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曼婚

龍騰世紀 98到達 文 / 秋李子

    徐二老爺本在贛州等了幾日,第二日也就點齊人馬返回南昌。曼娘夫婦送走徐二老爺,在贛州歇了一日,也就繼續前行。

    贛州入閩雖有管道,但山漸漸高了,陳銘遠擔心一家老小,秉承晚起早歇,再加上山路難行,每日只行六十餘里。睞姐兒從沒看過這般高的山,常常指著山景說好看。

    雖然山路難行,但能看見難得一見的景色,陳銘遠也覺得身心為之一快,指了這些山景對女兒許諾,等她再大些,就要帶她去尋朱熹游過的九曲溪,還要去看柳永出生的地方,還要……。

    曼娘聽的直笑:「你啊,許了那麼多,可是這路哪是這樣好走的?」別的不說,這武夷山就橫亙中間,又不是那平路那麼好走。陳銘遠呵呵一笑:「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這出來,也是有好處的,自然這樣的好處就要多給自己閨女。」

    曼娘瞅他一眼,也只笑不說話,自從進了福建,一直很少說話的老宦官慢條斯理開口:「是啊,福建那麼大,要尋到那些地方,哪是這麼輕易?」聲音裡帶有不少歎息,睞姐兒的大眼又睜的圓圓的,金嬤嬤笑了:「哪裡不大呢?劉老哥還能回到福建,雖說不記得家鄉在哪,總歸能聽到鄉音了。不像我們,連家鄉在哪都不曉得。」

    雇的車少,老宦官和金嬤嬤又是這樣出身,就和曼娘一家子坐一輛車。聽了他倆的歎息,曼娘就對老宦官道:「劉內侍既已來到福建,等安頓下來,就去尋家鄉,到時能尋到一兩個家人也好。」

    老宦官擦一下眼裡的淚:「還尋什麼,出來時候年紀還小,除了記得是福建的,別的什麼都記不得了。只知道坐船也不曉得坐了多久,然後就進了京,再之後,一晃也就那麼多年,五十多年了,連鄉音都不大記得了。」

    曼娘也恍惚聽過,之後買老宦官那家破了家,老宦官再次被賣,這回就是被賣進宮做宦官去了。不是走投無路,誰又會進宮去做宦官?畢竟,那一刀割下去的,不是別的,而是從此都不再是個完整的人。

    車內沉默下來,睞姐兒依舊無憂無慮,小手指著窗外,不時蹦出一兩句完整的話,陳銘遠摸摸女兒的頭,又開始指著外面告訴女兒那是什麼。

    從贛州到龍巖,不過五百餘里,曼娘一家走了九天才到,看見龍巖城門時候,曼娘只覺得這一路的疲憊都湧上,總算到了,這個地方,今後可能就是要住幾年的。拿出憑引,守城門的見是縣裡二太爺到了,急忙行禮問安,請來小頭目過來和陳銘遠說話。

    小頭目是早就曉得要來一個新縣丞,而且還是陛下親口御貶,只怕是京中貴公子不好伺候。過來一看這小白臉的模樣,笑容也很和氣,心裡鬆了一下,但面上還是不敢怠慢,行禮後就道:「二太爺還請在此稍候,標下讓人備鼓樂來迎。」

    小頭目雖打了幾句官話,可口音濃重,陳銘遠聽懂時候小頭目已經去尋鼓樂了,陳銘遠忙喚住小頭目:「上有堂官,這不必了,只要引我到驛站,先安頓了家小,我再親去拜見堂官就好。」小頭目忙應是,親自帶著陳銘遠一行人往驛站行去。

    進了城門就是一條大街,兩邊也有賣有買,雖街不甚寬,也不算長,但看來也不是那樣什麼東西都沒有的地方。到了驛站驛丞出迎,彼此行禮道乏後曼娘一行人這才進屋,龍巖縣城不大,這驛站也小,不過三間上房。只是暫居,曼娘也不會挑剔,讓春雨等人先把陳銘遠的官服和憑證尋出來,先去縣衙拜堂官才是正經事。

    驛站的人打來熱水,陳銘遠洗把臉梳了頭正在換衣裳就聽到外面驛丞道:「二太爺,三太爺來拜。」陳銘遠忙繫好衣帶迎出去。本縣主簿姓宋,一張圓圓胖胖的臉,滿臉和和氣氣的笑容,這院子小,兩人作揖打拱後也就在驛站廳上閒坐。

    宋主薄是本地人,官話講的不甚好,口音有些濃重,陳銘遠要竭力去聽才能聽懂。不外就是先道幾聲辛苦,然後說知縣已經知道陳銘遠到了,不過礙於朝廷法度,這才沒有先來拜訪。

    陳銘遠自然也要先謝過,兩人互相客氣一番,陳銘遠也就和主簿一起往縣衙去拜見知縣。在路上走了這麼多天,總算到目的地了,曼娘也覺得十分輕鬆,要來水給睞姐兒和自己都洗了澡,又讓錢媽媽帶了春雨去街上瞧瞧,可有什麼好吃的,或者稀罕吃食。

    錢媽媽領命而去,曼娘拿了塊驛丞送的點心逗睞姐兒,睞姐兒接過咬了一口就嫌惡地丟掉,女兒從沒如此。曼娘往她手上打了一下,撿起這塊點心咬了口,一股子甜味,還有一股膩膩的油味,難怪女兒不愛吃。

