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崇禎王朝

龍騰世紀 第一百一十八章 江南復社 文 / 崇禎王朝

    崇禎四年(1631年)辛末,是崇禎皇帝即位之後的第二個大比之年。在整個春天之中,雖然朝廷事務蠻忙,但是是科舉乃國家大事,誰也不敢怠慢,所以朝廷的精力很大程度上花費在安排出題、考試、閱卷、榜上。

    崇禎皇帝也沒有怠慢科舉,畢竟這是為國選材的這件大事,所以也積極參與,比如點名召見、新進仕舉行宴會等等需要皇帝親自參加的的帶有儀式性活動,崇禎皇帝可是一項沒有錯過。

    崇禎皇帝也是十分欣然的批准了本屆取中的三百四十九名新進士名單,吏部也根據這份名單授予相應的官職,可以說本次本年度進士的考選、授職工作可以圓滿的完成了,不過就在朝廷積極準備收復呂宋的時候,幾個言官突然上疏朝廷。

    這些個言官上疏稱,本次科舉,有徇私舞弊之嫌,比如:一甲第一名,狀元陳於泰是內閣大學士周延儒的姻親;而是一甲三名都是江蘇人,陳於泰是常州府人,與周延儒是同裡、第二名榜眼吳偉業是蘇州府太倉人;第三名探花夏曰瑚是江蘇淮安府山陽人。

    還有,這三人都是大學士周延儒的同鄉,而榜眼吳偉業在試卷中明顯有諂媚主考官的意味,這實在是不成體統,於是乎一石激起千層浪,朝廷一下子就炸鍋了,因為此次科舉的主考官是劉鴻訓。

    內閣不敢怠慢,趕緊把奏章送到乾清宮,讓崇禎皇帝御覽,而此次被彈劾的劉鴻訓和周延儒也照例要寫辭職的奏章。崇禎皇帝一看到這份奏章,也摸不著頭腦,心說,這是怎麼了啊,怎麼彈劾起劉鴻訓和周延儒了。

    這兩個人可是八桿子打不著的主啊,一個是傾向東林的大臣,為人清廉幹練,敢作敢為,是個幹才,不過得罪的人有些多,劉鴻訓被彈劾還是有可能的,不過怎麼把周延儒給捎帶上上了,他倆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啊。

    崇禎皇帝覺得這是有些邪乎,於是崇禎皇帝趕緊召集內閣開會,收復呂宋一事正在緊要關頭,那都缺人,要是這兩位,尤其是劉鴻訓按照慣例辭職,然後回家聽候調查,那內閣之中不是少了一個幹練之才了嗎。

    不過崇禎皇帝也是十分重視這件事,科場舞弊,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一件大事,於是在召集內閣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吩咐內閣,對於此事要嚴查,其二是慰問劉鴻訓與周延儒,說你們二位的品行,朕心裡有數。

    並對劉鴻訓與周延儒說,現在時事艱難,你們是棟樑之材,安心在內閣辦公,不要管這件事了,這件事朕心裡自有主張。劉鴻訓與周延儒看到崇禎皇帝怎麼的愛惜自己,都是感激涕零,不過劉鴻訓還是執意要按照慣例回家聽候調查。

    崇禎皇帝一看劉鴻訓態度堅決,但是也沒有辦法,內閣其他的一些人看到這種狀況,也紛紛過來勸說劉鴻訓,說現在事務繁忙,你們兩在離開內閣,而且這不是調查一兩天就可以結束的,到時內閣怎麼處理這麼繁多的事務啊。

    劉鴻訓一聽,這也是事實,所以就答應,不按照慣例寫辭職報告,回家聽後調查,繼續留在內閣辦公。周延儒聽到劉鴻訓的表態之後,也很高興,畢竟不用辭職了。

    崇禎皇帝與內閣商量,這事必須要調查清楚,於是決定,讓都察院、大理寺、吏部一同來查此事,一定要弄他個水落石出。都察院、大理寺、吏部也不敢怠慢,於是這些部門的長親自參與調查此案。

