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天官

龍騰世紀 第一百六十八章 見骨肉,暗悔悟 文 / 雁九

    第一百六十八章見骨肉,暗悔悟

    因張家有張老爺在,順娘夫婦就住了後院東廂。總共三間,北面一間是臥房,中間一個小廳,南邊一間由奶娘帶著元郎住著。

    招呼道癡與王琪進屋後,順娘便喚奶娘帶著元郎來見舅舅。

    王琪早見過兩遭的,道癡還是頭一回見到。

    一歲零幾個月大的孩子,穿著身水藍色綢衣,粉雕玉琢的,被奶娘抱進來後,眼睛就粘著順娘身上,張開小嘴:「娘,娘。」

    順娘吩咐奶娘道:「快放下來,讓元郎給二舅舅磕頭,七舅舅這裡,也需見禮。」

    奶娘方才雖在屋裡,可也聽到外頭動靜,曉得大奶奶娘家來人了。

    她立時放下元郎,臘梅在旁早已準備好了繡墊擱在地上。

    道癡是舅舅,初次相見,元郎這個外甥自是要行大禮。

    只是一歲多的孩子,哪裡會行什麼禮,不過時奶媽扶著跪在繡墊上歪歪腰。

    王琪早已忍不住,見元郎給道癡行了禮,便上前彎腰將元郎抱了起來,道:「元郎還記不記得七舅舅?上回來,給你帶雀兒來的?」

    元郎倒是不怕生,不過這麼丁點兒的孩子,哪裡會記得事呢?黑漆漆地眼睛望著王琪,白嫩地小臉上帶了幾分懵懂。

    王琪臉上露出幾分可憐兮兮,轉向順娘道:「順娘姐姐,外甥這是將我忘得乾淨了?」

    順娘笑著說道:「你外甥還小呢。別說七郎才來了兩遭,就是小叔每次回來,都要重新叫他認人。」

    張家二郎去年入了北城一所書院,住在學院裡,月中月末各放假兩日。

    王琪抱著元郎稀罕一陣,看著道癡目不轉睛地望著元郎,反應過來自己「喧賓奪主」,忙將元郎送到道癡懷中,道:「給,抱抱你的大外甥。小傢伙看著不胖,可沉實了,總有二十多來斤。」

    道癡很是生疏地接過,雖說兩輩子見過一些嬰孩,可是親近的時候真是不多。就是他看著長大的虎頭,上山的時候也有五、六歲。

    他胳膊僵硬的接過,倒是多了幾分緊張,倒不是覺得元郎重,而是覺得這軟軟嫩嫩的,生怕自己抱不對。

    元郎則是乖乖地讓抱了,眼中帶了些許好奇,與自己的舅舅大小眼。

    這孩子在看什麼?

    道癡從那黑漆漆的眼仁中看到自己小小的影子,心中也有些新奇。這孩子五官不像順娘,除了鼻子與下巴似張慶和外,眉眼也不與張慶和同,不過看著依稀又有些熟悉。

    到底像誰呢?

    道癡不由多看兩眼,心中大致有數,不免暗中歎息一聲。這元郎眉眼之間,竟然有幾分像劉大舅。他記得清楚,年前劉大舅到家中做客後,祖母就難過了好幾日。

    道癡不解緣故,還是燕嬤嬤悄悄說了,他才曉得老人家是想起亡故的長孫。外甥肖舅,已故大郎長相很像劉大舅。

    元郎看來,長相也肖了親娘舅。

    這個外甥的「洗三禮」、「滿月禮」、「百日禮」、「抓周禮」,道癡這個舅舅都沒有落下,可眼下到底是甥舅初見,表禮還是要預備的。

    他荷包裡早放了一枚一寸長、半寸寬的羊脂玉平安無事牌,摸了出來,放在元郎懷裡。又抓了兩個銀錁子,賞了奶娘。

    順娘見那玉珮細膩光滑,不是俗物,道:「這好東西,給他倒是可惜了,二郎自己留著帶。」

    道癡道:「若不是好東西,也不給外甥。」

    骨肉團聚是喜事,可見元郎的長相,他心裡沉甸甸的。王寧氏進京後,兩家總要親熱,見到這樣的元郎,老人家是喜是悲?

    不管悲喜,對於年過花甲的老人來說,不停地傷感逝去的親人,都太殘忍。

    小孩子最是敏感,道癡這一沉思,元郎臉上便露出幾分怯意,扭著身子,對著順娘伸胳膊。

    順娘看了道癡兩眼,臉上的笑淡了,起身接了孩子,哄了兩句,吩咐奶娘抱下去。

    見孩子出去,順娘蹙眉,道:「母親生前提提過長兄肖舅,二郎既見了大舅舅,是不是猜出來了?」

    道癡點點頭,道:「元郎長得好,只是不知祖母見了會如何?」

    王琪見氣氛有異,姊弟兩個說的話也聽不明白,不免有些著急,道:「什麼猜不猜的?什麼意思?外甥這般清俊,叔祖母見了只有愛的,還能有什麼?」

    順娘不知不覺紅了眼圈,低聲道:「七郎,元郎肖舅。」

    王琪笑道:「外甥肖舅有什麼稀奇,十個外甥裡有五個……」說著,覺得不對勁,忙收了話,有些訕訕道:「是像大族兄麼?這……這……這也不是壞事,叔祖母見了元郎,只有更心疼的……」

