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的威望,加上糜竺的人品保證,商業司的建立總算是提上了日程。
實際上,以青州目前的狀況,王羽若是想通過決議,只要下道命令就足夠了,不需要反覆磋商討論。
截止目前,青州的各項政令基本上都是為了戰爭而服務的。屯田是為了積蓄糧草,對工業方面的改進是為了更好的武裝部隊,發展商業則是為了籌集更多的財富,教育是為了培養人才。這一切都是為了在爭雄天下的過程中佔據先機。
不過,這其中也有區別。
教育和屯田是最簡單的,這裡說的簡單,並不是說這兩項工作本身很簡單。實際上,屯田對組織力和對農業的瞭解要求很高,若是那些連黍麥都分不清的人,就算再有學識,也很難在屯田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教育更是複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涉及到人的事務,沒一個簡單的,培育人才可比種田複雜多了。
關鍵的問題是,這種事在華夏歷史上,有很多先例,同時也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還有國淵、王修這種對屯田很有研究的幹才,蔡邕、管寧等教過學生無數的大儒相助,王羽只要確立方略,放手讓屬下去做就可以了。
就連工業方面的問題,田豐的抱怨也主要集中在王羽提出的那些技術向的理念方面,組織生產什麼的則沒多大問題。
將工匠集中起來,組織生產,在秦朝時就有先例。田豐對秦朝未必有多少研究,但照貓畫虎的本事總是有的。
在這方面,王羽的變革不算大,前景也可以預期。就是把工匠當成讀書人對待唄。這種轉變,屬於觀念問題,只要思路清楚了,做起來就很簡單了。
只有商業不行。
華夏歷史上,商業從來都沒佔過重要地位。雖然有呂不韋、范蠡這種在歷史上留名的人物,但他們真正登上歷史舞台,都是在棄商從政之後,歷史上的糜竺也正是如此。
正因如此,有關於商業司的話題才進行了這麼久。轉變觀念的同時進行政策細則的修訂,確實不是一般的複雜。
商業司的掌舵人,糜竺自是責無旁貸。除了他和王羽,幕府內部沒幾個人對商業發展的前景有足夠的信心,憂心忡忡者倒是大有其人。
熱情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卻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想想看,讓一個自己都沒信心的人來執掌,商業司的前景將會變得多麼黯淡?
糜竺為此也是提前做出了決定,將家族生意全部交給將軍府,一心一意的搞好商業司。
商業司長是個新職位,王羽對其的定位與農業相當。主管全國農業的大司農是朝廷的九卿之一,由此可以對這個新職位做出相應的評估。
王羽的回報還沒完。宣佈了對糜竺的任命之後,他又任命糜芳為新設的城陽郡太守之職。再加上作為將軍府從事的糜貞,東海糜家算是徹底完成了由商人到新貴的轉變。
當然,對此。眾人或者會羨慕,但沒人會提出異議。
在很多人眼中,糜家本來就應該享受外戚的待遇,再考慮到糜家在大戰中做出的貢獻。目前的地位,委實算不上多高。
藉著這個機會。王羽又宣佈了對其他幕僚的任命,田豐為長史兼冀州刺史,實際相當於青州軍事集團的丞相。國淵為司農卿,審配為廷尉,王修為府卿,分別與九卿的大司農、廷尉、少府相應。
司農掌管農事,毋庸多說;廷尉負責刑律,因為田豐提出的反腐問題,王羽順水推舟,命這二位商量著搞個商業法出來,順便再搞出個廉政公署之類的機構,專門監督商業司。
九卿的少府管的本是皇室的錢財和皇帝的衣食住行事務,加上山海地澤之稅。王羽沒有稱帝,王修自然沒有前面那些職責,他這個職務實際上算是青州的財政部長,專門管錢財收支,和即將推行的貨幣改革。
至於工業方面的事務,王羽勉為其難的先自行處理,等徐庶聯繫上長安那邊再說。
國淵干的還是本行,自無異議;田豐和審配就有點犯愁了,立法固然不是壞事,可問題是,這商業法不但事關重大,而且史無前例啊!這要怎麼個搞法,肯定是要大傷腦筋的了。
但他們還沒法推拒,畢竟這個提議是田豐自己提出來的,也只能在心裡叫苦了。
最頭疼的其實還是王修。
