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第一強兵

正文 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 文 / 鱸州魚

    「主公,您要恢復告緡令?」糜竺驚疑不定的看著王羽,話語中帶著顫音閱讀

    華夏文明一貫趨於內斂,而非擴張,不是沒有緣由的。

    自從秦始皇橫掃**,一統天下後,一個世界上史無前例的龐大帝國就誕生了。於是,如何讓這個帝國長治久安的問題,也浮出了水面。

    從明太祖朱元璋的經歷中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治理天下,往往比打天下更難。秦國的興衰,似乎同樣也驗證著這個規律。

    單以對商人的處置來說,無論是變法求強的商鞅,還是雄材偉略的秦皇漢武,都沒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商鞅的辦法是重農抑商,拚命削弱商人的地位,污辱其人格,突出者如不許商人作官,不許商人乘車馬、衣絲綢、置土地,以打擊商業。

    嬴政基本上算是商鞅的忠實信徒,統一天下後,他將商鞅的抑商政策推廣至全國。漢武帝則比兩位前輩更狠,他直接推出了告緡令。

    告緡是算緡的延伸,以後世的觀點看來,算是一種財產稅。簡單來講,就是官府對商人的財產進行清點、核算,然後編造名冊,作為徵稅的依據。

    這裡說的財產,包括家裡的錢財、貨物,車船交通工具等等。反正只要是商人,家裡又沒有官吏、三老、戎邊軍士在,就要為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繳納重稅。

    因為稅率很高,所以商人們千方百計的藏匿財產以避稅,漢武帝的對應之道是鼓勵告發。他命令楊可主管其事,令民告緡者以其半與之,就是被告發者將會遭受沒收財產的出發,告發者則能得到賬款的半數。

    這個政令是抑商政策發展到極致產生的怪胎。基本上和搶錢是一個路數的。作為商業世家,糜家對告緡令這種怪胎自然是深惡痛絕的,沒想到一向主張農工商並重的王羽突然提出了這個,饒是糜竺城府不錯,還是一陣心驚肉跳。

    「告緡令?那是什麼?」王羽是個歷史小白,對這麼深奧的東西當然一無所知。

    看到他的不似作偽,糜竺這才放下了心思,簡要將這項政令解釋了一遍。

    「原來如此。」王羽不得不感歎,古人其實一點都不笨。後世總覺得古人重農抑商,純粹是觀念問題,實則不然。漢武帝手段是很厲害的,只是國家太大,他實在找不出既能讓國家從商業中受利。又能細水長流的徵稅辦法來。

    「這種辦法當然不能用。」王羽搖搖頭,寬了糜竺的心。

    告緡令比殺雞取卵的還要糟糕,這項法令的最終結局,就是把民間的商業一棍子打死,使得商人與地主、官僚合流,催生出了大量官商,最後變得形同虛設。國家和百姓都無法從商業活動中受利。政府財政日漸窘迫,民間的貧富差距也拉得越來越大。

    拋去大航海時代那些或浪漫,或驚險刺激的色彩,其實那就是歐洲各國競賽似的。展開的一場全面商業擴張。王羽的青州新政正是以此為藍本制訂的,想以此來主導華夏未來幾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格局,又豈會如此急功近利?

    商業是讓財富流通起來的唯一途徑。而財富這種東西就像是水,流動起來才會越變越多。一潭死水只會逐步消亡。

    「只要制訂合理的稅率,算緡這種方式就不是那麼難以接受了吧?」華夏歷代雄主都沒法解決的問題,王羽當然也沒辦法輕易解決,他只能盡量提出合理的方式。

    「可是,商人趨利,若沒有人告發,也不嚴加監督,就算登記造冊,登記到的數值恐怕也不可靠。稅率本來就低,再被人偷稅漏稅一番,各地衙門勞師動眾收取的稅款,說不定會得不償失。」

    國淵是個很標準的華夏讀書人,他對商業的理解,不比商鞅高多少。他總覺得鼓勵商業是不務正業,雖然戰時可以享受到一些便利,可等到戰爭結束,商業終究還是得退到次要位置,將國策導回重農的正軌。

    在他看來,王羽之前的政令,應該就是為此而做準備的。

    王羽將商人和官僚區分開來,嚴令官員以及官員的家族不許經商,在戰爭中又欠了糜家大筆的債務,無疑就是打算日後用官位,償還糜家的欠債。

    因此,國淵對商業變法一直沒怎麼在意,可今天看來,主公似乎很認真的在討論建立商法的可行性,他就不得不打起精神,好好的給主公潑幾盆冷水了。

    「子尼所言甚是。」王修附和道:「商人盈利,不在於在家守業,須得在外奔走經營。若其有心避稅,大可常年在外不歸,如此一來,他家鄉所在之地,又如何統計其經營所得?令其完稅?」

    青州的幕僚之中,內政方面,除了田豐,就以國淵、王修的資格最老了,這倆人一開口,說的又是長久以來約定俗成的觀點,氣氛頓時為之一變。除了田豐之外,其他人都在點頭,躍躍欲試要發言的人也不在少數。

    糜竺見勢頭不對,連忙出言反駁:「連高祖都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商人餐風露宿,擔驚受怕的在外奔波勞碌,還不是為了煊赫家門?豈有為了避稅,就不回家的道理?」

    「再說,除了我青州之外,其他地域無不奉行傳統的重農抑商之策,主公對商人之恩,如同再造,就算商人再怎麼重利輕義,也不可能全無觸動吧?商人也是人,或許有些勢力,但絕不儘是狼心狗肺之人!」