    曹於汴等人經過初步的調查,沒有現此案有徇私舞弊的情況,所謂、同鄉姻親,這事屬實,不過朝廷制度上來講,從來沒有規定會試中,親屬要避嫌,更沒有說不能錄取同鄉。再說,此次的主考官是劉鴻訓,與周延儒一點關係也沒有啊。

    至於說吳偉業諂媚主考官,曹於汴等人也調閱了吳偉業的考卷,他們在讀過吳偉業的卷子之後,感覺吳偉業寫得很好啊,沒有所謂「襯貼」的感覺,於是所謂「諂媚主考官」這一說沒有絲毫的道理。

    曹於汴等人又經過仔細的調查,現這些人和劉鴻訓以及周延儒一點關係都沒有,就拿吳偉業來說吧,他是江南「復社」的人,所謂「復社」其實就是以「揣摩八股,切磋學問,砥礪品行」為主要目的的一個學術團體。

    不過「復社」可不是一個普通的學術團體,他們固然以揣摩八股,切磋學問,砥礪品行」為主要目,但是他們還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他們抨擊時弊,並以東林繼任者的面目出現,有「小東林」的稱譽。

    「復社」的主要領導是張溥、張采,其中的張溥,他是一個非常出色的社會活動家,張溥字天如,出身世家,雖然他沒有在科舉上取得多大的成績,他年逾三十,仍然是一個秀才。

    不過張溥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他看到自己難在科舉上取得成績之後,就將主要注意力放到了結社活動中,於是在張溥的活動之下,在張采、楊彝等人的大力支持之下,終於成立了著名的「復社」。

    「復社」是由雲間社、浙西聞社、江北南社、江西則社、歷亭席社、□陽社、雲簪社、吳門羽朋社、吳門匡社、武林讀書社、山左朋大社、中州端社、萊陽邑社、浙東社、浙西莊社、黃州質社與江南應社等十幾個社團聯合而成。

    「復社」反映的是「吳江大姓」等江南地主、商人的利益,又與這一帶市民階層的鬥爭相呼應,因而具有相當廣泛的基礎民眾基礎而他的主要成員也都是青年士子,影響很大。

    而經過吳江尹山大會(1629),南京金陵大會(163o)這兩個在「復社」歷史上有著很重要影響的大會之後「復社」的名望更是如日中天,影響遍及海內。而在江南,「復社」有著更大的影響。

    「復社」是未出仕的學人團體,結社的本來目的就是通過團體的優勢,順利的通過各級考試。在「復社」聲勢大漲之後,「復社」的主要領導張溥、張采也確實將主要精力放在科考方面。

    他們一面切磋八股制意,一面在吳江大姓」等江南地主、商人的支持之下,與中央主持學政與地方上學政官員拉關係,找路子。而這些學政的官員或許是愛惜「復社」中的人才,一方面或許親朋故舊的關係,都對「復社」給予特別的關照。

    崇禎三年(163o年)舉行的第二次「復社」大會時,正值江南鄉試,而參加南京金陵大會的「復社」許多南京籍以及南京國子監的考生,都參加了這次江南鄉試,而主持此次江南鄉試的主考官是姜曰廣。

    姜曰廣對「復社」極其愛護和扶持。而一大批的「復社」學子都是在這次鄉試中高中,其中就有吳偉業,還有就是比較著名的陳子龍、楊廷樞、吳昌時等人也是在這次鄉試中高中的。

    查來查去,竟然查處這樣一個結果,這讓曹於汴等人覺得有些哭笑不得。這到底算不算科場舞弊啊?按理說不算,不過因為「復社」這棵樹不小,再加上這次的「科場弊案鬧得有些大,就是曹於汴等人想要保護「復社」,也覺得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

    曹於汴等人一看事情不好辦了,這是不能自專啊,還是請示崇禎皇帝比較好,接下來到底怎麼辦,還是皇上您拿個主意吧。不過這畢竟是傾向東林的力量,還是要保一保,所以曹於汴也寫信給內閣輔韓獷等人,請他們出面說說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