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崇禎王朝

龍騰世紀 第八十九章 文 / 崇禎王朝

    台灣大捷,當然要對有功將士進行封賞,但是朝臣們對如何封賞這些將士,尤其是如何封賞鄭芝龍有些分歧.t鄭芝龍的背景有些複雜,他出身於一個南安一個官吏家庭,原名一官,字飛黃,後改芝龍。

    鄭芝龍在他十七歲的時候,因為家庭生計困難,帶著他的兩個弟弟芝虎與芝豹到澳門投靠舅父黃程,黃程是個海商,他見鄭芝龍非常能幹,就把他留在身邊,協力商務,後來鄭芝龍在到呂宋經商的時候學會了盧西塔語和葡萄牙文,並在此期間入了天主教。

    之後鄭芝龍在經商期間,可以說是亦商亦盜,並且鄭芝龍在日本經商期間,娶了平戶侯之家臣田川昱皇之女田川松。

    對於這樣一個背景如此複雜的人,朝廷該如何的封賞?原先鄭芝龍歸順朝廷的時候,因為他是帶著一支艦隊歸降的,所以朝廷就任命鄭芝龍為福建水師副都督,現在他率領水師在收復台灣的戰役中立下大功,任命他統帥朝廷在東南的水師也不過分。

    但是這個鄭芝龍在歸順朝廷後也不怎麼安分,鄭芝龍在歸順朝廷後,在泉州安平鎮大興土木,大有佔山為王的意圖;不僅如此,他還利用自己所擁有的艦隊與商船隊,在沒有通過市舶司,偷逃稅款的情況下,擅自與外商進行海貿。

    要知道,在明朝時期,對外貿易是非常掙錢的。自從朝廷開放海禁以來,每年為朝廷帶來數百萬兩的白銀收入,史料記載,西班牙等西方殖民者從美洲等地掠奪來的白銀,幾乎都流入到了中國。

    通過海外貿易,鄭芝龍可謂是富可敵國,但是鄭芝龍的這種行為卻極大的影響了朝廷的海關收入,所以朝廷內各大臣對鄭芝龍多有詬病。於是對如何封賞鄭芝龍大家就出現分歧了.

    有些大臣說鄭芝龍是有大功,但是他的一些行為確實違反了國法,再說鄭芝龍的那支艦隊,不只有皇上,是只有「一官」。所以對於這樣的情況,朝廷是不是考慮將鄭芝龍調離福建,然後將瓦解鄭芝龍的艦隊,收為己用。

    有的朝臣就反對這種意見,因為不管怎麼說,鄭芝龍都是這次台灣之戰的功臣,對於這種「鳥盡弓藏」的行為,是不是會寒了邊疆將士的心啊;還有,如果朝廷這麼辦的話,是否會刺激鄭芝龍,使他心生叛意。

    兩種意見相持不下,但是總的來說,因為鄭芝龍的種種作為,朝臣們是不信任他的。現在分歧是現在動他,還是等朝廷準備充足之後在動他。大臣們眾說紛紜,根本形不成統一的意見。

    最後韓獷、錢龍錫、劉鴻訓等閣員與吏部尚書成基命商議了一下,最後吏部尚書成基命說:有功不賞確實會寒了邊關將士的心,但是鄭芝龍的種種行為確實不妥。依臣看來,不如任命鄭芝龍為福建、廣東水師都督,並把署衙遷往廣東新安縣的香港。

    成基命的這個方法還是比較好的,鄭芝龍的根據地不是在福建泉州安平鎮嗎,那好,朝廷將你遷移到廣東新安縣的香港,把你調離你的根據地,然後朝廷在慢慢的削平你的勢力,再說新安縣的香港也是一個良港,適於停泊大型船舶,你鄭芝龍也沒有理由拒絕朝廷的調令啊。

    鄭芝龍的問題解決了,其他將領的封賞問題就好辦了。聶青雲被任命為台灣總兵,負責防守台灣、澎湖;傅有成被任命為浙江水師都督,至於台灣知府的人選,吏部挑選,然後報內閣討論。