    王羽入主青州的時間本來就不長,在內政上下功夫的時間更短,目前幕府之中,除了糜家兄弟之外,就只有關寧是商人出身的了,其他的都是傳統的士人。

    後者初來乍到,作為建築師和包工頭。這些天幾乎連睡覺都在工地上,無暇也沒資格來參與議政。而糜竺知道弟弟壞事的本領遠強過正面作用,也沒帶他來現眼,以至於這一刻顯得相當的勢單力薄。

    「子仲先生以人性本善立論,本身就存在問題;以施恩望報來期盼他人,更有緣木求魚之嫌,非立法之基也。」

    作為降臣,審配一直很自覺,在議政時很少發言。只是帶著耳朵來聽,不過,他畢竟不是個全無想法之人。先前的幾次,基本都是王羽在說,光是消化聽到的那些新奇的理念。就夠審配忙活的了,今天王羽顯然更傾向於讓所有人各抒己見,審配自然不吝於發言。

    他的發言角度,與國淵等人不同。因為他是法家信徒,崇尚的是人性本惡,主要反駁的也是糜竺說的人情世故方面的論據。

    「如果不回家就可以省下更多的錢,自然就會有更多的人願意離家在外。如果繳稅是為了酬恩。那麼,商人們想必會給恩情標上個價碼,等到還完了,他們再逃稅。心裡就沒什麼可過意不去的了。」

    糜竺語滯。國淵等人是從重農抑商的角度提出意見的,他自然要據理力爭,哪怕擺功勞和資歷也在所不惜;可審配是從立法實施的角度上來說的,其中牽涉甚多。他一時間哪裡想得清楚?

    「那……那你說此事該如何處置?」

    審配一板一眼的說道:「別無他法,只能加強各地之間的聯繫。將主公提議設立的商業司從地方官府中獨立出來,與地方政府配合,卻不完全受其約束,專門對各地的商人進行管理,收繳稅款,懲罰奸商。」

    「可是這樣一來,人力成本就太大了。」國淵、王修都是眉頭緊皺:「人員往來,消耗已是不小,依照正南所說,往來各地的還有大量的資料,並且在商業司中,還要有大量擅長算籌的文吏,就為了區區商稅,如此大動干戈,是不是有些因小失大呢?」

    他們質疑的對象是審配,但眼睛看的卻是王羽。

    「另外,」一直不動聲色的田豐也開口了:「如果真要建立商業司,刑律方面也要跟進,若不然,就算商業司運作正常,也無法阻止少數奸商向官員行以賄賂,令後者損公肥私。」

    人多計廣,在場這些人都是才智高絕之士,雖然各自所持的觀點和理念不同,但你一言我一語的說下來,倒是把商業稅的相關種種,都說到了。

    讓王羽自己回憶,一時三刻還真就搞不定,現在被眾人這麼一討論,他的思路也是漸漸清晰了起來。

    等眾人說的差不多,提不出新的意見了,王羽豎起一根手指,意味深長的說道:「要獲利,就必須得投入,所以,商業司的建立勢在必行。子尼幾位的擔憂固然有其道理,可你們卻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你們判斷商業稅規模的標準,是從前,實行抑商政策的從前,而不是商業全面發展的今後!」

    國淵的眼神透露出了一絲茫然之色。商業大發展是什麼樣的,他完全想像不出,因為歷史上沒有可借鑒的例子。

    以糜家為例,沒錯,東海糜家是天下聞名的巨富,在河北大戰的後勤供應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有誰知道,糜家這些家業,是幾代人的努力才造就出來的呢?

    答案是五代!

    一般來說,二十,或三十年就可以視為一個時代了,糜家的發達,可以追溯到東漢光武中興時期。從一介普通豪強,取得了地方官吏的職位,而後苦心經營,歷經了一百多年,這才有了糜家如今的規模。

    這是華夏的豪強通常的發跡模式。

    看似龐大的財富,如果分散到一百多年當中去,其實也算不了什麼。糜家對青州的支援,作為厚積薄發的一種政治投資很給力,但若是換成王羽主張的交易稅,將軍府能從糜家得到的財富並沒有多可觀。

    糜家尚且如此,中原雖大,又有幾個糜家呢?

    所以,國淵並不是很看好王羽勞師動眾的計劃,他認為,除非像漢武帝那樣狠撈一筆,否則這個所謂的商業司,只會造就一群贅員。

    現在,突然被王羽問了這麼一個問題,他自然無法回答。

    見國淵不能答,王羽轉向糜竺:「子仲,你覺得呢?」

    糜竺高聲回答,表情語氣中,洋溢著滿滿的信心:「如果沒有從前的抑制,以我青州目前的態勢,造就一個糜家,二十年足矣!若是海外的財富果然如主公所說,十年造就一個糜家又有何難?等到將來天下太平,大漢雄師旌旗所向之處,縱是一夕之間,出現糜家這樣的巨富,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

    現場一陣騷動。

    幕僚們都被糜竺的話嚇到了。

    他們很少對商業加以關注,故而也沒有很明確的概念。可對糜竺的為人,包括初降的審配在內,所有人都有著很深刻的認知。

    此人眼光精到,魄力十足,為人頗有雅量,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出普通商人的市儈。他說話,是靠譜的。他用這麼肯定的語氣說出來的話,就算無法完全實現,也不會差得太多。

    若真有這麼巨大的財富流通起來,那主公定的稅率,不但不低,反而非常可觀啊。

    ps:注,三老:《漢書.高帝紀上》云:「舉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帥眾為善,置以為三老,鄉一人;擇鄉三老一人為縣三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