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崇禎王朝

龍騰世紀 第七十二章 文 / 崇禎王朝

    經過和阿敏的激戰之後,袁崇煥所率領的明軍正式的在東沙河站住了腳.戰鬥結束以後,祖大壽和何可綱等將領派遣信使回到廣寧跟袁崇煥報喜。

    袁崇煥接到捷報之後,立即上疏朝廷,向朝廷和崇禎皇帝報捷,並要求朝廷在撥付帑金八十萬兩用來加固防線。

    朝廷接到遼東的塘報之後,內閣立即准許了袁崇煥的請求,並將袁崇煥的塘報交給了皇上。崇禎皇帝龍心大悅,命司禮監加蓋玉璽。

    戰鬥結束了,朝廷當然要論功行賞啊,於是內閣又草擬了聖旨,加封袁崇煥、祖大壽和何可綱等將領的官職,因為袁崇煥的官職是督師,可以說是到頂了,於是內閣就商量,既然袁崇煥的官職是不能再加了,那就給袁崇煥建立牌坊,然後在封妻蔭子吧。

    不過此時袁崇煥還沒有兒子,內閣也知道這個情況,韓獷等人再一商量,那乾脆將這個官職留著,等到袁督師的兒子一出生再封其官職。至於其他有功將士,一律官升兩級。

    內閣草擬的獎賞奏章送交到崇禎皇帝那裡以後,崇禎皇帝也是很痛快的批准了,並且還大筆一揮,從內帑之中撥出二十萬兩白銀來犒賞關寧軍。內閣接到皇帝的御批以後,都感到崇禎皇帝英明啊,這就開始拉攏軍心了。

    既然皇帝已經批准,那內閣就謄寫聖旨,然後由司禮監蓋上玉璽,最後崇禎皇帝命令行人司以最快的度將這兩份聖旨送到遼東。

    袁崇煥在廣寧接到聖旨以後,立即將聖旨的內容傳諭三軍,三軍看到皇上、朝廷如此的厚待關寧軍,一個個都熱血沸騰,齊呼皇上萬歲、皇上英明。

    不過袁崇煥在接到聖旨之後,沒有覺得欣喜,而是感到身上的責任重大。袁崇煥心裡明白,這一仗打的純粹是僥倖,而且絲毫沒有損傷後金的元氣,遼東的情況還是很棘手.t

    別看現在明軍將廣寧奪了回來,而且還前線推進到了東沙河一線,但是明軍能不能守住戰線,袁崇煥心裡可是直打鼓啊。袁崇煥十分熟悉後金兵馬的犀利,如果後金現在集結主力來攻的話,袁崇煥只能選擇放棄東沙河和黑山要塞,如果情況更加糟糕的話,他也會決定放棄廣寧,將軍隊撤回到右屯。

    不過現在還沒有到那種地步,對於後金狀況有些瞭解的袁崇煥也知道後金內部的權利鬥爭,所以袁崇煥和眾多的將領以及幕僚一商議,他們也感覺後金近期不會出兵,他們也覺得在一年之內,後金大概不會出兵。

    袁崇煥知道,只要能給他一年的時間,他就有把握修築一條堅固的防線,現在既然朝廷撥付了足夠的款項,那把握就更大了,於是袁崇煥加緊徵集民夫,採購物資,在右屯到東沙河之間築城。

    廣寧、西平、鎮武、黑山等諸城雖然被後金焚燬,不過基礎尚在,只需要修繕即可,至於有沒有足夠的民夫前來修城,這個不怎麼需要袁崇煥擔心。遼東經過這幾年的修養生息,人口逐漸增加,已經出現地稀人稠的狀況,再說,朝廷又遷移了三萬多流民前來遼東,所以這不是問題。

    在崇禎三年三月二十日,袁崇煥組織遼東民眾開始重新修築廣寧、西平、鎮武、黑山等城池。因為廣寧原先就是遼東巡撫的駐地,所以袁崇煥就將他的督師府遷移到了新收復的廣寧城裡面。

    明軍收復廣寧,就極大的改善了明朝在遼東的態勢。廣寧在則遼西全,明軍的兵鋒既可以指向瀋陽,也可以指向遼陽,平定後金的叛亂的希望大增。

    不過袁崇煥也是十分的明白,既然明軍既可以打瀋陽,又可以打遼陽;後金未嘗不可即重瀋陽打廣寧,又可以從遼陽打廣寧。為了保障廣寧的安全,袁崇煥不得不派出大量的斥候來監視後金的動向。

