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洛伊德在其夢的解析一書,發展最初的心理拓樸學,論證潛意識之存在,並描述如何參與潛意識之法。(文學館)
前意識則被視為存於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思緒層,欲探求之不難。佛洛伊德認為啟蒙理念、實證論、與理性論之完備,可藉由理解、轉化、與掌控潛意識而得,而非給以否認或壓抑。
佛洛伊德相信個體原慾的發展,如「昇華」概念所示,為不斷轉換客體。人生來即屬多相變態,任何客體都可能成為快感之源。
隨不同發展階段,人會固著於特定慾望客體—初為口慾期(如嬰兒因哺乳產生的快感),繼之以肛慾期(如小兒控制腸道產生之快感),隨之為性器期。孩童接著經歷固著性慾於母親之時期,即所謂戀母情結,但因此慾望有著禁忌的本質,必須予以壓抑—較不為人知的戀父情結則是性慾固著於父親。
佛洛伊德希冀此模型能放諸四海皆準,故轉求古典神話和當代民族誌為比較素材。佛洛伊德戀母情結一詞,原名「伊底帕斯情結」,即取自著名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裡斯之名作《伊底帕斯王》。
佛洛伊德說:我從自己身上發現對我母親的愛,對我父親的妒。如今我認為此乃孩童遍存之現象。
佛洛伊德嘗試於心理動態層面落實此發展模式。每一階段均為邁向成人的性成熟期之進程,該成熟期將產生堅實自我,並發展出延遲慾望滿足之能力。
佛洛伊德視伊底帕斯衝突為性心理發展與啟蒙之型態,藉此指出他所確信人性對**的渴求,與壓抑此慾望的必要。
他轉求文化人類學對圖騰崇拜的研究,主張此崇拜以儀式性演繹。正反映出部落型態之伊底帕斯衝突。
任何對佛洛伊德思想的討論,其影響力深遠又爭議不斷,關於女性角色與心理層面之議題,便無法稱之完備。
雖佛洛伊德為早期提倡女性自由與教育之健將,一些女性主義人士辯言,不過佛洛伊德對女性性發展的看法,讓西方文化中女性的進步倒退數十年,向男尊女卑的意識型態靠攏。
佛洛伊德相信女人為殘缺之男,必須學習接受自身的毀傷(缺了**)。謹記想像的生理誡命。
他據此提出**欽羨與閹割恐懼等術語,描述欲於家庭以外場域,展其才學的女性心理,不僅豐富了歧視女性的辭藻,更造成1970年代以前。女性教育權的傷害,增加女性進入傳統以來由男性主導之社會場域的障礙。
雖佛洛伊德的論點受到關心女性平權人士質疑,然而朱立葉米契爾、南西查德羅、潔西卡班哲明、珍蓋洛普、珍弗萊斯等女性主義理論家,認為精神分析理論與女性主義所謀者並不分馳,可面對如其他理論傳統,將其納為己用,去除其中性別歧視成分。
另一女性主義者舒拉米斯費爾史東。也認同佛洛伊德理論對女性主義運動仍有所用。在其〈佛洛伊德主義:誤導之女性主義〉一文中,認為佛洛伊德的論點基本上可謂正確,除一重要細節須作修正:即佛洛伊德寫道**處,都可換為權力一詞。
此外值得注意處。為佛洛伊德早先認為歇斯底里症,源自孩童時期之性踰矩,但之後捨棄此稱為誘姦理論的說法,直言許多案例中均發現。孩童時期性踰矩之記憶,並非出自事實。多源自於想像。轉而重視伊底帕斯理論,認為人潛意識均希望與雙親發生性關係。
潛意識的「本我」代表思緒的原始程序—我們最為原始,屬滿足需求的思緒;此字為佛洛伊德根據喬治果代克的作品所建。
同屬潛意識的「超我」代表社會引發生成的良心,以道德及倫理思想反制本我。
大部分屬於意識層次的「自我」則存於原始需求與道德及倫理信念之間,以此平衡。健康的自我具適應現實的能力,以涵納本我與超我的方式,與外在世界互動。
認為心智並非具單一與同質性之物的立論,仍深遠的影響著心理學領域以外的人們。佛洛伊德極為關注心智這三部分之間的動態關係,特別是三者間產生衝突的方式。
這三個系統錯綜複雜,交互作用,從而產生各種行為和思想。本我要求自我滿足其慾望,超我則要求自我將慾望壓抑下去,自我則調和兩方面,依照現實環境,採取適當措施。
佛洛伊德認為自我為解決超我與本我之間產生的衝突,會使用心理防衛機制。使用這個機制需要「愛慾」(eros)─此為希臘愛神之名;羅馬神話則名為丘比特(cupid)。
若適當使用,防禦機制可減緩超我與本我間之衝突,但過度或過當使用,而不正視面對衝突,則會造成焦慮或產生罪疚(guilt),最終將導致如抑鬱沮喪的精神失衡。
佛洛伊德之女安娜佛洛伊德,在防禦機制領域的研究相當傑出,但她將首開防禦機制先河的榮耀歸於其父。
防禦機制有以下數種:否認,反應結構,轉移,壓抑及抑制,投射,理智化,合理化,補償,昇華,及退化情感。
否認為避免去意識到對自我產生威脅的不快事實或現實。例如學生接到表現不佳的成績單,而對自己說成績並不重要─有早期研究者辯稱,佛洛伊德的否認,與尼采歸為奴隸或畜群道德的憤懣和價值的再價值化等概念,相似性極高。
反應結構為意識性的採取某種與潛意識的慾望完全相反的進向。例如某人強烈仇視某一種族,宣稱其理由為該種族低下卑微,但潛意識而言,是其人感覺自身低下卑微才有此說。
轉移為情緒從危險物轉向安全物。例如擊打枕頭,以避免攻擊某人。
壓抑為下意識的將極度痛苦的經驗(如戰爭創傷),強制驅離意識層次;抑制則為有意識的進行同樣工作。
投射是將基本上本屬自身一部份某種不快的思緒、動機、慾望、或情感,投射到他人或他物身上。例如一個吝嗇的人會說別人愛斤斤計較,而一個不願承認自己滿腦子想著性的人可能愈容易對別人成天想著性的樣子感到憤怒。
合理化為在情感上讓自我脫離壓力事件。合理化通常不透過接受現實,而經由合理化解釋來進行自我脫離。
理智化為透過建構邏輯的正當性來作出某個決定,而此決定最初的形成原因,來自完全不同於合理化的其他精神狀態。例如甲為了聽自我成長課程而購買mp3播放機,但卻怕真正的理由無法被人苟同,而告訴友人是為了聽古典搖滾才購買播放機。
補償乃因無法達成某種行為,而代之以另一種行為。例如第一個小孩很會讀書,第二個小孩可能常逗父母開心來博取注意。
昇華是將衝動導引至社會認同的行為上。如以黑暗陰沉之詩描寫人生的女詩人愛蜜莉狄金森,其創作活動即為一例。
退化情感指行為回朔到較幼年期(較早發展階段)中的愉悅及滿足的行為,藉此平衡心理衝突。其常見的例子包括咬指甲、吸姆指、過度進食、易怒與小孩腔調。
∷更新快∷∷純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