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純愛耽美 > 形意大豪李存義

第一卷 185、別分晝夜刻苦練 文 / 寫意朋友

    申萬林由李存義幫助兩人悄悄去結果了2名土匪的小命,然後隱身世外。舒榒駑襻

    李存義知道師弟申萬林當年與郭雲深的相識過程,那是一個「不打不成交」的故事。申萬林是被郭雲深一拳「打」出來的弟子。想當年郭雲深、劉奇蘭與朝廷「御國術館」教習官、八卦掌武師董海川結拜為兄弟後,郭雲深在京師找了一份混飯吃的差事,任清宗室載純、載廉的武師,閒暇時常來往肅王爺府小敘,無拘無束,非常隨便。一日,郭雲深、劉奇蘭來找董公海川,遇申萬林正在教貝勒兵丁習練拳術,申的身形好、步法利索、功底深厚,受到了郭雲深、劉奇蘭的讚譽,唯覺不足是申萬林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到位。申萬林對郭雲深、劉奇蘭的大名早有耳聞,但不知站在場旁發議論的就是他們二位。年輕氣傲的申萬林聽到有人議論自己,感覺有些不快:「還沒有人敢在我的身前背後說三道四。」申萬林見旁觀的二人發完議論返身要走,急追,要找二人說道。郭雲深在行走中,憑習武人的敏感反應,覺得背後有情況出現,突然側身瞬間抖肩抬手,利索地把來在身後的申萬林「展」出丈把遠。申萬林懵了,卻若有所思,過去總感覺自己有能耐,今遇有比自己更有能耐者,眼前的二位武藝不可輕視他們,決非平庸之輩。申萬林從地上爬起來,來不及拍打身上的塵土,忙作揖討教,詢二位大名。得知是大名鼎鼎的形意拳師郭雲深、劉奇蘭時,立刻趴跪在地久而不起,目的只有一個:堅決拜師。郭雲深、劉奇蘭見申萬林對武藝如此虔誠且虛心好學,很受感動,覺得錯怪了申萬林,有愧疚感,認為申萬林年輕氣傲是很正常的,受了委屈但能坦然面對,表現出了習武人有涵養又謙虛的處事態度,具備習武人的條件。在劉奇蘭的佐證下,申萬林又請師父董公海川為舉薦人。申萬林向三位師父做了保證,郭雲深當場收申萬林為自己的弟子。在郭雲深的多次親自點撥下,加之申萬林悟性好,熟知武術的基本道理,又刻苦,武藝提高很快,師徒關係也非同一般。郭雲深授給申萬林高超的形意拳技藝,申萬林不分晝夜地刻苦習練,達到了技藝精湛、爐火純青之境地,成為了享譽武林界的頂級高手。又因他精通通背拳、劈掛拳、戳腳翻子拳、少林拳、鷹爪拳、太極拳、形意拳等,有「全拳王」之譽。

    傅劍秋童年上過幾年私塾,後隨父親至關東以販布為生,生活的艱辛更加磨練了他的意志,增長了他的智慧。他曾拜師尚匯川先生習少林宗法數年。申萬林出走到天津寧河(蘆台)授拳,傅劍秋便再拜申萬林先生為師,學習形意拳,因天資聰明,悟性好,得到申萬林多次誇獎。拜於李存義門下後,對形意拳的理法和拳法有了很大加深。

    關於申萬林從朝廷辭職出走聽原因,是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後,清政府滿足洋鬼子們的要求,組建了鎮軋天津老龍頭火車站「天津單刀李」李存義及弟子的「華捕隊」,把申萬林編入其中。申萬林悉知此事後,氣怒之下悄聲離開了腐臭不堪的朝廷。

    孫祿堂繼續從郝為真那兒瞭解武氏太極拳的心得竊奧彖:

    關於身法,關於三虛包一實:

    練習太極拳不能不講究身法,身法共有十三條,並非十三勢。可以先練前八法,如:涵胸。拔背。鬆肩。垂肘。提頂。吊襠。氣沉丹田,護肫等等,身法即常講的內形,內形要與外形拳架統一,要求做到精。氣。神寓於拳架之中,還要做到有知覺,如此方有意境。

    身法就是組織,如涵胸。拔背等,身法乃是組織的方法,各有一定的用處。目的是節節貫穿,不頂不丟,節節貫串,為的是能通達全身,使全身通氣,也是為了勁整媲。

    涵胸有左右兩胸,兩胸是在鎖骨以下二。三寸處,亦即肋骨微含包圍兩胸往下沉。從鎖骨到心不可彎曲,均勿含心。拔背是大椎要拔高,兩者同時進行,即一個動另一個要相應動,先空後松,用鬆肩垂肘來幫助涵胸。拔背要互不破壞,與此同時後肋及扇骨往下插,這叫做」氣貼背」,背後的機關很多,不可忽視。鬆肩垂肘要求兩處關節鬆脫開來,再配上含胸。拔背,然後才能佈於兩膊,開於手指。因為放鬆才能貫氣,氣貫於手指,一定走膊的裡半邊,這樣是為了有勁。有敏感性。

