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以為練輕功要挖直上直下的坑,坑深一尺,能跳一丈,武師說這是瞎扯。舒榒駑襻最厲害的輕功武師採用後空翻的方式,能跳上一個比人高一個頭的土台。叔公說輕功跳土坑,主要不是為了練跳高,而是練踝關節的力量。練踝關節力量主要是為了攀登。所以確切的說,應該是坑深一尺,能攀1丈的牆。而不是跳1丈高。有過助跑爬牆的知道,在比較粗糙的垂直牆上跑(太光滑不行),起到決定因素的就是踝關節力量,而不是大小腿的力量,沒有踝關節的強力支撐,大小腿和腰腹肌的力量多大都用不上。就跟用鐵棍當槓桿翹石頭一樣,你力氣多大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鐵棍夠不夠硬,鐵棍如果不夠硬,你力氣再大也白搭。這個原理跟掰腕子一個道理,並不是胳膊粗的人就一定能掰手腕,先決條件是手腕的力量。
另外象輕功的走籮筐,武師說,小說上寫的也是瞎掰,作者壓根就沒去看人家練過,純粹靠幻想。傳統輕功中走籮筐,先在籮筐中填土,然後逐日取出來。武師說這個確實有這麼個練法,主要練平衡的。但絕對不像書上說的,可以在籮筐邊沿隨便跑。想想都知道,一個人再輕也有百八十斤啊,難道還真能破壞地球引力不成。不可能的。實際的練習方法是,人確實是站籮筐上,也確實是站在籮筐邊沿,但腳不是站在同一側,而是站在兩側。而且一定要踩在兩側。這樣左右腳才能互相抵消,保持平衡。所以練的時候,根本不可能做到什麼飛奔如電,只見白影團團。叔公說其實原理就跟雜技裡一個人站在木板上,低下放個圓木表演平衡差不多。只是輕功,更側重練習運動中的平衡能力而已
這兒有些人對形意、八卦、太極等許多拳法非常的敬仰,對本地的南少林拳術基本採取嗤之於鼻的態度,其實什麼叫拳法正宗不正宗阿,這兒連三覓那種10來戶人的小村子都出過武進士。九門提督,武狀元甘國寶便是際下的師傅教出來的。甘國寶是屏南縣甘棠鄉小梨洋村人,會試第三名,殿試第八名,雖不是武狀元,但確實是高名次,只是甘國寶屬於地方名人,所以鄉間把他拔高成武狀元了,因為際下村都為甘姓,且與小梨洋村同縣同鄉位置也相近,甘國寶學的應該是際下的武術。
武師說像杜心武,雜誌裡面說他,縱橫鏢路,無人能敵,號稱南北大俠。別人稱你為俠的人,最重要的標準和內容不是你功夫好。而是你這個人在江湖有人脈,有人氣,有義氣,別人尊重你。這裡面也有功夫的原因,但不是主要的,功夫是一個前提條件,但最重要的不是功夫,更不是由功夫的高低來決定的。過去真正靠走鏢為生的人,也就是賣武為生的鏢師,一般功夫都不會特別好。學的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功夫真好了,賣給誰不行啊。非得去做這風餐露宿,常年在外的事情呢。但好的鏢局,大的鏢局,確實都有高手。因為過去走鏢要走的好,不是靠功夫,而是靠江湖人脈的。一個人功夫再好也不能練成鐵人。怎麼可能因為你功夫高,就弄不死你呢。老虎還有打盹的時候。擱山路的隘口,給你砸一車石頭下來,你長翅膀都沒用啊,再說你一路打過來,你還就算打的過,也要被累死啊。鏢師的功夫主要是應付那些流寇刁民用的,所以也不用太高,功夫高手,也不是那麼容易養,也不是那麼容易使喚的。開鏢局說到死也是做買賣,也得講成本的。古代鏢局走鏢,也不是隨便走的,不是你東家想去哪,咱就去哪,全國通用。每個鏢局都有自己固定的勢力地盤的。路線也多數固定的。開鏢局的人,在自己的地盤和路線上,一般都有比較高的江湖地位和人脈關係的,黑白兩道,都有背景的。換句話說,路線上的固定的絕大多數盜匪官痞,跟鏢局都有交情的,鏢局也都有給好處的。鏢局沿途一些休息打尖的客店,都是固定的,都是熟人熟店。否則給你飯裡放點藥,你功夫好有什麼用啊。路上出個什麼意外,附近都能找到照應的。鏢師不是沒危險,危險主要來自那些流寇,也就是現在所謂的流竄犯,還有就是一些地方民風比較惡劣。有些村民,白天帶個斗笠下地幹活是農民,晚上臉一蒙就是強盜。但總體上說來,鏢局只要老大或者鏢頭在江湖能鎮的住腳,基本上鏢師的安全還是有一定保障。否則天天死人,誰敢去當保鏢啊,鏢師也是人。錢再多,也沒命重要啊。
但鏢局裡都會有高手,功夫的高低,大體跟鏢局業務規模成正比。這些高手就是鏢局的鎮局之寶。多數功夫好,而且很有江湖地位,鏢局養這些人也是需要很大的代價的。他們多數時候不是去風裡雨裡的去走鏢。多數時候都是用來處理一些江湖事務的。杜心武可能就是這樣的。可能鏢局裡都有他的股份的。杜心武可能在鏢行的時候確實有出手過,但估計也不會太多。對手也不一定就功夫多高。所以,如果認為當過鏢師的人功夫就很高,那是不瞭解鏢局彖。
