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曼婚

龍騰世紀 97路上 文 / 秋李子

    陳銘遠已經掀起車簾跳下馬車給兩位長輩行禮,曼娘感到淚又流下,睞姐兒睜大一雙眼伸手給娘擦著眼淚:「娘不疼,吹吹,吹吹。」說著睞姐兒就鼓起小嘴往曼娘手上吹。這孩子,還以為自己是因為哪裡疼才哭?曼娘覺得女兒無比貼心,大著肚子不好抱她,只是點著她的鼻子:「傻閨女,心疼哪是吹吹就好的?」

    是嗎?睞姐兒聽不懂娘說什麼,眼睛還是睜的大大的。車簾又被掀開,這回進來的是徐明晉,他一進來,睞姐兒就笑開:「舅舅,抱。」徐明晉接住外甥女才對曼娘說:「姐,你這回啊,膽子太大了,走就走吧,還不肯告訴爹,還讓郡主和你一起隱瞞。你當爹就什麼都不曉得?要不是看在這小丫頭面上,爹都快氣死了。」

    說著徐明晉哎呀叫起來:「這是你舅舅我的肉,不是糖,別亂咬。」曼娘把徐明晉的衣衫從睞姐兒嘴裡面扯下來:「她現在在出牙呢,牙根癢,見人就咬。出完了就好了。」出牙?徐明晉伸出手把睞姐兒的小嘴打開,整整齊齊兩排小牙:「這不都快出完了?還牙根癢?」曼娘沒有理弟弟,而是把弟弟的手指從女兒嘴裡拿出來:「你舅舅手髒,別咬。」

    徐明晉不滿了:「姐,那是我的肉好吧,你啊,還是快些想想怎麼和爹爹說?」怎麼說?曼娘把女兒往自己懷裡攏緊一些:「爹爹他,會明白我的。」徐明晉的眼眨了眨。曼娘摸下他的頭:「你也不是小孩子了,已經娶了媳婦,以後這個家,你要頂起來。」

    徐明晉沒有再像平常那樣,和曼娘嘻哈幾句,而是鄭重點頭:「姐姐,我明白。」這時馬車停下,春雨來請曼娘下車,十里長亭,爹爹和舅舅,竟然送自己送了十里,曼娘的眼又有些濕,帶著睞姐兒下車。

    睞姐兒看見外祖父,一雙眼頓時彎起,張開雙臂要外祖父抱。這是徐啟的第一個孫輩,自然也十分得疼,徐啟把睞姐兒抱起才對曼娘道:「我曉得,你們是要去經風吃雨的,可是睞姐兒還這麼小,還有你肚裡這個,你就真能忍心?」

    父親話裡永遠都含著濃濃的擔憂,曼娘勾唇一笑:「爹爹,從我三歲起,您和娘,還有祖母,就教了我很多了,我不是一個只會過好日子的人,我的女兒,也不會是那樣嬌慣的什麼都不會的人。爹爹您放心,我會好好的,一定會好好的。」三歲那年,就是和俞家定親時候,徐啟輕歎一聲:「我曉得,你是有主意的,不然你也不會這樣跟著你丈夫過去吃苦。可是,你想過我沒有?」

    徐啟年不過四十,尚稱壯年,可曼娘從他發邊,已經看見原來沒看見的銀絲,曼娘不由悲從中來,聲音有些哽咽:「爹爹,是女兒不孝,可是人家生了女兒,總是要出嫁的,出了嫁就跟別人走了。」徐啟怎不明白這個道理,聲音裡帶上歎息:「早知道如此,我當初就只該生男不生女。」

    免得成人之後,要面臨這樣境地。陳七老爺聽到這話就插道:「生男又如何,長大後沒出息還好,有了出息,還不是千山萬水地去了。總之,做人就是如此。姐夫,你也不要這樣難過,雖說福建很遠,龍巖很小,可也是朝廷統率之所。朝廷歷年都有官員去的。」

    徐啟當然曉得,可是那是別人,不是自己女兒女婿,徐啟的眼還是看著女兒,過了好一會兒才道:「你走了,回來時候,爹爹要看見你和現在差不多,可不能……」陳七老爺已經往徐啟手上塞一杯酒,又往陳銘遠手上塞一杯酒,接著自己舉起酒杯:「姐夫,事已至此,你就痛痛快快放外甥女和外甥女婿去,又何必這樣婆婆媽媽的?來,阿遠,飲了這杯酒,此後一路順風。人,最要緊的就是這口氣,這口氣不能洩,就什麼都好。」

    陳銘遠恭敬行禮,正要把酒杯往嘴裡送去就聽到陳七老爺道:「我是你堂叔,又是你媳婦的親舅舅。今兒,就別論堂叔這個理,我外甥女跟了你去,你要好好待她,若有什麼委屈了她,回來,我饒不了你。」

    曼娘擦掉眼角的淚,嗔怪地喊了聲舅舅。陳銘遠把杯中酒一飲而盡:「舅舅,我曉得,您放心,我會對曼娘很好,絕不讓她受一絲委屈。」曼娘看一眼徐明晉:「你要照顧好爹爹。」徐明晉點頭,曼娘這才盈盈拜下:「不孝女今日拜別爹爹、舅舅。」