以通常的觀點看來,鑄幣是樁美差,不過,青州的貨幣改革和從前的大不一樣。不是收集好材料,開爐煉製就行了的。這其中囊括了很多,很複雜的程序。
首先,要回收轄內百姓手中的舊幣。目前世面上流通的錢幣有很多種,公信力最強的,就是漢武時代流傳下來的五銖錢,其他諸如漢靈帝搞出來的四出五銖,董卓的董氏小錢,黃巾軍搞出來的太平百錢,以及各路諸侯、豪強私鑄的錢幣等,五花八門的很多種。
其中董氏小錢是最坑爹的。
五銖錢本就不重,漢代的計量單位中,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為一銖,五銖也就是三到四克。董卓鑄造的小錢都是不到一克的,漢末的第一次物價飛漲,固然有戰亂的影響,但更多的還是因為董胖子造的孽。
鑄錢就是賺錢的活兒,就應該怎麼賺錢怎麼搞,偷工減料不在話下,這道理連董胖子都懂,可王羽卻偏偏不懂。
他提出來的要求是,要盡量公平的回收百姓手裡的舊貨幣,足金足兩的推行新貨幣。在他構想的新式貨幣體系中,銅幣不再是唯一,金幣、銀幣將會取代銅幣的主流地位。
這種事,想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是一般的難。
回收舊貨幣涉及的問題已經很多了。
如何制訂讓百姓都信服,將軍府也不太吃虧的兌換比率,就是個大麻煩。此外,如果訂得價格太優渥,如何防止有人鑽空子,從境外倒賣錢幣入境,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如果再考慮到敵對勢力有可能從中作梗的問題,王修只覺一個頭有兩個大。
還有就是金銀材料的來源問題,漢代的金銀還沒有進入流通領域,主要原因是太少,不敷使用。其實一直到了明朝,金銀始終都不怎麼夠用,華夏太大了,人也太多了,老百姓又很有積蓄財富的傳統,就是有金山銀海也是不夠用的。
聽到王羽要把這項任務交給自己,王修一點都沒體會到升職、受重視的喜悅,倒是很想哭一場。
「叔治,你別擺出這副表情,事情沒那麼可怕。」
王羽大包大攬的寬慰道:「放心吧,材料什麼的,本將自會解決,你只管把前期工作做好就行了。風聲先放出去,讓民間自發的抵制董氏小錢、太平百錢那些劣幣,同時在暗地裡對這些劣幣進行收購。流通問題,可以讓工坊先仿製一批五銖錢來用……」
「臣自當盡力。」一聽這話,王修放心了。事情再難,有材料,有時間,就不要緊,怕的是主公急於求成。
商議到這裡,那千頭萬緒的一堆政事算是有個眉目了,眾幕僚想著各自的心事,紛紛告退,王羽終於又空閒下來了。只不過,這一次的空閒只是表面的,他要心裡盤算的事可比開會之前多多了。
他不是礦工出身,當然沒本事提升這時代的探礦、採礦技術,金銀礦什麼的,他只知道山東招遠有個金礦,應該在領地之內,但具體的位置他卻完全搞不清楚。
他的信心來自於計劃中的那場東征。
水師東征,目標當然不可能是跨越太平洋,王羽的目標是朝鮮半島和倭島。
儘管後世的棒子和鬼子很討厭,但王羽決定動作,卻與報復什麼沒關係。那倆地方如今還是不毛之地,連個統一的政權都沒有,只有些土著部落,報復?報復誰去啊?
名義上,這場東征是為了收復遼東四郡;對武將們的說法,是為了征討不臣的同時,操練新兵。但實際上,東征沒有別的目的,就是為了錢!
半島是跳板,倭島上的金銀才是最終目標!
倭島沒什麼別的出產,金銀礦卻極多,特別是在本島中國地區的石見銀礦,完全就是一座裸露在地表的礦脈!儲量同樣極為驚人!要找這座礦,都不用專門的人才,只要多派人手到處搜索就可以了。
因為半島和倭島都只有些土著部落,東征還可以為將來的殖民戰爭積累經驗。
不用太多,只要大舉開發了石見的礦藏,先期的白銀供應就足夠了。等到統一戰爭開打,倭島的其他礦藏也應該能開發出來了,實現貨幣改革的條件,還是具備的。
航海技術方面,從後世的資訊中,王羽知道,東吳的海船可以到達琉球,乃至呂宋。現實中,他見過公孫度從遼東派遣來的海船,以此推論,從東萊至半島,再從半島至倭島的海程應該是沒問題的。
就等著遼東方面下次來做貿易,就可以將東征之事提上日程了。整理了一遍思路,沒發現什麼疏漏,王羽不由興奮的捏了捏拳頭。
「主公,什麼事這麼高興啊?」
想得入神,一時沒留意身遭情形,直到聲音入耳,王羽這才發現有人進來,抬頭一看,卻是賈詡笑瞇瞇的正踱進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