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復明反清

龍騰世紀 第六十六章 不為天下,為自己 文 / 盜帥二代

    趙良棟聽到陳近南的發問,先是一怔,隨即斬釘截鐵的道:「問心無愧……」說著他笑道:「早應該想到,傅老也太小覷的我趙良棟了,他不敢告訴我,是怕我發現你們從事反清活動吧。也不想想,能讓他如此掛心的又豈是忠於大清的人物?你們與傅老的抱負,我也有所耳聞。即便到了目前這個情況,依舊對故明忠心耿耿。有如此節操,讓人很是敬佩。我能理解你們,也希望你們能夠成功,真的還天下一個太平。但是我趙良棟是一個粗人,並不懂得什麼大道理。我只知道,在我從軍之前,辛辛苦苦一天干到黑夜,餵不飽我爹娘妻兒的肚子。我是一個男人,睡覺的時候聽著妻兒飢餓打鼓的聲音,我恨不得將自己的肉煮了。不是我不夠努力,實在是當時的世道太過昏暗。朝廷**,農民軍燒殺搶掠,像我們這等百姓就算是累垮了也養不活家人。為了家人我只能應召入伍加入清兵,至少那一點點軍餉,足夠我的父母妻兒填飽肚子。一路走來,經歷了很多。我也知道這個朝廷對我們漢人不公,我說能夠理解你們並非妄言。但我只是一個粗人,改變不了這個世道,我能做的只有讓我管轄之內的每一個漢人得到最公正的待遇。在這點上,我問心無愧。」

    李翔無法說趙良棟是錯的,一個重孝義男人若逼得無法養活自己最親的人,別說是從軍,做出殺人放火的事情都不奇怪。

    李翔很欣賞明朝的氣節,對於歷史上的幾個王朝有著自己的想法:強漢、盛唐、富宋、剛明、奴清。

    強漢、盛唐、富宋、剛明都有自己輝煌的一面,同樣的也有**的一面。便如《三國演義》中的一句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一個朝代的興起,以及每一個朝代的沒落,都是無法改變的事情。

    他接受強漢的強,盛唐的盛,富宋的富,剛明的剛,但同樣也能正視這些王朝強大過後的沒落。

    有人將明朝問題的所在歸於長達七十年的冰河期,這點李翔並不完全認同。冰河期是地域性的,並非只有中國受到影響,全球大部分地區都有這種情況,但因此滅亡的又有幾個?

    冰河期是原因之一,但不能將所有的問題都賴在氣候上。

    其實歷朝歷代的經歷大多一致,朝代跨越的時間越長,積累的弊端越多,一但遇到天災**,潛在弊端就會顯露,從而造成動盪。明末的朝政確實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黨派之爭,地方官員**,土地兼併嚴重,稅賦繁重,百姓承受不住負擔等等原因,本來就不堪負重,隨著天災的降臨,更是雪上加霜。再由李自成、張獻忠等賊人的造反,王朝垮塌誰也挽救不了。

    這是歷史的必然性,就如漢之黃巾起義,唐之黃巢起義,若非百姓真的到了難以為計的地步,會有那麼多的人,因為賊人的一句話而造反?

    說這麼多,並不是李翔認可清朝,而是覺得百姓無罪,像趙良棟這類為了生計而從軍的百姓,真不能說他是錯的。他不是洪承疇,洪承疇受到了明朝皇帝的器重,給了他權力,給了他榮耀,給了他富貴,給了他因有的一切,而他因為怕死因為經不住誘惑而投降了清朝,確確實實的漢奸。但趙良棟沒有這一切,他只是一個受到不平待遇的百姓,一個受到壓迫,連家都養不活的百姓,能指望他為明朝拋頭顱灑熱血,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

    陳近南有些不理解趙良棟,他看的出來,趙良棟並非是那種迂腐的人,而且也看出了他對清廷的制度有著一定的不滿,但卻看不出他有任何反清的意思,試探道:「既然趙總兵明白,那為什麼還要為韃子效力。以你的用兵才華,我可以向台灣的延平郡王推舉你為將,定能獲得大用。」

    趙良棟不屑一笑道:「清廷無德,台灣鄭家又好在哪裡?在我看來,不過是半斤八兩。比起希望,我更追求事實。沒有實力,只有理想,成不了大事。」

    李翔發現陳近南竟說不出話來,心中不由打了一個疙瘩。頓了一頓,趙良棟又道:「諸位鰲拜發現他的軍隊失去了音訊,定會重新派兵查探,此地不宜久留,我送你們戰馬五匹,自己保重吧。」

    陳近南見勸服不了趙良棟,只能搖頭離去,胡德帝跟在其後。

    李翔緩緩的來到了趙良棟的身前道:「大亂之後,本因有大治,可清廷帶來的不是大治,而是奴役,是毀滅。為了自身的需求,剃髮易服,屠殺了數以百萬計的無辜生命。我不管別人怎麼想,但就我而言。我反清,不是為了明,也不是為了天下蒼生。就如你說的一樣,我是一個人,不是至高無上的神,我沒有那麼偉大。但我不想做奴隸,一個在奴隸制度下,苟且偷生的人。也許你做到了問心無愧,但捫心自問,這一切真的是你想要的?」

    李翔無法說趙良棟是錯的,但卻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人都是自私的,李翔當初自我安慰說什麼,為了天下反清,都是自我催眠的屁話,為了彰顯自己的偉大。實際上他是怕,看著在暴政下在屠殺下,溫順如牲口一樣的百姓,怕自己也變成他們一樣順從;看了一個個為大清歌功頌德的文人,也怕自己會跟他們一樣無恥。

    無法接受清朝著奴隸制度,只能奮起反抗。不是為了天下,而是他自己。

    這是他的真心話。

    其實世上任何一個偉人走的路,未必不存有私心。比如驅逐蒙古的朱元璋,他足夠偉大,但要說他驅逐蒙古是為了天下百姓,李翔第一個不信,朱元璋是雄才偉略的帝王,他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但不管他出於什麼目的,驅逐了蒙古,他就是一個偉人。

    再比如冉閔,他頒布殺胡令也是為了利益,但那又怎麼樣?他挽救了北方漢人,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是無可厚非的偉人。

    評價一個偉人並不在於他的想法,而是在於他做過的事情。只要是利於天下百姓的,有私心又有何妨?

    李翔也不知為何會跟趙良棟說出這樣的話,也許是因為他的問心無愧。

    比起漫天不符合實際的大義,李翔的這番話更加讓人動容。

    人不是神,是人都不可能沒有私心,只是表現出來,不表現出來而已。

    趙良棟沒有讓陳近南的質問而改色,但對於李翔這意外的真言深深的震撼住了。

    他從軍的時候是一個大字不識一個的雇農,一個連地都沒有的農民。那時候的他什麼也不用想只知道要在戰場上活下來,養家餬口,但隨著他的成長,不斷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磨練出了一身武藝,還學會了兵法,學習了文化,懂得了是非。

    這時的他,已經成長為地方總兵,擁有一幹出生入死策兄弟,家人也如願以償的過上了好日子,應是幸福美滿,但他反而覺得自己有些迷茫了。

    李翔道:「言盡於此,趙總兵好自為之吧,下次如果有幸遇上,將會是在戰場上,我會用實際向你證明正是因為有理想才可能擁有實力……」

    ps:抱歉啊,有事情耽擱了。晚上還有一更,一天三更不少,但估計會晚一些,兩點鐘左右,等不及的書友,明天看吧,不好意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