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純愛耽美 > 形意大豪李存義

第一卷 192、學武要窮其竊要 文 / 寫意朋友

    只見尚雲祥微微一動腰,然後一挺腹,飛身而來的馬某又飛身而去,摔於丈外倒在地上,抱著顫抖的雙腿直裂嘴。舒榒駑襻原來經此一擊,把他的躁骨挫傷,骨折並脫臼,被送進醫院。遭此打擊,其雙跺子腳再無能為力了。這是雲祥對狂妄傷人者略示訓誡。

    北京當時有蒙藏學校聞尚雲祥盛名,聘請到該校任教。該校師生皆為豪古、西藏少數民族,身強力壯,好摔跤角力。該校某摔跤教師自恃體強力猛,尤精摔跤,見尚雲祥個頭小名聲大,既妒嫉又懷疑,時而冷言冷語相譏,曾被尚雲祥申斥過。一天傍晚,尚雲祥去廁所,方抬腳進門,某從背後猛撲上來。他的雙手還未及身,只見尚雲祥縮身一抖,摔跤教師竟仰面朝天摔出老遠,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尚雲祥說為人該光明正大,對於暗算別人的人非常氣憤,故教訓之。

    「丹田久煉靈根本」是形意拳主要要求之一。尚雲祥當年在李存義引薦給郭雲深老先生後師承了郭腹部氣打和腹打的個中三昧功夫。一次先生在北京天橋,幾個武術界人要求他給練練腹部氣打,尚雲祥見有白臘桿二根,就讓其中身大力猛者二人持桿,用桿頭抵住他腹部。尚雲祥口中一聲「給!」兩人一齊用力,尚雲祥只沉氣一挺,二人摔出丈許遠。尚雲祥不忘當年得到李師引薦,當時郭雲深誇讚尚雲祥說:「你選擇學習形意拳是極其正確的,因為與其用功於小道,莫若致力於真傳。待你動中求靜,造到上乘絕技之時,必能恍然大悟:養得十分氣,便得十分寶,絕非虛語。」

    孫祿堂的兩隻耳朵是兩個沒底的蛇洞,繼續收灌郝為真的武式太極知識。孫祿堂是何等聰明的人,知道就算不修太極拳,懂了純真的太極拳理後形意八卦功夫也會有所提高的。各種拳術的區別不是多麼大的,正如楊健侯傳給田兆麟的楊氏太極拳老譜中所說:「太極拳與他種拳術不同之處,即在於練時之存神納氣,其形式即與其它拳術,無甚區別。若使呆練而不加以研究,則結果只平凡之人而已。」

    這會兒給孫祿堂的耳膜撓癢癢的聲波為姝:

    「如何理解氣貼背呢?任何動作,包括蓄而後發,背上都不能絲毫使勁,如一使勁背板僵硬了氣便下不去,氣下不去,勁便沉不下,所以做任何動作,特別是發勁一剎那,務必背肌要放鬆,用意將兩背下插兩肋下達腰,背呈鼓面(有含胸相襯)而不是穹背,沒有背包袱弊病,使勁能下沉集中,這是勁整的第一條件,強調氣貼背是武式太極拳一大特色,它是八法或十三身法之外的一大身法,不可等閒視之。

    「此外如推出之手,勁不長,放不遠,那就是將胸含足,將肩沉足,尾占前位,實股及胯呈鼓面,豎尾鬆鬆存在於中心,此時的手便能放長,它是」滔滔不絕」內容之一,(武式太極拳主要是蓄,所謂蓄勁如張弓,張弓乃放箭之本,因此要多研究蓄勁,身法上如沉肩,圓襠,氣貼背等等都是向腰間聚合,四肢也是不失曲蓄,始終保持弧度,這都是蓄勁如張弓的特定條件,因此,『勁宜曲蓄而有餘』,根本是為了利於發放。」

    郝為真以此助孫祿堂對內家拳術合一的研究,因此,孫祿堂後來所以能將形意八卦太極拳合一,郝先生功不可沒遏。

    郝為真有四子,惟郝月如得其拳藝。郝文桂,字月如,少時體質孱弱,三歲頭猶傾欹,及十餘歲,習太極拳,穎悟異常,體力轉強。月如既得家傳,又從李亦畬讀書,常觀其演勢及打手,益有所悟,年二十,已通曉太極拳之意。當時,武、李兩家為書香門第,不以傳拳為業,很少有傳人。郝月如則開始以教拳為業,武式太極拳得以通過郝家父子向外傳播。逐漸地郝為真所傳太極拳經過發展創造己自成一體,人們稱其為郝式太極拳。

    郝為真是李亦畬的衣缽傳人,武禹襄、李亦畬所著拳論言簡而意賅,所創拳勢外簡而內涵豐富,人多不知其底蘊,獨為真能窮其竅要。其走架打手以虛靈為體,因循為用。其功在動以習靜,而靜不撓於動,動靜兼施,不偏一方。其法始於守中,凝聚一氣,終於行氣,歸於凝神至虛,故造詣精純,獨領風***,為李亦畬門下第一人,以故桃李滿門,武派太極拳遂普及於世,衍為一派。

