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天官

龍騰世紀 第一百六十九章 說學監,曉權臣 文 / 雁九

    王琪不討十七歲,實封正四品,這聽起來真是令人驚詫。不過想著王琪與三郡主有婚約,郡主儀賓品級是從二品,或許這正四品不過是個過渡。順娘心中疑惑一下,便只剩下歡喜,看著王琪笑道:「恭喜七郎了。」

    王琪「哈哈」兩聲道:「不過是借了陛下的光,算不得什麼。二郎心中有錦繡,將來成就不可限量,才是王氏的頂粱柱。」

    他是就宗房隱退之事說的,宗房隱退,能在官場上與他互為引援的就是道癡。一是兩人出了五服,即便是族人,也是遠支,無需規避;二是相伴長大,他樂意支持這個兄弟,而不是其他族人。

    順娘只當他謙虛才稱讚道癡,抿著嘴角道:「二郎還小呢,不用這般狠誇。」

    話雖如此,可望向二郎的目光依舊帶了期待與自豪。

    看著神弟兩個相親模樣,王琪心中酸澀。即便這幾年他對兩房伯父、伯母心有不滿,可到底是一家人,堂兄們對他多有關愛。如今卻是為他的緣故,連累整個宗房,親人會不會視他為仇人?

    他正低頭感傷,不想肚子「咕嚕「作響。

    兩人天不亮就起了,從良鄉進京,又進了宮,大半天折騰下來。別的不說,卻是真有些餓了。

    順娘與道癡都望向王琪,王琪摸著肚子訕笑道:「早上起得早,四更天用的飯,這會是真餓了……

    順娘道:「方使了小子去叫你姐夫與三郎……,估摸也快到家了,先吃微子墊墊。」說罷,起身親自端了一盤轍子過來,又吩咐臘梅投了毛巾,給二人擦手。

    這不是別人家,加上王琪與道癡兩個真餓了,便不客氣,將一盤微子吃了大半。

    順娘笑瞇瞇地看著二人吃著,想起晚上安置的事情,道:「用了晚飯,你們就在這歇下」卜叔不在,就住那屋。」

    想著張老爺方纔的模樣,顯然對二人印象不佳,哪裡有留客的樣子。只是不好在順娘跟前提這個,王琪便道:「會同館那便安排了住處,還要聽宮裡的傳召,不好住在外頭。」

    順娘聞言,不免有些失望。不過想著兄弟兩個是從龍之臣,保不齊有什麼規矩在,她便不再囉嗦。

    姊弟幾個又說了一會兒話,張慶和帶了三郎與高孟翔回來。

    原來上豐三人從會同館回來,便結伴去了新宅。

    聽到張家小廝報信,三人便一同過來。

    三郎與高孟翔雖不是頭一回來張家,可到底遠了一層,不好直接帶進內宅,張慶和便請二人在前院客廳奉茶,自己去了後院。

    道癡與王琪跟著出來,眾人在客廳說話。

    飯時將近,順娘只聽說公公出去訪友,正想打發人去請回來。張慶和卻是得了老僕私稟,曉得父親是帶了心氣走的,並且留了不回來吃飯的話。

    他曉得父親性子隨性,猜到父親是與王琪兩個有說並不投機的地方,不免無語。

    王琪與道癡兩個才多大,自己父親還真是沒長輩的佯子。之前連行期都延了,就為了等見小舅子,省的怠慢親家。可這見面後,就甩手而去,可太失禮。

    即便心中腹誹不已,可「子不言父過。」張慶和便只有替老父致歉,言及老友早就有約之類,云云。

    雖說張老爺走的時候態度不好,可先前的「逆耳忠言…王琪與道癡兩個卻都聽進去了。

    王琪只覺得張老爺的性子直爽可愛,道癡覺得張老爺是個心中有丘整最快文字更新無廣告的,兩人言及張老爺只有敬重的,並沒有去挑禮。

    張慶和見狀,心下這才安了。

    對於王琪與小舅子,不免又高看一眼。換做其他人,受了這般慢待,即便忍著不發作,怕是也要計較一羔王琪與小舅子,真是寬和好性。

    方才在順娘跟前,王琪顯擺了一把道癡得到誥贈,現下在三郎與高孟翔跟前卻不好說這個。道癡本是十二房子弟,過繼出去,給嗣父母得了誥贈,聽起來是體面之事,可對十二房來說,還是有些尷尬。

