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龍騰世紀 第五十一章:返回淮安(第一更) 文 / 落雨流痕

    八月底,江渝正式回師華東,而復興軍在外蒙留下了十個師的兵力,這十個師都將按照甲種師的編制。

    甲種師是未來戰爭的主力部隊,甲種師也就是裝甲師,負責突破、穿插,而沒有多少重裝備的乙種師則負責跟在後面,士兵們負責拿著衝鋒鎗從四面八方向敵人進行衝鋒、殲滅。

    乙種師則由那些生產兵團負責編練。

    戰爭結束了,華東集團對前線作戰的消耗支撐可以停止了,商業逐漸恢復正常運營。

    回師的路上,參謀部卻是一直在算這次打仗打掉了多少錢。

    「光是傷亡撫恤金就打掉了近一千萬元,這還是在傷亡輕微的情況下,要是傷亡高了,這麼高的撫恤力度,真是打不起啊!」蔣方震感慨道,要是傷亡個十萬人,那還不得上億啊!

    要是真正的全面開戰,死傷十萬人都算是小傷亡。

    「是啊!我們的撫恤力度是不是太高了?」周正業和唐漢民兩人也是思考起來,江渝搖了搖頭,說道:「暫時只能這樣,如後等我們能印鈔票了,錢會貶值的,這點撫恤金不算什麼。」

    「原來如此!」幾人恍然大悟,看來大帥早有準備啊!

    「一次性拿到的錢多少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還是對陣亡士兵家屬的扶持和對殘疾軍人的安置,把這個做好就可以了。」江渝對他們說道,「只要我們做好這一方面,下面也就不會寒心,就能安心打仗。」

    眾人聽了不由點頭。

    「彈藥我們打掉了兩個億,食品、藥品、運輸方面我們花掉了三千萬,另外七七八八的加在一起,我們起碼花掉了近三億元。」

    「算是小打小鬧了。」江渝感慨道,雖然花掉了三億,但這些彈藥之類的東西都是華東集團提供的,按照市場價折算,因此華東集團還是有賺錢的,成本估計在兩億左右,但是如果不打仗這些勞動力可以進行生產,華東集團也能生產其他的商品,因此實際上的花費是超過四個億的。

    這就是戰爭巨大消耗。

    當然如果是全面戰爭時期,賬不是這麼算的,那時候等於是全民戰爭,每個人都要出力,那時候不需要什麼工資,糧食、生活物資也按人頭供給,等於也沒有什麼財政問題,有多少國力打多少國力。

    以現在中國來說,也無法組織全民戰爭,一旦戰爭爆發,四億人真正能參與到戰爭當中的可能連四分之一都很勉強,這就是農業國家在現代戰爭當中的缺陷。

    回師的復興軍在沿途受到了老百姓的熱烈歡迎,每到一地,都有士紳組織百姓前來犒軍。

    百姓們夾道歡迎,熱情的往士兵們手上塞各種吃的和禮物。

    此戰讓復興軍徹底出了名,當然現在不叫復興軍了,而叫國防軍。江渝也開始向半軍閥化轉變。

    即向中央靠攏,一切也逐漸按照規章來走,開始融入北洋政府的體系當中。

    很多年輕人也都想要加入此時的國防軍,希望如同那些國防軍士兵一樣,穿上威武的軍裝,拿起武器保家衛國。

    不僅是因為打了勝仗,也因為此時國防軍士兵的社會地位比較高有關。

    國防軍士兵沒有衣食方面的煩惱,只要安心訓練和打仗就行了。而且隨著此次對俄戰爭勝利後,國防軍的士兵談婚事很容易,甚至是找女孩子都可以『挑選』了。

    另外技工的地位也不斷提高,這可技工等級的提升,伴隨而來的是收入的增加,技工的生活比較規律、穩定。

    華東各省的年輕人,不是跑去參軍就是去當技工。

    現在大部分的生產都要技工,連農業生產都只需會開農機就行了。而那些能吃苦的技工,則被派到德國去學習,被派遣到德國的技工學徒數量是越來越多。

    好歹也算是留洋啊!

    當然技工留洋不算什麼資本,一切還是和國內的技工一樣,按等級考核說話,你要是能成八級的頂尖技工,一個月收入個三四百塊銀元是輕輕鬆鬆。目前中國的八級技工還沒有一個。

    學得最好的,目前還只是七級技工。

    所以此時華東集團的工業產品,很多時候顯得略微粗糙一些。

    大軍很快坐著回車回師華東,江渝則是坐汽車回去的。他怕做火車,萬一像張作霖那樣被炸死怎麼辦?

