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曼婚

龍騰世紀 35退婚 文 / 秋李子

    京城的雪比家鄉的大多了,曼娘戴了昭君套,披了斗篷,坐在亭裡望著雪,身邊的紅泥小爐火光正熱,上面的酒已經熱了。琦玉笑著把酒壺從裡面拿出來,給曼娘斟酒:「這酒這時候喝最好了。可惜我們總是女子,不然學他們男子一樣,傳幾個唱曲的在那梅花下唱曲,我們聽著,喝著酒,那才叫樂呢。」

    離那日在俞家撞破已經一個來月,京城的天氣也急轉直下,當曼娘走出屋子的時候,已經下了三四場雪,要穿棉襖棉褲,有性急的,已經把皮毛衣服翻出來早早套在身上。徐家這邊要退親,俞家那邊自然不肯,先是俞泠要親自見曼娘,被徐家推辭了。

    後是徐琴來了,曼娘不能見俞泠但總要見徐琴,畢竟徐琴是自己姑母。徐琴開口所說的,不過就是孩童時結下的親事,哪能斷了?綿珠那邊,已經打算給她議親,定會讓她在曼娘嫁過門之前把她嫁出去的。曼娘看著徐琴,知道這是不愛理世事的姑母所能做出的最好辦法,只是輕聲道:「姑母的苦心我是明白的,但姑母當日和姑父堪稱神仙眷侶,想必也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綿珠和泠表哥既有情,又那樣情深意重,還請姑母成全他們,讓世間多添一對神仙眷侶也好。」

    曼娘這樣說,徐琴反不好再說下去,若不是曼娘沒有和俞泠早早定親,徐琴是會成全他和綿珠的。此時對著曼娘這通情達理的話,徐琴的唇不由抿緊,過了好一會兒才道:「可是,苦了你。」

    曼娘低頭不語,陳珍蘭的話又在耳邊:「雖說你和你姑母是很親了,可是綿珠於她,也是七八年的情分,況且綿珠那個丫頭,察言觀色做小伏低樣樣比你強。你姑母只是因不肯背背棄盟約的名聲才力主踐約。可她看見綿珠傷心,怎會不難過?日子久了,難免會怨你。曼娘,到時婆婆和丈夫都怨你,你在俞家,竟是沒有立足之地。」

    今日瞧來,五姨母的話是沒有錯的,抬頭,曼娘已經平靜地道:「姑母疼我,我是明白的,可是天下難得碰到有情人,自要成全。」徐琴已經握住曼娘的手:「好孩子,曼娘,說來也是你泠表哥沒福氣。這些日子你不知道我有多熬煎,看著綿珠那樣傷心,我也不好受。」曼娘努力讓自己面上露出笑容,反過來安慰徐琴:「說起來,綿珠姐姐在姑母身邊,也給姑母解了不少悶,幫了不少忙。她既和泠表哥日久生情,我,又怎好做那棒打鴛鴦的棒?」

    徐琴已被曼娘勸說過去,自不會再和曼娘多說,也就去尋徐啟,爽快答應退婚。徐啟見徐琴點頭同意,忙尋了人來,各自寫了退婚書,又把當日的原聘返還。至此,徐俞兩家婚約正式不作數,至於俞泠什麼時候娶綿珠,曼娘不想聽也不想問,在徐府難免會遇到堂姐妹們各樣的眼光,有像十一小姐那樣同情的,也有像十二小姐那樣幸災樂禍的。

    伯母們有像二奶奶一樣不當回事的,也有像四奶奶一樣明是關心暗是嘲諷的。更何況信已經送到家鄉,只怕祖父那裡還有話說,曼娘索性藉著身子不是那麼好,躲到邱家來養著。琦玉姐妹和曼娘本來就好,又得了陳珍蘭的囑咐,不會問東問西,名為關心實為揭瘡疤,日子倒也過的自在。

    今日是聽的後院紅梅已開,姐妹三人約了在這亭內賞白雪紅梅,曼娘聽了琦玉這話就笑了:「這樣靜靜地聽雪落看梅花開有什麼不好,要讓那些人來唱曲,倒生生地把雪給嚇跑,梅花給嚇落,才叫煞風景。」琦年看著曼娘和琦玉飲酒,手悄悄地伸過去,琦玉已經啪地一聲把她手打落:「你還小,和我們說話就是,喝什麼酒,要讓娘瞧見,又該罰你了。」

    琦年拉著琦玉的袖子不依:「姐姐,不要告訴娘,我只喝一杯,就一杯。」琦玉的臉板起來:「不成,一口也不成。這酒比平日的烈些,你喝花彫一杯都倒,更何況這個,還是乖乖地好好地賞雪看梅,再聽姐姐們說話。」琦年的腮幫子鼓起來,眼珠在眼眶中轉啊轉,突然歎一聲:「哎,要人多些,比如林姐姐和陳家表姐都在了,我們也好玩聯字成詩,還能賭賽,誰輸了誰就去那荷花池上走一遭。」

    琦玉一根手指點在妹妹額頭上:「就你調皮,這荷花池雖說凍上了,可冰只怕不夠厚,到時掉下去,那才叫麻煩。」琦年嘻嘻哈哈地笑了。提到林琉玫,曼娘不由想到新安郡主。

    新安郡主要另嫁的事這些日子鬧的很厲害,林家雖不好主動站出來說不許新安郡主嫁,但要攛掇幾個官員,讓他們上奏說女無二嫁之義,況且新安郡主又是宗室女子,更當為天下女子表率,哪能沒了丈夫就要再嫁,久而久之,天何以為天。

