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唐雄

第一卷 不辭長作嶺南人 第一八六章 豪賞 文 / 華岳青陽

    第一八六章豪賞

    毫不諱言,周承業在與李隆基相處的每一回,都是處心積慮地想著如何討好和迎合皇帝,這種做法無疑會受到一些自詡為君子之輩的鄙視和非議。

    但是,週二不在乎君子們的意見和態度,他只在乎偉大的皇帝陛下是不是在乎他這個俗稱毛都沒長齊的小傢伙。

    對於秉持實用主義的週二而言,君子們的肯定和頌揚,不能改變大唐的命運,可李隆基的支持卻是他走向成功的關鍵。

    他現在所做的一切,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話來形容,就是在與吃人不吐骨頭的李林甫爭搶升級的經驗值。李林甫在政壇上獲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得到了李隆基的絕對信任,而這正是周承業想要取而代之的方面。

    皇帝的絕對信任和依賴,就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持劍的這個人一心為公,能力和德行非常出眾,那麼他就會輔佐皇帝開創一代盛世,比如張九齡;如果持劍的這個人包藏私心,只想著排除異己、恃強固寵,那麼他就會將一個強盛的國家推進禍亂的深淵,譬如李林甫。

    週二如今的身份和地位,自然無法與李林甫相提並論,但他卻在通過自己的辦法來延緩和阻止李林甫過早地摸到劍柄。

    龍顏大悅的李隆基,當著高力士和負責帝王起居注的文官之面,終於宣佈了對周承業的賞賜。

    「茲有周家二郎承業,忠君體國,聰慧愛仁,身負報國之志和文韜武略,連番向朕獻上國之重器,為嘉勉其志其行,特封賞其為千牛衛府司錄參軍、四門助教、武庫署監事。另,素聞周承業之兄承志入四門就讀以來聰慧刻苦,品學兼優,從即日起簡拔入國子學就讀。」

    李隆基一口氣說完,不僅賜了周承業三個官職,而且還捎帶著賞賜了他哥哥周承志!

    其中,千牛衛府司錄參軍亦可稱呼為錄事參軍,乃是從八品上的武官實職,而且還與唐代的監察制度密切相關。因為唐代中央監察制度,包括御史台、諫官和封駁官三個部分,而地方監察制度,則包括巡察使的監督和錄事參軍的監督兩部分。

    周承業的父親周子諒如今便是御史台的監察御史,而且還是十五個監察御史之中人氣最旺的一個。他負責中央的監察事務,雖然只是一個正八品上的官職,但因為手握天憲,所以氣魄很大,用一句話來形容的,那就是「御史出使,不能動搖山嶽,震懾州縣,為不任職」!

    如今,皇帝賞賜給周子諒的兒子周承業一個從八品上千牛衛府司錄參軍的武官職,讓其負責監察京中千牛府的日常事務,可謂是相當給力的一個封賞。

    什麼叫做老子挑蔥兒賣蒜?這周家父子兩個便是了!

    當老子的從事監察中央的職務,可謂是「中紀委」的實際辦事官員;當兒子的如今從事監察千牛衛府這個「中央警衛團」的職務,可謂是軍紀委的實際辦事官員。

    僅僅是一個有實職的千牛衛府司錄參軍的職務,已經是許多門蔭子弟的夢想了,但週二的幸福還只是個開始,皇帝賞賜給他的四門助教和武庫署監事,依然是實職,而且其中四門助教還是文官之職!

    四門助教,顧名思義便是四門學館的助教了。其級別與錄事參軍相同,亦為從八品上。李隆基賞賜週二這個官職,也是有著充分的理由。四門學中有專門從事詩詞歌賦教授的助教,以週二這個文賊如今在帝都詩壇的名聲,去當個專門教授詩詞的助教,誰敢說他能力不行?

    可憐大唐每年有多少士子想要混個入仕的出身都難,而李隆基為了顯示自己的大方,不僅賞賜了周承業從八品上的武官職務,而且還買一送二地搭給了周承業兩個職務。

    至於最後一個職務武庫署監事,則是因為周承業獻上馬蹄鐵有大功勞,上次皇帝便準備賞給周承業的官職,這次一併也送了出來,湊足了一份大禮。

    武庫署監事乃是正九品上的官職,雖然比前面兩個職務低了一些,但也不是可有可無。今後週二如果繼續有類似於馬蹄鐵這樣的發明獻給李隆基,那麼僅僅因為他這個武庫署監事的職務,皇帝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繼續賞賜於他,而不用顧忌三省長官和諫官們的非議阻攔。

    目前,周承業得到的賞賜都是一些尚無法引起朝中大佬們反對的小官職,所以皇帝也就不用顧忌大臣的看法和議論。特別是那兩個軍職,更是沒人敢出聲反對,因為大唐軍隊的人事任命,向來是一塊禁地,只能有李隆基說了算,要是哪個不知死活的傢伙跳出來反對,除了惹來皇帝的猜忌之外,不會有任何好果子吃。

    誰敢說十七歲的周承業就幹不好司錄參軍這個軍職?你這是在懷疑聖明的大唐皇帝陛下李三郎的選人用人的眼光麼?那請你告訴我十八歲便出任邊將,首戰便以三百騎殺了數千吐蕃兵的王忠嗣牛不厲害?

