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正文 第267章 :頭疼的英國政府 文 / 落雨流痕

    /manghuangji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資本輸出,這是一個國家在搞貨幣全球化的一個必然要做的過程,同時資本輸出能夠讓一個民族在海外賺取到大量的利益。

    中國的資本輸出遠不止在澳大利亞,在馬來西亞、緬甸、印度都有很多資本輸出。

    在後世的中國,經濟、文化領域與印度相關聯的並不多,倒是香港與印度的接觸比較多。

    但這並不意味著印度就沒有利益。

    印度這個國家的利益也是非常可觀的,畢竟印度人很多,同時印度的原材料產量非常高。

    印度地區除了不能向那裡大量移民人口之外,實際上印度的經濟殖民土壤非常肥沃,後世的印度實際上就是美國的經濟殖民地。

    如今中華民國已成為亞洲霸主,對外擴張自然不少了印度。

    在印度地區,中國資本的利益是能夠得到充分保障的,因為暴力是保障利益的終極手段。

    除非其他國家能夠用軍事力量剝奪中國在印度的軍事利益,在澳大利亞同樣也是如此,能否保障資本安全,全看有沒有足夠強大的軍事力量。

    因為軍事力量是制定商業規則的前提。

    沒有軍事力量,別人要搶走你的財富,只需要變動一下規則就可以了,就像是昔日的排華政策。

    在印度,擁有200億噸以上的鐵礦石,很多鐵礦的品味極高,是一個富鐵礦出口國。江渝的軍閥寡頭財團目前正在印度到處探礦。特別是那些大型鐵礦,用的都是江渝給的資料。

    有的大型鐵礦已經被發現並開發了,有的大型鐵礦則還未被發現。則被江渝的軍閥寡頭財團圈下。

    印度是一個很奇葩的國家,他們的運輸就是一個很奇葩的領域。他們的鐵路規格不統一,很多時候運貨要在火車站轉來轉去,大費周折。

    同時後世印度人的火車經常是掛滿了人,看起來搞笑得很。

    印度人有比後世中國還要多的耕地,但是糧食生產竟然無法自給自足,確實很是奇葩。

    當然。這也是有好幾種原因的綜合結果。

    第一是印度的地勢普遍平坦,所以國土面積不如中國,耕地卻比中國多。然而一旦出現什麼災害就是全國性的。後世中國則不是這樣,這裡受災了別的地方可能還是風調雨順。

    第二就是後世的印度是美國的經濟殖民地,美國人對那些經濟殖民地就是讓那些農民種一大堆的經濟作物,如棉花、大豆什麼的。然後用種植這些經濟作物的錢去買糧食。

    後世美國控制了糧食出口、經濟作物定價權。那麼就造成了一個結果,經濟作物累死累活的種出來又賣不了多少錢,而糧食又貴死。

    這也是為什麼非洲個人吃不飽飯的主要原因了,畢竟非洲人如果多種自己能用得到的糧食,實際上是一可以吃飽飯的。

    印度相對好一些,但糧食同樣也要進口一部分。

    第三個原因就是印度人本身是一個跳舞的民族,資源豐富的情況下自古沒有形成太勤勞的特點,同時印度是一個以水稻為主糧的國家。他們的種子市場在後世是被美國孟山都公司所壟斷,孟山都公司自然不會賣中國的雜交水稻種子。他們賣的是轉基因種子,在後世的印度,倒是有一群人在大力反對轉基因。而每年,印度北部棉農在孟山都公司的壓搾之下,破產的極多。

    也許農民破產在後世的中國是一個很新鮮的詞彙,甚至很多人聽都沒聽過。然而在那些美國國際財團經濟殖民地,農民破產是一個出現頻率極高的詞彙。

    印度棉農一旦破產,很多人都會選擇自殺,這在後世的印度北部是很經常出現的。

    印度人總的來說,性情還是比較平和,畢竟也是一個類似中國這種精神文明的國家,只不過印度的精神文明體系與中國不太一樣就是了,但是印度修士卻也是不少的,但他們在基礎上的東西不如中國。

    就如印度並未形成像中醫那般體系完善的醫療體系,中醫當中的經脈什麼的,實際上就是中國古代聖賢在修練過程中內視所觀察到的東西。完全不是教科書說的那樣,是老祖宗吃飽了撐著,拿東西亂銼自己而發現的。

    中國的國術,實際上就是以《易經》為基礎,然後出現《黃帝內經》、《道德經》、《南華經》、《陰符經》等著作。

    印度的國術,則是以《吠陀經》為基礎而產生的,吠陀經儘管也有對各方面有所論述,但實際上沒有產生像中國那樣的類比思維,應用領域也就小了。

    至於後世的印度政府確實比較噁心,不過這也主要是因為印度是西方人的經濟殖民地的原因,他們的政府實際上也就是傀儡一般。

    在印度能投資的東西就多了,礦山、鐵路、港口、商業、金融等等,在印度較多的人口之下是有很高利潤的。

    英國政府每年要從印度橫徵暴斂五千多萬英鎊,相當於2.5黃幣,相比清末清王朝7億元的稅收,這是一筆對於政府來說極高的收入。

    當然和現在的中華民國沒得比,對於現在的中華民國來說,2.5億的稅收那是小意思而已,當然中華民國的稅收也是積少成多的。

    這只是政府層面的收入,商業收入的利潤也是很高的,只不過印度畢竟是一個沒有怎麼搞工業開發的國家。

    要想獲得更高的利潤,就得投入資金進行開發。

    當前的中國民族資本,在眼光方面是比歐美資本要看得更遠的,此時的歐美資本。在歐美地區的壟斷還沒有搞得太清楚,羅斯柴爾德財團在歐洲儘管掌控了很多財富,但是容克財團和英法資本財團也是存在的。

