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正文 第268章 清理南洋土著 文 / 落雨流痕

    /manghuangji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這次中華民國搞大海軍計劃,江渝自然是要籌點款子,華東商會立即舉行募捐大會,作為民族資本家,國家擴土開疆保障資本利益,商人也得知道反哺啊!

    江渝這次帶頭捐了五億元炎黃幣,這絕對是一筆巨款,而華東商會的商人也熱情高漲,紛紛踴躍捐款……

    錢多的多捐,錢少的少捐。

    但每個華東商會的民族商人,根據他們自身的經濟情況,都是捐了不少錢的,這次捐款從民族資本商人那裡弄到了兩億炎黃幣,。

    這讓江渝非常滿意,華東商人的商人的民族覺悟還是很高的。

    如果他們都不捐錢的話,那麼這個民族資本的口號就完全無意義了。民族資本商人之所以加上民族二字,那就是國家有難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為國家慷慨解囊。

    但是民族危難也不是那麼容易就碰上了,平時還是要找點項目讓他們捐款,以培養他們為民族服務的習慣。

    這次一共募集了七億炎黃幣。

    對於國家來說,算是一筆巨款了,儘管只有國家財政的十分之一還不到一點,但是國家花錢項目可不止十個,有的項目甚至要佔百分之十幾、二十的財政收入。

    當然,國家可以欠錢,財團可以借。

    但借也要借,捐也要捐。

    財團即靠承包國家工程等方面賺錢,但最基本的就是保障工程質量、軍火質量,實際上以江渝的軍閥寡頭財團來說,國家與財團很多時候都是一體的。

    他這個財團的資本,國家在危難時刻可以隨意調用,而那些民族資本商人也是一樣。

    資本在擁有了國界之後,就不像羅斯柴爾德財團那樣坑爹了,英國都被羅斯柴爾德財團玩成半殘了。

    所謂日不落帝國。實際上只是表象而已。

    真正強大的東西,是資本!

    如果不是羅斯柴爾德財團把尖端工業投資到德國,如果不是羅斯柴爾德財團刻意操縱戰爭。

    那麼,英國佬還是世界老大。

    但英國佬很快就不是世界老大了。

    最有衝擊世界老大地位的國家在歐洲戰爭結束之後,也就剩下中國和美國,鹿死誰手暫時不得而知。

    不過中國此時基本上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

    江渝的軍閥寡頭財團為首的中國民族資本集團,因為有了國界,所以再怎麼坑也不會坑國家。

    因為沒有了國家,他們就沒有根,沒有了最有力的保護與利劍。

    只有壯大這個國家的軍事力量。才能撬開一切阻礙中國民族資本集團向外擴張的烏龜殼,從而使中國資本能夠自由的在世界流通。同時也只有壯大國家,才能使民族資本集團在弱小時不被吞併。

    一個國家的民族資本是否會被吞併。首先看國家有沒有政策保護,一個被外資長驅直入的國家,其民族資本必然是被外資圍剿的。

    所以說民族資本家的錢不是白賺的,幫國家出錢搞建設,這是必須的投資。而且是集體的投資,集體都有回報。

    中央政府也快到年底財政預算的時候了,這時收到民族資本集團的七億元捐款,頓時讓中央的財政預算寬裕了很多。

    1918年戊午年,這是一個比較極端的流年,天乾陽土。坐陽刃午火。這一年中華民國的財政收入達到113億元,國民生產總值突破1500億炎黃幣,全年國民生產總值增長25%。增長速度讓人驚悚。