    既然事情已經定下了,內閣回到值班房後,立即起草聖旨。起草完畢後,送入乾清宮,加蓋玉璽後,由行人司火的送往福建。

    台灣的事情解決之後,朝臣們又開始為新年慶典忙活了起來。朝廷雙喜臨門,台灣大捷,皇后有喜,朝廷理應大肆的慶賀一下。皇上的一些禮儀行動都要禮部來辦,所以新任的禮部上疏徐光啟最近很忙。

    由於西北嚴重的旱災,致使流民激增,雖然朝廷想盡了辦法去賑災,可是收效甚微。而忙碌之中的徐光啟恰好知道,從西洋引進來的一些農作物有些是耐旱的品種,而且畝產還算可以,所以徐光啟就上了一道奏疏,請求普及一些西洋引進的一些農作物。

    從明朝中期以來,外來的農作物就不斷的被引入到了中國,比如玉米、甘薯等。這些農作物在一定的範圍裡也被廣泛的種植,不過沒有普及,所以大家對這些農作物還不算太熟悉。於是內閣就找來徐光啟,問一問具體情況。

    徐光啟對這些外來的農作物還算比較瞭解,就向內閣說明了這些農作物的特點。內閣一聽,心說徐光啟這個人說的應該是實話,既然有這麼優良的農作物,那是應該普及,不過為了穩妥起見,還是在一地試種之後,再說吧。

    於是內閣與徐光啟寫了一個折子,請求皇上在熱河以及延安府、薊鎮試種一些西洋引進的農作物,堪坎效果如何,要是效果好的話,就在全國普及耕種。奏章很快就回了內閣。

    皇上完全同意內閣的主張,要內閣斟酌處理。內閣接到皇上的批復後,又立即請來戶部與工部,來協商玉米等農作物的試種問題。戶部掌管全國的錢糧,工部掌管全國的工程,種田要有種子,還要派人去指導,當然興修水利工程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必須要這兩個部門全力配合。

    兩個部門看到有皇上的命令,他們當然不敢怠慢。不過說道要試種,那少不了種子,可是戶部沒有啊,於是戶部向內閣說戶部沒有這些農作物的種子啊。

    內閣看看徐光啟,徐光啟說他知道哪有種子,不過可能不夠,不過既然已經解除海禁了,不如從西洋人那裡買些,至於種法,也可以向那些西洋人請教。內閣一聽,這也是一個辦法,那就這麼著吧。

    於是戶部與工部與工部加緊準備,兩部都派出人手到熱河以及延安府、薊鎮,去辦理相關事宜,開種之前不得要先準備準備嗎,否則一開春,怎麼耕種啊。

    當然,為了慶賀新年,達到普天同慶的目的,崇禎皇帝在向怎麼讓普通的民眾過的好一些,至少不能讓他們起來造反啊。崇禎想來想去,得,乾脆減稅吧。

    不過國家正稅是不能再減了,否則就不足以支撐國家的正常的開支了。崇禎皇帝在即位之初雖然恢復了張居正的改革措施,但是張居正在施行改革的時候,雖然對國家賦稅做出了調整,但是不是很徹底。

    而當崇禎在恢復張居正的賦稅制度的時候,恢復也是很不徹底。畢竟張居正改革的賦稅侵犯了地方上氏族大戶的利益,所以地方上的反抗不是一天兩天了。而崇禎重新實行的時候,因為國家財政的問題,所以對底下的一些小動作也是視而不見。

    那這就造成了,雖然恢復了張居正的改革措施,但是民眾的負擔並沒有減少。崇禎現在能做的只是盡可能不在加重民眾的負擔而已。崇禎思來想去,乾脆,做個表率,停收崇禎四年以及五年的金花銀吧。

    金花銀是在萬曆晚期新增的稅種,這個稅是皇家徵收的,收到的稅款後也不入國庫,而是進入皇帝的內帑,是皇帝個人的私人收入。崇禎心說,一步一步來吧,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改革不能急躁,從上而下,循序漸進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