    但曼娘還是把這塊點心吃完,接著拉過女兒的手:「你要曉得,東西都是難得到的,就算不愛吃,也沒有咬一口就扔掉的。」睞姐兒聽不大懂,只是點著小腦袋。春雨已經走進來:「奶奶,這街真短,城也小,就只有兩條街像點樣子,別的都是泥濘地方。錢媽媽見這桔子不錯,買了些讓我先送過來。」

    說著春雨把這桔子遞過來,曼娘見這桔子雖不甚大,卻色澤金黃,拿一個過來給睞姐兒剝著:「這裡風土人情都和京城不一樣,你們以後要多和周圍人問這裡的話,別說什麼京城的話了。」

    春雨應是:「奴婢省的,不過是順嘴說說,不過奴婢方才一路行去,見街雖不大,買東賣西的人不少,聽說這裡靠海,還有賣外洋來的貨的店呢。」桔子很甜,睞姐兒吃了一整個還要,曼娘拿帕子給她擦著嘴:「吃多了上火,到時你又肚子疼,明兒再吃。」

    睞姐兒的小嘴嘟起,只有把頭低下,已經傳來錢媽媽的聲音:「春雨,快過來幫我把東西提到廚房,差不多該做晚飯了。」春雨哎了一聲就走出去,曼娘把女兒拉過來:「怎麼,不高興了,可是什麼事,都不能由著性子來。」

    「姐兒還小呢,奶奶現在就教,未免早了些。」曼娘聽見金嬤嬤的聲音,忙站起身道:「嬤嬤坐,這地方小,委屈嬤嬤了。」金嬤嬤坐到曼娘身邊才請曼娘把手伸出來,診了雙手才道:「原本我還擔心這一路辛苦,***身孕會不好,可方才看來,奶奶這胎像很穩固,這胎,十之八|九是男胎。」

    曼娘六個月的肚子已經不小,聽了金嬤嬤這話就道:「原本我也覺得,這胎要是個男孩才好,可走了這麼一路,倒想著,只要這孩子好,不管是什麼都好。」金嬤嬤笑了:「兒女雙全是福氣,奶奶為人這麼好,怎沒有這樣的福氣?」

    睞姐兒在旁直點頭,曼娘捏下女兒的小鼻子:「什麼都聽不懂,只會點頭。」睞姐兒嘻嘻一笑,往娘臉上親一下就指向那盤桔子,曼娘不由搖頭:「你啊,都說了不許多吃。」老年人瞧見孩子都是喜歡的,金嬤嬤也不例外,笑的臉上都開了朵菊花:「姐兒這般乖,等哥出世,定是個好姐姐。」

    睞姐兒小腦袋還是一點一點:「好姐姐、好姐姐。」曼娘摸摸她的頭:「知道什麼啊,好姐姐?」還是纏不過,給她拿了個桔子慢慢剝著吃。金嬤嬤笑著道:「這福建,雖說山高路遠的,天氣還和京城不一樣,你瞧,這都十一月了,人都還穿夾的。聽說一年到頭,也穿不了大毛衣服。這地方還有不少稀罕吃食,有些,京城裡的人都沒見過。」

    京城是天下最繁華的地方,每年也有無數貢品進上,什麼荔枝、香蕉,這些京城不產但都遠道進貢到天子面前。曼娘生長在富貴人家,見識自然和外面人不一樣,不由笑道:「嬤嬤的意思我明白,若我是那樣人,也就不會陪了夫君到這來了。」

    金嬤嬤臉上笑容沒變:「小的也不是這樣意思,只是婦人家懷了孩子,想法和平常不一樣。」兩人正在說話,冬雪走進來道:「奶奶,主簿家的太太來了。」曼娘忙讓冬雪請進來。宋太太和她的夫君也差不多,也是個看起來很和氣的人,和曼娘彼此見禮,寒暄過才道:「這地方不大,歷任官員少有帶家眷上任的,原來的縣丞都是住在縣衙裡,可現在陳太爺帶了家眷來,太爺的意思,是想請陳太爺在外面尋座宅子。」

    宋太太的官話比她丈夫講的好多了,曼娘是真沒想到這地方竟小到縣丞連單獨的衙門都沒有,微微一笑道:「來的匆忙,也沒打聽清楚,既然如此,還請宋太太出個管家,帶我家下人去尋宅子。」

    宋太太哈地笑了聲:「陳奶奶您真是大戶人家出身,還當這是大地方呢,這地方統共也就兩條看得過去的街,你家人口不少,這宅子難找。」曼娘不由用手扶一下額頭:「若不是宋太太提醒我,我還真沒想到這點。還請宋太太幫個忙,替我尋一所合適的宅子,你也看到了,我家馬上就要進人口了。」

    宋太太十分滿意曼娘的語氣和態度,對曼娘也親近了些:「瞧您說的,我們夫君都在一縣為官,我們又是本地人,幫著些是最應當不過的了。」曼娘又謝了,宋太太才說就在驛站後面有座宅子,是兩進的,什麼都齊還有個小花園,離縣衙也近,曼娘要喜歡,用過晚飯就過去瞧瞧。

    正好這時錢媽媽來回,說晚飯已經好了,曼娘留宋太太在這用飯。宋太太辭謝不過,忍不住嘖嘖讚道:「果然是大家出來,這做派,真是……」曼娘曉得她是尋不出詞來形容,只是微微一笑請她用飯。

    作者有話要說:龍巖蜜桔雖然不是龍巖產的,但福建產好桔子和好水果是真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