    這主要是鋼鐵產量提高的原因,使以前不能獲得足夠資源的領域得到了建設,鋼鐵產量提高,使得各個方面都有所增長。

    鋼鐵產量最終增長到了全年3600萬噸,增長速度快到嚇人,。采煤突破了8億噸,已經超越了美國。

    然而中國的鋼鐵產量及煤炭產量。卻依舊很低。

    儘管鋼鐵產量已經快到世界第一的水平了,但在人均鋼鐵生產量方面,中國比美國低了四倍多。

    煤炭產量也僅比美國高出3億噸而已。

    也就是說,中華民國要達到美國的程度,必須形成一年1.5億噸左右的鋼鐵產量,同時采煤礦必須達到20億噸左右。

    如今鋼鐵產量還是受限於鐵礦石開採方面。

    不過隨著北海行政區的鐵礦、中亞的鐵礦開採出來,以及西澳大利亞和印度的鐵礦石開發出來,那麼鋼鐵產量要提高很容易。

    實際上中國還有一堆附屬國,這些附屬國也是要鋼鐵的。

    陸地上的資源是有限的,一個國家要想成為超級發達的國家,必然要消耗很多資源,所以後天之道是無法長久的。

    在這個無法長久的期限內,誰能搶到更多的資源,誰就能夠發展起來。

    這年頭的資源還很豐富,財團還未著眼搶佔全球資源,中國資本在這個時候崛起,直接搶到了大把的資源。

    有這些豐富的資源頂著,不愁發展不起來。

    煤炭生產方面也主要指望北海行政區供應北方煤炭,南方煤炭則靠進口,山西煤炭基本上不怎麼挖了。

    那是太行山脈所在,是有龍脈的地方。

    北京那種大三元的格局,很大程度上是靠太行山脈,地下如果被挖空了,必然對氣運產生不良影響。

    而且山西那種地方,地下水一般被破壞,連人都住不了……

    煤炭進口第一靠印度和澳大利亞,這是兩大最靠譜的進口對象,同時中國資本在這個區域是可以放心開採煤礦的。

    同時北海行政區的煤炭也可以先用鐵路運到海參崴,然後用運煤船運往南方省份,以供應江蘇這種沒有什麼煤炭,又是用煤大戶的地區。

    如福建地區,對煤炭的消耗量則比較小,因為福建水電資源很豐富,而且福建西南部地區有煤炭出產。

    進口煤炭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中國要出口就必然要有進口,這樣才能形成循環,用附加值高的東西換到附加值低的寶貴資源是最划算的事了。

    除了從印度、澳大利亞進口煤炭外,也可以從更遠的國家進口一些煤炭,海運價格隨著船隻排水量噸位的不斷提高,在運輸單位當中是最低的。

    因此大力發展海運,即可從外部弄到資源,也可以降低運輸成本。

    不過中國還要考慮全面的戰爭爆發後中國的煤炭供應,因此還是把主要的進口對像放到印度、澳大利亞、緬甸、馬來西亞,以及那些附屬國身上。

    因為一旦戰爭爆發。中國可以迅速控制印度、澳大利亞、緬甸和馬來西亞,不用怕失去這些產能。

    雞蛋是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如果全靠進口。打仗的時候自身的產能根本就來不及擴大。

    當然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石油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一部分煤炭的用途,中國的石油產量在1918年達到了1億噸,也就是7億桶,產油量為美國兩倍。其中煉油副產品的商品開發程度遠超美國。

    其中這些石油當中有110用於出口,此前美國每年也出口1000萬噸石油左右,此時美國的石油出口下降到了500萬噸,中國也差不多是1000萬噸,。

    雙方在國際石油市場上展開激烈爭奪,中國的石油主要出口給歐洲的同盟國,同時在其他國家的市場。中國石油出口更注重新市場的爭奪。

    新市場也比較好培育,如中國多出口些汽車,這樣需求不就來了?

    因此中國的附屬國也有了很多汽車、拖拉機之類的。同時在亞洲,煤油出口是中國全包的。

    澳大利亞市場也被中國佔領。

    在非洲市場,中國石油也充斥著非洲一切買得起煤油的區域,蚊子肉也是肉。在南美地區的石油市場,則是美國霸佔著。

    協約國的市場。也是美國石油霸佔著,但是那些到亞洲、非洲運貨的商船。所用的燃油都是中國生產的。

    這年頭,輪船可是燒油大戶。

    從石油需求量上可以看出,中國的工業主要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而美國還主要是第一次死工業革命的產物。

    中國的石油產地分為四大產油區,在四個角落拱衛著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本土的石油也有一部分開採,但是開採量在四大產油區投產之後將有所縮減,甚至是停產。

    這四的產油區,都是石油儲量豐富的地區。

    用不了幾年,中國的石油就將充斥全世界。因為中國有最先進的煉油工業,還有開發程度最高的煉油副產品,價格上比美國石油有巨大優勢,可以向全世界傾銷石油,以此打敗美國的石油出口。

