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者,道德,道義,人道,公道。古人總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謂大道自然。道就是天地間的至理,形而上為道,形而下為器道是一種意識形態,一種順其自然,順勢而為,尊重自然的一種規律。」他指著眼前綿綿不絕的東河水說道,「你看看眼前的河水,感悟到了什麼?」
我心裡默念他上述形如古董的語言,雙眼看著河水,脫口而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是啊,流水如斯,不捨晝夜。這是人們對人生、對時光匆匆的一種感悟,但是,你想到另一個問題沒有,流水經太陽蒸騰在天成氣,落地成雨,入河成水,入海成洋,夏天是水,冬天為雪為冰,裝進木桶是圓柱,倒進缸裡是長方體……這些說明了什麼?水的善變?是不是?」
我呆呆的望著他,付林繼續道,「說明水這種物質是最善於審時度勢,因時因地因形而變,最能遵循客觀規律的,所以,是一種與道最為接近的東西,古人臨水垂釣,多不為魚,實為悟道。道就是道理,事物的內在運動規律。當然,釣魚也有釣魚之道,單從技術上講,釣魚在我們中國南北各派數不勝數,從漁具的配備上講,也是中外各異,各擅勝場……」
這時候又有魚兒咬鉤,拉起來一看,是條小魚,二指闊。他小心翼翼從釣鉤上取下,啪的一聲,將魚丟了出去,我驚呼一聲,他笑道:「太小,吃了它豈不讓它父母親人傷心?」
看來釣魚也是有原則的,他的原則就是三指闊大小為底線。我覺得很有意思,看他上餌時現魚鉤與眾不同,問道:「你這魚鉤好像與其他的不一樣。」
他得意道:「哦,你看出來了?仔細看看。」他拿過來讓我仔細鑒賞。
我摸摸,「非金非鐵什麼材料?彎鉤好像也比其他魚鉤要大。」
「這是我花了三千元在古玩市場買的,販子說是從山裡一戶農家收購過來,一直在身邊保存了十年,捨不得出售,被我買來了。你別小看這釣鉤,有可能是千年古物。」
「哦?有什麼根據嗎?」
他搖搖頭,「根據沒有,你再看看,這鉤和別的有什麼不同。」
我再次細細的看了一遍,沒看出什麼區別。
「倒鉤,有倒鉤嗎?」他提醒道。
我再看,魚鉤上果然沒有倒鉤,沒有倒鉤是很難釣上魚兒的,但我分明看他接二連三的釣起了幾條,於是,心裡也覺得這黑黝黝毫不起眼的魚鉤有點神秘了。
「姜太公渭水垂釣,釣的不是魚而是天下。史記姜太公釣魚,魚鉤直不曲,我懷疑不是不曲,而是沒倒鉤,古人總愛搞誇張,動輒出來一人身長丈二,或者呼風喚雨、驅神捉鬼,哪裡有的事。姜子牙要吃飯,天天在渭水垂釣,養家餬口,不足為奇,別人見他魚鉤沒倒須,便引以為奇,越傳越神,以至於引起了文王的注意……」
我將信將疑,說道:「難道你這釣鉤就是姜子牙用過的神鉤?」
「哈哈哈…….這是你說的哈,我可沒說,**的宣傳部長可不能信口開河,別人問起,你得給我作證,免得世人說我老頭子欺世盜名,妄言獲罪!」
他這樣一鬧,我反而迷糊了,呆呆的問道:「那你這釣鉤究竟是不是千年的古物?」
「逗你的,怎麼可能呢,姜子牙一枚小小的魚鉤還會保存到現在?他雖然是名人,但那時候的還是以物易物的時代,老百姓沒有收藏的習慣,國家也沒有博物館、陳列室,傳承三千年,想想都可怕,呵呵……」他喜笑顏開,「不過,我這非金非鐵的寶貝真的還是古玩市場淘過來的,什麼材質、什麼時代的東西卻無從考證,說不定是寶物也為可知。」
和付林談話詼諧而輕鬆,極容易放鬆精神,任你有千般愁悶也會在他真真假假的玩笑聲裡豁然開解。
我當然明白他的心思,心裡十分感激。但對於他剛才談及的「道」,我感覺略有所悟,有點心得,極想他繼續談下去。
「老校長,你還是談談剛才說的『道』是怎麼回事。」
「想聽嗎?」
我點點頭。
