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唐雄

第一卷 不辭長作嶺南人 第一八五章 拍馬的巨大意義 文 / 華岳青陽

    第一八五章拍馬的巨大意義

    說來也是巧了,李隆基見到周承業一次,就會賞賜一次。如今兩人第三次見面時,似乎已經做好了被週二勒索一副「墨寶」的準備。

    見皇帝一副龍顏大悅的表情詢問自己,早有心理準備的周承業一臉誠懇地回答說道:「啟稟聖人,小子想來想去,覺得實在沒有什麼讓聖上賞賜的!」

    「如今四海承平,國泰民安,小子一家人深受盛世福澤,不僅父子皆是事業有成,而且家境殷實,生活安樂。前些時日,延祚承恩樓在朱雀大街上熱鬧開業,因受聖人庇佑,現在生意十分興隆,又成了一處賺錢的營生,小子尚未向聖人表達謝意,哪裡還能再開口問聖人索要新的恩賜!」

    周承業這番話顯然是堂而皇之的拍馬屁,但卻是拍到了李隆基的心窩上,讓他聽起來非常受用。

    就好像一個後背上感覺有些癢癢的人,用手卻夠不著,正在著急的時候,忽然有另外一個人非常準確地幫他撓到了最癢處一樣。

    周承業降臨大唐以來,一直就在琢磨李三郎這個時期的心態。

    李隆基被後人稱呼為明皇而不是僖宗、哀宗這樣明顯帶著貶義的帝號,充分說明了他即使最後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發,但終其一生依然是大唐朝排在僅次於唐高宗李世民之後的第二位有作為的皇帝。

    這樣一位有作為的皇帝,這樣一位締造了開元盛世並且統治了大唐帝國將近半個世紀的牛人,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他前期勵精圖治而後期卻昏聵荒廢的呢?

    週二站在人性的角度來分析,終於得出了他認為比較正確的答案。

    首先,必須要承認李隆基是一個同時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與堅毅冷酷雙重氣質的帝王,這也是分析前期李隆基與後期李隆基截然不同的基礎。

    其次,正因為開元盛世持續的時間較長,當時大唐國力趨於巔峰,所以從五十多歲開始,李隆基那種自驕自滿的情緒漸漸膨脹,他總覺得大唐現在的盛世是因為他的聖明,所以便開始重用那些只會順著他意思亂來的奸臣,而不再喜歡那些具有君子之風,說話有些逆耳難聽的能臣。

    李林甫就是典型的皇帝說什麼都絕對正確的傢伙,而張九齡便是因為沒有摸清楚李隆基這個心態變化而最終黯然離場的。

    如果單論君臣之間的深厚交情,李林甫與講究風度的張九齡相比,在李隆基心裡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為何李林甫後來可以大權在握十幾年,而張九齡才幹了一輪的宰相?

    關鍵問題就是張九齡始終以為李隆基還是當初年輕時那個聽得進去逆耳之言,準備大幹一場的創業皇帝!

    最後,也是一個比較隱晦但卻不得不說的問題。凡是身上具備了浪漫色彩的皇帝,都喜歡女人,而且是無女不歡的那種。以李隆基養了三十多個兒子和二十多個女兒的成績來看,毫無疑問他的精力是很旺盛的,在床上的戰鬥力可謂是皇帝中的戰鬥機。

    然而,再厲害的戰鬥機,到了五十多歲以後,他也會從喜歡「一月三十一日」的猛男變成喜歡「十二月一日」的老傢伙。在這個時候,不服老的李隆基沒了與自己朝夕相伴二十多年的武惠妃,然後得到了兒媳婦楊玉環。

    終於,巨大的隱患形成了。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宵。

    *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自從李隆基將主要精力都投注在新承恩澤的楊玉環身上之後,他在享受到巨大的魚水之歡的同時,每天早晨卻是變成了被掏空身子的軟腳蝦,哪裡還有精力理朝問政?

    既然沒有精力,於是他對已經成為首輔宰相的李林甫說:「以後就不要每天早朝了。除非特別重大的事情向我匯報,其他的事情你看著處理就行。你辦事,我放心!」

    好麼,李隆基這一放手不要緊,卻讓妒賢嫉能的李林甫把持了大唐朝政差不多十幾年。李林甫因為不是科舉進士出身,所以他便刻意打壓士人文官和漢人高級武將,並且重用那些非漢族血統的邊關武將,從而導致了沙陀人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坐大,最終爆發了安史之亂。

    像當時的大唐一代戰神王宗嗣,便是因為李林甫的陷害,而在四十五歲處於人生正幹事業巔峰的年紀時,便鬱鬱而終。若是論打仗的本事,小字輩的郭子儀和李光弼等人根本無法同王宗嗣相提並論。如果王宗嗣當時沒有鬱悶辭世,以此人的絕世韜略,後來的安祿山和史思明絕對不夠他收拾的。