    總的來說,中華民國的工業硬傷還是鋼鐵產量,不過不用了多久就能解決了。因為最初投資的鋼鐵生產基地正在不斷的提高鐵礦石產量,而鐵礦石產地是不斷增多的,投資的礦山越來越多,每個礦山每年都在建設更大的鐵礦石產量,這也是為什麼1918年中國鋼鐵產量能夠猛增1100萬噸的原因。

    中央財政也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而增加,同時全國農改土地增多,農業稅方面也收了不少。

    中央財政收入也就突破到了113億元,財團賺的錢則更多,不過在財團眼中,賺多少錢不是關鍵,錢就是一堆廢紙,重要的是財團在這一年裡增加了多少資產。

    把錢全花到民間去是肯定不行的,這樣會造成強烈的通膨。

    財團發行鈔票的目的,就是能收回鈔票。

    然後再花錢讓民眾建設更多的資產出來,再通過各種商業把錢收回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

    政府的錢,實際上也是財團要收回來形成循環的。

    由於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的原因,加上中華民國發行了不少債券,所以這一年的財政還有所盈餘。

    這也加大了中央對於來年的財政預算額度。

    教育部依舊是拿錢大戶,中央給教育部撥款28億,繼續對教育體系進行建設,教育部有錢那是眾所周知的。

    之前教育部拿到的錢,每年定額都是財政預算的25%。

    教育部因為很有錢。所以全國的公立學校蓋得非常漂亮,每一所學校都非常寬敞,而且草場都鋪了草皮。

    中華民國的教育培養的是偏才,因此從小學就開始注意培養了,因此每所學校的設施非常完備,:。

    小學的設施還少一些,中學的設施就多了,各種領域的設施都有一些,讓學生們能夠充分的鍛煉自己的特長。

    每個人的八字都不太一樣,各種各樣的八字都有,因此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長和天賦。

    天賦也需要澆灌。否則就無法茁壯成長……

    在大學裡,設施就更多了,一些國家級的研究設備在很多大學都有配備。

    三元九運已經差不多走到四綠文曲星了。文曲星當令,非常適合發展教育業,那二十年裡會讀書的孩子非常多,抓住文曲星主宰的那二十年,整個民族都將騰飛。到了五黃當令時。四綠就成了衰死之星,是最衰的九星,那時候教育業就不好發展了。