    還有一件事令袁崇煥十分的不滿,那就是東江鎮的毛文龍。自從毛文龍退守東江以來,勢力日漸龐大,而且還不受節制,只知向朝廷要糧要餉。不過鑒於東江的特殊位置,所以不管是熊廷弼、王化貞,還是孫承宗,都不怎麼管。

    袁崇煥作為薊遼督師,全權管理關外軍事民政,再說東江島位置重要,所以袁崇煥要五年復遼,那就不能不管啊,不過袁崇煥到現在也沒有出手。因為袁崇煥的事情太多,還沒有那個精力來收拾毛文龍。

    於是袁崇煥暗下決心,等到將廣寧-黑山一線的戰線鞏固完畢,就騰出手收拾毛文龍,到時候如果這個毛文龍知趣,服從調遣,那就留;如還如往常那樣飛揚跋扈,不聽從朝廷調遣,那就殺其帥,奪其兵。

    明朝方面在遼東風風火火的築城設防,後金因為幾次被明軍擊敗,只得退守東沙河-饒陽河地區,與明軍對峙。

    阿敏被關寧軍擊敗以後,只得回到瀋陽聽候皇太極落。皇太極接到阿敏的敗報之後,大雷霆。等阿敏回到瀋陽之後,皇太極立即軟禁阿敏,並召集後金各王公大臣,貝子貝勒,滿將漢臣來定阿敏的罪。

    崇禎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後金瀋陽崇政殿,後金全體的高級官員,包括阿敏在內,都在崇政殿裡。皇太極臉色鐵青的坐著,他身旁的代善臉色也是很不好。

    本來應該是四大貝勒輪流執政,不過此時莽古爾泰受傷,奄奄一息的在床上躺著,阿敏兵敗,在這次朝會上要定他的罪,所以在下邊呆著呢,所以在上位只坐著皇太極和代善。

    朝會一開始先算舊賬,濟爾哈朗和索尼將重鎮廣寧丟了,所以先議他倆的罪過。不過索尼是太祖舊臣,再說功勞很大,而濟爾哈朗平時就是一老好人,再說丟失廣寧這件事也不能全怪他倆,皇太極本身就有很大的責任。於是濟爾哈朗和索尼很輕鬆的就過關了。

    皇太極只是象徵的懲罰了濟爾哈朗和索尼,等到議阿敏罪的時候,兩黃旗大臣在皇太極的授意之下,對阿敏的「錯誤」進行了猛烈的批判。阿敏所在的鑲藍旗大臣不服,和兩黃旗大臣激烈的爭辯。

    這個時候在崇政殿裡面的大臣都清楚了,皇太極這是要收拾阿敏啊。因為正藍旗也是和兩黃旗有矛盾,所以一些正藍旗大臣幫著鑲藍旗,為阿敏脫罪。代善的兩個兒子岳托和薩哈濂是皇太極一派的人,所以兩紅旗就傾向於皇太極。這樣,阿敏是在劫難逃。

    此刻阿敏也是知道自己這回是要栽在皇太極的手裡了。不過阿敏很是不甘心,想當初皇太極是怎麼登上汗位的。是他們四大貝勒合謀,篡改了努爾哈赤的遺詔,然後在將大妃阿巴亥給逼死。要不然這個汗位應該是多爾袞的。

    阿敏不服,所以阿敏就在崇政殿裡和皇太極進行了激辯。阿敏說:當初我們就反對你皇太極繞道蒙古去進攻明朝,可是你不聽,一意孤行。從蒙古地區進犯明朝,後金沒有掠奪到足夠的物資,並且損失慘重。

    我鑲藍旗從蒙古撤回以後,沒有經過休整,就被你派到前線和袁崇煥的大軍作戰。鑲藍旗久戰之師,疲憊不堪,怎麼戰勝以逸待勞的明軍?

    然後阿敏接著開始職責皇太極竟然開始重用漢臣,你皇太極怎麼做不是違背父汗努爾哈赤對帶漢人的政策嗎?

    阿敏說的話很是不中聽。皇太極看到阿敏這樣的桀驁不遜,並且竟然公然的指責汗王,皇太極氣的渾身抖。皇太極擺出汗王的威嚴,大聲的斥責阿敏目無汗王,然後欽定阿敏兵敗、犯上等大罪。

    皇太極本來想殺掉阿敏,不過他知道現在還不是時候,所以皇太極倣傚太祖,將阿敏幽禁起來,這樣,聲名顯赫的二貝勒阿敏就無奈的退出了後金的權利核心,皇太極向南面獨坐的目標邁出了一大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