    可以說,如果不是李隆基的主動放權,如果不是李林甫的獨斷專行,安史之亂的爆發將為降低至最低。而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正是葬送了開元盛世的重大根源,雖然盛極而衰是歷史無法擺脫的宿命,但如果沒有這場兵禍,那麼大唐的根基就不會被迅速摧垮,就像一座大廈的傾覆,可能要延續很長的一段時間,而不是轟然坍塌。

    周承業正是看準了此時的李隆基喜歡聽人奉承,喜歡所有人天天惦記著他的豐功偉績,所以便投其所好地說了那一大段的拍馬屁的話語。

    既然要對付的是口蜜腹劍的李林甫,那麼周承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與李林甫比誰更加肉麻,比誰更能討到李隆基的歡心。只有得到了李隆基的絕對信任和支持,周承業才有機會將一些自己的「私貨」夾帶到大唐的朝政之中去,最終在潛移默化之中扭轉歷史原有的軌跡。

    平時天天都要拍李隆基馬屁的高力士,在聽了週二這番誠懇之極的奉承之語後,渾身都起了一層雞皮疙瘩,不過他是真的對週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拍馬功夫十分欣賞。

    心情甚好的李隆基,聽了週二這番發自肺腑的稱頌,更加開心了。他擺擺手說道:「你小子,一張嘴似乎抹了蜜糖一般,專挑朕喜歡的話語來說!不過今天可不能遂了你的心願,朕必須重重地賞賜一次於你,讓天下人看看朕對於身負報國之志的少年才俊從來都很重視和栽培!」

    李隆基這話說的可就一下子上升到了政治高度之上。他說自己準備重賞周承業,是因為周承業是大唐新一代少年才俊的傑出代表,賞賜了他,就是要樹立一種用人的導向,鼓勵大唐的年輕人懂得報效國家。

    到了這種時候,皇帝賞賜周承業什麼,他都要結結實實地接著,再不能推辭了。

    高力士似乎覺得此時適合再給興致很高的皇帝加一把火,於是說道:「陛下今日與周家二郎在宮中談論的情形,像極了昔年與宗嗣將軍在宮中談論兵法。說不得,今日陛下重賞了周家二郎,來日承業也會有一番宗嗣將軍那樣的造化!」

    原來,盛唐一代戰神王忠嗣在九歲時,他的父親、時任太子右衛率和豐安軍使的王海賓戰死於吐蕃松州保衛戰中,追贈為左金吾大將軍,他本人也被宮中撫養,玄宗收為假子,並賜名為忠嗣。有一次,玄宗和他談論兵法,據史載,小小年紀的王宗嗣便可以「應對縱橫,皆出意表」。

    高力士提及此事,卻是在暗中幫著週二提高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好感度和信任度。

    如今的王宗嗣,雖然尚未登上四鎮節度使那個令人歎為觀止的高度,但依然已經成為大唐軍方少壯派的領軍人物,正與兵力強盛的吐蕃人打的不可開交,而且屢屢獲得大捷。而李隆基此時對於王宗嗣的信任和喜歡,也正處於繼續上升的階段。

    在開元十八年時,十八歲的王忠嗣便出任了兵馬使,多次在河西、河東等地跟隨河西節度使蕭嵩出征。同年,蕭嵩入朝以後,王忠嗣迎來了他軍事生涯的第一仗,即玉川戰役。此戰前王忠嗣偵察得知,吐蕃大讚普正在玉川檢閱軍隊,於是決定率部攻其不備,但遭到其他將領的反對,王忠嗣卻堅持己見,僅僅率領三百精騎星夜出擊,結果斬敵數千,吐蕃贊普倉皇逃走。

    以前,大唐的騎兵在人數與吐蕃人相當時,從來就難以獲勝。這一次,十八歲的王宗嗣卻能僅憑三百人便殺敵數千,這是多麼華麗厲害的強勢出場啊!

    聽到高力士將周承業與王宗嗣相比較,李隆基也是點了點頭,欣慰地說道:「高將軍這麼一說,我還真的想起了當年宗嗣兒在宮中時的情形。如今時隔十數載,宗嗣已經年近三十,卻有一個像他當初一樣喜歡談論兵事的少年出現,當真是我大唐之幸也!」

    高參出身的週二,自然對於王宗嗣這位打的吐蕃人、突厥人、契丹人抬不起頭來的牛人那是再熟悉不過,也是發自內心的尊敬與嚮往。當他聽到李隆基和高力士將自己與王宗嗣做比較時,內心之中一陣狂喜,此時就算皇帝啥也不再賞賜於他,這次進宮也絕對是賺到了!

    但是,一向對自己喜歡和認可的人都十分大方豪爽的李三郎,今日既然決定了要重賞於周承業,又豈會只是說說而已。

    經過剛才高力士在旁邊輕輕敲了一下邊鼓,皇帝已經確定了對於周承業的賞賜,於是正襟而坐,朗聲宣佈了一個讓周承業意想不到的任命和賞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