    孩子已經長成這樣,就算擔心也沒有什麼用。

    順娘與王寧氏祖孫相依為命,最是孝順不過。道癡怎麼忍心讓她為難,忙開口道:「七哥說的對,祖母這兩年越發愛說古,時而想起父親與兄長都好一陣感傷。等進了京,見了元郎,連帶著對兄長的念想也放在元郎身上,對老人家來說也是好事。」

    「是好事?」順娘有些遲疑。

    道癡篤定道:「自然。含飴弄孫,祖母將心思都放在小輩上,就顧不得感傷了。」

    順娘眉頭微微舒展,道:「我雖日夜盼著祖母進京,可每每對著元郎,心裡也沒底……兄長去的時候,祖母痛不欲生,若不是放下不下我,怕是也要跟著去了……若是因元郎的緣故,引得祖母難過,就是我的不孝。」

    道癡道:「逝者已矣。有元郎,還有姐姐的小外甥,祖母歡喜還來不及,又哪裡有功夫感傷?」

    姊弟倆雖相差四歲,可順娘想來賓服這個弟弟,聽了道癡的話,心中那些隱憂也去了,臉上露出期待,歡歡喜喜地弟弟問起祖母進京之事。

    王琪在旁,手中舉著茶杯送到嘴邊,低頭掩飾自己的異狀。

    道癡之前的遲疑,順娘的擔憂,無意不說明一件事。就是擔心王寧氏見了這肖舅的曾長外孫,思念亡者,身體受不住。

    他外家雖不是四姓人家,也是安陸城裡的書香門第。可是他同外家卻關係淡薄得不行,除了逢年過節必去的日子,他從來不登舅家門。

    起因就是他小時去外家給外祖母、外祖父請安時,兩個老人都不算親熱,舅舅、舅母們神色也異常。加上他在家裡時,曾聽下人閒言碎語,言及他命硬克父母之類的。他心中就生疑,以為外家嫌棄他,再也不肯隨意登門。

    後來外祖父母相繼過世,他也大了,舅舅們曾提及他肖母的話,他沒有放在心上,對舅舅、舅母都是恭敬有餘,親熱不起來。

    他兩個舅舅都是讀書人,每次見他都是問四書功課,他最不耐煩那個,當然越發格格不入,能避則避。

    王家勢大,他兩個舅舅又是讀書人的品性,不肯輕易攀附,也是鮮少登門。

    一來二去的,越發疏遠。

    等到他被送到王府為伴讀,大舅曾到宗房,對此事似有異樣,與祖父不歡而散。好像話裡話外的意思,是希望王琪讀書出仕,覺得入王府為伴讀是斷送了外甥的前程。

    王老太爺沒有瞞著孫子,與王琪說了此事。

    王琪本不是愛讀書的性子,也沒有做官的念頭,對於自家大舅的話當然不感冒。在他看來,一年見不了兩遭的舅舅,不知自己喜好,還來對他指手畫腳則太可笑了些。

    現下想想,他小時候每次去給外父親、外祖母請安時,兩位兩人神色僵硬,不是對他的不喜,而是在克制難過。舅舅、舅母們望向他的神情複雜,也不是厭棄,怕也是在「孝順」與「慈愛」之間為難。

    估計這也是他後來去的少了,舅舅、舅母們沒有多話的緣故。

    每年他生日,還是過年,外家都有衣服鞋襪過來,只是他心裡認定了那邊「嫌棄」他,從來沒有上身過……

    這會兒功夫,道癡與順娘已經說起自己得了皇命,下月初一入國子監讀書之事。

    順娘雖早在弟弟的家書中,曉得他打算進京讀書,可聽了這話,依舊歡喜不已。

    她早已打聽過,國子監的監生半數是地方選貢,半數是勳貴官宦子弟恩蔭入監,兩伙人並不合生。弟弟上了地方貢生的名冊,又得了入監的恩旨。這樣的身份進去,想來就是那些勳貴子弟,也不敢欺負。

    既是聽了張老爺一番告誡,道癡當然沒了請姐夫去安陸接人的心思。既是宗房主動賣這個人情給他,他還是領宗房的人情好了。

    宗房職官規避,以後他還人情的時候不缺。

    想著有了那份誥贈,王寧氏進京途中就能走官驛,道癡就提了得恩賞之事。

    順娘聽得呆住,驚詫道:「誥贈?除了恩旨入學還有誥贈?二郎才十四啊?是不是恩典太重了?」

    士大夫科舉出仕,光耀門楣,求的就是光宗耀祖,封妻萌子。

    弟弟才十四歲,封妻萌子談不上,可這是不是光宗耀祖了?順娘驚大於喜,生怕弟弟「木秀於林」,生出禍患。

    道癡道:「姐姐,皇上才十五,六伴讀中最大的也不過十八歲。弟弟這不過是五品誥贈,陳赤忠實封正五品,七哥更是直接封了四品官。」

    「實封四品?」順娘倒吸一口氣。

    道癡點點頭道:「還是錦衣衛。往後在京裡,咱們不說橫著走,可也不用擔心被人隨意欺負了……」

    誰人不怕錦衣衛,道癡想到此處,眼睛有些發亮……

    感冒了十天,咳得死去活來,今天終於好了,淚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