歲便入了宮,皇宮就是奴婢的家。」蕭玉雖然這麼說,可她的表情卻明顯告訴我她說的是假話。

    我沒敢再接蕭玉的話,免得引起她的傷心:「翠兒是哪裡人?」

    翠兒看看蕭玉又看看我,她知道我問的是她的籍貫,自然不好再像蕭玉似的拿什麼「皇宮就是奴婢的家」來搪塞:「奴婢是姑蘇人,不過十歲就已經應選入宮了,對家鄉沒什麼印象。」

    我笑了起來:「一個蘇州,一個杭州,難怪都長的這麼清麗脫俗,江南果然是出美女的地方。將來朕要是巡視江南,一定帶你們回去看看。」

    聽了我的話,蕭玉和翠兒臉上都露出了欣喜的表情,忙向我謝恩。

    我趁熱打鐵的問道:「你們都是十多歲進宮,應該還記得家鄉的樣子。你們說江南和京城比,哪個更好?」

    「奴婢從來沒出過宮的。」蕭玉小心翼翼的說道,她總是這麼謹慎。

    相比而言翠兒就大膽多了:「皇上,奴婢坐轎子進宮的時候掀簾子偷偷看了看京城的大街。嗯,您別責備奴婢,京臣還不如蘇州繁華呢!」

    呵呵,這兩個丫頭!不過她們各自都有讓我喜歡的地方,蕭玉心細如絲,翠兒卻又天真活潑。不過翠兒的話還是給我流下了很深的印象,嗯,京城還不如蘇州繁華,那就應該更比不上杭州了。當下無話,梳洗完畢後我便去了御書房。

    在御書房裡,戶部尚書方明德把幾個月來各項歲入的匯總折子呈給我看,因為有了前面翠兒的話做引子,我特別注意了江南各道的情況,這一看還真看出了名堂,江南各地不管是哪方面的稅收都佔了總稅收的六成以上,完全蓋過了江北。在商稅一項,江南更是佔了十之七八。

    「這江南果然富庶,朝廷有此寶地,各項開支便不愁了。」我自言自語的說道。

    方明德湊過來看了看折子,抬頭說道:「皇上,江南所以富庶,乃是因為少經戰亂、多年積累所得。當年金兵南下,宋朝高宗偏安江南,大量北地人避亂南遷,從那時起江南便漸漸比江北富庶了。唉,江南的富庶實在是因為數百年戰亂苦害了北方百姓所至。」

    噢,這段歷史我還是知道的,中國戰亂大多集中於北方,這是經濟重心逐漸南移的重要原因,不過根據現在的時間……

    「各位議事大臣哪一位家是江南的?也給朕說說江南的情況。」

    在御書房伺候的康大和、方明德、劉有光相互看了看,康大和道:「皇上,兵部史景隆是餘杭人,不過皇上要瞭解江南情況何需非得找江南人呢?就臣瞭解,江南各地之所以富庶,不但是北民南遷所至。這江南與北方不同,多的是水田漁鄉,河汊縱橫,最不缺的就是水,所以不想北方如此患旱災,歷年風調雨順,百姓自然富足。至於這當官的嘛,皇上恕罪,江南官員多些油水這是眾所周知的,各官若是能放個江南的缺,那是要燒高香的。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臣看江南人性情倒比北地人溫良,似乎並不在乎這些。」

    康大和說來說去,一個意思就是說官場的一個通病,那就是跟著銀子「走」,這說起來是貪墨,不過有些事也是沒辦法的,朝中一品大員年俸不過三百兩,下面那些官員又逐極減少,到了六七品,已經只有幾十兩。這些錢對於官場交往顯然不夠,難免會有許多人自己想辦法撈外快。看來整肅吏治並不能學朱元璋那一套,要想真得令官場清明,在查究貪墨的同時也得盡量提高官員的待遇,只有軟硬兩手齊備,才能一掃頹風。這應該就是新加坡的經驗吧,不過大漢國土之遼闊,人口之眾多是幾百年後新加坡比不了的,所以它的經驗可以借鑒,但具體做法還得根據實情。

    「師傅說的話朕明白。其實說來說去百姓富了,才會不太計較官場齷齪,北方正是因為窮,所以才會官民對立嚴重。這事如何處理,吏治如何肅清,朕看還需有一個穩妥的辦法,切不可操之過急。」我又轉向方明德問道,「朕看江南一地商稅就佔了十之七八,這江南人倒是真會從商賺錢的。你是戶部尚書,應該最瞭解這方面的情況。」