    王宗嗣便是聖上一手培養和提拔起來的!

    至於誰若是不服氣周承業四門助教的這個官職,李隆基也好說的很,只需要一句話,一定會把天下所有言官的嘴給堵上:「誰不服氣,麻煩你也做幾首文采水準與東市承恩樓上所懸掛的周承業所做詩文水平相當的作品來!」

    尼瑪,周承業這些所謂的名篇佳句全都是偷竊的大「李杜」、小「李杜」和唐宋八大家的好不好。莫說是幾首,就他麼的一首好詩文,除了賀知章、張九齡、王維這些有真材實料的官員能做出來,其他那些官員誰有這個本事?

    更讓人無語的是,大唐如今詩作上乘的那些牛人,無論是在官場的,還是準備入官場的,哪一個不是喝著承恩樓上的特供,個個都跟周家二郎稱兄道弟。這些有能力拆台的傢伙不跳出來說話,剩下的誰會主動把臉伸出來讓皇帝煽**掌?

    至於不太重要的武庫署監事一職,等到週二發明製作出馬蹄鐵的這件事情顯露出來之後,誰還敢廢話?就憑這一個小小的物件,周承業可是為大唐軍方每年節省下來了至少三分之一的經費!

    好吧,李隆基賞賜給周承業的這三個官職都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據,那麼言官們會不會轉而揪著周承志也跟著受封一事來挑刺呢?

    聖明的皇帝陛下依然想到了這個可能,所以同樣早早地就做好了駁斥這些人的伏筆。

    「你說周承志沒有理由從四門學進入國子學就讀是吧?那我就要好好讓人查一查前段時間四門學打架的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不要告訴我今後你們家的子孫後代不想進入四門學讀書哦……」

    這話怎麼說的?我在彈劾周承志入國子學一事,你怎麼扯到我家子孫入四門學讀書上去了?

    你他麼的有點政治頭腦好不好!別人暗中一攛掇,你丫的就跳出來指責周家大郎不該入國子學就讀,你可知道現如今整個國子監系統的那些大佬們都巴不得皇帝陛下趕緊下這道命令呢!

    那周家大郎自從在四門學館中被一幫惡徒「打傷」之後,如今不哭不鬧地呆在家中再也不到四門學報道,而他老子正手持陛下親賜的大刀片子在削減官吏,這個時候不把周家大郎的問題抓緊時間解決了,國子監系統內部多少人浮於事的傢伙會倒霉?

    如果你逼著皇帝下令徹查四門學打架一事,結果把周大郎入國子學的事情給攪黃了,你就是整個國子監系統的頭號掛名敵人,今後莫說你兒子、孫子進不了四門學,只要國子監存在一天,就讓你丫的子子孫孫都進不了門!

    在如此強悍的連帶威脅之下,試問誰敢跳出來反對皇帝陛下?那幾個挨打學生的家長麼?

    只要老謀深算的李林甫沒有豬油蒙心,其他幾個學生家長誰敢出聲!

    好吧,大唐皇帝陛下看似心血來潮的這次豪賞,每一條實際上都是飽含深意,而且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讓人挑刺和反對。所以說,任何時候都不要小覷了李隆基的政治智慧。

    如果簡要概括一下,皇帝今日封賞給周承業的三個官職,其中千牛衛府司錄參軍一職,顯示了李隆基對週二的信任和栽培,這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四門助教則昭示了皇帝對於周承業才華的認可;武庫署監事一職則是皇帝特意為周承業今後快速陞官預留的一扇後門。

    如果方才李隆基在詢問周承業想要什麼賞賜的時候,週二再擺出土鱉的架勢,問皇帝要一副墨寶,那麼李隆基真的會再賜給周承業一副字,然後捎帶著封他一個武庫署監事的職務,但是另外兩個十分重要的實職就不會給。

    討皇帝歡心這種事情,千萬不能一個花樣玩到底,而是要常玩常新,變著法兒地投其所好才行。週二第一次問李隆基討字,顯示的是自己的赤子之心;第二次問皇帝討字,顯示的是自己知足節制的品行;但如果他第三次再問皇帝討字,那就明顯有些矯揉造作、自命清高的味道了。

    俗話說,有再一再二,卻沒有再三再四,便是這個道理。(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