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純愛耽美 > 形意大豪李存義

第一卷 115、鼉性最靈浮水中 文 / 寫意朋友

    張疾進步左手一晃,右拳勁速地擊尚雲祥面門。舒殘顎副尚雲祥接手借力一個挑打,把張挑起六尺多高,撲俯在櫃檯之上(當鋪的櫃檯特高,一般都超過常人的頭頂)。張跳下櫃檯,感慨地說了聲:「好!」二人遂成至交。

    夜深人靜或雨雪天氣裡,李存義開始靜下心來寫作。他不僅想把鏢局做大,把教拳也想做大。劉小燕看到他寫的拳譜時,比看到他寫給她的情書還高興。

    李存義寫拳譜時是和練拳一樣地狠下功夫的,他寫道:

    五行拳解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謂也。如人之內有五臟,外有五官,與五行相合,心屬火,脾屬土,肝屬木,肺屬金,腎屬水,此五行之隱於內者。目通肝,鼻通肺,舌通心,耳通腎,人中通脾,此五行之著於外者。五行有相生之道存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有相剋之義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夫五行見於洪範,而漢儒借之解經,後人每訊其於義無取,而生剋之理,究不為不當也,拳因之以取名,用以堅實其內,整飭其外,取相生之道,以為平時之練習,強健其身體,增長其氣力,以強身祛病;取相剋之義,以為技擊之應用灝。

    五拳之意

    劈、崩、鑽、炮、橫,五拳之名稱也。劈拳之形似斧,性屬金,崩拳之形似箭,性屬木;鑽拳之形似錐,性屬水;炮拳之形似炮,性屬火;橫拳之形似梁,性屬土。由相生之理論,故橫拳能生劈拳、劈拳能生鑽拳,鑽拳能生崩拳,崩拳能生炮拳,炮拳能生橫拳。如萬物之生放土,故橫拳能生各拳。由相剋之理論,故劈拳能克崩拳,崩拳能克橫拳,橫拳能克鑽拳,鑽拳能克炮拳,炮拳能克劈拳也。

    劈拳歌訣:雙蹋雙鑽氣相連,起吸落呼莫等閒。易骨易筋加洗髓,腳踩手劈一氣傳鎖。

    鑽拳歌訣:鑽拳原是地反天,上下同打是真傳。左右相同隨意變,收吸發呼勁合丹。

    崩拳歌訣:崩拳屬木疾似箭,發動全憑一寸丹。跟順變化隨法用,轉身提足把樹攀

    炮拳歌訣:炮拳先走虎跳澗,兩劈下裹如搜山。鑽崩之中加化打,提肛實腹水火關。

    橫拳歌訣:橫拳出手似鐵梁,橫中有直橫中藏。左右穿裹應合意,收勢退橫勁宜剛。

    進退五行拳連環拳:

    (一)混合五行拳法,連絡成組,能進能退,光怪陸離,式皆連環,其進退也無定,故名曰進退連環拳式,今多簡稱謂之連環拳式。

    (二)連環拳法,以五行拳法為母,故五行拳法,其初步也;連環拳法,其進退也。其法共為十式,進退各半,因其範圍稍小,是以有引長之法,實非小也,其引長法即前節不轉,至崩拳式仍接二式,則往返至十四式之數。

    (三)拳法以應用為主旨,連環拳可以連環,五行拳應時措用,握之為拳,伸之為掌,故又可變為連環掌,此用徒手之應用也。無論刀槍劍棍,皆能刺、劈、砍、打,以為應用,此用手勢之變化也,故各種器械,均可包括無遺,則變化之技擊,豈淺鮮哉。

    十二形拳歌訣:

    龍形歌訣:龍形屬陰搜骨能,左右躍步用柔功。雙掌穿花加起落,兩腿抽換要靈通。

    虎形歌訣:虎形屬陽力勇猛,跳澗搜山它最能。搶步起時加雙鑽,雙掌抱氣撲如風。

    猴形歌訣:猴形輕靈起縱輕,機警敏捷攀枝能。叼繩之中加掛印,扒桿加掌向喉中。

    馬形歌訣:馬有垂韁疾蹄功,跳澗過步速如風。丹田抱氣雙拳裹,左右雙沖是真情。

    鮀形歌訣:鮀性最靈浮水中,左右撥水是真形。又有鑽意加側打,左顧右盼攔中用。

    劉小燕看到這裡時忽然說:「有人說寫成鮀正確,有人偏就愛寫成鼉。我認為都行。我曾見過大鱷魚,它把嘴張成八字撲向岸邊的獅子,像老虎鉗子叼了鐵絲一扯一般,一下就把獅子扯進水裡去了。它從水裡轉半個圓潛過來,然後藉著慣性跑後半圈,扯獅子入水時是用旋撥勁的,因為獅子一開始是在岸邊頭朝上坐著的,而入水時是頭先入水的。」

    「鮀使人靈巧。」李存義說。

    「鼉使人既靈巧又勇猛。」劉小燕說。

    下次去浙江押鏢的返途,劉小燕便帶李存義去太湖拜訪楊子鱷。

    去太湖的路上,劉小燕給李存義講:

    「一萬年前隕石撞擊形成的湖蕩區,產生了太湖、陽澄湖、澱山湖、金雞湖、獨墅湖、汾湖等眾多湖蕩,天體猛烈撞擊而產生了一次較強大的地震等破壞,故古人稱太湖為震澤。

    「它的主要水源有倆:一是來自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另一個來自江蘇宜溧山地北麓的荊溪。