    要知道江渝現在日本人已經是盯上江渝了,間諜就到處都是,說不定哪天就朝他扔炸彈什麼的,所以江渝出行時都比較小心,坐汽車最好了。

    江渝乘坐的汽車是專門加厚了的,勉強能夠防彈。加上他是習武之人,槍械對他的威脅比較小,刺殺時能感應到殺機,能提前閃躲,就怕炸彈之類的。

    回到淮安後,江渝簡單的搞了一個慶功會,隨即開始仔細查看這幾個月的各方面發展情況。

    趙海洲、周子躍、陳光甫等人也趕到淮安向江渝匯報情況。

    「這次夏收成果如何?」江渝還是比較關心農業問題,對趙海洲問起夏收的情況,此時江南第一季水稻已經成熟收割了,而冬小麥早就成熟了。

    趙海洲微笑道;「大帥,這次夏收華東各省幾乎都豐收了,經過這麼多的農業投入,今年受災的不是很多,只有安徽地區的受災情況多一些。由於大規模使用了化肥,糧食平均畝產提高了40%,另外酒店釀酒被取締,酒水也變成專賣,喝酒的人少了,所以糧食供應非常充足。」

    「豐收了就好,繼續抓好秋收準備。」江渝交代道,心裡很是欣慰,那麼多錢砸下去,起碼要點效果是吧!

    「最重要的是,農業上豐收的同時,農業生產所投入的勞動力減少了30%,這主要是小型農機大規模普及的結果,而大型農機我們還未普及,等大型農機普及後,農業生產所需的勞動力投入預計可以減少90%以上。」

    「現在我們已經的產業已經開始瘋狂擴充農機製造能力了,你要做的就是在這幾年抓好大型農機普及,但凡不使用農機的地主,都要用高稅收進行嚴厲打擊。」江渝對趙海洲說道,那些地主不買農機提高生產力沒關係,到時候提高稅收就行,左右都是花錢,買了農機還是自己的,交了稅那就不是自己的錢了。

    「另外稅收方面如何?」江渝對趙海洲問道。

    「稅收方面,三個季度以來,山東、安徽、江蘇三省的總產值達到55億元,我們收了5億元的稅,總體來說財政還是比較緊張。」趙海洲報告道,以三省的規模收上來5億的稅,確實很難得了。

    而且稅收並不重,僅抽了十分之一。

    當然兩淮行政總署的稅收政策是明顯向華東集團傾斜的,但凡華東集團壟斷的行業稅收都不是很重,而對於華東集團正在壟斷的行業,兩淮行政總署卻是把稅收提得比較高,以配合華東集團進行壟斷。

    而這產值大部分又是華東集團所創造的,因此華東集團之外的商人依舊感覺稅收比較高。

    倒是那些普通老百姓,卻感覺稅收幾乎沒有了。

    政府幾乎不去收普通老百姓的錢,只是通過商品增值稅等手段來進行收稅,因此老百姓都感覺稅收少了。

    當然收還是要收的,但收的很少,每個老百姓只需繳納極低的稅收就可以了,這主要是為了培養老百姓的交稅意識,只是走個形式。

    五億元的稅收可謂非常多了,北洋政府都未必能收上五億元的稅收,江渝在華東地區大規模發展工商的成果已經顯現了出來。

    只是兩淮行政總署的花費同樣也很大,大量基礎設施需要政府出面建設,同時這次對俄戰爭也是兩淮行政總署掏錢。

    這種類似於美國的制度就是這樣,財團幾乎是公然貪污政府的錢,然後政府還不起錢,只能把各種特權逐漸交給財團,使財團不斷膨脹,最終成為一個壟斷大怪獸。

    而財團的存在,使得國家對外戰爭時可以調集更多的力量,一旦戰爭爆發,就是財團繼續借錢給政府。

    也正是通過這些手段,江渝逐漸把那些兩淮行政總署沒收上來的大量土地變成華東集團擁有的土地,而這些土地原先是兩淮行政總署的,只是承包給華東集團經營。

    趙海洲接著又匯報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情況,大體上華東地區社會運轉良好,而在浙江則不是兩淮行政總署管轄,但浙江和兩淮行政總署的模式一樣,浙江地區的經濟總量也開始增長,但因為時間還不長,沒增長得太多。

    浙江地區的百姓有頭腦,也足夠勤勞,相信在光復會對人民的勞動力解放之後,百姓便能自己爆發出強大的生產能量。

    江西、湖北、湖南則因為被安插了大量行政人員,現在也已經幾乎被兩淮行政總署暗中控制。

    這三省的稅收也被截留了不少,但截留部分都是投入到當地建設當中。

    報告完之後,趙海洲按照江渝的吩咐,立即去著手實施江渝定下的政策路線,隨後周子躍和陳光甫則與進了江渝的書房,三人又是一陣密謀……

    ————

    第一更到!呼叫火力支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