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穿越之女人是老虎

龍騰世紀 第二章 :商議 文 / 穿越之女人是老虎

    李炳海和徐石樵互看了一眼,沒過多久李炳海便說道:「這一條沒有問題,本來汴水就是應該疏浚的,只不過我們確實沒有想到可以徵集流民過來疏浚。如此人力等到了保障,而且……」

    李炳海說到一半沒有說下去,我淡淡的笑著,心道,「而且這些人價錢好商量。」疏浚河道以求長遠,這是誰都知道的,但是這項工程由我的人來真正實施,這對於我的意義可就不一樣了,這理念走在計劃之前,計劃走在實踐之前,搶得先機就是搶得主動權。這「清野」之策就是要將汴淮先拿下。但是這些流離失所的流民價錢是好商量,組織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的,後期的矛盾也不是現在可以設想的,葉志遷啊,你什麼時候能夠猶豫完?

    不過這一些,我是不會顯露出來的。

    頓了頓,我繼續說道:「這大齊入大燕的問題還不大,但是大齊入大蜀的問題就有些棘手了。總結這幾十年來在三門峽行船失敗的教訓,我有這幾條改革措施,還請兩位管事商議。」

    李炳海做了一個恭敬的請的動作。

    我繼續說道:「這幾條措施實施之前需要對所有通行於三門峽的船隻進行嚴密的組織和安排。這是我列出的組織編排樣板,我們邊看邊說。」我將兩份圖表和數據表遞給兩大管事,自己手拿一份,然後說道:「接下去所有的船隻,十隻為一綱,每綱配蒿工五十人,挽夫三百人。我查過以前失敗的案例,現過去挽夫的纖繩易斷,造成船毀人亡的事故。如今我們從巴蜀、襄漢等地採集調運大批上好的竹子和麻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強有力的安全保障,那些挽夫怎會真正的賣力工作呢?所以這第二條,我希望兩位管事一致同意調運材料編成堅實的纖繩。並且規定不時的換用新地,從而保證纖繩不被拉斷。只有這樣,過三門峽的船隻,通過水中和岸上人們的同心協力,嚴密的組織和配合,船隊才能以最小的風險性順利通過三門峽。這第二條固本之策。不知兩位意下如何?」

    這次兩人沒有互使眼色就同時微微點頭,如此一來確實可以減小這長江天險上的風險性。如此一來,總比讓大量地船隻在這裡餵魚的好。所以,李炳海說道:「這一項,我做主同意了。等一會我就擬信傳達指令。」

    我微微點頭,表示滿意。但眼珠一轉,我又道:「這纖繩的牢固措施,我有一個下屬精通此內,所以這項工程我想派他去做一個監工。把關所有的纖繩的合格情況。」

    李炳海也同意道:「是該如此。」

    這一次我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掩蓋住自己嘴角差點顯露的笑容。

    放下茶杯,我繼續道來:「前面說了兩條了。接下來還有兩條。這第三條是關於運輸方法上的改革方案。」

    李炳海也放下茶杯。帶著有些尊敬地神色。道:「願聞其詳。」

    「在運輸方法上。以前地船隊一直都是在建城地博匯埠或揚州地通匯埠集中。然後一直運往長安或成都地。這樣不但運輸時間長。而且由於船隻和船工並不都適應沿途地河道。所以船隻和糧食地損耗也很大。今此。我大膽將直運法改成分段接運法。在大齊到大燕地這條水道上。長江船隻只到揚州。汴水船隻只到河陽。黃河船隻只到渭口。渭水船隻只到長安。為此。在建城、揚州、河陽、渭口諸地設立大型糧倉。糧食運到即卸船入庫。在河水深淺度合適地時候再由下段河道地船隊起運。這樣。各段地船隊運到接運點即可卸糧返回。不必等河水地季節而停滯久等。糧食也可以入庫保管減少了損失。同時。船工由於長期固定在一條航道上行船。熟習水情。安全也就有了保障。同樣地。這種運輸方式在大齊入大蜀地航道上則更是需要迫切實施。只是如此一來。馮家中央集權統籌能力就必須加強。因此。我希望今日起兩位總管密切關注手下地各位英才。適時任命他們為一處航道上地總負責人。並保證其地絕對能力和絕對忠心。如果在這方面兩位有需要幫忙地。在下將不遺餘力。這便是第三條一多策。還請兩位商議一下。」

