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手裡有糧,心裡不慌。現在內閣為了緩解財政以及糧食危機,只好調整國家的政策方向。原先國家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北方,尤其是遼東一地,朝廷為了解決遼東,把大部的軍事力量都集結在了山海關一線。
但是內閣大部分的大臣都明白,先要盡快的解決遼東是不可能的了,與其干和後金在那耗著,不如鞏固現有防線,然後抽調部分主力部隊南下,驅除呂宋的西方殖民者,為我中華子民報仇。
所以內閣對袁崇煥在黑山與後金使者接觸一事,始終保持沉默,採取不聞不問,放任自流的態度,內閣甚至希望後金能與袁崇煥和談,借此來為朝廷出兵呂宋來爭取時間,所以內閣大佬們紛紛告訴都察院的門生、好友、故吏,不要對袁崇煥接待後金一事說三道四。
於是都察院的大多數御史們也紛紛對袁崇煥接待後金使團一事默不作聲,彷彿沒有生過此事一樣,而遠在黑山的袁崇煥也知道,只要不與後金正兒八經的、明目張膽的和談,朝廷那邊是不會為難自己的。
而內閣也在會同兵部商量出兵呂宋的問題,兵者,國之大事也。內閣和兵部必須要拿出一個穩妥的條件。說道輿論基礎,那根本就不成問題的,呂宋原本就是朝廷的屬國,再加上西方殖民者曾經大肆屠殺過在呂宋的華人。所以此次出兵,朝廷完全是站在道義的基礎之上,不怕得不到支持。
至於說是不是能夠取勝,這一點內閣到是部怎麼擔心,朝廷雖然說在北方戰線上是敗多勝少,可是在南方戰線上,朝廷大軍在一般情況之下是勝多敗少,再說,朝廷在收復台灣的戰役之上,與西方殖民者交過手。
而就水師來說,朝廷所擁有的戰船,數量上遠遠多於西方殖民者,至於說在質量上,大明水師也不比西洋的戰船差,所以此次戰役,朝廷的勝算還是比較多的,所以朝廷還是很有本錢和西班牙在呂宋一較高低的。
朝開始動輿論攻勢,宣揚在呂宋的西班牙人是怎麼樣犯我國威,屠殺我朝子民的。朝廷這項政策很是高明,都察院的御史們以及一些地方上的大臣都上疏朝廷,要求懲治在呂宋的西方殖民者。於是朝廷順水推舟,開始光明正大的做著戰前準備
雖然朝廷打定主意要對呂宋動手,但是這不是不能說打就打的,朝廷是需要時間戰前準備的。調動兵馬、籌集糧草、整備水師、刺探敵情等等,這不是一天就能做完的,這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朝廷在著準備,崇禎皇帝也沒有閒著。崇禎皇帝的手裡畢竟掌握著華潤商行,而由華潤商行聯合其他幾個大商行組成的怡和商行可是專門做海外貿易的。崇禎皇帝當初授命由華潤牽頭,組成怡和商行的目的就是要將怡和商行變成中國版的東印度公司。
而怡和商行也沒有讓崇禎皇帝失望,自從這個結合各種勢力的商行成立以來,商會憑借龐大的關係網,在各級政府、商會以及崇禎皇帝的關照之下,成績斐然,佔到了整個海外貿易的八、九層的份額。
而且怡和商行在南洋的一些重點地區都開辦了貿易點,並且運用各種手段來收買當地官員,刺探當地軍情;並且團結、拉攏當地的華商,組成新的商會,並且偷運軍火,建立武裝部隊,所以崇禎皇帝打算讓怡和商行來配合朝廷的行動。
崇禎皇帝也知道,這回朝廷向南洋動兵,在很大程度上是關乎朝廷未來的一戰,頗有皇國興廢,再次一站的意味。因為崇禎皇帝只有這麼一次機會了,現在朝廷還沒有烽煙四起,還有能力調集部分精銳部隊赴呂宋作戰。
如果再過一段時間,等到旱災最嚴重的時候,那時自己手中沒有糧食,沒有錢而不能有效的救災的時候,那朝廷就會烽煙四起。內有農民軍和西南少數民族的叛亂;外有後金皇太極的虎視眈眈,自己就是想要出兵呂宋,也沒有並可派了。
所以為了這一戰,崇禎皇帝幾乎把家底都拿出來了,歷朝皇帝攢了十多年的那些銀兩與幾年下來積攢的糧草。崇禎皇帝統統的拿了出來,至於說水師方面,崇禎皇帝沒有選擇,只能派遣鄭芝龍這個不太聽話的將領與西班牙海軍交戰。
因為朝廷裡面,懂得海戰的人才實在是太少了。而鄭芝龍手下不僅有一支實力強大的水師,他本人極其他的幾個兄弟,也是海戰的行家。所以內閣和崇禎皇帝只有授予鄭芝龍為平南伯,讓他為朝廷平定呂宋出力。
當然,在聖旨之中,也透露出朝廷要出兵呂宋的消息,讓鄭芝龍整備水師,隨侍出戰。鄭芝龍接到聖旨之後,也陷入思考。到底是服從朝廷的調遣,還是找個理由,上疏朝廷,說自己現在有什麼什麼困難,自己所部水師沒有能力出戰。鄭芝龍拿不定主意,所以他召集他的幾個親信幕僚,商議此事。
親信幕僚到來後,鄭芝龍開門見山的就說:朝廷打算派我部水師遠征呂宋,我到底應該怎麼辦?
