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曼婚

龍騰世紀 120回程 文 / 秋李子

    陳銘遠將舉家離開龍巖的消息很快傳遍,頓時陳家宅子人來人往十分熱鬧,來道恭喜道別的,來送土儀的。曼娘每日收拾行李之外還要應酬,在龍巖足足六年,多的可不是那兩個孩子,還有不少東西,有些要帶進京,有些就送人,還有些實在沒辦法處理的就留給萬寡婦。

    萬寡婦招贅了這個女婿之後,把店面交給女兒女婿,自己在家操持家務,雖然一家三口擠在那間小小店面裡,一家子還是過的其樂融融。此時聽的曼娘全家要上京,一年的進項又少了不少,雖然捨不得還是帶了女兒前來賀喜。

    她閨女因是市井中長大,比萬寡婦爽利多了。原本曼娘打算離開頭一日住進驛站去,那閨女反道:「都住了這麼些年了,況且當初我們家這宅子是什麼樣子我們也是曉得的,奶奶上車時再把鑰匙給我就是,難道我還那樣小家子氣和奶奶清點那些東西不成?」

    自己閨女開了口,萬寡婦自然只有點頭,見這姑娘為人爽利,曼娘也就依了她們的好意,並額外送了五兩銀子做為謝禮。萬寡婦和她閨女歡歡喜喜走了,又來了李太太柳太太等人,帶來不少土儀。

    曼娘這裡還有原來柳家送來的兩個人,此時既要進京,依了原來的話,也就不能帶回去,曼娘讓冬雪去把那兩個丫鬟叫來,好還柳家去。

    柳太太倒嗔著曼娘:「陳奶奶您沒說,我也就一直沒把她們身契拿來,既在奶奶這邊服侍了那麼多年,我也不好收回去,這身契我今兒帶來了,奶奶到時是想把她們帶走,還是留下,仍憑奶奶處置,我不說一個字。」

    那兩個丫鬟在陳家這麼些年,已從十一二歲的孩子長成十七八的少女,這個年齡,再退回柳家做丫鬟似乎也有些不合。既然這樣,曼娘也就接過身契,微一思索道:「既這樣,就把他們爹娘叫來,許他們爹娘帶回去各自婚嫁。」

    這是要放那兩個丫鬟自由身,柳太太剛要說好就聽到傳來金嬤嬤的聲音:「奶奶若不嫌棄,就把這兩個丫鬟交給我吧。」金嬤嬤在曼娘身邊數年,一直都循規蹈矩從不格外多說一句,此時開口曼娘不由有些驚訝地看著她。

    金嬤嬤的面色還是很平靜,似乎在說一件很正常的事:「我老了,京城也不是故鄉,劉大哥也要留在這裡,我想了想,既然京城也不是故鄉,何妨留在此地,和劉大哥做個伴也好。那兩個丫頭,平日我見她們很好,她們爹娘也是那樣鄉下人,給她們尋的也不過就是村夫一類,還不如跟了我,我仔細替她們挑挑。」

    曼娘也曾聽說過宦官和宮女在一起的事情,但那都是私下流傳,宮規嚴格,一旦被發現就是殺頭的罪,即便金嬤嬤和劉內侍已經離開宮廷很多年,但宮規幾乎已刻在他們心中。此時金嬤嬤這樣平靜說出,如同是說今天中午吃什麼這樣稀鬆,曼娘的驚訝過了好一會兒才被壓下去,至於柳太太是不曉得劉內侍是宦官的,反而道:「嬤嬤不願回京,也是平常事,我家還有幾間空屋子,不如就到我家住去。」

    金嬤嬤淡淡一笑:「不必了,劉大哥在鄉下買了一塊地,一年的租子也夠吃了,我也還有些積蓄,這幾日也在看城內房子,合適了就買上一間,到時我們不在了。也能留給孩子們。」看來金嬤嬤這個打算已經很久,既然如此,也就順了他們,畢竟不管是金嬤嬤也好,還是劉內侍,都已沒多少年好活了。曼娘深吸一口氣才道:「這樣也好,原本我還擔心,畢竟福建是劉叔故里。」

    雖然知道曼娘一定會答應,但原本以為還是要費一番口舌的金嬤嬤不由鬆一口氣,行禮下去道:「那我多謝奶奶了。」曼娘沒有還禮,而是對柳太太道:「您是本地土著,這兩位老者還拜託您多照顧。」

    柳太太也嗅出其中的一絲不尋常,沒及細想就聽到曼娘這樣問,急忙道:「這好辦,我們家在這城裡還有幾分面子,奶奶您儘管放心離開,兩位老人,我們自然會幫奶奶您照看。」這件事既然了了,柳太太也就告辭,曼娘繼續讓人把那些東西收拾起來,心裡卻是翻江倒海一樣,原來這世上,竟還有這樣的感情。

    陳銘遠也很忙碌,和同僚辭行,還要把手裡的事情交接,新來的縣丞還沒上任,暫時托給主薄照管。等回到家時,已經是深夜時分,曼娘還是和平日一樣等在那裡,慎哥兒的呼吸聲從床上傳來,喝了兩杯酒,陳銘遠的腳步有些漂浮,走到妻子身邊輕聲道:「天涼了,你不用等我,免得受了風寒。」