    「皇上聖明。」方明德躬了躬身說,「正如康太師所說,江南河汊縱橫,而且又近在海邊,水運便利之下,一向有從商傳統,不但在大漢境內多輸貨物,杭州泉州通外商埠更與紅夷諸國多有貿易……」

    「方大人,此事恐怕不當說吧。」左督御史劉有光接過話說道,「我大漢行禁商之策,這第一個禁的就是與外番貿易,只是為表天朝氣派,所以才在杭泉廣三地設置商埠,允外番中轉貨物。下官看這事是不值得提的,以免污了聖聽。」

    方明德不以為然的說道:「天子一國之主,士農工商皆是子民,這事如何不能提?」

    「好了好了。朕問江南的情況,你們怎麼先爭執了起來?」我責備了一句,當然這主要是針對劉有光的,劉有光這人一看就是個傳統封建勢力的衛道士,「方明德,你繼續說,與外番貿易如何,這江南貨物又如何?」

    方明德得了我的,精神振作了起來:「皇上,外番輸入大漢的都是些淫計奇巧,不足一提,我大漢輸出的卻是關乎民生的絲綢茶葉瓷器等物,這些東西外番缺的很,不趨之若騖才叫怪了。至於說貨物,又不得不提江南的織造。今歲西北大亂,附庸匪眾的皆是些流民,其實這無地流民江南也是有的。不過與北方不同,江南頗多織造工礦,以蘇杭為例,近幾十載出了個新鮮事,每日天時未明,各處橋頭路邊便聚滿了無地流民,這些人並非聚眾鬧事,而是等織造工礦的場主來徵召,前去各種工場內做工,每日換取銀錢糧食若干。皇上,臣看著這倒是個安置無地流民的好辦法,江南頗多機主礦主,這些人不事農桑,不從商賈,只是靠著自己手中多有織機等物件,招人做工然後再請商賈收售貨物就可暴富。」

    呵,資本主義萌芽嘛,還「新鮮事」,再說西方的「淫計奇巧」也不能小看,要沒有這些「淫計奇巧」,中國也不會在清朝以後被西方遠遠拉下,最終國家衰弱,飽受欺凌。不過方明德在這個時代算是思想前的了,能夠看到工礦的好處,這戶部尚書真不是白當的。

    「方愛卿說的很好,這確是個免除隱患的好辦法,不過朕看這工礦還是少了些,而且北方更是少之又少,如果朝廷能對其扶持,使江南工礦大大展,並且帶動其他各地也能如此,那好處可就多了,既可安置流民、減少隱患,又可增加朝廷收入,還能增加商賈傳運的貨物、改善百姓生計,從而民富國強,大漢振興就不遠了!」

    「哎呀!」方明德驚歎的喊了一聲,好像才醒悟的說道,「皇上聖明,臣怎麼就沒想到這諸般好處呢?是是是,皇上減免商稅半載就令朝廷歲入增加大半,若是再扶持工礦織造,那歲入便更會大大增加。皇上聖明。」

    呵呵,這個方明德,恐怕是裝做沒想到吧?方明德拿商稅改革成功做例子,這是要堵劉有光他們的嘴了。

    「皇上,」康大和有些不放心的說道,「這事、這事是好,不過商稅……嗨,皇上,此事牽涉重大,老臣看不能操之過急,以穩妥為上啊。」方明德說商稅的事果然堵了康大和的嘴,可這個老成持重的三朝元老還是先想到了穩定。

    我給了方明德一個獎勵的目光,轉頭對康大和道:「師傅所言極是,所謂小心駛得萬年船。這樣吧,方明德,你先根據情況設些優待方略施行於蘇杭等地,如果可行的話再頒行天下。以後朝廷要多鼓勵江南場主多去他地設工場,並使各地富豪爭相傚尤。記住康太師的話,穩妥為上!」

    「臣遵旨。」方明德喜形於色的答道。

    我心中那個高興啊,現在不能虧了方明德、康大和他們,省得他們唧唧歪歪的有意見:「師傅、方愛卿、劉愛卿,今天你們提的事都很好,還是老規矩,每人賞銀一百兩。你們可別讓曾楚卿知道,不然他又得找朕欠他的銀子。」

    方明德、劉有光磕頭謝了恩,可康大和卻沒跪下,他嚥了口唾沫道:「皇上要是真賞,就不要賞老臣銀子了,皇上,咳咳,皇上,您就把那幅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賜給臣吧。」

    什麼?康大和這是明目張膽的敲詐!唉,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第一個被敲詐的皇帝,可其中之一終於還是算上了。沒辦法,誰讓人家是咱的老師呢?那……那,唉,那就給他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