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暴君劉璋

正文 第918章 亂世下的人 文 / 不死奸臣

    /

    簡單的說,就是長城一線的四個基地,充當了以前草原王庭的責任,控制所屬草原地域的一切,包括水草分配,獸皮獸肉等賣出,鹽鐵等生活必需品買入,承擔草原救災責任。

    草原部落內部只有規範遊牧的組織,沒有軍隊組織,四個基地循環派出巡邏騎游弋在所屬草原,一方面幫助部落組織施行管轄,懲治犯規犯法的牧民。

    另一方面監督各個部落是否禁止了戰馬,一般來說只有養了一定數目牛羊的牧民才能擁有相應數量的戰馬,否則就是違反了禁馬令。

    駑馬等劣種馬是不限制的。

    同時還要察看販賣入草原的鐵器,是否是用來打造成了鍋碗瓢盆,草原生活必備的刀具不限制,但是能夠戰場普及廝殺的刀具是決不能成型的。

    這樣做有很多壞處,或許破壞了許多草原傳統,但是現在這個階段,明顯不是保存草原傳統的時候,而且現在的西伯利亞外,還沒有什麼俄羅斯,根本沒有外敵,軍隊不需要那麼強的戰力。

    武力約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也沒有永遠的武力約束,此舉主要是要約束住草原,讓草原順利渡過同化階段。

    如果在這個階段,牧民造反,首先就會遇到戰馬和戰刀的困難,其次還有生活必需品不能輸入,打亂牧民生活秩序,並且部落內的牧民官員,都是四個漢軍基地提拔的,有一定約束力。

    此外還有四個基地強大的兵力震懾。

    如果這樣牧民都要堅持造反,那劉璋覺得,肯定是大漢腐朽到極點,盤剝牧民到極點,讓人家無法生存。那活該被造反啊。

    只要牧民不造反,生活過得下去,或者因為漢軍的賑災和生活必需品輸入生活更好更平穩一點,那同化起來就容易許多。

    四個基地的官員,第一批可能出自大漢,但是後面的批次必定大量出自草原,和西域一樣,全部通過四科舉仕考取。

    不學習漢字的,連筆試的試卷都看不懂。怎麼做官員。

    等有一批人努力學習漢文化起來當官了,那這批人就成了大漢的擁護者,長此以往,草原就會被完全納入大漢統治之下。

    這和西域一樣,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劉璋只能開個頭。

    而現在才是武力束縛的初級階段,沒有武力震懾,那些彪悍的草原牧民沒人能服你。

    民族問題很複雜,如果只是震懾以前的草原部落,誰狠誰就可以去,比如把好厲害往那一擺,估計許多草原部落就算有兵都絕不敢反抗。

    可是要將草原納入統治。好厲害這樣的就不成,這就需要很多文武兼備能夠冷靜分析事態,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

    這樣的大將在川軍中不多的,張任魏延趙雲等。都各自帶著軍隊,沒完成統一之前,根本派不出去。

    這些曹軍文武的加入,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張遼守雁門。由於幽州還沒定,張頜和徐晃還不適合建立基地。『五子良將』是後世人給張遼等五將冠名。現在被劉璋直接說出來,張遼等沒有不適,反而覺得有些自豪。

    劉璋宣讀了三將的任命,已經讓曹軍投來的文武震驚了,荀彧程昱擔任地方大員就算了,徐晃張頜直接帶兵,張遼更是駐守雁門中樞位置,這是絕對的厚待啊。

    一些川軍文武都覺得封賞太過,曹軍這一來等於形成了一個很有實力的部系,但是這些職位沒有侵犯到他們的現有任何利益,也就都沒說什麼。

    劉璋繼續道:「荀攸荀公達,昔日曹公曾言公達為『謀主』,戰場擅長奇謀,內政也能靈活變通,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荀攸停封。」