    天時如此,人力很多時候無法逆轉。

    抓住天時,適時而動。所以中華民國的教育資金一直以來都非常充足,這麼多錢砸下去。培養出來的下一代自然是素質最高的。

    從學生的道德素養,到個人能力,都是全面的培養。幾乎所有學生都是寄宿在學校。則主要是減少父母不良習慣的影響,對民族進行一次全面的改造和提升。

    中國老百姓太聰明了,因為開化程度太高了,正所謂物極必反,很多時候太聰明也就變得太自私。很多東西就沒有了規範。

    學校的這種寄宿培養制度,就是要讓學生變得淳樸一些。

    當然。學校因為資金充足,上學也不會很無聊。中華民國的教育制度不會讓學生整天坐在教室裡讀死書,搞應試教育。

    課外活動是非常多的,而且很多都非常有趣,絕對能讓孩子們到了學校就不想回家,甚至讓很多孩子在過假期的時候期盼著早點開學。

    當然,中華民國不是為了培養一群意志薄弱的下一代,因為戰爭始終是這個民族最需要準備的。

    因此學校裡的意志訓練也非常多。

    在物質豐富的時代,人的意志力總是比較薄弱的。美國大兵為什麼不會打仗?就是因為他們的物質生活太豐富了。

    中國在經濟上走的是和美國差不多的道路,物質生活也越來越豐富,但是中國絕不願意看到下一代變成美國大兵那樣。

    教育部每年拿那麼多錢,可見此時中華民國對下一代的投入有多大了,中華民國也成為世界上教育投入最大的國家。

    1919年的軍費預算則達到了13億元,其中陸軍拿到了6億,海軍4億,空軍3億。

    儘管在搞大海軍計劃,不過軍艦暫時還未造出來,因此海軍用不了那麼多錢,造軍艦的錢已經由華東商會出了。

    其中陸軍是最有錢的,因為陸軍剛買了1.2萬輛戰車,同時在俄國掠奪了大量的財物,儘管很多都要上繳中央,但是陸軍是有分紅的。

    其他的錢,則投入到了各部門當中,其中水利修繕依舊是重點,這一年中央投入20億元修繕水利工程,加快了全球水利建設工作。

    加上財團建水電站,也能調節水利、灌溉,水利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大的。

    進入己未年,歷史上這一年華北、四川地區是發生大災害的,農業生產普遍欠收,災害持續三年。

    俄國在同一時期同樣也出現了災害。

    歷史上這三年災害,中國華北、四川大量百姓餓死,情況非常慘烈,。不過此時中華民國卻不會再出現餓死人的現象。

    首先交通上便利了,華北鐵路四通八達,四川鐵路也修了進去,就算出現饑荒也能很快救災。同時政府也有錢救災。

    其次是老百姓普遍都有儲蓄,有能力自救。

    再則,糧食是非常夠吃的,在中南半島就是中華民國的超級糧倉,每年生產出來的稻穀甚至可以拿去餵豬。

    華北、四川人口很多也都遷移出去了。也不會造成太多人擁擠在一個區域的現象。

    不過農業減產還是有些損失,經濟作物產量降低,其工業產品生產也就減少,出口方面就減少了。同時政府還得拿些錢出來,補貼一下受災農戶。

    不過總的來說,這種損失是可承受範圍之內。

    水利方面主要治理的還是黃河、淮河、長江、珠江四條水線,在中南半島則治理湄公河,湄公河流經的附屬國都要出錢。

    在自然災害方面,比較嚴重的無非就是旱災、水災,其中旱災又催生蝗災。在南方地區以治理水災為主,北方地區治理旱災、蝗災為主。

    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華北三年災害,中央政府決定開啟北水南調工程。即建設水渠,將貝加爾湖的淡水先調入漠北省(外蒙)、漠南省(內蒙)、陝西省、甘肅省、新疆省、山西省、河北省。

    第一期工程只建設從貝加爾湖調水到漠北省。

    這是一個工程量比後世南水北調工程還要巨大的大調水工程,而且調水涵蓋七省地域,不是一口氣就能搞定的。

    主要是當前在搞泡沫經濟,沒那麼多的精力去搞這個工程。現成的邊疆土地還未完全開墾出來。自然不是太急著調水來增加牧場、耕地的面積,所以只搞了第一期,後面的再逐年慢慢來。

    中央的錢是很多的,畢竟掠奪了俄國,因此中央這一年除了財政收入之外,還有其他的橫財。

    這使得每個部門的經費都非常寬裕。

    更多的錢。則用在了各地區的城市改造當中,全國各地現在都在對城市進行一次全面性的改造。

    現在的改造成本還比較低,如果以後再改造。那成本就高了。

    把街道擴寬,建設起足夠多的停車場之類的是非常必要的,現在財團要賣汽車,首先就得打消老百姓買車的顧慮。

    首先就是車買來停哪裡?

    因此每個小區都硬性規定要有停車房,每戶人一間。並還要有一個公共停車場。

    另外街道不能太狹窄,不能造成堵車的現象。這樣老百姓開車才舒心。老百姓開車出去,也要有公共停車場可以停放。

    另外一個就是油價的問題,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和收入掛鉤的。

    後世油價高的時候,但美國人和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實際上差不多,但是因為他們的錢更值錢,導致在中國人眼裡的高油價,在美國人眼裡還是可以接受的。