鄭芝龍的一個心腹幕僚就問鄭芝龍,說:大帥,你有什麼想法,你是想遵從朝廷的旨意;還是說你不想為朝廷出力。
這個幕僚話問的很白,不過鄭芝龍並沒有生氣,鄭芝龍說:其實本帥是不想出兵的,因為在呂宋的西班牙人並沒有與本帥生直接的利益衝突,在加上西班牙在呂宋有不少戰船,如果本帥遵從朝廷的命令的話,可能會損失很大。
那個心腹幕僚說:大帥的擔心固然有道理,可是大帥,您想過沒有,如果您再次的抗命不尊,朝廷會後什麼樣的想法?當初朝廷要大帥調離福建去廣東,大帥藉故推脫了,讓鄭芝虎他們去了。
這一次朝廷準備派遣大帥攻打呂宋,而且授予大帥平南伯這個封號,可見朝廷非常重視這次遠征行動,要是大帥在藉故推脫,那朝廷能善罷甘休嗎?要知道,當今聖上可不是一般人,再加上韓獷那幫內閣大臣,如果在不遵從朝廷的命令,大帥的日子很可能就不會好過了。
這些親信幕僚也非常贊同這個意見,幾乎異口同聲的說,大帥,實在是不能在忤逆朝廷了,朝廷可以容忍一次,但是絕不會在容忍第二次。如果大帥再次的拒絕朝廷的調遣,難保朝廷不會對大帥採取斷然措施。
再者,大帥不會忘記劉香等人吧,根據消息,他們現在可是和西班牙人以及荷蘭人勾結起來了,並且在這些洋人的支持之下竟然襲擊我們的商船,而鄭芝虎將軍在追擊他們的時候還受過他們的埋伏,損失很大啊。
面對著眾口一詞,以及現實的利益關係,鄭芝龍也覺得這次要是不聽從朝廷的調遣,朝廷或許不會在怎麼好說話了,再說自己不像從前了,自己現在是朝廷命官,家大業大的,所以鄭芝龍決定聽從朝廷的調遣。
這邊鄭芝龍剛決定要聽從朝廷的命令,在京城,崇禎皇帝就接到了廠衛潛伏在鄭芝龍身邊的番子的匯報,說鄭芝龍已經決定服從朝廷的決定。自從生鄭芝龍抗命事件之後,廠衛的番子就開始加緊的對鄭芝龍所部水師以及他身邊的幕僚的滲透力度。
廠衛可不是吃乾飯的,他們的能力達到了驚人的地步,連他最親信的幕僚都被廠衛的番子們在威脅、逼迫、利誘之下,投靠了廠衛,所以現在鄭芝龍的一舉一動都在朝廷的監視之下。
既然鄭芝龍決定執行朝廷的命令,那就好辦多了。在幾天之後,鄭芝龍回復朝廷,表示自己一定會竭盡全力,嚴格的指向朝廷的命令。內閣看到鄭芝龍的回復奏章後,也感覺放心了,畢竟此戰少不了水師額度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