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唐雄

第一卷 不辭長作嶺南人 第一八四章 棋盤雖小心胸大 文 / 華岳青陽

    第一八四章棋盤雖小心胸大

    當週二被小林子領進暖殿時,性急的皇帝已經與武惠妃摸索著下起了陸戰棋。

    因為高力士確實沒有完全掌握這中棋的全部遊戲規則,所以皇帝和貴妃正各執一詞地強調這一步棋究竟是誰走的才算對。

    「陛下,你的細作只能挖我的陷坑,不能挖火彈的!」武惠妃一副不依不饒的表情,正死死摁著己方一側的某個棋子不撒手。

    武惠兒口中所言的「細作」,便是後世軍棋中的「工兵」。至於「陷坑」和「火彈」,自然就是軍棋中的地雷和炸彈了。

    在大唐時代,諸如工兵、地雷和炸彈等軍事名詞,肯定尚未出現,所以周承業便將其更換為這個時代的人們可以理解接受的名詞。其他的諸如司令、軍師旅團營連排七級部隊長官職務,週二按照這個時代的軍事編制,也全都做了改動。

    「司令」用「大帥」代替;「軍長」用「上將」代替;「師長」用「正將」代替;「旅長」用「偏將」代替;「團長」用「都尉」代替;「營長」用「校尉」代替;「連長」用「旅帥」代替;「排長」用「隊正」代替。

    週二可不是隨便亂改的,他上一世就專門對於中國各朝軍隊的編制進行過研究,這一世更是讓郭元忠給自己搜集了很多關於大唐軍隊編制的資料,所以在軍棋的改動上那是非常貼近於這個時代的實際的。

    大唐主要採取府兵制,其編製非常規整。各地遍設折衝府,為組織、訓練的編制單位,管轄兵員800到1200人,設折衝都尉一名,副手為兩位果毅都尉。一個滿編的折衝府,相當於後世一個正規團的一半人數,所以用都尉來代替軍棋中的團長就十分合適。

    一個折衝府下轄4到6個團,每團兵員200人,設校尉為主官。需要注意的是,大唐朝時候的一個團,可不是後世的一個團,其人數也就相當於後世一個營的一半,但用校尉來代替軍棋中的營長也很合適。後世軍中一名營長,其對等軍銜恰恰就是少校,可不就是校尉麼?

    而在大唐營級編製的團單位下面,還下轄2個旅,每旅兵員100人,設旅帥為主官。由此可以看出,大唐朝的旅帥可無法跟後世相當於副師級別的旅長相提並論。大唐朝的旅帥,就是一個加強連的連長,所以用旅帥來代替軍棋中的連長也很準確。

    在折衝府的旅級單位一下,還轄有2隊,每隊兵員50人,設隊正為主官;隊下轄5火,每火兵員10人,設火長。戰國以來傳統的「伍」被取消。

    這時候的隊正管著50個兵,跟後世陸軍加強排的排長管的人數差不多,所以軍棋裡的排長就被隊正替代。處於折衝府最底層的火長這一級別,不用多說,跟後世的班長幾乎一模一樣。

    實際上,從上面的羅列出來的這些大唐軍隊基層編製單位不難看出來,後世軍隊的職務和軍銜多少還是受到歷朝歷代的影響,尤其是唐朝軍隊編制的影響。

    大唐兵力強盛,全國的折衝府數目十分龐大。據統計,在貞觀年間就達到了643個之多,大概是75萬兵源,分別由朝廷的12衛大將軍統帥。

    現在距離貞觀年間差不多已經過去了百年,大唐朝正處於最強盛的時期,全國的軍隊數量已經超過了百萬之巨。

    只是,令人覺得歎息和不解的是,二十年後的一場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大唐百萬大軍竟然搞不定安祿山和史思明兩個沙陀胡兒,硬生生地讓安祿山率軍打到了帝都長安,年邁的李隆基也親自品嚐了由他自釀的苦酒,棲棲遑遑地逃往蜀中,失了貴妃和皇帝的寶座。

    周承業在軍棋上如此用心,除了跟他出身軍旅有關,也是因為他無時無刻不在琢磨著如何提高大唐軍隊的戰鬥力,可以有效對付安祿山和史思明這種沙陀反賊,還能對抗吐蕃、突厥軍隊,能夠掌控隴右的大片疆域,能夠平定大西南的六詔叛亂。

    李隆基和武惠兒爭得不亦樂乎,進了暖殿的週二不敢弄出動靜,只好躡手躡腳地來到高力士的身邊,輕輕拽了拽老高的袖子。

    老高超周承業輕輕頷首,眼中傳出來的意思是:你小子,這次我又替你在陛下面前說了不少好話,你可得給我好好長臉!

    周承業一臉篤定地沖高力士點頭,眼神中透出的意思是:咱倆誰跟誰,有我週二出馬,保證不讓你失望!