    因此中國只要能夠做到提高工人收入這一點就足夠了,何況現在油價相比後世來說實在是不怎麼高。

    沒有了這些顧慮,老百姓自然會買車。

    等汽車普及到一定程度,價格下降到一定程度,工資也上漲到大部分人都呢個買得起汽車的時候,。公交車就可以裁撤掉大部分了,到時候公交車半個小時一輛,保證准點。

    但半個小時一輛,就是逼著老百姓買車,買不起新車可以買二手車。

    孩子上學什麼的,可以用校車。

    各地的城市改造,拆除了大量棚戶區,大量的小區、廉租房則不斷的建設了起來,城市排水系統也是重點建設的,特別是在南方地區,免得城市被水淹。

    各城市還將修建環城路,那些大貨車直接繞著城市走,減輕城市交通壓力。

    這些城市改造基本上是一步到位,日後只要向外擴建,城市內部格局不需要怎麼變化,儘管剛開始成本大一些,但日後再改,那成本就更大了。

    中央1919年財政預算搞完後,就是財團包攬這些建設項目的時候了,這些項目利潤都不小。

    民間資本基本上都是靠邊站的,沒他們的份。

    財團即賺取了利潤,同樣也保障國家建設項目的質量,中央的這些項目基本上不搞競標,直接財團包去了。

    ……

    進入1919年。

    國家在大量建設基礎設施,財團也在建設,而民間資本同樣在建設,整個國家都處於一種非常繁榮的狀態當中。

    就業崗位非常充足,而工資水平也因為勞動崗位的充足而提高了,本土普通工資水平從20元提高到了25元。

    這樣的普通工資水平實際上還是比較低的。

    但是。先進生產力還不是完全普及的時候,這樣的普通工資水平卻是合理的。而工資水平的提高,使得資本家們不得不採用更高的生產力,以減少人力上的投入。

    這就拉動了先進生產力的普及,生產力普及程度提高後,繼續提高工資水平,如此循環下去,最終普通老百姓的工資水平突破年1000元的收入只是小意思。

    而那些已經採用了先進生產力的工人,工資水平也大幅度上漲,大部分技術工種的月收入已經達到50元以上了。

    因為這樣的刺激。很多普通苦力工人都去學技術了,技校到處都是,只要花點錢就能進去培訓。

    那些頂級技術工種。月收入大多都突破100元,有些甚至達到了200元。

    中華民國的中、高收入群體是不斷的在增加,而這些人又會對社會產生『涓滴效應』,通過消費、服務業,把錢滴到普通民眾手裡。

    中華民國沒有什麼外資了。所以這是一個不會漏水的水桶,涓滴效應過程錢不會被其他國家賺走,從而使普通老百姓也能獲得足夠的養分。

    在建設方面,如今中華民國很多工地都用上了工程車輛,而且每天都有更多的工程車輛出廠投入建設。

    因此國家、財團、民間資本三方的建設量儘管很大,但基本上還是能夠建設得過來的。

    如果是昔日的中國。四億人不管怎麼幹,也建設不了這麼多的東西,這就是生產力的進步。

    先進生產力普及到了一定程度。那建設速度絕對是越來越快,快到讓人望塵莫及。

    ……

    就在春節快要到來的時候,南華共和國地區,一支人數達到5萬的日軍正在進入存在食人魔部落的『新幾內亞島』,。

    這個島嶼未經開發、孽障叢生,蚊蟲、水蛭、毒蛇、食人魔部落、疾病。各種威脅在雨林中潛伏。

    這支日軍是中華民國讓日本組建的一支僱傭軍,專門用來對付南洋的那些未開化部落。

    那些部落要馴服教化太麻煩。而且南洋猴子本身就比較懶,因此教化也貌似沒什麼用。

    在南洋地區,各種各樣的部落都有。

    在後世,有的部落甚至完全不幹活,就等著吃政府救濟,因此這些猴子還是清理掉比較好。

    而那些開化的猴子,在種植園當苦力也是不錯的。

    種植園的活不是太累,但比較繁瑣,這些南洋猴子也能勝任,因此南華共和國,以及中華民國的呂宋省,都將那些開化的南洋猴子全部都遷移到了各種植園當工人,他們的土地直接沒收了。

    反抗者——殺!

    這些南洋猴子要有用,才有留著的價值。他們的價值,就是給中華民國當廉價的熱帶經濟作物生產勞動力,熱帶經濟作物生產大部分是不能使用機械化的。

    殺光這些猴子的話,中國老百姓勞動成本又比較高,這些熱帶經濟作物就沒有種植利潤了,那也就沒有發展的必要。

    但是這些熱帶經濟作物是需要的,因此需要很多南洋猴子。

    需要他們割膠,需要他們種植菠蘿、香蕉、甘蔗、荔枝、芒果、火龍果、咖啡、可可等等熱帶經濟作物,這些東西機械化是搞不了的。

    同時還需要他們當傭人、保姆。

    這些南洋猴子吃的比較少,飯量小得讓人感覺不可思議,中國人的飯量甚至會嚇到他們。

    因此養這群那樣猴子不需要花多少錢,只需要讓他們吃飽,再給點零花錢就可以了。

    那些自耕農的南洋後賊被沒收了土地,送進種植園當工人,他們大部分都不敢反抗,到了種植園之後,有飽飯吃,還有一些錢給他們花,讓他們日子還過得下去,因此他們就隨遇而安了。

