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龍騰世紀 第五十二章:財團調整(第二更) 文 / 落雨流痕

    華東集團當前的規模已是越來越大了,這次江渝找來周子躍和陳光甫,主要是商議拆分問題,以及進軍西北的問題。

    「集團越來越大,目標也就越來越大,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將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我們要把集團拆分開來,不能讓華東集團變得那麼大,我們再成立幾個集團,名字全都用別的。」江渝對周子躍說道,然後對陳光甫說道:「銀行方面也是這樣,我們還需要再建立幾家銀行,讓市場上看起來像是有競爭的樣子。」

    「嗯!目標確實是越來越大了,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民眾可能會遷怒到整個集團。如果我們把華東集團隱藏到幕後,把同一個行業分出幾家看起來在競爭的企業,這樣更加保險,民眾並不知道這幾家企業都是同一個東家。」周子躍點頭說道,十分贊同江渝的這個決策。

    財團一定不能太高調,能低調盡量低調,最好是隱藏在暗處。

    「華東集團這個招牌在重工業方面還是可以繼續用的,而在其他領域卻不能繼續一家獨大,這樣吧!不如我們再成立一個西北集團,與華東集團一起進軍西北。」江渝想了想說道,「另外最近集團發展有什麼問題沒有?」

    「工業方面倒是沒什麼問題,技工方面雖然缺少,但從德國還是能聘請到很多技工,我們在器械製造、汽車、摩托車、農機、造船的製造方面都進入了一個快速膨脹的狀態,大量的資金已經投入了進去。汽車、摩托車、農機的流水生產線已經是開始大量製造,用不了幾年我們就能生產出大量的機器。」周子躍匯報道,他擅長管理,但他並不擅長技術,這也是他最佩服東家的地方。

    東家年紀不大,卻懂得很多技術,流水生產線的出現,將創造一個工業奇跡!

    而電焊、沖壓技術的完善,也使中國的工業生產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現在唯一的短板就是技工數量不足。

    這偌大的產業,都是東家一手創立起來的,若無非凡的能力,怎能創造出這樣的傳奇。

    對於東家的知遇之恩,周子躍一直以來都是兢兢業業,以當前華東集團在壟斷重工業方面的優勢去經營各中產業,能夠形成非常巨大的互補優勢。

    「不過我們的商品在流通方面,依舊有很多問題,例如英國人的商品在長江流域依舊很頑固,我們通過建立地方壁壘政策雖然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因為沒有關稅存在,所以我們並不能完全擊敗洋貨。」

    「這樣,你去找那些洪門的幫派,並去找那些引渡的船工,讓他們但凡是碰上洋人的火輪,引渡價格給我上漲二三十倍,另外洋貨要運輸,讓那些運輸工人也都漲價。誰要是壞了這個規矩,讓那些幫派出面解決。」江渝馬上想出了對策。

    沒關稅不要緊,那些貨輪在長江是沒有船工指引是靠不了岸的,等於就是被囚禁在航道上。

    只要在船工、運輸工人當中把規矩定下來,誰要是不遵守誰就等著被幫派報復,一方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民族大義教育那些工人,一方面用武力脅迫,誰不遵守誰就被毆打報復。

    「好辦法。」周子躍不由拍手稱讚道,江渝笑了笑,這類方法其實還是跟袁世凱學的,袁世凱在對付洋人方面很有辦法。

    例如洋人當初規定中國不能在天津駐軍,袁世凱就往天津派遣大量所謂『治安警察』,結果洋人沒辦法,只要把軍隊從天津撤離出去。

    還有日本人那臭名昭彰的二十一條,也被袁世凱一一化解或加以限制,如日本人要求在一些地方進行中日混居,袁世凱就讓日本人在規定的居住區外面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等等,最終日本人鬧了個雷聲大雨點小的大笑話出來。

    這就是所謂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用這套來對付洋人是最好的辦法。

    「當然暫時可以不用搞得那麼奔放,我們先把船工、運輸工人對洋人的價格提高兩三倍,等歐洲人打起來英國佬無力東顧的時候,我們再徹底重整江山、收拾山河,把洋貨全趕出中國。」