    這樣的話若說別個也夠了,可新安郡主從小被福王嬌寵長大,當今陛下還要稱她一聲姑姑,早已習慣自己說自己做,哪受得了別人這麼一頂帽子壓下來。竟直入皇宮求見太后,說要自己不另嫁也成,但夫妻本為一體,天下沒有只要求妻子的道理。只要滿朝官員,喪偶者再不娶妻,更不納妾,也無寵婢,不置孌童,從此清心寡慾,做天下有情有義人的表率。

    太后被新安郡主這句話噎住,滿朝官員,喪偶之後不娶妻的有,不納妾的少,沒寵婢的尋不出,至於孌童這種事,就更是個個心知肚明不能講出。過了許久太后才勉強說出一句,夫被為天,女子為天守也好,新安郡主只是冷笑著道,皇家宗室女,難道不比一個庶民丈夫來的尊貴?況且已守五年,夫妻之義已盡,還請太后恩准再嫁。

    太后實在沒有了話說,想發怒就想到新安郡主畢竟是福王的獨女,到時福王真哭哭啼啼來到自己跟前,一口一個先帝什麼的,別說太后,連皇帝都要避讓。畢竟女子再嫁,民間盡多,皇室之中公主郡主雖無再嫁先例,但縣主鄉君等是有再嫁的。這也算不上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新安郡主又沒強搶了民間男子充作禁臠,更沒有無媒無證跑去苟合,她不過就是想正正經經地再嫁一回。

    至於徐家那邊,徐啟家世相貌人品,也足夠配得上新安郡主,這件事太后既拿著為難,索性就當沒有這回事,由著新安郡主去。至於那些送上了的奏折,皇帝也批了一個,朝中無數大事,誰又去管這些小事。這樣的批語下來,眾人也都傻了眼,曉得皇帝和太后都不管新安郡主另嫁的事,那就隨新安郡主的心。

    只是新安郡主也曉得徐啟這些日子在忙著曼娘退婚的事,並沒遣媒人上門,不然再過些日子,只怕媒人就要上徐府的門,徐啟到時就騎虎難下,很可能很快就會答應。

    有這麼一位繼母,還不知道日子是怎麼樣的,曼娘想歎氣,可看著琦玉姐妹的笑臉,還是笑著道:「琦年妹妹才十一歲,正是愛玩耍的時候。」琦玉搖頭:「可她也調皮的太過了,前兒去萬尚書家喝壽酒,她啊,竟然把酒壺藏在假山那裡,害得人家下人尋了許久。娘知道了,又狠狠說了她頓,還要禁足,可這丫頭,怎麼能禁得了?」

    琦年的唇撅起:「姐姐,是那下人以為我是小孩子好騙,我才把她酒壺藏起來,讓她也要著急,不然她還真以為小孩子就可以隨便騙。」琦玉點一下她的額:「是,是,你最有理,可那是在別人家,下人不好了,你去尋人說就是,哪有你這樣做的。」琦年又膩向琦玉那邊撒嬌。

    亭外已經傳來笑聲:「你們姐妹倒樂呢,可賞我一口酒吃,我進來這半日了,走的身上發冷。」來的是陳銘遠,曼娘等人忙起身招呼,丫鬟已經端把椅子在旁邊,陳銘遠把手往火爐那邊烤了烤嘴裡嘀咕道:「五姑姑說家裡紅梅開了,讓我來賞梅。我就跑來了。」

    琦玉哦了一聲:「原來銘遠表哥是從後面進來的,我就說呢,怎麼沒人通報一聲。」陳銘遠已經自己斟了杯酒喝了:「通報來通報去怪煩的,不過這會兒,五姑姑也該曉得我來了。」說著陳銘遠看向曼娘:「徐家表妹的身子好些了嗎?原本想去瞧你的,可又怕你煩,也就沒有前去,對不住的很。」

    曼娘淺淺一笑,並沒答話,方才陳銘遠進來時候,曼娘就想起陳太妃壽辰那日,陳銘遠眼裡的那絲憐憫,想來那個時候他就已經知道了綿珠和俞泠的情意,若他能告訴自己一聲,不,只要提醒自己一句,也不會當場撞破,讓自己如墮冰窖,竟纏綿病榻一月。

    看著曼娘臉上神情,陳銘遠心裡不由有些愧疚,按說該早早告訴曼娘的,可又顧忌和俞泠的兄弟情,再說男子娶妻納妾也是平常事,可沒想到竟給曼娘帶來那麼大的傷害,當場撞破,纏綿病榻,之後又退婚。雖沒鬧的滿城風雨,可對曼娘還是有些影響,陳銘遠期期艾艾開口:「曼娘表妹,這事,我早就看出些蛛絲馬跡,可是,男子納妾,本是……」

    不等陳銘遠平常事三個字吐出口,曼娘已經冷笑道:「本是平常事,再說,你們做男子的,自是維護著男子,全然不顧女子的心情。銘遠表哥,你也有姐妹,你若曉得,姐妹已定下的親事,那男子偏偏心裡有另一個人,你會怎麼想?」

    作者有話要說:呼呼,三更已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