    性情方面,總的來說還算平和。他們昔日屠殺華人,主要還是西方人的煽動。不過也因為這樣,使得他們如今不可能獲得像樣的地位。

    他們每個人都被打上了『南洋原住民』的身份,能從事的職業都被限制死了,收入水平也遭到限制。

    教育方面,中華民國對他們採取的是奴化教育,上學時間也不用太長,上個小學就可以了。

    教學用的是漢語、漢字,從小給他們灌輸奴化思想。

    個別比較優秀的女人,則可以去讀中學、然後進入傭人、保姆培訓學校,這個所謂優秀。實際上就是看性情和相貌。

    長得醜的影響市容市貌,僱主不要僱傭這種女傭、保姆,長得漂亮的可以成為高級女傭、保姆。

    這是一種分工。

    日本為中華民國提供妓女。南洋土著為中華民國提供女傭、保姆。

    日本為中華民國承擔高污染工業生產,那樣土著為中華民國生產熱帶經濟作物。

    朝鮮為中華民國提供足夠的苦力,同時也分擔一些個人勞動力比較低一些的輕工業。

    越南、暹羅,為中華民國生產糧食,同時也負責生產一些個人勞動產值比較低的輕工業,。

    同時朝鮮、越南、暹羅的女人。在中華民國的地位則比日本、南洋土著的女人地位要高一些。他們很多是直接嫁給中國男人,也有的是當了小妾。

    這些藩國女人嫁到中國來,很多還能勤勞工作,養家餬口。

    俄國女人也大量進入中國,有的但服務員、女傭、保姆,有的嫁給中國男人。有的當了妓女。

    這種分工都是圍繞著中華民國進行輸出的。

    同時其他國家,如印度這種國家,隨著大量資本輸出。印度將成為中國的原材料生產地,同時也會有大量印度女人來到中國。

    女人實際上大多貪慕虛榮,中華民國有這個基礎,最高質量的生活,最好的社會保障體系。各種時尚名貴的奢侈品,絕對能讓這些異鄉來的女人流連忘返。

    很多俄國女人就是這樣。剛來到中華民國時要死要活,沒過多久就因為寬裕的物質條件而安分了下來。嫁給了中國男人之後,基本上就不想什麼俄國了,很快就把自己當成了中華民國公民。

    中華民國把南洋的那些自耕農土著遷移到種植園裡之後,就是對那些部落的清掃了,中華民國並不想沾染這份血腥,因此交給了日本人來做。

    這些日本僱傭軍待遇不錯,每個月軍餉達到20元,同時補給充足,他們往往也被送入條件最惡劣的地區作戰。

    新幾內亞島就是一個典型區域,這裡條件惡劣。

    本來這裡是中華民國用來處理一些異族的地方,不過後來經過考察,這個島嶼面積達到78萬平方公里,島嶼上有一條比較大的中央山脈。

    問題就出在那條中央山脈上,這條中央山脈是整個南洋地區最大的山脈,而新幾內亞島的形狀看上去又像是一頭海獸。

    因此這裡絕對是一個有龍脈的地區,只不過這裡的龍脈沒有甦醒罷了,畢竟沒什麼人,甦醒了也沒什麼威力。

    但是如果把異族大量扔在這個島嶼上,說不定幾百年後會對中華民國在南洋地區的利益產生一定威脅。

    因此江渝決定開發這個島嶼,把漢民遷移到這個島嶼上,在島嶼上建立安全的城市。

    前提就是先清理掉島上的食人魔等部落,日軍僱傭兵就派上用場了。

    這些日軍作戰意志很頑強,韌性甚至比中華民國的士兵還要強,因為日本作為一個沒有資源的島國,要想發展只能靠扭曲的韌性了。

    進入新幾內亞島之後,這些日軍分散成小隊,進入了叢林中,對那些部落展開全面的清剿。

    各個島嶼上,也都出現了清剿土著部落的日軍。

    在中南半島上,中國則是對那些土著採取一定的懷柔政策,中國古代都是在不斷的向南擴張。

    並不斷的融合南方的少數民族,只要臣服,就是天朝子民,天朝一視同仁。

    這種民族融合進程因為中華民國已經擴張到了中南半島而持續進行,這也是最後的融合了。

    把中南半島的那些少數民族融合之後,中國延續幾千年的進程也就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