    王琪便提了道癡下月去國子監讀書之事,還有自己後日啟程返回安陸之事。

    王琪奔波回鄉,卻是辛苦,可到底是奉旨行欽差事,眾人少不得又恭喜一番。

    對於道癡入國子監之事,三郎則是忍不住喜形於色,道:「甚好,甚好!」

    國子監正式入學的時間是在秋天,三郎雖去年秋就入了國子監。可當時只是附學,正式入學也是在今年春。三郎五月入學,算是「插班生。」與三郎正好是一屆。

    三郎是「官生」的身份入的學,道癡如今「奉旨入監。」也是「恩蔭,「也算「官生」。如此一來,也省的被人欺負。

    不是他閒操心,而是國子監中優秀士子雖多,可權貴子弟也不少。三郎本身不過是從三品官之子,在地方上還能算個人物,在京城則不算什麼。

    因正德皇帝並不重視儒學,現下國子監已經不如早年,不過「北監「在監的士子也有數千人。

    權貴子弟雲集,還有外藩士子,內中各和關係複雜。

    在他看來,二郎純善老實,要是被欺負了怎麼辦?他這做兄長的當然會護著,可是怕護不住。

    得了「恩旨入監」的名義,就不怕旁人欺負了。

    想到這裡,他與二郎說著國子監的現況,還有「官生」與「民生」之間的對峙。

    高孟翔見三郎面帶嚴謹,笑道:「三郎也太老實,即便學中公侯勳貴子弟多些,也不用怕什麼。有仁、有義也是今春入學,要是真有人不開眼,就去同他們兩個說。」

    王琪在旁聽著稀奇,道:「有仁、有義是哪個?」

    高孟翔道:「是伯外祖長孫、次孫。」

    高孟翔外祖父是禮部侍郎楊廷儀,伯外父的就是首輔楊廷和。

    楊家雖發跡的晚,楊廷和之父楊春中進士,入官場,官至正四品提學會事。可到了楊廷和兄弟這一代,兄弟三個,兩個進士,一個舉人,都入了官場:而今,一個是首輔,一個是京堂,一個是地方大員:到了第三代,楊廷和四子,一進士,兩舉人,一恩萌入官,長子、三子出仕,次子、四子舉業。

    楊廷儀長子早天,次子也是舉人。

    楊家不僅子侄出色,女婿選的也都是讀書人。

    楊廷和女婿金承軒是進士,楊廷儀長女婿王青洪是探花、次女婿高玉行也是進士:楊廷和任首輔十年,楊家子侄以及姻親,在朝廷地方上勾勒出一張權勢之網。

    即便是京城公侯府邸,對於楊廷和這位首輔也不敢小瞧。

    這也是先皇駕崩後,楊廷和能獨掌朝綱的原因。換做個性子綿軟的首輔,京城早就亂作一團……

    高家依附楊家,高孟翔提及外家也是有榮乃焉。少不得將外祖父、叔外祖父與幾個舅舅也誇了一遭。

    道癡與王琪兩個卻是對視一眼,暗暗心驚。

    高孟翔雖沒有提及楊有仁兄弟在國子監的具體情況,但是聽他話中對二人的推崇,可見是公侯子弟也無需怕的。

    身為實權首輔的長別、次孫,兄弟兩個確實有這個底氣。

    可要是換個角度看,也說明楊廷和權重,公舟勳貴亦需「退避三舍「。

    這已經不是「重臣。」而是「權臣」。

    新皇進京、登基,極為倉促,外頭只曉得藩王進京承嗣。道癡與王琪卻知曉內情,曉得佐日曆君相對峙。

    不管楊廷和是出於公心,還是私心,都有「逼迫」之嫌。

    要是他在官場上是「孤家寡人…只能說是「耿介「。既是在官場上聯絡縱橫,就有弄權的意思,哪個皇帝能容忍?

    王琪望向三郎的目光有些複雜,有心想要提點兩句,可三郎是楊家外甥兒,血脈關係是斷不了的。加上他也聽祖父提及,王青洪在官場上受楊家庇護,去年起復也是走的楊家門路,這關係哪裡是能斯巴開的。

    或許他潛意識裡也記得這點,在想著宗房隱退後的打算時,沒有想到王青洪身上。王青洪既在楊家門下,有自巳的立場,又哪裡是全心為族人打算。

    道癡心裡沉甸甸的,沒想到楊家在官場會鋪的這麼大。

    原想著即便楊廷和倒台,三郎這裡即便受影響,也不至於太大。畢竟他姓王,不是楊家子別。可沒想到楊家的姻親與子侄這麼給力。儼然有「結黨」之勢,如此等到皇帝想要牧拾的時候就不是一家一姓的問題,而是枝枝蔓蔓。

    看著三郎清瘦的面容,道癡想著自己也要用功。

    三郎想要避開大風波,只有在楊廷和倒台前中了進士,並且外放偏遠,才能不被京城動盪殃及。

    如此一來,時間就有些緊。

    明年秋試,嘉靖二年會試,他與三郎可以拚一拚這個。

    等到楊廷和下台,三郎品級也不會高,當不會入京城大佬的眼。自己想要照插一二,也不是難事。

    要是考的晚了,在楊廷和餓台後下場,誰曉得會受到什麼影響。

    只是三郎夠俐霉的,有個跟著寧王造反的老師,又有個與新皇頂牛的外家,想要在仕途上有進益是難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