    「南岸為典型的圓弧形岸線,東北岸曲折多灣,湖岬、湖蕩相間分佈。

    「太湖號稱『三萬六千頃,周圍八百里』,『太湖八百里,魚蝦捉不盡』。

    「太湖的銀魚無刺,白魚刺軟,白蝦殼薄。太湖珍珠無核。太湖蟹金爪黃毛。

    「太湖白魚又稱太湖銀刀,因為明朝末年,清兵打入太湖,太湖漁民張三帶領一幫人與南下的清兵在太湖一帶激戰。一次,張三在湖上與清兵作戰時,手臂中箭,手中大刀掉入湖中。他忍住劇痛,彎腰從湖中拾起一把銀刀,向清兵殺去,清兵被他的神勇給鎮住了,紛紛落荒而逃。張三再一瞧手中,原來是一條銀光閃爍的白魚,這樣銀刀這個名字就叫開了。」

    聽到這裡,李存義忽然感覺自己的形意刀就是一條衡水湖的草魚。

    劉小燕接著講故事:「春秋末年越國大夫范蠡助勾踐滅吳後,辭官離開越國。有人看見,范蠡攜帶西施,駕著一葉扁舟,出三江,泛五湖而去,杳然不知去向。『已立平吳霸越功,片帆高颺五湖風。不知戰國官榮者,誰似陶朱得始終?』」

    李存義聽著故事來到蘇州太湖三山島附近水域,開始觀看漁民持叉在岸邊行走捕魚。

    突然一條揚子鱷竄出水面,在陸地上打個旋兒,一口叼住漁民的腳脖子就要往水下扯,同時尾巴向李存義的雙腿甩來。

    說時遲,那時快,李存義左腳墊步,右腳前踐,一腳跺著了鱷魚的下半身。

    鱷魚剛合攏的嘴又張開了。

    漁民只是撲倒在地,沒有丟命。

    劉小燕立即扯壞李存義的上衣給漁民包紮腳腕子上的傷口。李存義又送給了他2貼五行丹膏藥。

    告別太湖,劉小燕又給李存義講楊子鱷的故事:

    「有人把揚子鱷稱為鱷魚,把它看作是魚一類的水生動物。其實揚子鱷沒有鰓,也不是水生動物,只不過揚子鱷又回到水中,形成了一些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具有水陸兩棲的本領而已。這樣,揚子鱷就擴大了生活的領域,使它們容易在生存鬥爭中成為優勝者。

    「揚子鱷在江湖和水塘邊掘穴而棲,性情兇猛,以各種獸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和甲殼類為食。

    「揚子鱷喜靜,白天常隱居在洞穴中,夜間外出覓食。不過它也在白天出來活動,尤其是喜歡在洞穴附近的岸邊、沙灘上曬太陽。它常緊閉雙眼,爬伏不動,處於半睡眠狀態,給人們以行動遲鈍的假象.可是,當它一旦遇到敵害或發現食物時,就會立即將粗大的尾巴用力左右甩動,迅速沉入水底逃避敵害或追逐食物。它最愛吃的食物是田螺、河蚌、小魚、小蝦、水鳥、野兔、水蛇等動物。

    「揚子鱷在陸地上遇到敵害或獵捕食物時,能縱跳抓捕,縱捕不到時,它那巨大的尾巴還可以猛烈橫掃。遺憾的是,揚子鱷雖長有看似尖銳鋒利的牙齒,可卻是槽生齒,這種牙齒不能撕咬和咀嚼食物,只能像鉗子一樣把食物「夾住」然後囫圇吞咬下去。所以當揚子鱷捕到較大的陸生動物時,不能把它們咬死,而是把它們拖入水中淹死;相反,當揚子鱷捕到較大水生動物時,又把它們拋上陸地,使獵物因缺氧而死。在遇到大塊食物不能吞嚥的時候,揚子鱷往往用大嘴「夾」著食物在石頭或樹幹上猛烈摔打,直到把它摔軟或摔碎後再張口吞下,如還不行,它乾脆把獵物丟在一旁,任其自然腐爛,等爛到可以吞食了,再吞下去。揚子鱷還有一個特殊的胃。這只胃不僅胃酸多而且酸度高,因此它的消化功能特別好。

    「我們用形撥掌技擊時,可以說是在模仿它的嘴巴,也可以說是在模仿它的尾巴。

    「它的尾巴是自衛和攻擊敵人的武器,在水中還起到推動身體前進的作用。

    「成年揚子鱷體長很少超過2.1米,一般只有1.5米長。不如非洲鱷和泰國鱷的體型那麼巨大。

    「鱷魚和恐龍是同時代的動物,恐龍的滅絕不管是環境的影響,還是自身的原因,都已是化石;鱷魚的存在證明了它生命的強力。

    「人們的心目中,鱷魚就是『惡魚』。一提到鱷魚,立刻會想到血盆大口,密佈的尖利牙齒,全身堅硬的盔甲,時刻準備吃人的神態。它的視覺、聽覺都很敏銳,外貌笨拙其實動作十分靈活。鱷魚長這副模樣就是為了吃肉,所有的動物包括人都是它的食物,再兇猛的動物見了它也只能以守為攻主動避讓,絕不敢輕易招惹它。

    「唐代韓愈因鱷魚之患作《祭鱷魚文》如討賊文,義正辭嚴,嚇退鱷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