「明天請早,今天任務已經完成了。」他說著,第三條三指闊的鯽魚拉上來了,嘴裡解釋道,「日不過三,這是我的原則。」
我幫他把魚簍從水裡收起來,他把釣竿也折好了,「校長慢走,我明天還在這裡等你。」
他看我一眼,樂呵呵的走了。
和付林一席談,我心情好了很多,回家時逗歡歡樂了一會,進廚房幫劉姨煮飯。
第二天,我早早來到河邊,坐了一會就見他姍姍的從遠處過來了,略略有些遲緩的動作顯得格外的穩重和從容,一如他那充滿智慧的眼神。
我們打過招呼,他照例把釣鉤掛好魚餌甩進水裡。
「付校長,我是誠心誠意啊,望不吝賜教。」
「嘿嘿,6部長,你是我見過的第一個不恥下問而且這麼虛心的縣委領導。」
「付校長這是唾我,以前6川是你的學生一輩子就是你的學生,你老叫我6川就是了。」
「好吧。」他把手裡的東西放下,坐在一個特製的小凳子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子如此聖人,尚且不斷求索,何況你我愚鈍之輩?求道無止境,我們相互探討吧。」
我點點頭,真理是需要相互啟、相互印證的。
「朝聞道夕可死矣」,大概付林也難得遇到我這樣一個願意和他一起「證道」的俗人,樂得和我神吹。
付林不講道,卻搖頭晃腦的突然吟起詩來,「蘆花深澤靜垂綸,月夕煙朝幾十春。自說孤舟寒水旁,不曾逢著獨醒人。」
「這是杜牧的詩?」
他點點頭,「是杜牧寫的《贈漁父》,杜牧與其是寫漁翁,不如說是他寫了一個漁翁的人生、漁翁的理想和追求——求道之路。6川,你把陶淵明的詩《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結合起來想想,一個平平常常的無名老漁翁和陶翁心胸、襟懷有什麼區別?」
「沒區別,二人都是世外高人,返璞歸真,與大自然熔於一爐。」
「對啊,釣魚不為釣魚,是為求道,釣魚只是一種外在形式而已,目的是修身養性、領悟人生真諦。」他語調緩慢,彷彿已沉迷於自己的思考,「釣魚有三個階段:釣魚、釣技、釣心。最初釣魚,都是為了釣魚,以求魚為目的,所謂『為魚而漁』,學技術,求漁具等等樂此不疲,追求非常單純,以釣到活生生的魚為最大樂趣。現實中許多人都處在這個階段,有些甚至以此為求生之計,這已經落了下乘了;第二階段是釣技,釣者對釣具、天時地利已經無多大擇選,只要有魚,無所不能釣,因為他的技術經過三伏寒九的錘煉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看看國內外許多大賽獲勝者,大多處於此等境界;第三階段也就是垂釣者的最高境界——釣心,釣一顆然脫俗的心。遠離喧囂的鬧市,獨守著千年寒江或者碧潭,身與心和周圍的大自然融於一體,歸復自然,心已不在潭水,更不在眼前的得失,靈魂脫離軀體,縹緲於山水天地之間,將塵世間的紛擾愁苦付諸於山間的風、東去的流水,還有這數不盡的日月,物我兩忘,無慾無求,求證天地人合一的人間大道……」他說得十分神往,臉上一股癡癡的表情。
我點點頭,問道:「校長現在是什麼階段?」
「慚愧,我最多算是釣魚與釣技之間耳。」
「也不簡單了。」我衷心讚歎。
「釣魚需靜坐、靜等、靜觀、靜心,以靜而釣。靜則無慾,無慾則靜,人們常說,釣魚可以修身養性。其實是指的這個,與證道差得很遠,靜心容易,悟道難。一般的釣魚愛好者,因釣魚而修身、養性,體現的並不明顯。他們之中,有性格急燥、思維簡單、為人耿直、善待生活的人,有品行端正、風趣大度、受人尊敬的領導。有穩重老練、圓滑事故、心若城府、不笑不語的智者。當然,也有見利忘義、見風使舵、阿諛逢迎、適應時局的勢力小人……所以,釣者紛紜,清醒者幾?杜牧寫『自說孤舟寒水旁,不曾逢著獨醒人。』也就是這個意思。」
「以垂釣而悟出這麼多道理,校長也不愧是智者一流了,6川很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