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瀾

龍騰世紀 第十六章 鏖戰京津(上) 文 / 澹寧居士

    一個月後,廊坊前線,護**參謀本部臨時指揮中心。

    張繼和曾國藩圍坐在一座巨大的沙盤前面,兩個人都是雙眉緊鎖,緊張地盯著沙盤上紅藍兩色的小旗的變動,沙盤周圍還有四、五名參謀正在根據斥候隨時傳遞回來的消息用長桿調整著沙盤上小旗的增減和位置。

    眼看著沙盤上藍色小旗變得越來越多,漸漸有包圍紅色小旗之勢,兩人都不禁憂心忡忡。

    確實,形勢是嚴峻的:七天之前,塘沽海面突然出現數百艘英**艦,其中的大約一百艘炮艦對大沽炮台進行了長達兩個小時的覆蓋性炮擊,密集的彈雨將大沽炮台徹底打成了瓦礫堆。與此同時,唐山樂亭炮台、東營河口炮台也都遭到了英**艦炮火的毀滅性打擊,在炮火的掩護下,大約五萬英軍分別從這三處地點登陸,樂亭、河口兩處的英軍完全不與中國地方守軍糾纏戀戰,而是晝夜兼程趕赴塘沽。曾國藩和張繼在第一時間得知了大沽炮台遇敵的消息,迅速派出兩千騎兵奔襲塘沽,希望在敵軍立足未穩之際將其一網打盡。但是,登陸的英軍攜帶了剛剛研製成功、投入量產的重機槍等新式武器,再加上軍艦上威廉大炮的火力支持,巨大的火力優勢使得這兩千騎兵根本無法靠近其灘頭陣地。第一天,塘沽地區失守;第二天,英軍灘頭陣地得到鞏固,源源不斷的英軍開始登陸;第三天,樂亭方向的英軍與塘沽英軍會師;第四天,靜海失守;第五天,河口方向英軍與塘沽英軍會師;第六天,……」「

    七天下來,護**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整個天津已經有一半落在了英軍手中,另外一半還在持續的拉鋸戰中,而護**的傷亡已經達到了五千餘人。更令曾國藩和張繼惱火的是,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價,他們卻還不知道此次入侵的整體實力、戰略意圖和作戰規劃。張繼深深感到了情報工作,戰地通訊的重要性,他迅速下令參謀本部組建了專門的偵察兵和傳令兵部隊。但是,由於戰場形勢極為混亂,起到的效果很有限。

    ……

    新任英國遠東遠征軍總司令溫斯頓·康瓦裡斯勳爵此刻也坐在他作戰指揮室的大沙盤,緊張地研究著戰局的最新變化。

    溫斯頓·康瓦裡斯勳爵是查爾斯·康瓦裡斯伯爵的曾孫,他的曾祖父查爾斯·康瓦裡斯伯爵是當年的北美地區英軍總司令,曾經奉命鎮壓北美獨立戰爭,最後被喬治·華盛頓將軍率領的大陸軍包圍在約克鎮,不得不率七千名士兵投降。查爾斯·康瓦裡斯伯爵在北美地區雖然失利了,但他卻是英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幾位將軍之一。他一生專注於對「大兵團作戰」問題的研究,在實戰中也不斷檢驗自己的研究成果,其著作《大兵團時代的曙光》曾經一度脫銷。作為他的曾孫,溫斯頓·康瓦裡斯勳爵很好地繼承和發展了祖父的「大兵團作戰」思想並用這一思想成功鎮壓了印度殖民地、埃及殖民地和伊朗殖民地的人民起義。為此,他深得國防大臣傑恩·奧斯丁的信任,他這次出任英國遠東遠征軍總司令就是傑恩·奧斯丁不遺餘力推薦的結果。

    看著沙盤上的敵我態勢,溫斯頓·康瓦裡斯勳爵躊躇滿志。他和菲利浦·漢諾威爵士是舊交,菲利浦·漢諾威爵士的作戰思想、思維方式甚至一些常用的具體戰術他都瞭如指掌,同時他也深不以為然。他認為菲利浦·漢諾威爵士是屬於舊時代的人,他的那些作戰思想早已經過時了,現在是"大兵團作戰」的時代,也只有通過「大兵團作戰」的方式才能征服中國這樣的龐然大物。但是,溫斯頓·康瓦裡斯勳爵並非那種不可一世的人,在開戰之前,他仔細研究了上一次的戰例,也做足了準備工作。