杜心武家裡財勢很大的,年輕時候到處重金尋師,哪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成年後,又留學東洋,參加同盟會,接觸孫中山等人。這不是一般鄉村土財主的家庭能承受的,能有這樣的眼界見識的。你說這樣家庭出身,這樣心胸的人,怎麼用的著淪落到賣武為生,過刀頭舔血掙飯吃的日子呢。所以杜心武走鏢,要麼是受達人之托,要麼就是結交江湖人士為主的。不是為了跟人家博命的。
關於傳統武術中的絕招,其實是有絕技,沒有絕招。再好的招式,都有破解之法,所以只有在低水平的對抗狀態下,才會有絕招,而且絕招這個東西,都是可一可再,不可三。用多了,自然就被人破解了。傳統武術,對於招,有兩種對抗方式,一為解,一為破。所謂解,就是根據正常人體結構規律,力學規律進行拆解,比如你一拳過來,我可以或擋,或挑,或格,或架,或壓等等,這就是解招。但有一些招法則無解,比如一些擒拿招法,一旦被上手,則無法解開,這時候就要採取破招的方式了,所謂破招,就是並不是針對對方招法,而是通過其他條件,使他的招無法有效實施。比如擒拿,如果你不會解,你就可以通過,控制距離,或者控制攻擊手段,使對方無法有效應用他的擒拿技術。功夫其實是沒有什麼絕招的,只有低水平的對抗才有所謂的絕招。
至於動不動就要求修練幾十年,還不得其門的一些功夫法門,就算不是騙人的,也不要去學。因為就算創始人是真的修煉出了什麼神功**,也不可能能傳承的下來邳。
傳統武術是殺人術,是傷人術,所以他面對的對象都是複雜的。所以他的技法要很完備,不能有明顯缺漏。對付高的人,要有對付的技法,對付矮的,胖的,瘦的,壯的,混合型的。都要有不同技法。而散打由於有分級別,有規則保護,所以交手雙方的,身體差別不大。規則的保護,導致散打,在防守方面技法簡化。
4月1日,孫中山交出臨時總統大印,正式解職,至此,孫中山還位袁世凱的手續最後完成。
袁世凱曾對幕僚袒露心機時說:各位,你們知道拔樹的辦法嗎?專用猛力去拔,是無法把樹根拔出來的;過分去扭,樹幹一定會斷折。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左右搖撼不已,才能把樹根的泥土鬆動,不必用大力就可以一拔而起。清朝這棵大樹,是三百多年的老樹,要想拔這棵又大又老的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鬧革命的,都是些年輕人,有力氣卻不懂如何拔樹;鬧君主立憲的人,懂得拔樹卻沒有力氣,我今天忽進忽退,就是在搖撼大樹,等到泥土已經鬆動了,大樹不久也就會拔出來的。
一代梟雄袁世凱就憑這拔樹理論成了中華民.國的大總統。
4月26日,袁世凱北洋政府向英、法、德、日、俄五國銀行團簽訂借款合約,國民.黨人等認為袁意在擴張北洋軍隊,而借款未經現任國會批准屬非法。5月初,國民.黨員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安徽都督柏文蔚通電反對貸款。黎元洪居中斡旋,希望化解北京及國民.黨之爭。6月,北京免除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安徽都督柏文蔚三人的都督職務。之後袁世凱派北洋軍第六師李純部進入江西。
7月12日,被免職的李烈鈞在孫中山指示下,從上海回到江西,在湖口召集舊部成立討袁軍總司令部,正式宣佈江西獨立,並發表電告討袁。7月15日,黃興抵達南京,組織討袁,宣佈江蘇獨立。推舉江蘇都督程德全為南軍司令,但程棄職,逃遁上海。隨後安徽柏文蔚、上海陳其美、湖南譚延闓、福建許崇智和孫道仁、四川熊克武亦宣佈獨立。浙江朱瑞、雲南蔡鍔中立。
7月18日,陳炯明響應孫中山號召宣佈「廣東獨立」。
7月22日,江蘇討袁軍在徐州地區與馮國璋北洋第二軍和張勳武衛前軍會戰失利,退南京。
7月22日至28日,上海討袁軍屢攻江南製造局未克。指揮部被上海租界當局解散。
7月28日,黃興看到大局無望,遂離寧出走,討袁軍全局動搖。
8月11日,何海鳴率南京第八師部分下級軍官及士兵重新舉旗討袁,宣佈恢復獨立,2000多名士兵與北洋軍展開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