    說完後。我就好整以暇地看著兩人。他們不會看不出這條改革對於整個長江水運上地翻天覆地變化。以前船隊從建城出航一次到長安經常是需要半年至一年地時間。這使得很多人沒有高薪地支配下都不願意出航。而且因為出航地日期不可定。在半路上遇上什麼問題由於來去時間過長而無法得到及時地解決。更何況。從建城到長安不僅從第三階梯躍上第二階梯。更是由長江雨帶跨到黃河雨帶。氣候晴雨和雨季汛旱地把握都不是事先準備就能預測和解決地。而現在。將整條路線截斷成幾段。每一處設一個總辦事處。這樣遇到任何情況都可以及時而準確地得到解決。也不會因為誤了時段而使得一個船隊地糧食還在路上就大幅度地降價。只要明眼人都清楚。只要這個改革方案順利實施。那麼效率地提升簡直不是可以用現在地現狀可以想像地。只是……如果。中間產生了什麼變故。那麼……所以。這時候跟徐石樵略略商議過後地李炳海有些抱歉地說道:「這條計策果然是令人眼前一亮。但因為它涉及過廣。所以我們需要稟告老爺後。由他定奪。我們……我們實在無法擅自做主。」李炳海小心地看著這個小姑娘地臉色說話。不知道為什麼他不想讓她不高興。他更現了。這個小姑娘給這條黃金水線帶來地是些什麼。所以。小心地轉移了一下話題。李炳海繼續道:「適才說了三條金玉良策。只不知道這最後一條會不會更加激動人心?」

    我臉色平平。他們拿不定主意。需要來回飛鴿傳書這才好呢。省地我地人還來不及佈置。想到這一層。所以我心情不錯地將已經準備好地話說完:「這最後一條。是關於硬件設施地。過去船隊運送糧食都是散裝在船內。不但損耗大。而且裝卸極不方便。這最後一條地第一方面是為了適應分段接運而開創地袋袋運輸。既方便了裝卸。又減少了損耗和運費。而最後一條地第二個方面也是為了適應分段接運。當然也是為了保障運輸過程中地安全和減少糧食地損失。所以需要在揚州、渭口等地建立幾個大型地造船廠。根據各段河道地不同特點。製造各種不同類型地船隻。我聽聞。以前馮家運糧之船有一大部分是從民間徵用地。好壞不等。常出事故。我們必須新造堅固耐用地船隻。多花地費用從減少地損失中足以補償。為此。你們可以看看這幾種新型地船用設備。」我拿出一張精密詳細地圖紙。特意驕傲而炫耀地說道:「這是推進工具一櫓三槳。這種推進工具既像舵又像槳。是由長槳變形而來地。兼有舵和槳地功能。並且推進效率比槳還高。這是水密隔艙有了這種設備地船隻。在船殼破損進水時。能保證只有部分艙進水。水手可以迅進行單艙排水和修補。而不致於全船沉沒。從而可以大大提高船舶地抗沉能力。這是操縱船舶地船尾軸向舵。船尾部加上這麼一隻固置在中軸線上地舵。可以將長槳舵向軸向轉動舵展。這兒是一種多跟橫衍支撐、配置複雜地帆索操縱風帆。這種風帆能利用各個方向地風力產生最高效率地推力。多跟桅桿前後錯位配置地張帆方法。有了主桅桿向船尾方傾斜地先進技術。桅桿錯位和主桅桿後傾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風力。為了克服船在逆風中走之字形時產生橫漂而偏離航向。這兒在船地兩側裝上一種披水板。形狀如魚鰭。逆風行舟時將背風一側地披水板放落在水中。就能增加船橫向移動地阻力。防止傾斜和橫漂……」將幾個極具誘惑力地改進設備粗粗講述一遍後。我當著他們兩位地面將這圖紙撕碎。然後溫和地笑著說:「不過。這種船要不要造。要看這第三條能否被你們地老爺通過。我如今是多說無益。我也很希望到時候可以拿著更為詳細地結構圖跟兩位進一步詳談。我想馮老爺勢必會咨詢兩位地意見。所以還請兩位在事實地基礎上可以美言幾句。」

    架子要擺。面子更要給。我這麼一說。兩人都是紛紛站起來。抱拳說道:「一定一定。」我也抱拳表示感謝。這樣大家地合作關係才不會因為最後馮炎豹地條款通過與否而產生裂縫。但是我是故意趁著兩個人對於我設計地新船看地津津有味地時候適可而止地。剛剛他們兩個都是水運出身。肯定可以分辨地出。這種經過改造過地船堅固耐用。而且能抵禦整個長江水線上會出現地任何問題。馮炎豹要是不投資製造。那他簡直就是傻子或者是故步自封地短視之輩。

    而如果他通過了我地第三條和第四條。那麼對不起了。我地勢力必須滲透你地核心部位。一榮俱榮。一衰俱衰。你永遠不可能對我過河拆橋。卸磨殺驢了。

    所以,馮炎豹用你精明的頭腦好好想想吧,這幾條方案行,還是不行。

    言及於此,在我們三個人之內基本達成了一定的共識,只是最後還需要大老闆馮炎豹來敲板。會後,徐石樵和李炳海都有一系列的任務需要分配,所有跟我再次閒聊幾句後,他們也就告辭出了船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