    見兩位主子爭執不下,高力士開口說道:「啟稟聖上,周家二郎已經帶來,不如聽一聽他設定的遊戲規則,也省得兩位主子一個時辰過去還不能分出個勝負。」

    李隆基聞言,轉頭對正在裝老實孩子的周承業說道:「週二來的正好!你且說說這陸戰棋究竟怎麼玩才符合遊戲規則!」

    對面的武惠兒沒有說話,卻是抬頭仔細端詳了周承業幾眼,然後復又低頭看著棋盤。

    早已經對軍棋遊戲規則爛熟於胸的週二,於是大大方方地來到棋盤一側,親自示範了一下如何擺放棋子,在擺放棋子的過程中,還將一些關鍵的遊戲規則仔細說明。

    比如:陸戰棋可以有明棋、暗棋、混棋三種玩法;下棋的時候,既可以不需要裁判玩翻翻棋,也可以請裁判居中負責比較;一切棋子踩到陷坑都死,火彈炸一切棋子都同歸於盡,火彈落進陷坑,則陷坑消失,火彈廢棄。

    經過周承業一番解釋之後,技癢難忍的李隆基於是讓周承業親自陪自己下棋,而武惠妃則自動坐到皇帝一邊充當軍師,高力士則成了裁判。

    雖說週二上一世是所在司令部裡面的軍棋大王,不論是三國鼎立還是四國大戰,總能獲得最後的勝利,他就是只用半邊腦子也能下贏了李隆基,可這份有些冒險的榮耀他還是規規矩矩地雙手交了出去。

    連續三盤,每一次,周承業都是在最後時分讓李隆基獲得了險勝。

    過於明顯的放水就不能叫做放水,那是在打李隆基和高力士的臉。就週二這種看似絞盡腦汁最後棋差一招的放水法,才能讓李隆基體會到勝利的喜悅,對應的也能讓李三郎對周承業的好感度再度上升。

    皇帝在連贏三場之後,已到了夜裡掌燈時分。李隆基此時已經完全掌握了遊戲規則,於是意猶未盡地放下棋子,讓薛琇出去置辦晚膳。

    看著意思,皇帝是要留週二在宮中陪自己一起共進晚餐呢!

    大唐時代,宮中繁文縟節一般的規矩遠沒有後世明清那麼多。臣子在見到皇帝時,根本不用行跪禮,也不用自稱是奴才,而是以「臣下」作為自稱。皇帝偶爾請人到宮裡陪自己吃飯也不是什麼驚人的事情,而皇帝也會應大臣的邀請,去大臣的府上赴宴。

    不過,以周承業現在尚為白身的身份,能夠得到皇帝如此的青睞,那就需要另當別論。

    趁著吃飯之前的空檔時間,武惠妃離開去換夜間的所穿的衣服,暖殿裡面便只剩下李隆基、高力士和周承業三人。

    「周家二郎,汝父周子諒乃士子出身,周家祖上也未曾出過帶兵打仗的將領,朕十分好奇你是如何想到製作這種包含了行軍打仗之理的棋戲的?」

    對於皇帝的這個提問,周承業絲毫不覺得奇怪,他規規矩矩地回答說:「小子雖然出身書香門第,身無縛雞之力,卻自幼愛好讀一些兵法戰策之類的書籍,時常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策馬奔騰縱橫沙場,為我大唐開疆拓土,殺敵驅賊!因為癡迷於行軍打仗之事,卻又不能真的去軍中體會,所以在日夜琢磨之中便想出了這個陸戰棋的遊戲。」

    周承業這段話說的發自肺腑,加之以他現在的年紀,正是血氣方剛之時,所以讓李隆基聽了之後神情為之一震。

    大唐朝的皇帝可不像宋朝那些軟蛋皇帝,成天防備著武將掌權,在大唐朝,軍方大佬的地位始終與文官集團是並駕齊驅的,皇帝們對於有能力的武將都是非常器重和信任的。

    周承業在大唐明皇的面前毫不掩飾了自己對於軍隊的嚮往,非但沒有讓李隆基覺得忌憚,反而是讓皇帝看出了周家二郎的本領可不僅僅是在市井之中掙幾個小錢耍耍,周家二郎的心中可是藏著丘壑和錦繡的。

    皇帝讚許地看著周承業說道:「嗯,小小年紀便有從軍報國的志氣,很不錯!雖然你是書生出身,身子骨弱了一些,可行軍打仗靠的是謀略,不是一味的猛衝猛打。就憑你製出了和馬蹄鐵和陸戰棋這兩樣,足以看出你是適合做智將和高參的,今後如果有機會,朕一定安排你去軍中歷練,說不定能成為我大唐之棟樑!」

    周承業知道此時不是充大尾巴狼的時候,於是急忙向皇帝表態說道:「聖人如此勉勵,小子銘記於內,今後一定努力進取,不讓聖人失望!」

    李隆基忽然想起了高力士說的一句話,於是似笑非笑地看著周承業說道:「這次雖然向朕獻棋的人是高將軍,可主要功勞還是少不了你的那份,不知道你想讓朕賞你些什麼才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