    「屬下在。」荀攸跨前一步,原本來到大殿只準備討個閒差幹著的荀攸,這時有些激動起來。

    「河套地區,自古以來是我華夏領土,自孝武皇帝去後,幾經淪落異族,現今重歸大漢,本王絕不容河套再次脫離漢土。

    河套地區乃是美稷侯折蘭英治所,軍力充沛,相較於其他草原地區也更繁華,但是這遠遠達不到控制西部草原的要求。

    太后下令在美稷城成立西部草原都護府,折蘭英為都護,我命你為西草原都護府總提調,輔佐美稷侯在河套地區開展內政。

    第一要將美稷城擴充為像漢區大城一樣的草原中心城市,與長安,洛陽,晉陽,武威等漢區重鎮通達,隨時可傳遞情報。

    道路和驛站修築,我會命漢區官員配合,你必須保證河套與中原完全連通,一旦美稷城有事,可快速關聯其他漢區城池。

    第二是草原與漢區互市,這不只是草原將草原特產賣到中原,漢區將鹽鐵必需品賣入草原,還有加工。

    太后和本王的意思是,在河套形成一個作坊區,為了提高草原牧民的收入,獸皮獸毛獸肉以及其他物資,都可以按照市場需求加工,以賣出更好的價錢。

    中原的鹽鐵輸入需要管制,這也是你的職務重點,另外西草原都護府還承擔著四科舉仕重任,以優先錄用草原人為原則,籌備四科舉仕,在牧民中宣傳,普及漢文化,統管四科舉仕,必須穩步完成。

    這些你以前應該沒有做過,能夠辦到嗎?」

    荀攸略微一想,這些以前確實沒幹過,但是這些職務都是關係大漢控制草原的大業,一點不比軍事控制意義小。

    這個職位,不止在官員系統中是重要職位,或許幾百上千年後,後人都會記得他荀攸這樣一個融合漢族和異族的功臣。

    這既是劉璋代表川軍對自己的信任,同時也完全符合自己的為官理想,荀攸就算再困難也要上,立即拱手一拜:「屬下領命,絕不辜負太后蜀王重托。」

    劉璋點點頭,又道:「張繡將軍。」

    「末將在。」張繡踏前一步。鏗鏘有力。

    「北地槍王張繡,一手百鳥朝鳳槍天下無敵,足當大將。」劉璋誇了一句,張繡倒有些臉紅,雖然劉璋說的不錯,百鳥朝鳳槍自己是無敵,可是自己還是不是趙雲對手啊。

    劉璋道:「美稷侯麾下有大將王越,本王覺得其是天下第一勇將,但是王越將軍必須隨美稷侯征戰。無法顧及河套。

    張繡將軍是武威祖厲人,藝成下山縱橫北地,闖出北地槍王的名聲,對西部草原的風土人情應該很熟悉,我命你為西草原都護府邊軍統領。負責西草原巡邏騎和河套地區安全,可願領命。」

    「張繡拜謝太后蜀王厚恩。」張繡拜禮,當年縱橫漢胡雜居的北地時,張繡還是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

    那時候天下還沒大亂,張繡也從沒想過會有後來的事,隨叔叔張濟東出中原,後割據一方。又投降曹操,更沒想到自己會投降川軍。

    那時候張繡和許多大漢熱血青年一樣,只想在大漢邊軍中闖出一番名聲,成為一個讓異族人害怕的大漢將軍。

    可是後來大漢的戰亂。漸漸讓張繡少了這個想法,或許自己這一生都要陷在內戰中。

    可是現在被重新委任為邊軍統領,豈不是殊途同歸嗎?何況還是直接控制草原,張繡心中豈能不欣然領命。

    「田豫。關銀屏將軍曾告訴本王,田將軍麾下漁陽突騎強悍無比。速度衝擊力和軍紀戰意,都是當世騎兵一流,但是不幸在內戰中折損大半,本王封你為征北中郎將,暫時不委任你具體事務,專門從川軍普通騎兵中挑選戰士重建漁陽突騎,如何?」

    田豫聽劉璋提起漁陽突騎的覆沒,心裡有些心痛,當初還想著報仇,轉眼之間就成了川軍將領,報仇已經沒必要了,如果能重建漁陽突騎,也算告慰鮮於輔和當初隕落的漁陽突騎戰士亡魂吧。