    出征之前,維多利亞女王和詹姆斯·斯圖爾特首相為他舉辦了歡送晚宴。在晚宴上,女王告訴他,除去之前已經趕赴增援的五萬人,她已經提請議會批准再從印度調撥八萬人統一由溫斯頓·康瓦裡斯勳爵指揮。十三萬人、兩百多艘炮艦,三百多艘運兵船組成的大軍都將完全聽命於他。溫斯頓·康瓦裡斯勳爵不禁感動地流下了眼淚,他知道,這是自1776年北美獨立戰爭以來英國外派軍隊規模最大的一次。女王對自己的信任不言而喻。,

    溫斯頓·康瓦裡斯勳爵下達的第一道命令是塘沽海面的英軍艦隊後撤200海里待命,等他的艦隊達到指定位置後在安排作戰任務。隨即,溫斯頓·康瓦裡斯勳爵進行了一系列部署:首先是「分進合擊」,為避免戰事膠著於塘沽地區給清政府以調兵的時間,他決定將前期趕到的五萬大軍分為三路,分別從樂亭、塘沽和河口進攻,一旦登陸成功,其餘兩路不得戀戰,必須迅速向塘沽英軍靠攏,這樣一來,三支英軍部隊好比三把尖刀可以撕破清軍的防線,會師之後又形成一隻拳頭,可以更好地鞏固塘沽灘頭陣地,保證其餘的八萬英軍可以從容登陸,等這十三萬人全部登陸成功,勝利的天平就向他傾斜了。更重要的是,「分進」可以迫使清軍分頭攔截,這樣塘沽灘頭陣地的壓力就會小很多,而「合擊」可以保證集中優勢兵力。其次是「焦土政策」,為避免上次的悲劇重演,溫斯頓·康瓦裡斯勳爵決定利用海軍炮火徹底擊毀大沽炮台、樂亭炮台和河口炮台。最後是「穩紮穩打」,為了避免孤軍深入,溫斯頓·康瓦裡斯勳爵決定「分進合擊」,逐片推進,利用清軍情報和通訊的落後,逐片區域地攻打和佔領,始終保證有堅實可靠的根據地,最後在實現對清國首都的包圍。

    按照以上部署,七天前,藏匿在遠海的英軍艦隊趁大霧天氣發起了進攻並取得了之前提及的戰果。

    ……

    張繼知道,溫斯頓·康瓦裡斯勳爵遠非菲利浦·漢諾威爵士可比,這一次英軍出動了十三萬大軍,也遠非上次的一萬五千人可比。上一次的伏擊戰法很難再次發揮作用,這一次很可能是重兵集團之間的對決。換句話說,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狹路相逢」。但是,事出倉促,變生肘腋,護**的部署還沒有完成,現在很難制定出什麼成功率高的作戰方案。

    突然,張繼的眼睛被沙盤上的一個地方吸引了,這個地方名叫「掛甲台」,是個連小山包都稱不上的丘陵,方圓不過一公里,頂部平坦,四周是平緩的坡地,位於廊坊縣東南部,護**佔領區和英軍佔領區的交界處,是一個突出部,目前還沒有被英軍佔領,而英軍不佔領它的原因是認為它毫無戰略意義。之前,曾國藩和張繼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現在不同了,這個突出部三面都是英軍佔領區,而英軍進攻廊坊的兩條路都必須經過這裡。所以,雖然這裡地形並不險峻,卻成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

    於是,張繼對曾國藩道:「中堂大人,您請看,此地與當日的大沽炮台有異曲同工之妙,是英軍進攻和撤退的必經之路,倘若這裡設置成為炮兵陣地,還能叫英軍有來無回。」

    曾國藩點點頭,又搖搖頭,道:「道理是沒錯,只是為防止英軍攻下廊坊,咱們的紅衣大炮都架設在廊坊縣的城牆和關隘上,已經沒有火炮可以調撥了。」

    張建道:「中堂大人,此地很可能成為扭轉戰局的關鍵,我的意思是把金陵製造局趕製的二十門克虜伯大炮調到此地來,克虜伯大炮的射程比英軍攜帶的威廉大炮遠,不必擔心英軍的炮火將它摧毀。一旦在此地設置炮兵陣地,則克虜伯大炮射程為半徑的圓內,都是我軍炮火可以覆蓋之處了。」

    曾國藩點點頭,道:「那好,就這麼辦。但是,一旦我們在此地設置炮兵陣地,英軍就會認識到它的重要性,這裡就會承受很大的壓力,我們防守起來難度就大多了。」

    張繼拱手道:「中堂大人,我的意見是我們還和上次一樣,不急於在此處設置炮兵陣地,等到把英軍的主力放進口袋,再用這個炮兵陣地收緊口袋,否則不把英軍主力放進去,這個炮兵陣地所能發揮的效果也很有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