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展的關鍵之二-面對具現的態度
中國人很喜歡「尊師重教」,毫無疑問,這是重要的,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嗎?
下面3段摘自《西方的智慧》羅素,p81有刪改.
學習並不是一個傳播知識的過程。當然有些東西確實是必須傳播的。但教師既不是惟一期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和古希臘相比,這一點在今天尤為明顯,因為那時的書面資料遠比現在少,找起來更困難。而我們今天則有理由說,任何一個有閱讀能力的人都可以從圖書館收集信息,和過去相比,教師更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了。這種觀念要歸功於古希臘的哲學家,他們早就明白了教育應該如何進行。教師該做的就是引導,引導學生自己領悟知識。
但是獨立思考並不是一下子就能學會的。它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同時還要有好老師的幫助,後者可以指導這種努力,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大學裡的有指導的研究方法。可以說,學校所起的恰當作用就是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和不帶成見和偏見的探索精神。
如果一所大學不能完成這項認為,那麼就說明它降到了只會灌輸的水平。同時這種失敗還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因為在獨立思考消失的地方(無論是因為缺乏勇氣,還是缺乏訓練),獨裁的惡習就會肆無忌憚地擴散開來。壓制批評意見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它比許多人想像的要嚴重得多。這種情況一旦出現,既不能在社會上確定一個有生氣的統一目標,又會強加給國家政體某種枯燥、脆弱的共性。遺憾的是,那些執政者和負責人並沒有強烈地意識到這一點。
上面三段不是我寫的,只是絕大以此可以比較恰當地引我的思想,我就偷懶不寫了,否則把精力花費在重複的部分上,只為了多出一個不同的文體,那對我來說是沒有多大的意義的。
從我們的傳統中可以看到,「尊師重教」是一個重要的部分,但是僅僅是一個部分,而不是全體。
接著從三段引文中,可以看到「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和不帶成見和偏見的探索精神」同樣是一個重要的部分,但是僅僅是一個部分,而不是全體。
再接下去,你覺得把「尊師重教」和「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和不帶成見和偏見的探索精神」加在一起就是一個全體,而不是部分了嗎?
我不這麼認為。
你或許現這個,那個,或者很多很多的補充部分。但是你覺得這些加一起就是一個全體,而不是部分了嗎?
好的,除了你以外,其他人同樣和你一樣或許現這個,那個,或者很多很多的補充部分,而且可能有一些和你的不同甚至你可能會反對這些部分。那麼你認為把你認可的部分加在一起就是一個全體,而不是部分了嗎?或者你認為把所有這些部分加在一起就是一個全體,而不是部分了嗎?
有人認為有人完全瞭解了絕對真理,或者是完全瞭解了絕對真理的哪怕是很小的一個部分嗎?
你呢?絕大部分人呢?
上面的這些部分都是「知」,但是無知的部分同樣永遠地存在,而人類總是用有「知」去限制對「無知」探索的和對「無知」進一步瞭解的展。
其「知」是在潛意識中存在的,顯意識不能時刻去現它,卻默認它,並以此批判一切與它不符的。沒錯,這樣同樣也可以導致展,但這種展的形式如何,你完全瞭解嗎?除此之外有沒有其他導致展的方法呢?在這些方法中有沒有比之更好的呢?「可持續」是否在其中呢?
由此,對人類來說,決定可持續展的關鍵不是知識,而是面對的態度。
我不是說面對的態度是虛心,那只是一部分,也許所佔的比例很小以致於幾乎在全體中微不可見。而我雖然可以列舉出一些來,但是無法列舉全體。
因為上述的無知永遠的存在,所以知識不是可持續展的關鍵。
同樣去掉所有束縛,否認一切知識對人類來說則可能只能導致混亂。
其實我現我今天現的這個「決定可持續展的關鍵」我早就知道,僅僅是沒有將其聯繫起來而已。而僅此我就對此處於一種無知的狀態。
歐法裡斯的人們啊,除了此刻在你們靈魂中湧動的事情之外,我還能夠告訴你們什麼呢?
引自《先知》紀伯倫著
今天好像突然間被啟了,這些之前沒有聯繫的部分連接了起來,似乎原本就是如此的一樣。
其實這個面對的的態度早在伊斯蘭教創始的思想中就可以現,但是好像歷史上沒有哪個有組織的機構可以將其真正確立,展下去,否則歷史將被改寫,現在的狀況並不會這樣地存在。
這個態度概括大約是這樣的,僅僅是我的理解。
所有的知識由絕對真理或者說是上帝、其他什麼的,由其流出的。
先知或者說是現真理的人遠不止一個,他們現從其流出的。
但是所有的先知都不是絕對真理或者說是上帝、其他什麼的本身,同樣他們所留下的也不是絕對真理或者說是上帝、其他什麼的本身。
要尊敬其他的先知或者說是現真理的人所留下的就像尊敬自己所真正尊敬的一樣。
由此形成一種可持續的展。
你可能會問你在不瞭解絕對真理或者說是上帝、其他什麼的本身的情況下為什麼要假定一個絕對真理或者說是上帝、其他什麼的本身出來呢?
那麼我回答即使你認為其不存在,那麼你假設其存在,是否能多些選擇,使自己的思維更廣闊一點呢?或者說你認為這樣作是一種束縛?那麼這個束縛是誰加在你的心中的呢?難道是外在的什麼,而不是恰恰是你自己嗎?
本文引用部分要占三分之一左右,請原諒我的懶惰。
2oo7年1o月3o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