    郝為真教拳時,綜合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畬三家所著拳論的內涵衍變,結合時代需求,遂以起、承、開、合作為走架打手的指導方針。30多歲的郝月如來找父親,見到孫祿堂後,孫祿堂發現他竟能把起承開合的指導方針予以解釋。郝月如說:「走架每一勢分四字,即起承開合是也」。又說:「開是大。非頂撞也;縮是小,非躲閃也」。「開」要舒展,肌肉筋骨關節要放鬆,以利氣血通暢,手眼身腰步協調合一,一動皆動,勢如張弓,內氣走旋,外應百變。「合」要緊湊,精神內固,雙掌各護半邊身軀,護中用中,步法穩健,腿法快捷,發如放箭,一吐即收。開中有合,合中有開,舒展不離緊湊,緊湊胤育舒展,重心穩定,八面支撐。因此,走架時,要以起、承、開、合為指引。「起」要神聚,心靜氣斂,心不靜則不專,氣不斂便無含蓄,勢易散亂。「承」是承上啟下,要銜接自然,一氣貫串。「開」要靈敏,富於變化,不搶不墜,氣勢飽滿。「合」要圓融,手眼身心步和諧自然,每一勢的起承開合既要清楚,更須連貫,意動勢隨,真氣聚於腰,「命意源頭在腰隙」,靈活似飛鷂,步活、身活、招勢活,在圓融中求啟機,求變化。

    走架每勢能做到起、承、開、合,才能飽滿無缺,富於變化,而不留於浮滑潦草。在此基礎上,進而做到眼有神,身有譜,腳有根,空松圓和,外柔內剛,不散不懈,不僵不滯,內外相合,週身一家,一動一靜,皆有神情,外在的形態和內在的意氣神和諧統一,掌握好心靜、意專、氣暢、神斂、形順這「走架五要」,始可越練越精,步入武派太極之門。孔子曾說:「君子和而不同」(《論語·子路》),武禹襄、李亦畬、郝為真、郝月如四代人在拳理拳法上既有繼承,也有發展,是符合孔子這一深邃哲理的。沒有紮實的繼承,何來發展。沒有創新發展,勢必僵化,談何繼承!認真處理好繼承和發展的辯證關係,是學術流派能否健康發展,永葆新鮮朝氣的關鍵。

    有人認為,如果對方打不過我,我就沒有向對方學習的必要,這種想法太幼稚了,是心性不成熟的表現。李存義遇到老年董海川時,已經具備形意拳發力的一技之長,若論技擊實力絕對在董之上,但他們還是要拜董為師,目的是學習八卦掌的看似我圍著敵人轉,實則我牽著敵人鼻子轉的獨特打法。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有的老拳師當他的很多學生一入學就能把他打的鼻青臉腫,但學生還是應該誠心誠意地拜老先生為師,學藝的人心性必須如此,不然就是狹隘和幼稚。

    技擊的成就七分在人三分在藝。古往今來莫不如此。技藝的品位在於其是否能合於理。術合於理近於道則不分優劣。從這點上講形意八卦太極皆為上品之選。若單就技擊而言,形意考究發力之道,發力乃技擊之基礎,故用於技擊似更直接。所以近百年來善技擊者多出自形意一門。但太極、八卦於技擊上也各有獨到之處,只因其特點不是技擊術之基礎,故純修太極、八卦而不及其他者,欲成就技擊難矣。人言馬貴只練八卦不及其他,其實馬貴兼練少林羅漢拳,其拳路不僅有轉圈,更有直趟,出手甚硬。真正的技擊大家非博采眾長不可。其名列前茅者多為內外家兼修。其中尤以練少林、形意、查拳、通背、摔跤者為眾。他們所兼修之太極、八卦,也只是孫氏太極、孫氏八卦,也就是經過孫先生改善了的太極、八卦,與老譜的太極、八卦已有出入了。一些名師的弟子,都是原來就有其他拳術的基礎,後來又得到過名師一些指點而有成者。許多人他們的拳大多很雜,很難說哪一手是誰的,哪一手又不是誰的。任何一門藝術都有絕頂天才,晚清十一大高手就是技擊藝術的絕頂天才。但天才的弟子不一定還是天才。不是天才的師尊也不一定就教不出天才。沒有當過狀元的師傅有可能教出當狀元的徒弟,同樣,得過狀元的師傅不一定就有當狀元的徒弟。彼一時,此一時。不能由彼及此,也不能因此非彼。還是就事論事的好。

    雖然技擊是內家拳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但也不是全部。許多成名的或享有高壽的拳家都不是技擊高手。而許多技擊高手的驚人絕技一生也難得用幾次,終生默默無聞。這點學拳者不可不知。所以人人羨慕李存義揮刀上戰場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