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瀾

龍騰世紀 第三百零六章 火炮大王(上) 文 / 澹寧居士

    也正是借由第一屆萬國工業博覽會的東風,克虜伯兵工廠名聲大噪,來自世界各地的訂單像雪花般從天而降。1852年,克虜伯兵工廠製造出了全世界第一個無縫的鋼火車輪轂,隨後又開始生產鑄鋼的火車輪軸和彈簧。1862年,克虜伯兵工廠又將貝塞麥轉爐煉鋼法和平爐煉鋼法引入生產,極大地提高了鋼材的質量。那家昔日的鐵器小作坊開始向以生產武器裝備為主、機械設備為輔的綜合性重工業企業轉變。

    中國與克虜伯兵工廠的合作也是由來已久的」「。早在同治元年(1862年),在目睹了弗裡德裡克·華爾率領的「常勝軍」所裝備的「開花大炮」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發揮出的巨大戰鬥力之後,時任江蘇巡撫、五口通商大臣的李鴻章就決心開展海外軍事採購,向「船堅炮利」的西洋諸國購買火炮等武器裝備。在得到總理王大臣、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的支持後,李鴻章開始對西洋諸國的武器裝備進行考察。

    最初,由於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等和存在商業賄賂等問題,李鴻章的海外軍事採購進行的並不順利。採購對像混亂不一,基本依賴外國駐華使節牽線搭橋,導致湘軍和淮軍的武器裝備制式各異、維護不便。後來,在海關總稅務司、英國人羅伯特·赫德的引薦下,大批英制武器裝備列裝湘軍、淮軍。然而,這些裝備不僅價格畸高,而且性能落伍,完全無法滿足湘軍、淮軍的日常訓練、作戰需要。

    同治三年(1864年)年初,在泰來洋行的引薦下,克虜伯兵工廠派員來華,受聘於淮軍水師,擔任火炮營教官。他們的嚴謹細緻和忠於職守,令李鴻章深為讚許,而他們所攜帶的技術精良、質量過硬、性能可靠的訓練用克虜伯大炮更是給李鴻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鴻章由此決定海外軍事採購優先選擇普魯士tebie是克虜伯兵工廠的產品。同治三年(1864年)年底,李鴻章訂購的第一批共計40門克虜伯大炮運抵中國並優先裝備給在兩江地區遂行剿滅太平天國殘部任務的湘軍和淮軍。李鴻章按照清朝為火炮贈號「大將軍」的慣例,根據krupp的諧音,取「克制敵軍,戰勝夷虜」之意,將其命名為「克虜伯」。

    同治四年(1865年)年初,李鴻章創辦的金陵製造局又與克虜伯兵工廠簽訂了購買克虜伯大炮生產權的協議,開始仿製克虜伯大炮。同治四年(1865年)8月,張繼率領的「護**」在掛甲台與新任英國遠東遠征軍總司令溫斯頓·康瓦裡斯勳爵作戰時所使用的20門克虜伯大炮就是由金陵製造局仿製的。

    此後,中國與克虜伯兵工廠的合作日漸密切。同治五年(1866年)2月,張繼出任兩江觀風使兼『新政』規劃部侍郎之後,一改過去過分依賴怡和洋行、泰來洋行和斯米德洋行等中間人的作法,命令容閎赴克虜伯兵工廠考察,直接向克虜伯兵工廠訂購了第二批共計120門克虜伯大炮,用於列裝兩江地區各海防要塞的守備部隊,由金陵製造局擴建而成江南製造總局仿製的克虜伯大炮也陸續列裝兩江水師,這也為之後兩江水師在定海海戰中戰勝英國皇家海軍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到張繼率領聯合使團赴西洋諸國考察『新政』之時,旅順口海防要塞已經列裝克虜伯大炮42門,大連灣海防要塞已經列裝克虜伯大炮26門,威海衛海防要塞則已經列裝克虜伯大炮108門,兩江水師和剛剛組建的北洋水師的全部戰列艦都列裝了2至4門不等、共計160的克虜伯大炮,以致於在那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克虜伯大炮都是中國海防的代名詞。

    ……

    克虜伯兵工廠位於魯爾工業區腹地的埃森,廠區佔地面積近三萬畝,擁有工人近十萬,有大大小小的車間共計五十六座,配套的生活設施更是不計其數,相當於一座小型的城市。

    克虜伯兵工廠的辦公主樓「克虜伯宮」是一座典型的新古典主義式建築,以羅馬萬神殿為模型的柱廊大廳,高達110米,直徑60多米,建築規模相當於聖彼得大教堂的2倍、美國國會大廈的12倍,流經廠區的聖佐治亞運河在改道之後繞柱廊大廳的三面流過,最後流入一個巨大的倒影池。

    看著在一片綠樹掩映下巍然聳立的「克虜伯宮」,張繼不禁暗暗讚歎,這樣巨大的工程量,也只有克虜伯兵工廠這樣經濟實力雄厚的綜合性重工業企業能夠建造得起。不過,這樣的建築形制倒是非常符合普魯士的美學標準。因為新古典主義式建築的形制特點就是外觀對稱、氣質莊嚴。這樣的形制特點會使走近的人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壓迫感和敬畏感,近而感受到集體的偉大和個人的渺小。換句話說,新古典主義式建築的作用在於向受眾彰顯控制力,通過激發受眾心中的恐懼感來獲得受眾的服從。而普魯士的前身是條頓騎士團,繼承了條頓騎士團的軍事**傳統,加之其地處法蘭西與俄國之間,夾縫之中求生存,崇兵尚武的極權政體就成了必然的選擇,而其民族性格也自然以紀律嚴明為特徵。這樣一來,青睞新古典主義式建築也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張繼繼而想到,這麼看來,在這一點上,新古典主義式建築倒是與中國的紫禁城有著異曲同工之效。遙想當年,朝鮮、越南、琉球那些周邊地區小國的使臣一來到紫禁城,見到那高大宏偉、金碧輝煌的建築,沒有不嚇得腿腳發顫、口不能言的。於是,他們就匍匐著遞上國書,心甘情願地做了中國的附庸,原因也正在於此吧。看來,極權政體總是相似的,它們維持權力的秘訣就在於製造「宏大」和「神秘感」,而那些高聳入雲的建築正是「宏大」和「神秘感」的典型符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