    提頂(頂勁)和吊襠,提頂要外形幫助,它是虛的,不是實的。頂勁。不伸臉。不低頭,並不在中間起吊襠作用,要拎尾骨同小腹和頂中心成一條直線。吊襠也要有外形幫助。吊襠:即尾尖前移一。二寸,但意識上可遠到幾尺。幾丈。吊襠,要由兩臂兩膝幫忙,不可各不相關,要相互配合,幫助吊襠,這就叫做裹襠。護肫如不恰當,它能破壞空松,及支撐八面。護肫是在兩肋下邊軟襠處不能匾掉,要保護它,猶如一個口袋中間匾了氣便被阻礙不能下沉到丹田,亦即無護肫,無護肫即無氣沉丹田。一定要叫口袋上下相通無阻。騰挪和閃戰也是剛柔結合,鬆肩結合,是內四外也四,即柔是四寸包住剛四寸,剛柔不分,似動不動,這就是騰挪。要周圍一寸,處處都是一寸,是精神中產生,也是陰中產生,如從精神上衡量,即實腿同肱部通過鬆肩結合成一體,閃戰者即方向也,實股是陰,陰可向任何一面滾即:是閃戰,亦即一個圓體隨便向那一端冒出一股氣來。左胸同右臀連繫在一起,也是八個合一來應用,不可一個一個地分開來用。以前所講的一個一個用是可以的,但身法不可缺一,仍是完整的,所以要幾講搓合在右合攏,合後的手開是豎掌成八字形,手指高不過肩。提手上勢的左手向前上方張開,右手要劃大圓圈,意識射向遠前方,匯成一個焦點。白鵝亮翅是丁字形,右手上升為橫,左手下推為豎。

    氣沉丹田,可以譬喻潛水艇潛在水下,外不露形。內動為內形,又稱身法。加上外形的拳法,並配以胸中腰間運化等,就是所有各個兵器我都有了,只是用時須要靈活,不可硬強強地為好。

    太極拳要做到右腿可以放在左腿的左邊,這就是靠擺法,即我的腳不可像放方桌或放圓桌那樣,都是四隻腳擺平,而成雙重,要求兩隻腳放在一根樁子,一根樁子在三虛(兩手和一條虛腿)之內,實腿是一根樁子,它叫精神,另兩手和一條虛腿叫做神氣,神氣要活,要隨屈就伸,動若江河。叫精神的這只實腿要靜,要靜如山嶽,它不可外露,即不可隨便亂動,實腿是深入地下的,而頭頂又是升騰空際的,兩者尺寸都是相等的(以上都是指動腦筋用思想)。以上幾點可概括為三虛包一實。

    拳可以不放在身上,動作全在靜中產生,不靜則不專心。此外八條線都要存在,方能自身有主,推向前面時要顧到後面,也要顧到左右兩面,方能立身中正,八不依靠

    略談一招一式,如白鵝亮翅的手法,兩膊做成丁字形,左手先一豎,右手一橫,在這兩膊中就包括著剛柔。空松。並在臂。肘。肱。腕。手的每一寸或數寸間,包涵著棚。捋。擠。按等用法。又如下勢的退步,在收前腳的同時,也附帶有剛(骨)的拔高,和柔(肉)的下降,一升一降,兩者同時進行,不可有先後。參差,拳可以不放在身上,所有動作,全在心靜中產生。心不靜則不專心,拳便散亂,一散亂便身不由主,欲要自身有主,必須保持八條線都存在,一舉動就要照顧四面八方。因此,打拳不能離開意識,以意領拳,拳才能不放在身上,從而最後達到忘形。

    啟:啟是啟。承。開。合一個節序的開端。啟,就是起勢,也就是拳的開頭。一起勢即要有聚。聚,就是各個身法的組合搓和成一個整體,不可那先那後。但聚是有些」尚氣」的,這不妨事,因為它同時在心靜和腹部放大(氣沉丹田),一起進行。這樣一靜一鬆就成為」空」(關節脫開),一空便和」尚氣」相抵消。因此,可以使氣沉丹田即存在著聚。聚,包括身聚神聚。要做到聚,切不可散。

    在練拳運動中,不要剛不離柔,柔不離剛。剛代表精神,先把精神掌握好,由分開。統一。再分開。剛是先動,同時必須保持柔的跟動。打拳時不可時起時伏。時升時降,像波浪形,必須保持一定的高低水平線,還要保持空。松。一開始練拳,便保持立身中正安祥,兩膊兩腿都要保持一定的弧度。摟膝打掌,後腿不可蹬直,兩上膊不可伸直,為了符合」動宜曲蓄而有餘」的要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