    「另外這次我們把西北變成了我們的勢力範圍,我們要全面進軍西北了,先把鐵路、公路修建計劃拿出來,我們要全面控制西北的煤炭、鐵礦等重要礦產,並控制西北的石油、商品糧基地、牧場、金融!如果我們經營得好,西北將為我們帶來無比巨大的利益。」江渝對周子躍和陳光甫兩人交代道,「特別是西北之地,關乎到未來我們對俄戰爭。」

    「東家,難道對俄戰爭還未結束?」陳光甫奇怪的問道。

    江渝嚴肅的說道:「唐努烏梁海還未收復,俄國這幾百年來佔領的土地也都未曾收復,另外我們還要從俄國人手上把西伯利亞都搶過來。只不過目前時機未到,也就是五六年時間,俄國就會爆發一場內亂,到時候他們就會像滿清一樣直接崩潰,那時就是我們出手的大好時機,所以經營西北是重中之重。」

    陳光甫點了點頭,不由思索了起來,他發現江渝計劃得很長遠,而且也很讓人吃驚。從俄國人手裡搶西伯利亞,在現在看來那簡直就是虎口奪食一樣。

    「東家,西北少數民族眾多,而且多是靠放牧為生,我們在西北大規模佔據草場,恐怕會引發一些問題。」周子躍擔憂的說道。

    「這個簡單,把那些牧民全部遷移到內地來,讓他們轉成工人。這樣第一好管理,第二也能杜絕西北動亂。」江渝早就想好了對策,對付那些少數民族辦法很簡單,可以學明代那樣哪個叛亂就把他們往其他地方遷移,最終把那些少數民族都融合到漢族當中。

    「可是這樣,同樣會引發很多問題。」

    「該鐵血的時候就要鐵血,雖然暫時會亂,但這個工程一旦完成,西北將永無動亂之憂。」江渝輕描淡寫的說道,但話語中的決心卻非常巨大。

    「另外我們印刷紙幣的時機也差不多了,現在到處就算是阿貓阿狗都在發行鈔票,我們也完全可以先發行自己的紙幣。」江渝對陳光甫說道。

    「紙幣的發行方面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陳光甫點頭道,「目前華東銀行主要還是從事銀元鑄造,現在每年能產生大概五百萬元的收益,相比紙幣的收益還是非常低的。不過我們的貨幣體系必須採取金本位,而且得是那種只對外兌換黃金,對內不進行兌換的金圓券制度。而以我們當前出口所創造的逆差,才能夠將這個體系維持。」

    所謂金圓券制度,是一種不完整的金本位制度,對內不進行兌換黃金,只對外兌換黃金,如果出口多於進口,那麼黃金也就不會流失,前提是國內的商人不抽逃資本。

    而以當前華東商會的組織紀律,民族商人的資本是不吮許抽逃的,一旦有抽逃的跡象,其資產將被兩淮行政總署凍結。

    這種金圓券制度,是在一戰後才出現的。

    此時的中國還未建立金本位,很多時候非常吃虧。

    確實是該到建立金本位的時候了。

    三人密謀了幾個小時後,確定了下了很多年政策和路線。

    華東集團隨後開始調整,又成立了一個由江渝絕對控股的西北集團,同時銀行方面還成立了西北發展銀行、華夏中央銀行。

    這個所謂華夏中央銀行,不知道的還真以為是國家控制的中央銀行,但實際上卻是江渝私人控股的,而且是100%控股。

    華夏中央銀行的職責很簡單,那就是印鈔票。

    日後如果採取信譽貨幣制,那就可以印很多鈔票,從而隱性的從老百姓口袋裡掏錢。

    西北發展銀行則是主要應對西北開發而成立的銀行,貸款範圍主要是西北建設項目。

    —————————

    很多同學反應說進度寫太快了,細節不夠深入,高潮出現得太密集,怕書寫不長。實際上落雨不願意寫太深入只是覺得民國的書很多了,那些東西寫那麼深入也沒意思。

    不過接下來會適當加強深入描寫。

    另外同學們依舊很給力,這個星期衝到了新人榜第二,第一那位太逆天了,已經衝上點擊榜的了,估計是爆不掉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