    「末將領命。」

    「夏侯淵,曾隨曹公五度平叛,擅長千里奔襲,既是猛將也是戰術良將,本王冊封你為揚騎將軍,進入上谷與趙雲馬超黃忠王越以及美稷侯折蘭英統軍,準備與河北世族叛軍決戰。」

    「黃忠?」夏侯淵沒有應命,反而重複了一個名字,荀彧荀攸張遼徐晃等都疑惑地看向夏侯淵。

    心裡想到莫非是夏侯淵嫌官職太低?這也難怪,以前夏侯淵可是宗族大將,與張遼等平起平坐,可是現在明顯比張遼等將職低。

    突然劉璋呵呵一笑:「妙才,還在記掛元讓之事嗎?」

    夏侯淵抬起頭看向劉璋,劉璋正說中夏侯淵心中要害,夏侯淵並沒有太在意自己的職位問題,雖然心中是有些疙瘩,但是他知道自己能力不如張遼等人的。

    要不然曹操每次派兵,也不會只讓曹仁張遼,徐晃張頜等**領軍,自己偏偏只能隨軍征戰,或者統領偏師。

    讓夏侯淵心裡放不下的,正是兄長夏侯惇,夏侯惇在武功被黃忠斬殺,殺兄之仇,豈能隨意抹去。

    「蜀王明鑒。」夏侯淵拱了一下手,又道:「夏侯淵既然來了川軍,心中就有些準備,但是夏侯淵更想南方或西域,這些地方還沒徹底平定,夏侯淵願為大漢安定邊疆。」

    劉璋沉吟一下,還沒開口,身後伏壽先發話了,劉璋適時地站到一旁。

    伏壽微笑著對夏侯淵道:「夏侯將軍與元讓將軍兄弟情深,著實讓本宮感動,因此夏侯將軍與黃忠將軍有隔閡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本宮認為,懷念兄長是一回事,夏侯將軍自己的功名又是另一回事,先不說當初漢軍與曹軍分屬敵對,黃忠將軍不可能對敵將手下留情,本是無可厚非。

    單說這戰場之上,多少人的父親兄弟兒子被敵人所殺,最後還是歸於一方?現在我漢軍之中,有多少以前歸降的曹軍。

    曹軍將士的親人多少被以前的漢軍所殺,漢軍的親人又多少被這些歸降的曹軍所殺?難道都要拚個你死我活嗎?

    還不說許多百姓在戰亂中遭受離苦,難道他們也要報仇嗎?那這樣冤冤相報,大漢何時才能重歸太平?」

    伏壽說著,夏侯淵微微有些動容,伏壽向旁邊一個宮女示意一下,不一會兩名太監抬出一面畫板,上面各種景物人物,景物殘破,人物淒苦。

    伏壽緩緩道:「這是當初本宮畫的《山河破碎圖》縮略圖,全圖在長安安平門城牆上,過往百姓皆可觀看。

    這幅圖是當初蜀王建議本宮作畫,目的就是要記錄自從大漢戰亂以來,百姓和漢室經受的苦難,讓後世人不忘記這次大難,引以為戒,希望大漢從此昇平繁榮,百姓安居樂業。

    雖然畫作水平不怎麼樣,但是本宮的意思是清楚的,亂世離苦,誰人不殤?包括本宮在內,我們這些人生活在亂世之下,哪一個能獨善其身?

    江東孫權,孫武之後,其父兄皆死於亂世,曹公之父在徐州被宵小所殺,昔日袁紹之父全家都被董卓斬首,別看蜀王今日為匡扶大漢做出了一番成績,但是付出同樣很多。

    至於本宮嘛,就不多說,本宮只是要告訴妙才,也告訴所有人,亂世,覆巢之下無完卵,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匡扶亂世,而不是計較亂世之苦,正因為這些苦,所以我們今日才在為大漢昇平奮鬥。

    夏侯將軍,你覺得本宮的話,有道理嗎?」

    伏壽一番話,不止把夏侯淵怔住了,也把滿堂文武怔住了,其實在三國亂世中,能夠全身而退的人,實在沒有多少,許多都在亂世中失去親人或淪難,就算沒有淪難的,也對身邊的事感同身受。

    誰都知道亂世的可怕,只是因為現在在川軍中幾乎功成名就,所以暫時忘記了。

    現在伏壽提出來,尤其是最後說的劉璋和伏壽自己,劉璋將親兄弟劉瑁斬首,這是誰都知道的,或許當時還有人覺得劉璋缺乏親情觀念,所以冷血殺人。

    可是在亂世中,劉璋自己的性命都幾乎搭進去了,這是誰都知道的。

    至於伏壽自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