    曼娘抬頭看著丈夫,什麼都沒說,只是起身把胳膊伸過去攬住丈夫的腰。陳銘遠伸手拍著妻子的背:「怎麼了?」其實不光睞姐兒不願意回去,金嬤嬤不願意回京,曼娘一想到回京後的日子就沒有這樣輕鬆自在,所要面對的就更多,也會生出不願意回去的念頭。

    即便回去,也是探望家人,之後就可以回來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走既再也難見這一切。可是這樣的話,曼娘不能告訴別人,連丈夫都不能說,只能在這個時候,靠住丈夫尋找慰藉。

    曼娘久久不語,陳銘遠也沒有說話,過了好一會兒才聽到曼娘開口:「今日金嬤嬤和我說,她不願意回京,要留在這裡,你看,京城富麗,但不是人人都想去的。阿遠,我害怕回京後,不是所想的那樣。」

    更怕,曼娘後面的話沒說出來,怕丈夫會變,畢竟在這裡,算得上家人相依為命,但在京城不一樣。陳銘遠明白妻子這話是什麼意思,摟住她把帳子掀起,看著床上睡的橫七豎八的慎哥兒:「曼娘,我們是家人,永遠不會變。」

    曼娘覺得眼睛有些酸,在丈夫袖子上把淚擦掉才說:「我知道,阿遠,對不住。」做妻子的該以夫為天,該把所有的脆弱都嚥下,該做男人最無後顧之憂的後盾。這是曼娘從小受到的教導,已經刻進骨子裡。陳銘遠伸出手,把妻子眼角的淚沾掉,聲音很輕:「說什麼對不住呢?女人本該會哭的,就算以後連慎哥兒都娶了媳婦,你做了祖母,還是那個在亭裡說,男子該如何的少女。」

    那都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曼娘都快想不起來,抬頭看著丈夫:「原本我還以為,你是挾恩求報,原來,不是。」陳銘遠的手撫上妻子額頭,那裡有個很小的,用眼看不出來的疤:「是啊,你這裡添了道疤,就嫁不出去了,於是我只有好心收了。」

    雖然知道丈夫是開玩笑,曼娘還是往他腰間狠狠捏了一把,當年那個腰很挺拔的少年,現在腰上也能揪得出一點點肥肉。陳銘遠笑出來:「是,夫人,是為夫說的不對,是夫人您瞧為夫娶不到媳婦很可憐,這才下嫁。」床上的慎哥兒已經醒了,揉著眼睛看著爹娘,含含糊糊喊了聲娘就張開雙手要陳銘遠抱:「爹,什麼下嫁啊,可以吃嗎?」

    陳銘遠把外衣脫掉抱住兒子:「可好吃了,乖兒子,趕緊睡。」慎哥兒又重新往床上倒去,陳銘遠打個哈欠脫了鞋也躺到兒子身邊,懷裡抱子,腳頭蹬妻,這樣的快樂已經足夠。

    一家子啟程已經是十月底,這回不走江西,而是從泉州走海路回京,這些年鎮海軍剿倭寇的成績斐然,倭寇來襲擾的次數漸漸少了許多,這個季節,海路既安全又要快速,算起來的話,比走江西那邊要快上十來天到京。

    徐十一爺這回也要回京敘職,兄妹也能一起回京。海船比江船大了許多,這讓睞姐兒姐弟十分稀奇,又有一向和他們親近的舅舅一起回去,讓睞姐兒離開龍巖從此不能再回來的哀傷少了許多。

    孩子們在福建這麼些年,冬日只有薄棉襖,曼娘算著到京時候已經十分寒冷,帶了冬雪春雨她們急忙給孩子們做厚棉襖,腳上的鞋子也要做成棉的,免得被凍著。孩子們就丟給陳銘遠和徐十一爺看著,橫豎陳銘遠這個當爹的,十分細緻。

    船從泉州出發,一路北上,越往北走,那風越冷,睞姐兒原本還愛待在甲板上,此時也被凍的受不了,縮回來和曼娘一起待在艙裡取暖,連窗都不敢開。曼娘趕出來的棉襖這時派上用場,給他們都穿戴起來。

    別說本來就胖的謹哥兒,連十分苗條的睞姐兒,穿上都跟球一樣,好像一推就能從艙頭滾到艙尾。睞姐兒從小就愛漂亮,年歲大些更是如此,穿著這麼厚的一身,不由皺眉:「難道一個冬天都要穿這麼厚,娘,這樣好難看。」

    曼娘給慎哥兒戴上一頂小帽子,整理一下覺得十分好看,聽到女兒這樣說就道:「這不是怕你們冷,特地給你們多絮了些棉花,等回了京,有了好皮子,再給你們做幾身大毛衣衫,那可沒這麼厚。」

    睞姐兒的嘴巴還是嘟在那,有心想換成平日穿的薄棉襖,可是那明顯擋不住寒,只得老老實實穿好,曼娘見她這樣,往她腦門上點一下:「德容言工,容可是排在德之後,你啊,給我好好地……」

    睞姐兒已經接了娘的話:「我知道,見到祖母、嬸娘、堂哥這些,要好好地,規規矩矩的。」曼娘把女兒的衣衫整理一下,戳她額頭一下:「你啊,真是不曉得怎麼說才好。」睞姐兒已經摟住娘的胳膊:「我就是娘您最貼心的那件小棉襖。」曼娘把女兒摟在懷裡,終究還是捨不得太拘束她。

    作者有話要說:漫長的蜜月結束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