    徐啟扶起女兒,再捨不得也要讓她離開,陳七老爺已經揮手:「上車吧,別婆婆媽媽的了。我啊,還等著你們回來,給我帶福建的土儀呢。」陳銘遠再次行禮,就帶了曼娘和孩子往車上去,睞姐兒學著爹娘的樣子揮手,看著女兒一行人遠去,徐啟眼裡的淚還是落下,怕旁邊的陳七老爺笑話,用袖子點一下眼角:「這都十月天了,怎麼這麼大的風?」

    陳七老爺怎不明白徐啟的心思,此時自不會說破,只是招呼小廝收拾好那些東西,讓他們牽過馬來,和徐氏父子一起回京。

    往福建去,可走海路也可乘江船,睞姐兒還小,聽說海上風浪大,雖說海路要快許多,陳銘遠還是選了坐江船走。睞姐兒坐上船就十分歡喜,在船上跑來跑去,奶娘每日都不停歇地看著她。

    看著岸上風景越來越熟,勾起曼娘思鄉之情,其實從這裡拐個彎,再往那邊行四日,就能到家鄉了,可是憑上有限制,也只有望著家鄉歎一聲。陳銘遠能明白妻子的心情,只有摟住她的肩膀。

    睞姐兒突然咦了一聲,指著外面喊,曾祖母。哪裡來的人?曼娘探頭瞧瞧,江上依舊船來船往,看不到別人。奶娘在旁道:「只怕小姐以為,這是回家鄉看老太太她們的路,誰知不是呢。」

    曼娘低頭看著女兒,摸摸她的發:「嗯,我們睞姐兒,記性這麼好,只走了一次就記住了。」睞姐兒的眼眨一眨,接著嘻嘻一笑。曼娘看著女兒的臉,把她的小手捂緊一些,不知道下回回來時候,能不能看到祖母他們,畢竟她們已經風燭殘年了。

    一路行船到了贛州,要從這裡進閩,這裡的風光已經大不一樣,聽說福建那邊的山更高,景色更不一樣,有些人的打扮也不一樣,至於話語風俗,就更不相同了。

    一路陳銘遠都沒停留,也沒有和官府應酬,但在贛州停了下來。曼娘的二伯在江西按察使任上,隔省為官,陳銘遠理當去拜訪,湊巧的是,徐二老爺最近正在巡查,巡查到贛州這邊正好可以等候他們。

    棄船上岸,徐家的下人已經等候在那裡,看見曼娘忙上前口稱十三姑奶奶,並問睞姐兒的安,見曼娘面色有些疲憊,管家忙道:「老爺已經在驛站等著了,姑奶奶您先去驛站歇息一下。」

    說著就讓轎子過來,曼娘上了轎,睞姐兒被奶娘抱著上了另一乘轎,這才往驛站行去,看著這排場,曼娘心裡暗自想到,這大概是入閩之前最後的排場了。

    轎子到了驛站,驛丞並沒出現,曼娘和陳銘遠也不在意,被請進屋裡各自梳洗一番,又給睞姐兒換了衣裳這才帶著孩子往正廳去見徐二老爺。

    數年不見,徐二老爺鬢邊也多了些霜華,發福的有些厲害,不復曼娘記憶中那風度翩翩的男子。徐二老爺受了曼娘和陳銘遠的禮,又接過睞姐兒讚了幾聲好孩子,就讓曼娘帶了孩子先回去,他要和陳銘遠單獨說話。

    做長輩的對犯了錯的晚輩進行訓誡這本是常事,即便今日和徐二老爺算得上初次正式見面,陳銘遠還是恭敬坐在下面,打算聆聽伯岳訓示。

    見他態度恭敬,徐二老爺不由點頭,接著才道:「我見你也不是那樣不穩重的孩子,只是太年輕了,難免會做些衝動的事。福建藩台是同科舉人,雖比我早了一科中進士,為人極好。我給他寫一封信,你隨身帶了去,若有晉省時候就去拜見,讓他照顧一二。不然,龍巖那種地方,雖說景色很好,可別的你們定不習慣,到時尋個借口留在省裡,過個兩三年,等陛下氣消了,你再謀劃回京。」

    陳銘遠恭恭敬敬謝過才道:「二伯也曉得小婿是觸怒了陛下,小婿就不敢求得庇護,不然傳回京中,難免會連累二伯乃至藩台大人。況且小婿暗自揣摩,只怕陛下也有借此磨練小婿的打算,既如此,小婿也只有迎難而上。」

    徐二老爺在官場中也數十年了,看邸報時候就覺得奇怪,為何一個小小的七品官會由陛下親口下旨貶官,此中定有蹊蹺。再者陳銘遠是三皇子伴讀的事,徐二老爺是知道的,既然當今有意讓三皇子承繼,那麼讓三皇子的人出去歷練,等數年後再回京做為臂膀,這也是情理之中。

    此時陳銘遠的話更證實了徐二老爺的猜想,他不由點頭道:「既然如此,這信我還是要寫,不過呢我讓人送到福州去,畢竟這官場險惡,萬一有什麼人故意從中作梗,到時美意成了惡意,豈不是國家損失?」陳銘遠忙起身謝過徐二老爺,徐二老爺扶起陳銘遠:「休如此,你娶了我侄女,徐陳兩家又數代有親,本就是一家人,這不過舉手之勞的事。可惜小兒不在,不然你們也能談談說說。」

    陳銘遠是知道徐二老爺有個兒子一直跟他在任上幫他打點那些瑣事的,笑著道:「在京中時候,二舅兄和我們常有來往。」提到自己能幹兒子,徐二老爺十分歡喜,又和陳銘遠說了話,留他用飯才讓他回去歇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