    美國資本是羅斯柴爾德財團和幾個扶持起來的財團在壟斷。經歷過數次經濟大蕭條,但在資產壟斷上也不是那麼清楚。

    中國資本的崛起速度最快,在國內基本上形成了比較全面的壟斷,儘管很多資產也還未掌控,但這並不妨礙中國資本對外輸出,並開發那些殖民國家的市場。

    此時協約國商船被大量擊沉,印度又是一個原材料生產大國。很多原材料自然是運不出去的,這裡也就成為了中國的原材料產地,而且原材料價格被壓得很低。

    英國政府為了購買中華民國生產的軍用物資。也把很多印度的英國資產賣給了中國資本。

    在印度,中國資本所掌控的資產也是不少了。

    英國佬甚至想賣一些鐵路給中國,但中國自然自然不要這些鐵路,因為這些鐵路和中國的鐵路規格是不一樣的。

    中國鐵路、貨櫃車、集裝箱貨船都是有統一規格的。如果規格不同。運輸上會很麻煩。

    因此中國在印度是自己修鐵路,自己建設港口。

    中國在印度也設立使館,派遣公使前往印度。財團還在印度開設銀行、電力公司、通信公司、郵政公司、餐飲之類的產業。

    同時也有許多中國人到印度去當高管、技術人員。

    在中國資本大肆擴張的時代,中華民國的國民要想就業非常容易,而且大學生就業就更加容易了。

    只要有能力,國內、海外高管隨便挑。

    如果是想多賺點錢,出國絕對是一個好路子,出國工作的話。只要中國的產業,工資都比國內更高。

    在中國資本輸出的同時。中華民國也開始大肆擴建海軍,大海軍計劃正在緊鑼密鼓的實施。

    這個大海軍計劃,很快就被歐美國家偵知。

    英國政府上下一片哀嚎,中國人造戰列艦了,而且一造就是八艘最先進的戰列艦,英國政府還有錢和其他國家搞海軍軍備競賽嗎?

    要知道財團可不代表國家。

    特別是對於羅斯柴爾德財團來說,要知道猶太人是沒有國家的,怎麼會有國界呢?英國政府被玩殘廢了,可以繼續玩美國政府嘛!

    中國資本則是有國界的,這個大海軍計劃,就是江渝搞的民族資本集團所支持的。

    英國的軍艦在這個時代確實是最多的,總噸位完爆中國的這個大海軍計劃,但戰列艦有個問題就是,造的時候很先進,但用個幾年,也許就變成落後的戰列艦了。

    甚至於在海軍競賽時代,有些軍艦才剛開始建造就已經變成落後的軍艦了。中國建造的軍艦,在這個時代自然是最先進的。

    英國現在裝備海軍的那些軍艦,在戰後實際上是大部分都要退役的,特別是其他國家大造軍艦之後。

    特別是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大造軍艦,自然對英國的海上霸主地位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特別是中國在搞大海軍計劃。

    其野望不言而喻。

    如果有了這支海軍,並訓練出足夠的水準,中華民國在亞洲地區的霸主地位幾乎是不可動搖了。

    那麼歐美國家在亞洲的利益有可能將全面喪失。

    儘管現在已經喪失了很多,但起碼還是有點保留的。戰後,說不定還能反攻收回許多利益。

    但中華民國搞出這支海軍,那就真心沒什麼希望了。

    現在英國人只能指望中國人不懂得什麼是海軍,像清朝搞北洋艦隊一樣,然而這個指望也讓人感覺不是那麼靠譜。

    眾所周知,中國人在海軍上實際上是有不小的建樹的。

    如中國在潛艇方面,中國是第一個將潛艇大規模應用到海戰中的國家,伏擊過倉皇撤退的日本聯合艦隊,為此還取得了不小的戰果。

    還有消息稱,德國的潛艇群狼戰術,也是源於中國。

    同時中國對海戰也有比較深刻的認識,率先用飛機來打擊軍艦,取得了無比輝煌的戰果,日本聯合艦隊也算是世界上排得上號的,就被幾乎全殲了。

    那位遠東傳奇將軍,是中**事崛起的核心人物,而且根據間諜傳回的情報,這位遠東軍閥實際上是當前中華民國的實際當權者。

    一個懂軍事的掌權者,往往是最可怕的。而那些外行領導內行的當權者,歷史證明那是毫無威脅的。

    在中國那樣權術氾濫的國家,能殺出一條血路,並當上最高掌權者的人物,自然不是那麼簡單。

    中國歷代開國君主,哪一個不是靠武力起家?

    但在中國這個權術氾濫的國家,謀權的最高境界,無非就是兵權。這是亙古不變的,有軍權就有政權。

    無比頭疼的英國政府現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暫時採取一下鴕鳥政策,反正暫時,暫時來說,中國海軍還威脅不到歐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